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含稅和不含稅怎么算(不含稅價格和含稅價格怎么算)
前沿拓展:
價格含稅和不含稅怎么算
以2007版EXCEL為例,計算下圖中產品的不含稅價格及不含稅金額的方法如下:
1、計算不含稅價格首先我們要知道稅率,以及公式:不含稅價格=含稅價格除(1+稅率),以稅率為16%為例,在E3單元格輸入:=,如下圖所示。
2、輸入等號后,選中D3單元格,即含稅價格所在單元格,然后輸入除號:/,如下圖所示。
3、輸入除號后,繼續輸入公式中的(1+稅率)部分,即116%或1.16均可,最后按回車鍵得出計算結果,如下圖所示。
4、下拉**不含稅價格公式后,得出后面所有產品的不含稅價格,再來計算不含稅金額,如下圖所示。
5、在G3單元格輸入:=C3*E3,即:數量乘以不含稅單價=不含稅金額,如下圖所示:
6、或者在G3單元格直接輸入不含稅單價的公式再乘以數量,即:=D3/1.16*C3,也可算出不含稅金額,然后下拉**公式即可得出所有產品的不含稅金額,如下圖所示。
計算不含稅價格及金額完成。
很多采購員在采購新產品時經常會面臨一些問題,新產品時如何向供應商報價?拿到供應商的報價后擔心報價不合理。那么,采購員應該如何評估供應商的報價是否合理呢?
首先,大部分采購員的做法都是直接了當,‘貨比三家、比質量、比價格、比成本’。沒錯,這些方式確實可以讓我們快速地了解新產品的一些信息,然后最終選擇一家合適的供應商與之進行合作。但是,我們在時間精力上就顯得疲倦得多,有沒有什么比較簡單高效的方式去解決這個問題呢?**,肯定是有的。
在評估新產品供應報價的前,需要梳理明確問題:
1、新產品BOM表;2、新產品供應到貨時間、需求量、技術安裝、環境作業、可**性等;3、新產品是否需求供應二次開發;在新產品采購時,還要了解公司的采購模式,最主要的需求是什么?一般來說,渠道是第一位的,開發渠道生產商和一級**這是最重要的,拋棄中間環節,這才是采購應該做的事情,不管新產品就產品都有一個共性就是渠道,有能力開發無能力者被坑。
評估供方對新產品的報價是否合理:
1、需要清楚產品構成,質量要求、采購量及采購方式;2、熟悉產品原材料成本、行業制造費用、管理成本、包裝運輸成本、行業合理利潤、票點、結算方式。3、具體評估方法可以依據該產品采購量,采購金額等采取不同的評估方法有:貨比三家、成本分析法、總成本等。
價格評估的原則建議:
1、成本構成解析法,制作規范化的成本構成單元表,要求供方在報價階段一起如實填報,并加蓋公章,通過和技術、工藝部門核實相關用料、工藝制作要求等,再結合原材料市場行情信息搜集、制造費用的資料搜集、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管理費用等(注意含稅和不含稅,避免供方重復計算稅率)、以及利潤、稅金等,綜合評估核算;(此法多適用于直接制造廠家,且產品復雜工藝程度相對不高的情況,如貿易中間商,可要求協調原產地填報相關數據,要求準確真實)
2、橫向選擇同類具備供貨條件、供貨能力的供方至少三家,按照同樣的報價結構進行報價、比價。
3、縱向差異對比法,對照已有近似老產品與新產品的差異點來評估,或該供方已在配套的成熟近似產品與新產品的差異點來評估。4、比價的供方提供樣品,做樣品對照檢查,選擇質優價廉、信譽好的供方供貨。多做對比調查以后很多采購人員會發現供應商的報價就沒有合理的時候,誰都是以盈利為目的,所以,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根據企業的需求用最少的成本采購最合適產品。
拓展知識:
價格含稅和不含稅怎么算
計算公式:
增值稅:價外稅
不含稅價格×(1+稅率)=含稅價格(銷售者實際支付價格)
含稅價格÷(1+稅率)=不含稅價格
營業稅:價外稅
不含稅價÷(1-稅率)=含稅價
含稅價×(1-稅率)=不含稅價
根據所計算稅種不同,請采用不同計算方法
除:增值稅以外,其他稅種均為價內稅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20498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