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個人所得稅稅率表這個問題的一些問題點,包括個人所得稅基礎知識也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來為大家分析分析,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如果解決了您的問題,還望您關注下本站哦,謝謝~
應扣未扣個人所得稅,對納稅人要不要加收滯
對于應扣未扣個人所得稅的情形,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罰以50%到3倍的罰款,對扣繳義務人不加收滯納金等規定,實務中基本上沒爭議,但對納稅人應不應該加收滯納金還是有爭議。
對納稅人不應加收滯納金,文件規定得很明確:
1、《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九條: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稅款的,由稅務機關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注意:這里寫的是追繳稅款,而不是追繳稅款及滯納金,也沒有在追繳稅款后面緊接著寫上并從滯納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2、《國家**關于行政機關應扣未扣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4]1199號
關于應扣未扣稅款是否加收滯納金的問題
按照《征管法》規定的原則,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稅款,無論適用修訂前還是修訂后的《征管法》,均不得向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加收滯納金。
這個文件應該是說得很清楚了:無論按新征管法還是舊征管法,也無論對納稅人還是扣繳義務人,都不得加收滯納金。
但有人卻不這么認為,他們有各種各樣的理由:
1、國稅函文件效力低于征管法,無效。
2、1199號文是個案批復文件,不具有普遍適用性。
3、1199號文說的是行政機關,其他納稅人不能適用。
4、扣繳義務人未代扣代繳,納稅人有自行申報繳納的義務,未按時申報繳納,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應該加收滯納金。
1、國稅函文件與征管法效力問題。法律文件效力有層級性是不錯,但下級文件與上級文件內容上沒有沖突的話,不存在較低級別文件無效。在應扣未扣個稅是否加收滯納金方面,征管法并沒有要加收滯納金的意思表述,如果有,1199號文違背了征管法規定無效,但征管法沒有說。
2、個案批復不具有普遍適用性問題,這個問題在很多業務問題討論時都存在。我對持這種觀點的人簡直無話可說,個案批復同類問題都不能適用,意思就是說同類問題一個一個都要去請示,總局一個一個都要發個文件,這豈不荒唐?1199號文是對廣西的答復,那么其他省對這個問題也要去請示一下,總局也要給個文件答復?
3、1199號文說的是行政機關,其他納稅人不能適用。
4、扣繳義務人未代扣代繳,納稅人有自行申報繳納的義務,未按時申報繳納,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應該加收滯納金。這觀點從根本上否定了1199號文,無須辨駁。
擴展閱讀:1199號文全文是這樣的:
《國家**關于行政機關應扣未扣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4]1199號
你局《關于行政機關應扣未扣個人所得稅法律責任問題的請示》(桂地稅報[2004]45號)收悉,經研究,現批復如下:
一、關于個人所得稅扣繳義務人的認定問題
根據《中華****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個人所得稅法》)第八條規定,行政機關是個人所得稅的扣繳義務人,其向職工支付工資、獎金、補貼及其他工資薪金性質的收入,應依法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二、關于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稅款的法律責任問題
2001年5月1日前,對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稅款,適用修訂前的《中華****稅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簡稱《征管法》),由扣繳義務人繳納應扣未扣稅款;2001年5月1日后,對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稅款,適用修訂后的《征管法》和《國家**關于貫徹〈中華****稅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若干具體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3]47號),由稅務機關責成扣繳義務人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三、關于應扣未扣稅款是否加收滯納金的問題
按照《征管法》規定的原則,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稅款,無論適用修訂前還是修訂后的《征管法》,均不得向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加收滯納金。
1199號文標題雖然是關于行政機關應扣未扣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但文件內容通篇都是引用個人所得稅法、征管法的原文,文件中在在處處都是講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而沒有局限于行政機關。所以,我們不能過于糾結于標題而忽視內容。
