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官窯是哪四個(**四大官窯是什么)
前沿拓展:
四大官窯是哪四個
古代五大官窯一般來說,指的是宋代的五大名窯,它們的分別為:汝窯 、官窯、 哥窯、鈞窯、定窯。古代五大官窯各自的特點分別如下:
汝窯:為五大官窯之首,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zhèn)清涼寺村,宋時屬汝州。汝窯的藝術特征是以青瓷為主,“釉色天青色”、“蟹爪紋”、“香灰色胎”、“芝麻掙釘”等是鑒別汝窯的重要依據(jù)。其中,”蟹爪紋“是指釉面開片的紋理毛毛扎扎;“芝麻掙釘”則是因燒造時足部用很小的支釘支起,然后把汝窯瓷器支在空中燒。這樣燒制的瓷器燒好后,底部釉面會有幾個點。汝窯瓷胎體一般較薄,釉層較厚,有玉石般的質(zhì)感,釉面有很細的開片,而在造型上則比較莊重大方。傳世代表作有汝窯天青釉弦紋樽、汝窯天青釉圓洗、汝窯天青釉碗、汝窯天青無紋橢圓水仙盆及汝窯粉青蓮花式溫碗等。
官窯:宋代官窯由官府直接建立,分為北宋官窯和南宋官窯。為了做出區(qū)分,北宋官窯被稱為“舊官”,南宋官窯就稱為“新官”。其中,“舊官”厚重,“新官”輕薄。官窯瓷器的藝術特征主要為素面,既無華美的雕飾,又無艷彩涂繪,最多使用凹凸直棱**紋為飾。其胎色鐵黑、釉色粉青,“紫口鐵足”增添古樸典雅之美,“紫口鐵足”是指青瓷胎料中含鐵量高達3.5%-5%,致使制品的口緣釉薄處露灰或灰紫色、而底端刮釉露胎處呈黑褐或深灰色。官窯的器形除常見的盤、碟、洗等之外,仿商、周、秦、漢古銅器中的各式瓶、爐樣式也很多。傳世代表作有官窯青釉弦紋瓶、官窯青釉直頸瓶、官窯青釉圓洗等。
哥窯:與官窯類同,也有紫口鐵足,也有開片,不過至今其窯址不明,學界對其燒造年代也有分歧,有人認為并非是宋代,而是元代。哥窯的藝術特征為將“開片”的美發(fā)揮到了極致,產(chǎn)生了“金絲鐵線”這一哥窯的典型特征:由于開片大小不同,深淺層次不同,胎體露出的部位因氧化或受污染程度也不盡相同,致使開片紋路呈色不一。哥窯瓷器釉面大開片紋路呈鐵黑色,稱“鐵線”,小開片紋路呈金**,稱“金絲”?!敖鸾z鐵線”使平靜的釉面產(chǎn)生韻律美。宋代哥窯瓷器以盤、碗、瓶、洗等為主。傳世代表作主要有哥窯青釉貫耳瓶、哥窯青釉魚耳爐、哥窯青釉海棠式花盆等。
鈞窯:均窯有鈞官窯和鈞民窯之分,鈞官窯窯址在河南禹縣(時稱鈞州)。宋代五大名窯中,汝、官、哥三種瓷器都是青瓷,鈞窯雖然也屬于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為主的瓷器。鈞窯的顏色還有玫瑰紫、天藍、月白等多種色彩。專家指出,“鈞紅”的燒制成功則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境界。藝術特征鈞窯典型特征就是“蚯蚓走泥紋”,它的形成是因鈞瓷的釉厚且黏稠,所以在冷卻的時候,有些介于開片和非開片之間的被釉填平的地方,會形成像雨過天晴以后,蚯蚓在濕地爬過的痕跡。傳世代表作有鈞窯月白釉出戟尊、臺北故宮藏有宋代鈞窯丁香紫釉出戟尊等。
定窯:是最早為北宋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窯場,也是宋代五大名窯中唯一燒造白瓷的窯場。定窯窯址在河北曲陽。定窯的藝術特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由于色調(diào)上屬于暖白色,細薄潤滑的釉面白中微閃黃,給人以濕潤恬靜的美感,另一方面則由于其善于運用印花、刻花、劃花等裝飾技法,將白瓷從素白裝飾推向了一個新階段。定窯造型以盤、碗最多。傳世代表作有定窯白釉刻花牡丹紋折沿盤、定窯白釉刻花渣斗、定窯白釉印花菊鳳紋盤等。
