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于一路向西的電影(類似于一路向西的電影名字)
前沿拓展:
原創 張泗琪
看完電視劇《殲擊機大隊》已是子夜時分,沒了殲擊機升空的轟鳴,沒了激戰的槍聲、炮聲。在致敬歷史,致敬英雄的思緒中,我站在書房窗邊,透過玻璃,久久地凝望著深夜的“疫空”。
電視劇《殲擊機大隊》出品于2013年,是俄烏合資的Star Media影視公司,根據衛國戰爭中期蘇軍殲擊航空團的史料,藝術再現了航空兵血染風采。
歷史是真實的、悲壯的。15歲、18歲、20歲,當戰爭來臨,小伙子、姑娘們穿上軍裝,駕駛戰機,決戰長空,成了斯大林格勒上空的“雄鷹”,成了狩獵女神。一句“為蘇聯服務”,年輕的殲擊機飛行員出生入**,用忠誠與熱血,踐行世界空戰史最悲壯的時刻。
就藝術創作而論,電視劇《殲擊機大隊》依然存在于前蘇聯軍事文學的土壤中。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以西蒙諾夫長篇**《生者與**者》三部曲,尤·邦達列夫《最后的炮轟》,鮑里斯·瓦西里耶夫《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瓦西里·格羅斯曼《生活與命運》等作品,在描述戰壕真實中,賦予震撼人心的力量及深沉的戰爭詮釋。
“前線一代”作家,鐵骨錚錚,用真正的現實主義精神和現實主義手法,將蘇聯軍事文學推向藝術創作的巔峰。
電視劇《殲擊機大隊》主題歌,撼人心魂,是英雄的頌歌,是愛的訴說。
若非生**與共,又怎能描述,那是一種何等的寧靜。
隆隆巨響縈繞著我們,我們因何而身陷其中,我會記住每一位逝去的人,舍生忘**皆與我一起。
一旦他們飛向了這片藍天,那么藍天也會挽留他們。
我們還未盡情地歡歌。
我們珍惜這每一分鐘。
殲擊機大隊迎空升起,我們一路向西,痛擊敵寇,為了勝利我們痛飲此杯。
耐心等候,那一刻終將到來。
身下就是我們的家園,眼前就是我們的天空,我們不會讓給任何人……
這時,我突然想起當年流行的壩壩電影。倘若,在**軍事行動中,在烏克蘭激戰的前沿陣地上空,夜深人靜時,升起一幅巨大無比的幕布,放映九年前俄烏兩國合拍的電視劇《殲擊機大隊》,銀幕下的觀眾,正方是俄軍,背面是烏軍……那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場景呢?
是否是,眼睛對著眼晴?
是否是,槍口對著槍口?
說,情景是荒誕的。
說,想象有另一種可能。
說,那是什么呀,難道歲月會開玩笑嗎?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027483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