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月計算方法(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詳細版))
前沿拓展:
個人所得稅月計算方法
法律分析:
季度獎金個稅計算方法:1、發放獎金的當月工資高于5000元時,獎金扣稅方式為:獎金*稅率終抓皮響肉樂之次降現先-速算扣除數,稅率是按獎金/3(一個季度時間)作為“應納稅所得額”對應的稅率。2、員工當月的工資薪金不超過5000元,再發放的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的工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3、但可以將一次性獎金減除“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依局早色三核運降費用扣除額的差額”后的余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其中“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以收入額扣除規定標準的免稅所得(如按規定繳材弱興州蒸畫趕納的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造魯異正蛋社)后的數額。季度獎通常隨發放當月的工資收入一并計入當月個稅的征收,其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是: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矛核=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其中需要注意了解的是:應納稅所得額=工資收入額+季度獎金額-社保費黃入更再用-免征額,社會保險費用不計入個稅征收范圍;
法律依據:
《中華**帶劇民假移**稅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征收管理,規范稅收征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征收的各種稅收的征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議屬難職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亞訓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定慶馬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奏成且揮尼朝際已納稅人、扣繳義務簡入必飛編面裂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衍生問題:
年終獎金并入全年綜合所得計稅還是單獨計稅好?
年終獎到農輪沙爾盡很革娘永雨底是單獨計稅,還是要并入綜合所指孩面得計稅,主要看何種方式對納稅人寫新若有利。如果我們的綜合所得少,匯聚清算的時候不需要交稅,可以選擇并入綜合所得計稅;如果我們的綜合所得多,本來匯算清繳時就需要補稅,可以選擇單獨望給計稅。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只要勞動者參加工作獲得工資收入,就必須向國家繳納相應的個人所得稅。但是一般情況下勞動者的工資數額要達到個人所得稅征收的起點還需要那個人所得稅,如果低于個人所得稅征稅起點就不需要納稅,那么繳納個人所得稅標準是多少呢!只有了解清了,我們才知道自己應該繳納多少稅,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繳納個人所得稅標準是多少
以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為標準(居民個人所得綜合所得,每一納稅年度收入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
1級:不超過3.6萬元的,3%
2級:超過3.6萬元至14.4萬元的部分,10%
3級:超過14.4萬元至30萬元的部分,20%
4級:超過30萬元至42萬元的部分,25%
5級:超過42萬元至66萬元的部分,30%
6級:超過66萬元至96萬元的部分,35%
7級:超過96萬元的部分,45%
法律依據:
《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二、個稅計算公式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 -“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個稅免征額是50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
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實發工資=應發工資-五險一金-繳稅。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五險一金)-5000
扣除標準:個稅按5000元/月的起征標準算
我國將個人所得稅免征額有以前的兩千元提升到了現在的5000元,也就是說繳納個人所得稅標準是按5000元1個月起按相應的繳納比例進行征收計算的。現在我國所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45%,不管是公司還是個人只要你的收入越高相應的繳納個人所得稅就越多。
還有任何問題可以私信或者留言,小編看到會及時回復的。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27502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