**五大名窯是正式開創(chuàng)了燒制的實用器皿與觀賞器皿的“瓷器”時代,事實上,在宋朝以前**的燒制實用器皿與觀賞器皿絕大多數(shù)都是陶器,是不同的種類,所以說,五大名窯的到來是真正意義上的瓷器時代的到來。
1,磁州窯創(chuàng)燒于北宋中期,并達到鼎盛,南宋、遼金元、明清仍繼續(xù)燒造。這是關于磁州窯燒造年代的、最多見著于網(wǎng)絡文章而又錯上加錯的表述:一是史實錯誤。據(jù)考古調(diào)查研究,磁州窯創(chuàng)燒于北朝晚期,歷經(jīng)隋唐、宋金元、直至明清、民國,千年薪火相傳、百代歷久彌新。說其歷史悠久是對的,但其創(chuàng)燒年代卻要比所謂的"北宋中期"早400多年。二是邏輯錯誤。一個著名的窯口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都有一個從低到高的演進過程,如若磁州窯"創(chuàng)燒于北宋中期",又怎能與此同時"達到鼎盛"呢?三是朝代排列錯誤。遼國的建立比北宋都要早53年,可見說其在"北宋中期"及"南宋"之后"繼續(xù)燒造",顯然是謬誤。
圖1:磁縣北齊武平六年高潤墓出土青褐釉青瓷碗
圖2:磁縣賈璧窯遺址出土青褐釉青瓷碗
圖4:磁縣北齊武平六年高潤墓出土施白化妝土青瓷碗
圖4:臨水窯出土隋代青黃釉劃花三足盤
圖5:臨水三工區(qū)遺址出土唐代化妝白瓷斜壁碗
圖6:臨水三工區(qū)遺址出土化妝白瓷匜
圖7:邯鄲市博物館藏宋早期白剔花**瓶
圖8:宋早期磁州窯白釉綠斑珍珠地劃花行爐
圖9:觀臺窯北宋珍珠地劃花山形枕
圖10:日本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藏宋代磁州窯白釉花瓶
為什么如此低級的錯誤卻在網(wǎng)上頻頻出現(xiàn)?大可發(fā)現(xiàn),它來源于百度搜索,是一些作者不加分析而盲目抄襲的結(jié)果。對此錯誤,大可曾三番五次在相關文章評論中留言指出,無奈尚未引起人們足夠關注,前日又見有人如此行文,實在忍無可忍,才有了寫這篇文章的沖動。因為大可覺得,這已經(jīng)不是一個簡單的“表述”對錯問題,而且涉及到“號”及作者的“文風”這樣的嚴肅問題!
2,磁州窯在河北磁縣觀臺鎮(zhèn),彭城窯是觀臺窯元末斷燒窯場轉(zhuǎn)移的結(jié)果。多年考古調(diào)查表明,磁州窯的中心窯場有兩處:一是位于現(xiàn)磁縣境內(nèi)漳河流域的觀臺、冶子窯場;一處是位于現(xiàn)峰峰礦區(qū)(古屬磁州)境內(nèi)滏陽河源頭的臨水、彭城窯場。正是這兩處窯場共同在宋金元時期創(chuàng)造了磁州窯的輝煌。
圖11:磁州窯兩大中心窯場位置及遺址分布圖
那么,為何一些人僅把觀臺窯當做磁州窯,而將同屬中心窯場的臨水、彭城窯排除在外呢?一是客觀上觀臺窯最早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就進行了考古發(fā)掘,特別是1987年北京大學考古系聯(lián)合河北省、邯鄲市文研所對觀臺窯進行的科學發(fā)掘研究,建立起了該窯從五代末至元末400多年創(chuàng)燒、發(fā)展、鼎盛、衰落之“四期六段”完整的的歷史發(fā)展序列,證明它是處于磁州窯鼎盛時期的中心窯場。這不僅奠定了觀臺窯的歷史地位,而且還使它名聲大振。相比之下,臨水、彭城窯由于壓在現(xiàn)代城市之下,長久未能開展考古發(fā)掘,上世紀30年代和建國初葉麟趾、陳萬里兩位先生對彭城窯的調(diào)查也僅限在地面考察,發(fā)現(xiàn)采集的瓷器標本早為明清之物,史志文獻資料也只是從明清才有磁州窯之記載,此時自然只有彭城窯。從而形成了彭城窯是明代窯場的印象。
