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勞務扣稅計算器(勞務稅扣稅計算器)
前沿拓展:
個人勞務扣稅計算器
勞務費支出計入業務支出科目,雜臉服祖偉根據《稅收征管法》的規定,支付單位為法定代扣義務人,應依法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否則,根據《稅收征管法》的規定,處應扣未扣個人所得稅50%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打工人看過來,2022年個稅申報開始了(從2022年3月1日持續到2022年6月30日),明天記得登陸下個稅app,查查你是要退稅還是要補稅~
去年我身邊退稅最多的一個朋友,拿回2萬多!
順帶提醒兩點:
1.年終獎依然可以單獨計稅
原本,咱們的年終獎,有兩種計稅方法可選:
A:做為全年一次性收入,單獨計稅
B:并入綜合所得計稅
兩種計稅的算法不同,總體講,收入低,選B會更劃算;收入高,那選A劃算。
比如小明月入1萬,年終獎發了3萬:
并入綜合所得,他要交稅3000塊;
單獨計稅,只交900塊。
為了鼓勵大家申報個稅,稅務部門對A設置了3年過渡期,即,在2021年12月31日前,年終獎可以單獨計稅。
去年過渡期結束,按道理,以后年終獎都要合并計稅了。
但經濟實在太差,**不易,為體恤打工人,2020年12月2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決定將“單獨計稅”再往后延一年(至2023年底)。
所以,今年的個稅申報,咱們還有選擇權,哪個劃算,你就選哪個。
2.什么保險能抵扣個稅?
只有稅優健康險、稅延養老險,以及公司有給交年金(國內一般只有國字頭企業才給員工交年金,連騰訊都不交),才能抵扣個稅(后面有詳細解釋);
稅優健康碼是一串18位的數字,保單上就有,照著填上去即可;你要是沒找到,就找保險公司客服幫你查。
至于普通的重疾險、壽險、醫療險、意外險和養老保險,都不能抵扣個稅。
下面送上退稅實**干貨,目錄大白也列出來了,大家可以挑需要的看。
個稅為啥要自己**作了?如何退稅?手把手教學沒退稅還得補稅,咋回事?如何能合法地少交點稅?退稅這幾點一定要注意
01
個稅申報,為啥要自己**作了?
?
退稅,顧名思義,就是你稅交多了,國家得還給你。有朋友忍不住吐槽:不交稅才好呢,誰會多交稅呀?
其實,也不是他們想多交,而是交個稅的方式變了。
以前交稅,主要由公司幫我們交,到發工資時,先扣社保、公積金,再扣稅,最后到我們手里的,就是稅后收入。而國外,比如美國,是由個人自己申報、自己交稅。去年,咱們國家搞了個“個稅改革”,把國外這套經驗搬過來了。從2020年3月1日開始正式實行。
如果你沒選“單位申報”,你就得自己申報個稅。別問,不申報行不行。個稅關乎我們的錢包,積極點,總沒錯的~
往嚴重了說,偷稅漏稅屬于刑事**,范冰冰、薇婭都是前車之鑒。所以,大家千萬別不當一回事。
分享一個個稅&五險一金計算器,平時每個月的繳納金額可以自己直接計算得出~
點擊直達:新個稅&五險一金計算器
02
退稅從哪來?
那退稅具體個啥情況?這跟扣稅方式有關系。現在扣稅,是預扣預繳。即每月一扣,或有收入就扣。
每次扣多少?根據5000起征額來計算。
比如你工資才3000塊,沒資格繳稅,不扣。
要是工資8000塊,那扣90塊的稅。
看起來,把每月扣的稅加起來,就是一年要交的稅,我們姑且叫它“總稅1”。但實際**作,沒這么簡單粗暴。
因為稅務部門在第二年的3月1日-6月30日,會根據我們的年度匯總收入,再算一遍我們該交的稅,姑且叫它“總稅2”。
總稅2有個計算公式,很復雜,簡化一下:
總稅2=(全年收入-60000年度免征額-其他免稅收入)*稅率-速算扣除數。
記不住也沒關系,稅務部門會幫你算好。那去哪里看這兩個數呢?
很簡單,下一個“個人所得稅”APP。
用手機、身份證注冊,注冊后再登陸,綁定銀行卡。然后,找到“首頁-常用業務-綜合所得年度匯算”:
按提示**作,就能看到總稅1(即“已繳稅額”)和總稅2(即“應納稅額”)。
總稅1和總稅2的關系,分三種。
第一種:總稅2=總稅1,不退不補
說明你已經交的稅,就是你該交的。問了一圈,不少朋友就這情況。
這說明啥?說明這些朋友,就在一家公司上班,只有一份收入。工薪族的朋友,不信,你可以打開APP看看是不是這樣。
第二種:總稅1>總稅2
說明稅交多了,要退稅。你們肯定想知道:哪類人會多交稅呢?
