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景(湛**大景)
前沿拓展:
湛**景
觀海長廊
隨著廣湛、深湛高鐵的開通
粵西沿線的**、茂名、湛江被迅速銜接
一路向西
告別繁華都市的喧囂與人潮擁擠
向著靜謐島嶼
向著密林山野
向著田園湖泊
出發(fā)吧
↓↓↓
線路推介:
★漁家風情游
大澳漁村—東平飛龍寺—鴛鴦石公園—珍珠灣海濱度假區(qū)—壽長河紅樹林濕地公園
代表景點:
聽說大澳漁村是**的最美漁村
海灣風光無限遼闊
古樸又靜謐
是逃離城市的一方凈土
這里位于陽東區(qū)東平鎮(zhèn)東南
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港口
時光經(jīng)年
還是保留著濃郁的漁家風貌與氣息
寧靜的藍色海水
停泊的船只蕩漾
海邊的綠樹成蔭
遠離工作,擁抱自由
這大概就是向往的生活~
這里依然保留著明清時期的漁村古貌
可以完整地感受到古村的文化沉淀
建議日暮黃昏前,伴著絕美的浪漫夕陽
打卡你鏡頭里的溫柔鄉(xiāng)
門票:免費
路線:廣州乘坐動車至陽東站(約1小時25分),然后自駕或打車前往陽東區(qū)東平鎮(zhèn)(約55分鐘)
避開人群
去**的一個風情海灣看看海
感受下迎面而來的微風吧~
這里是**的珍珠灣
高鐵2個小時,逃離城市喧囂
和家人迎接一場海邊的絕美夕陽
在浪花拍打沙灘時
聆聽漁民的當?shù)毓适?/p>
在溫柔的藍海旁散步
治愈疲憊的心靈
這是一個小眾又療愈的海灣
一個充滿人情味的漁村
一處未被商業(yè)化的海島
安靜的沙灘、清澈的海水
層層疊疊的浪花
與你共度時光如水的溫柔~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8:00-18:00
路線:廣州乘坐動車至陽東站(約1小時25分),然后自駕或打車前往陽東區(qū)珍珠灣(約43分鐘)
美食推介:
1、陽東狗爪螺
狗爪螺生活在海流奔涌的礁石縫隙
對水質(zhì)要求很高
和紅樹林一樣
是生態(tài)環(huán)境保持良好的一個標志
奇特的造型,鮮美的肉質(zhì)
入口鮮甜滑嫩
每一只狗爪螺,僅有花生大小的肉
但鮮味足以徘徊在整個口腔
2、雅韶尖山蟹
在陽東區(qū)雅韶鎮(zhèn)一帶
河口淺灣,氣候溫暖,水質(zhì)咸淡適中
五六千年前尖山河段一帶
已有大量蟹類在此繁衍
特殊的土質(zhì)、水質(zhì)、氣候等自然環(huán)境
決定了尖山蟹的獨特風味
秋季正是尖山蟹換殼的時候
這時的它,色黃、皮脆、殼薄、膏滿
簡單來說——最肥最好吃!