圖12:民國時期的彭城窯場
然而,上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臨水、彭城城區(qū)每每發(fā)現(xiàn)地下古瓷窯址,特別是市、區(qū)文研所先后調(diào)查、發(fā)掘了臨水火車站、汽車一隊、三工區(qū)和彭城二里溝、鹽店、大廟坡、半壁街等多處窯址,發(fā)掘出土和采集了大量從北朝、隋唐、宋金元,到明清、民國的瓷器標本,證明臨水、彭城窯場亦是一處磁州窯中心窯場。發(fā)表在《文物》雜志2015年第8期的臨水三工區(qū)窯址發(fā)掘簡報,認定該窯是一處創(chuàng)燒于北朝晚期、歷經(jīng)隋唐、宋金元,連續(xù)燒造近千年的重要窯場。彭城窯的出土器物表明,其創(chuàng)燒時間至遲也不晚于宋代,至元代已成為磁州窯的中心窯場,直至明清、民國成為磁州窯唯一、北方最大的窯場,時有“南景德、北彭城”之說,成就了磁州窯燒造的千年神話。
圖13:臨水三工區(qū)窯址發(fā)掘出土古瓷窯爐
圖14:臨水三工區(qū)窯址發(fā)掘出土宋金黑釉瓷甕及黑釉雙耳罐
圖15:彭城半壁街遺址出土金元窯爐
圖16:《**陶瓷史》載宋金彭城窯白釉篦劃花紋飾復原圖
3,磁州窯書畫裝飾出自文化水平低下的“市人”之手,屬于民間藝術。此說源自上世紀20年代天津博物院編印的《巨鹿宋器叢錄》,該**載宋代巨鹿故城出土一方磁州窯竹節(jié)出筋八角形白地黒繪詩文枕,上書行體:“欲向名薗倒此瓶,主人嫌客戶長閉。何如柳下眠芳芳,報榖啼壷奐不醒。”此書作者認為瓷枕所書詩句“惟其園字作薗,草字作芳,布榖之布作報,壺作壷,全枕止二十八字而誤者四,其出自市人之手可知”。
圖17:《巨鹿宋器叢錄》所載北宋磁州窯竹節(jié)出筋白地黒繪八角形枕所書詩文線描圖
圖18:北宋磁州窯竹節(jié)出筋繪劃花八角形枕
而實際上,“薗” 和 “壷”本就是“園”和“壺”的異體、繁體字,何“誤”之有?而“報”字,其古代讀音與“布”同(在磁州窯所在地的邯鄲民間至今仍讀成“bu”布音),“報”應是“布”的通假字,亦屬無誤。似乎有“誤”的是將“草”字寫作“芳”,然“芳”之本義即為“花草”,想來書者可能是有意為之,以“芳芳”代“芳草”,不失字之原意而又平添調(diào)侃、詼諧意味,這也正好切合當時風行的“尚意”書法的要義。經(jīng)查,該詩文不見《全宋詩》等文獻所載,亦不知作者為誰,但從詩文所表達的意思來看,應是一位看破紅塵、無心世事、及時行樂的“隱者”所作;再從所見此詩書寫的線描圖來看,作者的的書法修為也是很見功夫的。可見,無論從詩文的思想內(nèi)容、還是書法的造詣水準來說,都不可能出自“市井小民”之手。如此看來,應該不是宋代磁枕的書者“有誤”,而是《叢錄》一書的作者見識“淺薄”了。然而,就是如此“淺薄”不堪之說,長久以來卻成為磁州窯藝術**為“民間藝術”的“戒律天條”而貽害至今。