另一方面,本來可以普遍適用的文件只對某一類納稅人適用,這在適用主體上有歧視。
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①測算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稅前薪酬總金額-社保和公積金的本人交納一部分-花費扣減規范(3,500元,外籍(含港澳臺地區)4,800元)。
②依據應納稅所得額相匹配下列稅率及速算扣除數:
③個稅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征收率-速算扣除數
某員工(非外籍)9月稅前收益6500元,社保和公積金的本人交納一部分累計1000元,則應納稅所得額=6500元-1000元-3500元=2000元,相匹配的征收率為10%,速算扣除數105,該員工9月個稅應納稅額=2000元*10%-105元=95元,因而,該員工9月凈利潤=6500元-1000元-95=5405元。
1.綜合所得年度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表(適用于年度計算):
(年度綜合所得,適用于2019年及以后取得的綜合所得)
(注1:本表所稱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條的規定,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
注2: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依照本表按月換算后計算應納稅額。)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應納稅所得額=年度收入額-準予扣除額
準予扣除額=基本扣除費用60000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2.綜合所得月度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表(適用于月度計算):
(月度綜合所得,適用于2019年及以后取得的綜合所得)
(非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間計算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
月度(包括按月預扣)計算個人所得稅: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額-準予扣除額
準予扣除額=基本扣除費用5000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3、2018年第四季度工資薪金所得月稅率表,適用于2018年第四季度取得的工資薪金
注:納稅人在過渡期間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不扣除個稅新法規定的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六項專項附加扣除費用。
(適用于2018年10月以后取得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注:本表所稱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條的規定,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應納稅所得額=年應稅收入額-準予稅前扣除金額
三、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應當按次或者按月預扣預繳稅款。
2.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收入*(1-20%)
勞務報酬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
(居民個人勞務報酬所得預扣預繳適用)
居民個人辦理年度綜合所得匯算清繳時,應當依法計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收入額,并入年度綜合所得計算應納稅款,稅款多退少補。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20%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每次收入額×20%
按照每次租賃收入的大小,區別情況計算: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每次收入-費用800元)×20%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每次收入×(1-20%)×20%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轉讓財產的收入額-(財產原值+合理費用)〕×20%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每次收入額×20%
注意:如果另行給予優惠稅率或者減半征收的,則按優惠稅率或者減半計算。
職工工資個人所得稅減免最多能減免多少
每逢歲末,對于上班族來說,除了盼著能放假休息以外,最“牽腸掛肚”的事就要數年終獎能到手多少了吧?
今年個稅改革后,年終獎稅款是否會納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對于這個大家關心的問題,**給出了明確**。