線路推介:
★濱海風光游
沙扒鎮(zhèn)沙扒灣—沙扒鎮(zhèn)月亮灣—上洋鎮(zhèn)南山海—上洋鎮(zhèn)河北村—溪頭鎮(zhèn)藍袍灣
代表景點:
沙扒灣依山傍水,三面臨海
北面與陸地相連
海灣長達3公里,沙灘長2公里
整個海灣沙灘呈螺旋線弧展開
猶如明月般橫亙在南海之濱
當藍天白云、清澈無垠的海水映入眼前
空調(diào)、WIFI、西瓜只是標配
海浪沙灘才是夏天的高配啊~
晨起漫步欣賞灣似虹、沙如玉浪漫海岸
午后戲水體驗,熱情與海水交融的暢快
傍晚漫步林邊,感受晚風輕拂的絲絲清涼
怎一個愜意了得~
門票:免費
路線:廣州乘坐動車至陽西站(約1小時50分),然后自駕或打車前往陽西縣月亮灣(約1小時)
美食推介:
1、豬腸碌
**最具特色的小吃
外觀上和潮汕豬腸粉相似
但**豬腸碌是由豆芽、河粉為主
整個形狀就像豬腸一樣
**話中的卷又叫做碌
蘸上特殊的調(diào)料,味道咸中帶香
十分可口
2、海膽炒飯
色澤金黃,鮮香爽口
營養(yǎng)豐富的海膽炒飯
是來**必吃的一道美食
精選油粘米,口感軟糯又有點彈牙
炒出來粒粒分明
如黃金一樣的海膽,混在米飯中
鮮甜柔潤,一抿即化,回味無窮
3、瀨尿蝦
陽西沙扒瀨尿蝦久負盛名
高蛋白的蝦膏營養(yǎng)豐富
椒鹽簡直跟瀨尿蝦絕配
蝦殼炸得酥脆,一剝即開
蝦肉鮮美入味,帶著海水的味道
肉質(zhì)鮮嫩,香辣可口
4、魚瑪
魚瑪是陽西一種常見的地道美食
將蝦或蠔等去殼
用油鹽放到鑊稍微炒一下
油滾一分鐘左右即成
線路推介:
★山水相約游
**第一灘—晏鏡嶺—水東灣海洋公園—好心湖露天礦生態(tài)公園—牙象大地藝術(shù)公園
代表景點:
晏鏡嶺東南面臨南海
海水深藍晶瑩,沙灘潔白、沙質(zhì)細軟
在沿海公路騎行至晏鏡嶺
再徒步上山,便可看到白色燈塔
這一切像極了**偶像劇的情景
這里也被稱為“小墾丁”
晏鏡嶺腳下海邊還有一片美麗的礁林
坐在礁石上釣魚
聽著潮汐有節(jié)奏的起落
人生愜意不過如此~
海拔400多米的晏鏡嶺
恰是一個天然觀景臺
沿途都有樹林遮擋
走走停停,或歇足乘涼
感受著海風輕拂的涼爽
一邊幻想在樹上安個吊床
枕著海浪聲入眠
清晨或日暮
趁著陽光不曬,微風拂起
看大自然最美的幻化
門票:免費
路線:廣州乘坐動車至茂名站(約2小時20分鐘),然后乘坐旅游大巴或包車自駕至景點(約52分鐘)
因富含礦物質(zhì),好心湖湖水呈現(xiàn)出夢幻般的湛藍。南方日報記者 曾亮超 攝
坐落在露天礦生態(tài)公園旁
牙象大地藝術(shù)公園是新晉網(wǎng)紅打卡點
惟妙惟肖的稻田畫
壯觀無比
初秋時節(jié)
微風吹拂下
成片的粉黛亂子草
像粉紅的浪潮隨風起舞
與田園來一場親密約會
感受麥浪包圍的溫暖和放松
環(huán)湖騎行,四下拍照打卡
這才是假期的正確打開方式
門票:原價38元/人,現(xiàn)優(yōu)惠價:0元/人(景區(qū)免大門票);優(yōu)惠時間:2021年9月27日至12月31日
路線:廣州乘坐動車至茂名站(約2小時20分鐘),然后乘至茂南區(qū)露天礦生態(tài)公園旁牙象大地藝術(shù)公園(約30分鐘)
美食推介
1、水東鴨粥
是廣東茂名傳統(tǒng)的地方名菜
別說茂名人、電白人
即使外來的客人到水東
吃過鴨粥后也贊賞不已
鴨粥入口即化,齒頰留香
鴨肉爽滑微韌,嚼來回味無窮
若配上特制的姜醋和醬油兩種蘸料
更將鴨肉那種獨特的香味
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2、簸箕炊
在茂名以及湛江地區(qū)一帶非常盛行
因其采用竹篾編制而成的
簸箕為盛具而著稱
以化州簸箕炊最為出名
入口細膩富有彈性
軟滑而不黏牙
再加上秘制的醬料
香濃而又不膩
味道令人難以忘懷
線路推介:
★海岸休閑游
特呈島—南三島—雷州烏石天成臺—硇洲島—徐聞角尾鄉(xiāng)
代表景點:
南三島,古稱“鷺州島”
瀕臨浩瀚的南海
天水相連,海天一色
海浪層層疊疊迎面而來
濤聲陣陣
漫步南三島
隨處可見潔白如雪的白鷺
或振翅翱翔于稻田、池塘