將磁州窯藝術貶低為民間藝術,還另有深層次原因:一是一些“專家”、“學者”對磁州窯白地黒繪藝術的產(chǎn)生、發(fā)展缺乏全面深入考察和研究,往往人云亦云,或照搬照抄前人、乃至前人的前人之認知;或淺嘗輒止,看到個別作品、個別字句就以偏概全妄下結(jié)論。二是錯把“藝術”與“窯口”的定性混為一談,想當然地認為磁州窯是“民窯”、其裝飾藝術自然就應歸類于“民間藝術”。但實際上,**的繪畫藝術至遲在宋代就已經(jīng)形成“院體畫(宮廷畫)”、“文人畫(士人畫)”、“民間畫”三種形態(tài),而從磁州窯白地黒繪藝術產(chǎn)生、發(fā)展的演進歷史來考察,因其于北宋中后期受蘇東坡、文同、米芾等發(fā)起的“文人畫”運動的影響而產(chǎn)生,并在金元之際因戰(zhàn)亂和民族壓迫士夫文人的群體參與磁州窯書畫、詩詞創(chuàng)作而走向繁榮鼎盛,所以它是貨真價實的瓷上“文人水墨”,其藝術屬性應與宋元“文人畫”一樣**為優(yōu)秀“民族藝術”,而不能簡單地歸類于一般“民間藝術”。
圖19:日本白鶴美術館藏宋金磁州窯白地黑彩剔劃花山形枕
圖20:河北省博物院藏金代磁州窯白地黒繪童子釣魚枕
圖21:臨水三工區(qū)遺址出土金代白地黒繪詩文枕
圖22:英國大英博物館藏元代磁州窯白地黒繪《昭君出塞圖》人物故事枕
圖23:邯鄲私人藏元代磁州窯白地黒繪山水人物紋枕
4,磁州窯的白地黒繪藝術是繼承唐代長沙窯的釉下彩繪技法發(fā)展起來的。白地黒繪,是以古磁州當?shù)亍鞍呋希ㄨF礦石)”研磨成汁,用毛筆采用國畫和書法技法在施以化妝土的胎體上繪以花鳥、瑞獸、山水、嬰戲、雜耍、人物故事,詩詞曲賦、民諺警句等,再罩上透明釉入窯高溫燒造,極具**水墨書畫藝術效果。
圖24:唐五代長沙窯青釉綠彩執(zhí)壺
圖25:邯鄲私人藏金代磁州窯白地黒繪竹雀圖橢圓形枕
國家博物館研究員李知宴先生撰文說它“是純粹的**畫,和在宣紙上寫字畫畫一樣”。而“長沙窯是非典型釉下彩,用特殊配置的綠彩、醬褐彩和棕色彩在胎上作畫、寫字,在高溫下熔融、流淌、浸漫,觀賞效果上比較模糊,很多彩上的釉層剝落。它的釉是青釉,彩色的顯示和磁州窯完全不同”。其花鳥、人物繪畫也不似國畫的構(gòu)圖、章法和程式,文字書寫多是單調(diào)的行楷或行草書,與表現(xiàn)線條之美的“自覺”的書法藝術相距甚遠。另外,白地黒繪出現(xiàn)在北宋中晚期,與長沙窯燒造彩繪瓷相隔百年以上,不可能“隔空喊話”,傳承給磁州窯。因此,說唐代長沙窯釉下彩繪技法對宋代磁州窯有一定借鑒作用是可能的;但如果要說“繼承”,它遠不如北宋的“文人墨戲”來的更方便、更直接!可見,這一“籠而統(tǒng)之”以時間先后論“傳承”的說法,更多地帶有“想當然”的成份。這不僅難以揭示白地黑花產(chǎn)生的歷史淵源,更無法說明磁州窯藝術成就發(fā)展的真正原因。
5,磁州窯是古代北方最大的瓷窯體系。窯系,是以某一個著名的窯場來命名的,用來概括在一定區(qū)域內(nèi)、生產(chǎn)相同特征瓷器的眾多窯場。宋代是我國古代陶瓷燒造的高峰,各地名窯林立,名品輩出。為此,古陶瓷界以此概念將宋金時期陶瓷燒造的基本面貌概括為“八大窯系”,即北方的定窯系、磁州窯系、鈞窯系、耀州窯系和南方的越窯系、景德鎮(zhèn)窯系、建窯系、龍泉窯系。其中的磁州窯以燒造黑白分明的黑剔花、白地黒繪瓷器而稱著于世,風行各地,引得各地窯場競相仿燒。從而形成了一個以磁州窯冠名、遍及長城內(nèi)外、大江南北,包括河北、河南、山西諸多窯場、以及山東的淄博窯和棗莊窯、遼寧的冮官屯窯、內(nèi)蒙古的赤峰窯、寧夏的靈武窯、四川的邛崍窯、廣州的西村窯、泉州的磁灶窯、江西的吉州窯、安徽的宿縣窯在內(nèi)的巨大的瓷窯體系。
圖26:磁州窯系窯址分布圖
著名古陶瓷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李輝柄先生曾明確指出,磁州窯系不僅是北方最大的窯系,而且也是**古代最大的瓷窯體系。原**古陶瓷學會副會長、國家博物館研究員李知宴先生也曾撰文熱情贊譽磁州窯:“在**,一個瓷窯的工藝風格波及面之廣、影響之深,沒有另一個瓷窯可以和它相比。”