一是低收入的。
個稅月免征額是5000,對應著年免征額是6萬塊。而前面說了,扣稅是每月先扣一個數,年底再算總賬。
就可能出現,按月算,要交稅;但按年算,又不用交稅的情況。
舉個栗子。
小明,1月年終獎加工資,一共發了8000塊,后面11個月則照常領工資,每月3000塊。按5000的個稅起征點算,小明1月得交90塊的稅。但,一算年收入,小明才41000塊。
比個稅年度6萬塊的免征額還低。那他其實不用交稅。
已經交的90塊,稅務局就得還給他。
退稅常見的第二類:是有多個收入的斜杠青年。
去年個稅改革,一大變化——把稿酬、勞務酬勞、特許權使用費,和工資收入合并計稅了。
而稿酬、勞務報酬等,800塊就要交稅,按20%的比例交。和工資收入合并計稅后,變成5000塊起交,已經能省點稅。要是對應的稅率再低于20%,那更能少交不少。
這種情況下,就會產生退稅。所以,有**收入的朋友,比如學生**,別怪大白沒提醒你,趕緊看看你能拿個多大的退稅紅包。
03
沒退稅反倒要補稅,咋回事?
前面說的都是退稅。那為啥有朋友要補稅呢?
補稅,就對應了總稅1和總稅2的第三種關系:總稅1<總稅2。
即你已經交的稅,比你實際要交的稅少。自然得補上。
補稅,一般也發生在有多份收入的朋友身上。
但跟前面說的“多份收入,退稅”恰恰相反。它問題出在,不同收入渠道,分別報稅后:
1)5000塊免征額重復扣
2)采用了更低的稅率
而稅收部門,將你的年度收入匯總清算時,只扣1次免征額,且可能用一個更高的稅率。
還是舉栗說明:
小明當月換工作。到下個月時,他拿到了兩份收入:前公司的,現公司的。
假設都是30000塊。要是兩家公司分別報稅,即(30000-5000)*3%,就都扣走750塊的稅。但對于稅務部門,小明當月的實際收入是60000塊。
那他該交的稅=(60000-5000)*10%-2520(速算扣除數)=2980。
看到沒,原來的報稅,少交了差不多一半。那小明自然得補呀~
04
能不能合法地少交稅?
退稅開心。補稅,等于把吃進去的肉,再吐出來,心疼呀。
那有沒有辦法能合理合法地少交稅呢?有。
做慈善這種高大上的方式,我就不說了。
普通人能利用上的,主要是「專項附加扣除」。
說白了,就是6種指定的花銷,可以用來抵扣個稅。
1.孩子上學
有一個孩子在上學,不管是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還是博士。
那每個月有1000塊不用交稅。
兩個孩子,就是2000塊。
2.自己上學或考證
學歷教育,比如自考成人本科,每個月400塊不用交稅,最多48個月。
如果是職業考試,比如教師資格證,證書下來那一年,3600塊可以免稅;
3.首套房貸
每個月1000塊,不用交稅;
最多免240個月。
要是結婚了,家里有2套房,也只能拿一套出來免稅。
4.房租
每個月800、1100、或1500塊,具體免多少,看你的城市。
不過,要是申請了房貸免除,即使你真在租房,也不能再申請房租免除。
5.贍養老人
父母年紀得在60歲以上。
每月最多2000塊。
不是獨生子女,就得和兄弟姐妹一起分攤這2000。
6.大病治療費
醫保報銷后,你自己出的錢,超過1萬5。
可以申請免交個稅,每年最多8萬塊。
你自己的不夠,可以把配偶、子女的也加進來。
注意哦,以上大說的都是稅前扣除。
比如2000塊,不是說你直接少交2000塊的稅,而是說有2000塊不用交稅了。
至于具體少交多少,就看你有幾項滿足了。
想少交稅,還是從「專項附加扣除」去多動動腦筋。
比如房租啦(房東不配合,只要你有合同,可以自己填上去)。
比如免稅分配啦,是由一個人申請100%,還是兩個人各申請50%(像有兩個孩子的;婚前各有一套房的)。
不妨在個稅APP上多測試下,說不定有驚喜哦~
05
這幾點一定要注意
最后,針對這次個稅申報,大白再提幾個醒:
1.這次退稅,個體戶不包括,請自動忽略;
2.退稅可以不**作,反正損失的是你自個的錢,就當給國家做貢獻了。
但如果要補稅的,一定要補(400塊以下,依據政策,可以不補)。且一定要在6月30日前補齊。
否則不僅要交滯納金(每日萬分之五);還會上征信,影響你貸款買房買車;再嚴重點,算刑事**。
總之,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呀。別想逃,也逃不過(補稅不補,稅務部門可能直接從你收入里扣,一點不客氣~)。
3.**作時,注意檢查下你的收入對不對
有公司可能盜用了你的信息,來做假賬(尤其是學生朋友),但稅卻是你出,那也別客氣,APP直接舉報。
4.目前有些收入是沒統計的
比如房租、股票、股息、分紅、境外收入……當然了,你想交稅,你可以自己填上去~
最后,給大家送上一份**日報的解讀,要是看不懂,就結合上面的分析,多看幾遍。
還還還有問題,直接問國家稅務局12366~
今天這篇大家也可以收藏著。以后每年的3月-6月,都用得著。辛苦碼字,大家點個贊哦~
你是退稅?還是要補稅?歡迎評論區分享~
轉載自公眾號:大白讀保,感謝作者的分享~侵刪
拓展知識:
個人勞務扣稅計算器
要說2017最新個稅計算器,就得數“個稅管家”app了。含工資薪金、年終獎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在內的11項個稅征收范圍,最全個稅計算器,沒有你不會計算的個稅。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201513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