或靜靜立于枝頭、牛背
白鷺與稻田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這里,海灘寬闊平坦
沙質(zhì)潔白,細膩如粉末
夜深人靜,沙沙聲陣陣傳來
真像大海在夢中的呼吸
“南三聽濤”更是湛**景之一
眺望南三碼頭、南三大橋
從清晨到日暮
四時皆有不同的美
在漁村中吃海鮮,看日出日落
不失為一種返璞歸真的享受~
門票:免費
路線:廣州乘坐高鐵至湛江西站(約2小時28分),然后乘車或自駕至南三島(約1小時)
這是一個大約20-50萬年前
由海底火山爆發(fā)而形成的海島
北傍東海島,西依雷州灣
四面環(huán)海,作為湛**景之一
美曰“硇洲古韻”
景色最好的要數(shù)那晏海石灘
海水與火山熔巖在這里交融
很多人會選擇在這里拍婚紗照
與海邊來個大大的“擁抱”,超甜的~
硇洲燈塔作為世界著名三大燈塔
與倫敦燈塔、好望角燈塔并稱
靜默佇立在東南角的馬鞍山上
為海上的漁船指引歸家的方向
這個小島還見證宋王朝最后的時光
寫滿歷史的是宋城遺跡
需要充足的時間與當?shù)厝酥敢?/p>
一尋當年的時光印記
遍地的海鮮,現(xiàn)捕抓現(xiàn)吃更是愜意的享受
夜幕降臨之際,欣賞著海上漫天落霞
令人心馳神往
喜歡純粹的你,可以嘗試一行~
門票:免費
路線:廣州乘坐高鐵至湛江西站(約2小時28分),然后乘車或自駕至東海島碼頭,乘渡輪到達硇洲島(約1小時30分鐘),船票僅8元哦。
徐聞,原本柔和的海岸線突出
像一個尖角伸入海里
將瓊州海峽與北部灣分開
這就是燈樓角
沿著海角一排巨大的風力發(fā)電機
迎著悠悠海風,緩緩而動
燈樓角沿岸淺海,巖礁密布,海水清澈
連綿27公里的珊瑚礁群五光十色
讓這里的海岸線可稱五彩畫卷
乘船出海看珊瑚
成為燈樓角海濱最有趣的體驗~
日落時分來到這里
夕陽把海面映照得金黃
而你可以什么都不做
靜靜地坐在沙灘上
等著太陽慢慢沉入大海
門票:免費
路線:廣州乘坐高鐵至湛江西站(約2小時28分),然后乘坐旅游大巴或包車自駕至燈樓角(約2小時)。
美食推介:
1、湛江生蠔
湛江生蠔最為有名
不開蓋不放調(diào)料直接烤熟
烤熟后加上簡單的調(diào)料就能開吃
2、沙蟲
沙蟲也是湛江的一大特色菜品
蒜蓉粉絲沙蟲、清炒沙蟲、沙蟲刺身……
在這里能吃到沙蟲的各種百變吃法
湛江生態(tài)環(huán)境保持良好,灘涂里雜質(zhì)物較少
所以湛江的沙蟲最為肥美
3、湛江雞
除了海鮮不得不提的是湛江菜
湛江雞就是能和海鮮battle的存在
它的出名程度甚至能夠代表湛江
湛江白切雞吃起來雞皮爽脆
雞肉肉質(zhì)細嫩
安鋪雞飯更是家喻戶曉的美食
一路向西
告別繁華都市的喧囂與擁擠的人潮
看茂盛的紅樹林
數(shù)不盡的椰林海風
邂逅一場西海岸的日落
向著自由出發(fā)吧~
【統(tǒng)籌】陳丹佳
【文字】吳思旻
【制圖】劉曉維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yè)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chuàng)造更多價值
拓展知識:
湛**景
湛**景有:
"湖光鏡月"-湖光巖. "長廊觀海"-觀海長廊
"寸金浩氣"-寸金橋公園. "南亞奇園"-湛江南亞植物園.
"東海旭日"-東海島. "南三聽濤"-南三島.
"硇洲古韻"-硇洲島. "港灣攬勝"-湛江港灣.
來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本回答被提問者采納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九賢互聯(lián)網(wǎng)實用分享網(wǎng)編輯,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16495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