6,磁州窯就是白地黒花,除此之外便不是磁州窯??脊耪{(diào)查研究表明,白地黒花(亦稱白地黒繪)產(chǎn)生于宋代中晚期,它將**傳統(tǒng)的水墨畫和書法藝術與制瓷工藝結(jié)合起來形成了新的綜合藝術,打破了宋代諸窯以顏色釉裝飾瓷器的局限,開拓了**陶瓷美術的新境界,為金五彩、元青花等彩繪瓷的發(fā)展開辟了道路。磁州窯的藝術特色和成就、思想文化內(nèi)涵,及其在**陶瓷史上的地位和貢獻,主要來自于白地黒繪裝飾藝術,因此說它是磁州窯裝飾藝術的代表,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要據(jù)此將其“絕對化”——作為是否“磁州窯”的判斷標準,則是十分荒謬的!因為:
一來白地黒繪藝術的產(chǎn)生、發(fā)展是建立在隋唐化妝白瓷基礎之上的,而化妝白瓷又脫胎于北朝化妝青瓷,如果拋開“載體”只講其本身,必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正所謂“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實際上,“磁州窯創(chuàng)燒于北宋中期”之誤,即是這種思維的必然結(jié)果。
二來作為一個連續(xù)燒造千年以上、具有頑強生命力的的著名窯場,正式不斷與時俱進、兼收并蓄、改良創(chuàng)新的結(jié)果,又怎能千百年來僅僅燒制一個品種?持有此種認知,不僅難以全面認識黑剔花、紅綠彩及金五彩等磁州窯諸多精美裝飾藝術,而且必然禁錮人們的思維、影響磁州窯的傳承創(chuàng)新。
圖27:邢臺臨城博物館藏北宋磁州窯白地黑彩篦劃花水波魚紋八角形枕
圖28:滄州市博物館藏東光縣沉船出土金代磁州窯白釉篦劃花碗
圖29:滄州市滄縣文保所藏金代磁州窯白地繪劃花嘟嚕瓶
著名古陶瓷學者葉喆民先生2003年10月到磁州窯考察,在座談討論此問題時曾以“自身”作比喻對此論予以了否定:我中年時年富力強出成績、出成果,大家稱我為“葉喆民”,而我的青少年及老年時期難道就“不是葉喆民”嗎?
7,磁州窯于金代中期創(chuàng)燒的多彩瓷繪被蓋呼為“紅綠彩”。其實,按照工藝技法的不同,在人們常稱之為“紅綠彩”的瓷器中既有低溫燒成的釉上“紅綠彩(畫紅點綠)”、“金三彩(畫紅、點綠、施黃),更有釉下高溫燒成的白釉黑彩與釉上低溫二次燒成的紅綠黃相結(jié)合的“白地五彩”及“黑地五彩”,它是**創(chuàng)燒最早的多彩瓷,其工藝技法及色彩呈現(xiàn)與景德鎮(zhèn)窯于明代燒制的五彩、斗彩瓷器是完全一致的,但卻比后者早了200多年,而景德鎮(zhèn)窯的“黑地五彩”直到清康熙年間才燒造出來,晚了整整400年以上。由此可知,明清景德鎮(zhèn)窯五彩及斗彩瓷器是受金代磁州窯五彩瓷器直接影響發(fā)展起來的。
圖30:金代磁州窯紅綠彩文字八角形枕
圖31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金代磁州窯三彩荷鴨紋碗
圖32:安氏磁州窯藝術館藏金代磁州窯五彩關公瓷塑像
圖33:邯鄲市峰峰礦區(qū)磁州窯歷史博物館藏臨水金泰和二年崔仙奴墓出土五彩童子瓷塑像
可見,如果將金代磁州窯“五彩瓷”與“紅綠彩”混為一談,必將模糊人們對多彩瓷發(fā)展歷程的認識,“湮沒”磁州窯對**多彩瓷繪藝術發(fā)展的重大創(chuàng)造和貢獻。