12月27日,**稅政司發布《關于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后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164號),對于全年一次性獎金等多項個稅優惠政策進行明確。
記者注意到,由于新稅率表的級次調整,對于納稅人來說,應繳納的稅款普遍會比往年減少。比如對于年終獎2萬元的納稅人來說,在新規則下應納稅額從原來的1895元立即降到600元,相當于打了個“三折”!
看來,在2018年末的這份紅包將落實到大多數人手里。
下面,就跟我們一起來算一算,你自己的年終獎應該如何繳納個稅。
年終獎3萬元減稅1995元!我們先幫大家計算了1-10萬元年終獎的應納稅情況。
假設某單位的A、B、C三位員工,月薪同為8000元(減除“三險一金”后),三人年終獎分別為3萬元、10萬元、和5萬元。
2019年獲得年終獎3萬元,年終獎個稅的算法為,30000÷12=2500元,2500元適用現行稅率表的3%稅率,a的年終獎應交稅30000*3%-0=900元。與之對比,2017年A若年終獎同樣為3萬元,年終獎個稅的算法為,30000÷12=2500元,2500元適用原稅率表的10%稅率,A的年終獎應交稅30000*10%-105=2895元。
因此,個稅改革后,A年終獎能減稅1995元,減稅比例約70%。
2019年獲得年終獎10萬元,B年終獎繳納個稅的算法為,100000÷12=8333元,8333元適用現行稅率表的10%稅率,B的年終獎應交稅100000*10%-210=9790元。若2017年B也獲得年終獎10萬元,年終獎繳納個稅的算法為,100000÷12=8333元,8333元適用原稅率表的20%稅率,B的年終獎應交稅100000*20%-555=19445元。
這樣一來,B在今年個稅改革后,年終獎能減稅9655元,減稅比例近50%。
可以發現,若年終獎平攤在12個月后的數額,跨越了稅率表的稅率檔次(比如原適用20%,現適用10%的情況)則減稅金額較高,減稅比例較大。
但是也存在減稅比例較小的情況,若年終獎平攤12個月后的數額未跨越稅率檔次,那么減稅金額只有速算扣除數的變化。
2019年發放年終獎5萬元。C年終獎的個稅算法為,50000÷12=4167元,4167元適用現行稅率表的10%稅率,C的年終獎應交稅50000*10%-210=4790元。若C先生2017年的年終獎也為50000元,原稅率表中,4167元也適用10%稅率,未跨越稅率檔次,速算扣除數為105,因此2017年年終獎交稅50000*10%-105=4895元。
假設年終獎均為5萬元不變的情況下,個稅改革后,年終獎能減稅105元,減稅比例僅為2%。
此次164號文明確,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符合《國家**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5〕9號)規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得到的數額,按照通知所附按月換算后的綜合所得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單獨計算納稅。
大家年終獎最終需要交多少稅,可以根據以下公式自行計算。雇員月薪所得高于(或等于)5000元的,適用公式為: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如果你月薪不足5000元的如何算?只需稍加調整,將年終獎發放當月的工資與5000元的差額算出來,再適用公式: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企業社保轉交稅務部門統一征收工作暫緩。
除了納稅人個人能享受到個稅改革紅利外,企業也迎來了好消息。
12月27日,每日經濟**(微信號:nbdnews)記者從權威人士處確認,企業社保轉交稅務部門統一征收工作將暫緩。
該人士向記者表示,經國家財稅及人社部門協商,出于穩定企業預期、不增加企業負擔等考慮,企業承擔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等部分將暫緩轉交稅務部門征收。
華北某省份人社部門人士也向每日經濟**(微信號:nbdnews)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他表示,現在基本已經確定,企業社保征收轉交稅務部門的工作暫緩。
該人士表示:企業社保屬于城鎮職工社保,除此之外的其他部分,如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和醫療保險等轉交至稅務部門統一征收工作,各地各有時間表,并不完全一致,“我們省初步確定的是明年上半年完成轉交。”
圍繞社保體系中除企業社保之外的征收轉交工作,有些地方已有明確安排。如福建省稅務局發布公告稱,自2019年1月1日起,原向社保經辦機構明細申報繳納的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費(含職業年金)、工傷保險費改為向稅務機關明細申報繳納。醫療保險費仍繼續維持現行申報、征收方式。
同日,記者從山西省稅務局獲悉,自2019年1月1日起,山西省范圍內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費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交由稅務部門征收。機關事業單位應于每月25日前,向稅務部門申報繳納社會保險費。
個稅申報實用帖來啦!手把手教您怎么報稅、怎么享受優惠
新個稅法就要實施了,六項附加扣除將為大家帶來減稅利好,你準備好了嗎?
個稅到底怎么扣?六項扣除怎么享受?
看完這個帖子,教您怎么把個稅紅包揣進兜兒里。
六項扣除一一對,看看享受何優惠。
單位或稅務機關,都需要信息填對。
部分扣除要資料,留存資料有準備。
總結一下,就是對條件、填信息、報信息、留資料。
國家**出臺了《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作指引》,可以戳以下網址了解詳細信息:
http://www.chinatax.gov.cn/n810219/n810744/n3752930/n3761918/c3964471/part/3964488.pdf
很多納稅人頭疼的可能是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信息表,其實表格的填寫并不難,中證君來手把手教您如何填寫。
1)下載手機App“個人所得稅”填寫(將在12月31日開通,現在已經可以下載);
2)登錄各省(區、市)電子稅務局網站填寫;
四種方式需要收集的信息相同,以紙質報表為例:
從表頭來看,扣除年度按照已納稅年度來確定,一般來說就是自然年度,比如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發生的專項附加扣除,就填寫2019年;納稅人識別號就是身份證號。
首次申報需要填寫符合扣除條件的欄目內容。每一年12月的時候再次確認,如果下一年發生變化,只需要填寫發生變化的內容,若無變化則不需要再次填寫。
以子女教育為例。子女教育中,當前受教育階段起始時間和結束時間按照選擇的“當前受教育階段”填寫,比如孩子在上小學,選擇的就是義務教育,那么起始時間就填寫孩子小學1年級入學時間,結束時間填寫初三畢業時間(預計)。子女教育終止時間只在孩子畢業后不再接受全日制教育時再填寫。
本人扣除比例選項,可以選擇父母雙方各扣50%,或者全部在父母一方中扣除100%。
填完“專扣”信息表之后,報送信息方面,納稅人有兩個選擇:
1)在扣繳單位辦理扣除。直接將紙質或者電子表格提交給財務或人力資源部門,也可以通過手機App或網頁填寫后推送給扣繳單位。
2)直接向稅務機關申報。可以在第二年辦理匯算清繳時將有關信息提供給稅務機關后辦理退稅。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大病醫療是限額據實扣除外,其他項目都是定額扣除,納稅人只需把個人基本情況告訴所在單位,單位在計算其應納稅額時就可以一并扣除。
當月沒有來得及提交扣除信息的也不用著急,現在已經是綜合征收了,您只要在當年內把信息提交給單位,單位會給您辦理補充扣除。也可以選擇在第二年的匯算清繳期(3.1-6.30)自行向稅務機關報送。
1)留存時間:在次年的匯算清繳期(即次年 3月 1日至 6月 30日)結束后五年內。
孩子在境外接受教育的,需要家長留存境外學校錄取通知書和留學簽證等相關教育資料;
職業資格繼續教育,要留存技能人員、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等;
住房貸款利息,要留存住房貸款合同、貸款還款支出憑證等;
住房租金,要留存住房租賃合同或協議等;
贍養老人,采取約定或指定分攤的,需留存分攤協議;
大病醫療,需要患者醫藥服務收費及醫保報銷相關票據原件或復印件或者醫療保障部門出具的醫藥費用清單等。
再次提醒,國家**出臺了《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作指引》,還可以戳以下網址來解答您的其他問題喲:
http://www.chinatax.gov.cn/n810219/n810744/n3752930/n3761918/c3964471/part/3964488.pdf
個稅改革后,居民綜合所得的納稅方式主要有兩種:
1)累計預扣法預扣預繳稅款:大多數只有一處工資薪金來源的,單位會幫助辦理。
2)納稅人年終匯算清繳,符合下面幾條情況的,要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內要填好《個人所得稅年度自行納稅申報表》并向稅務機關申報。
從兩處以上取得綜合所得,且綜合所得年收入減專項扣除后余額超6萬元;
取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中一項或者多項所得,且綜合所得年收入額減除專項扣除的余額超過6萬元;
納稅年度內預繳稅額低于應納稅額;
http://www.chinatax.gov.cn/n810341/n810755/c3962204/content.html查看國家**關于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有關問題的公告對于經營所得、應稅所得未扣繳稅款、境外所得、注銷**戶籍、非居民個人相關規定。
最近,不少納稅人可能都收到了這樣一條短信。隨著2019年1月1日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實行,納稅人也要適應新的報稅制度。**局長王軍日前在調研個稅第二步改革準備情況時表示:
個稅改革無論對稅務部門還是企業和個人納稅人來說都是一個新鮮事物,對稅務部門征管、服務和信息系統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在運行初期難免會存在一些問題,稅務部門會盡百分之百的努力,讓大家能夠便捷享受紅利,同時也請納稅人與稅務部門繼續攜手同行,把改革紅包送進千家萬戶。
中證君嘗試撥打了12366納稅服務熱線咨詢專項扣除相關政策,熱線設置的“自然人咨詢”選項可以迅速對接人工服務,很快接通得到解答。大小伙伴們如果還有疑問,不妨電話咨詢。
還有疑問或建議?歡迎您的留言!
因故,景來律師公眾號版面暫做一些微調,熱點**及評論會分流到景來律師公眾號的副號《徐州劉景來律師》推送,歡迎大家關注。
1、2018年,全國多名律師涉“刑”。值得警示
2、**瞄準00后,皮膚一碰就沾毒:世間多險惡,你得會防備
3、高手的戰略!最得當的一篇文章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瀏覽更多精彩內容。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原創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40301588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