8,磁州窯只能燒制粗瓷器,不可能在金代燒造精細白瓷??陀^的講,磁州窯在長達上千年的燒造中一直以粗瓷為大宗,這固然主要因為當?shù)厝鄙贌旒毚傻膬?yōu)質(zhì)瓷土,同時也是唐以后中下階層對普通粗瓷器的巨大需求使然。從磁州窯的歷史演進來看,從其創(chuàng)燒之日起,就一直沒有放棄燒造精細瓷器的不懈努力。臨水、觀臺窯考古發(fā)掘調(diào)查表明:北齊時臨水窯就燒造出供皇親國戚使用的精細青瓷器;北宋中后期觀臺窯創(chuàng)燒出不施化妝土的“類定器”;而金代的臨水、彭城窯則燒造出了可完全與定窯相媲美的精白印花瓷器。
圖34:臨水三工區(qū)窯址出土宋金磁州窯類定白釉碗
圖35:臨水三工區(qū)窯址出土金代磁州窯類定黑釉碗
圖36:臨水三工區(qū)窯址出土金代磁州窯精細白瓷印花犀牛望月紋盤
圖37:臨水三工區(qū)窯址出土金代磁州窯精細白瓷印花盤
有人懷疑、甚至斷言磁州窯不可能用劣質(zhì)瓷土燒造出精細白瓷。然而,“缺少優(yōu)質(zhì)瓷土”不等于“沒有”,現(xiàn)今認為“缺少”并不等于宋金時真正“缺少”。新**成立之初,彭城窯就是在著名古陶瓷專家葉麟趾、葉麟祥指導下,選用當?shù)卦蠠斐隽司毎状?。特別是當北宋中后期和金中期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追求奢華,精細白瓷需求巨大,磁州窯完全可以精挑細選當?shù)貎?yōu)質(zhì)瓷土、或購置附近邢窯優(yōu)質(zhì)瓷土燒造出精細印花白瓷。這不僅為臨水、彭城窯址出土標本所證明,而且被磁州窯系的河北井陘窯、河南鶴壁窯、山西河津窯金代燒造精細印花白瓷所佐證。
9,磁州窯一直是燒造普通瓷器的民窯,從來不是“官窯”。所謂官窯、民窯,并不是**古陶瓷界公認的科學概念,而是明清以來收藏圈兒里流行的說辭。所謂的宋代“五大官窯”中,屬于朝廷經(jīng)辦的真正“官窯”只有“汝官窯”和“官窯”,而哥窯、定窯和鈞窯實際只是燒造過“貢瓷”而已,它們的多數(shù)窯戶、在絕大多數(shù)時間內(nèi)其實也是燒制民用瓷器的。
圖38:臨水三工區(qū)窯址出土北齊-隋早期白瓷弦紋碗
圖39:故宮博物院藏明早期彭城官窯白釉印花風紋包月瓶
圖40:故宮博物院藏明早期彭城官窯白釉錐拱西番蓮紋“宣和內(nèi)府······”文字葫蘆瓶
圖41:故宮博物院藏明早期彭城官窯白釉出戟渣斗
磁州窯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民窯,就總體而言應該所說不錯。但磁州窯也曾在多個朝代燒造過“貢瓷”。如在北齊時的臨水窯即主要為皇家貴胄燒制青瓷器。據(jù)考古資料及李知宴先生撰文,元大都遺址和原屬于其后宮的故宮北部地下工程也都出土了磁州窯瓷器或磁州窯龍鳳罐標本。到了明代,《明實錄》《明史》和明嘉靖《彰德府志》都明確記載朝廷于永宣時期曾在磁州滏源里建立官窯“彭城廠”,并設立“官窯四十余所······”。2018年六月前后故宮博物院還在其延禧宮展出了清宮舊藏的明早期“四大官窯”,即景德鎮(zhèn)御窯廠、磁州彭城廠、禹州廠、龍泉廠燒造的“官器”。其中,展出永宣時期彭城官窯燒造的白釉梅瓶、錐拱纏枝紋葫蘆瓶、雙耳龍鳳紋扁瓶、出戟白釉渣斗瓷器共6件,使我們得以一睹彭城官窯瓷器的風采。在大可牽頭組織的2003年(北京)磁州窯研討會上,北大文博學院秦大樹教授根據(jù)觀臺窯發(fā)掘出土器物及其地理、水運條件分析,磁州窯在金代應該曾是官窯。
10,磁州窯是民國年間由外國人首先命名的。早在明洪武時期曹昭的《格古要論》就有了對磁州窯所產(chǎn)“磁器”的記載:“古磁器:好者與定器相類,但無淚痕,亦有劃花、銹花,素者價高于定;新者不足論也?!泵魅f歷三十年進士、工部郎中謝肇淛在其所著《五雜俎》中更是明確提出了“磁州窯”這個名稱:“今俗語窯器謂之磁器者,蓋河南磁州窯最多,故相沿名之(大可注:明代磁州歸河南管轄)?!鼻宕摹讹嬃鼾S說瓷》《景德鎮(zhèn)陶錄》等文獻都延續(xù)了“磁州窯”這個名稱??梢姡鈬恕笆紫让闭f是完全錯誤的。那么,此說又從何而來?經(jīng)查找資料,原來它源于“磁州窯型”概念的出現(xiàn)。
圖42:明嘉靖《彰德府志》關于在彭城設立官窯40余所的記載
圖34:明萬歷謝肇淛《五雜俎》關于“磁州窯”的記載
1918年夏,河北邢臺鉅鹿縣農(nóng)民掘井取水澆地,偶然挖出宋代瓷器和鐵器。從而導致于北宋大觀二年被淹沒的鉅鹿古城的發(fā)現(xiàn)。這一發(fā)現(xiàn)立即引起知識界的極大重視,古董商們也聞風而至,大批精美的瓷器流到國外。1920年和1921年天津博物院、北平歷史博物館分別對古城進行了調(diào)查和發(fā)掘,大批宋代文物的出土引起了人們對尋找這些瓷器窯口的熱情。英國人R·L·赫勃遜首先提出從鉅鹿古城中出土的這種白色透明釉下上了化妝土的瓷器就是**古文獻中提到的磁州窯燒造之“磁器”,與此同時,我國的一些學者如著名陶瓷學家葉麟趾、陳萬里先生等也開始結(jié)合文獻對窯址進行了一系列實地調(diào)查,不僅發(fā)現(xiàn)了觀臺、冶子、彭城這些磁州窯的主要窯場,對磁州窯的產(chǎn)品有了比較正確的認識和客觀的記錄,而且認識到具有磁州窯風格的瓷器除磁州生產(chǎn)外,還擁有一系列窯場。因此,R·L·赫勃遜等人在論文中首先使用了“磁州窯型”這一名稱,拓展了磁州窯概念的涵義。由此可知,持此論者是錯把“磁州窯型”概念的提出,當成了“磁州窯”的命名,真可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拓展知識:
四大官窯是哪四個
**古代四大民窯分別是汝窯、官窯、鈞窯、定窯。
汝窯:因產(chǎn)于汝州而得名,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zhèn)清涼寺村,在**陶瓷史上素有”汝窯為魁”之稱。汝窯是**北宋時期主要代表瓷器;
官窯:官窯是南宋宋高宗時期一些窯口專為宮廷燒制的瓷器,供御撿退,在當時俗稱”官窯”。窯址在今江蘇揚州。南宋官窯瓷器沿襲北宋風格,規(guī)整對稱,宮廷氣勢,高雅大氣,一絲不茍;
鈞窯:窯址在今河南禹州、鈞窯是在柴窯和魯山花瓷的風格基礎上綜合而成的一種獨特風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響,在宋徽宗時期達到高峰,其工藝技術發(fā)揮到極致。無論是呈色和各種紋理的表現(xiàn),做到窯變可控隨心所欲的表現(xiàn)技術,后世至今無人能仿造;
定窯:定窯是**傳統(tǒng)制瓷工藝中的珍品,它是繼唐代的邢窯白瓷之后興起的一大瓷窯體系。主要產(chǎn)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的澗磁村及東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帶,因該地區(qū)唐宋時期屬定州管轄,故名定窯。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九賢互聯(lián)網(wǎng)實用分享網(wǎng)編輯,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09490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