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溫泉會展中心(福州溫泉浴場)
前沿拓展:
西湖公園
福州河網密布,水系發達,密集程度位居全國前列。水是福州城市形象的窗口,治水、護水成為一代又一代福州人的使命。
綜合施策統籌推進 構建特色治水模式
多年來,福州歷屆**、市**堅持系統謀劃、綜合施策、統籌推進,從創新理念、消除黑臭、內澇治理、水岸同治、健全機制等五大方面發力,打出一套“組合拳”,構建起具有福州特色的河湖綜合治理模式,基本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安全、生態”的目標。2018年獲評“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2021年榮獲全國十大“大美之城”。
流花溪
三捷河
第一,以理念創新為引領,統籌推進河湖水系治理。福州水系的問題,癥狀在水中、根源在岸上、核心是管網。針對這一情況,福州市注重從理念思路和頂層設計上突破。
堅持系統治水。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治理的生態保護修復理念,把內澇治理、黑臭治理、污染源治理、內河沿岸景觀建設、水系聯排聯調5件事一起考慮、同步實施。
堅持科學治水。綜合考慮福州的地形地理地貌地勢、風情雨情水情,考慮整個水系的布局、流向、流量、水勢、密度,以及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之間的關系,提出整體解決辦法。
堅持生態治水。以生態方式恢復河灘、修復河岸,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生態海綿城市。
堅持項目化、市場化運作。通過制定《福州市城區水系治理工作方案》,生成5000多個項目,同時創新建管模式,將城區內河打包成7個PPP項目包,引進社會資本與**合作,共同實施項目建設和長效運營維護。
第二,以消除黑臭為基礎,著力提升河湖水系水質。
晉安河擴河快排樁基施工
沿河截污。拆除內河兩側河道管理范圍內的建筑,埋設截污管,建設截流井、調蓄池等設施,確保污水全部進入截污管。
內河清淤。共清除河底淤泥200多萬方。
管網清疏。對城區2500公里的雨污管網進行全面排查,解決管網損壞、接錯、雨污混接等問題。
源頭治污。組建專業隊伍,排查內河沿岸污染源3343個,通過改造排污口、安裝監測設備等進行整治。
水系連通。利用水泵、引水通道等設施,把閩江水引入城區,讓內河的水多起來、動起來、清起來。
第三,以內澇治理為重點,構建高標準水安全防線。福州平均年雨量近1500毫米,江北城區三面環山,暴雨時匯水量大。福州市按照“上截、中疏、下排”的思路,多措并舉提升城市防洪排澇能力。
福州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指揮中心
高水高排。沿山建設一條30公里的排洪渠道、12座截洪壩,平時可以把水引入內河、作為生態補水,汛期可讓40%的山洪直排閩江。
分流暢排。對城區主要河道進行清淤、清障、挖深、局部卡口拓寬等,擴大過水斷面,增大過流能力, 實現澇水多排、快排。
泵站抽排。新建或改造擴容12座排澇泵站,提升澇水強排能力。
蓄滯緩排。采用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在城區新建、擴建5個湖、2個地下調蓄池、3個雨洪公園,增加庫容量282萬立方米。
組建聯排聯調智慧管理體系。成立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統籌調度全城上千個湖、庫、泵、閘、站,城區排水防澇應急處置效率提高了50%。
第四,以水岸同治為根本,讓山水城市更好造福于民。福州市在解決黑臭、內澇問題的同時,統籌抓好沿河綠化美化,努力把河湖水系打造成一道靚麗風景線。
光明港串珠公園
安泰河夜景
大力建設串珠公園、生態步道。結合內河兩側駁岸整治,建成379個串珠公園、500多公里濱河林蔭綠道,讓市民群眾享受更多綠色福利。
著力挖掘文化內涵、打響品牌。結合“兩江四岸”品質提升,精心打造“閩江之心”,形成歷史與現代交融的最美岸線。同時,策劃推出內河游、溫泉游,讓老百姓感受有福之州的深厚底蘊、山水之美。
第五,以健全機制為保障,實現河湖水系長治久清。
紅光湖湖長巡查、檢測水質情況
成立河湖水系綜合治理項目指揮部。由市領導擔任指揮長,堅持一周一調度、一月一現場推進,確保各項工作落細落實。
實行“雙河長制”。對水源地、大江大河、城區內河等,除了**政主要領導要有一個當河長、作為第一責任人,還加配一名分管領導當河長、具體負責。同時建立水系提升聯席會議制度,紀委監委、水利局(河長辦)、環保局、住建局、巡察辦、效能辦等參加,對收集到的問題,每月一協調一調度,推動整改落實。
完善常態化監管。試點設立“水系智慧公示牌”,實時監測并公示水質;以購買服務的模式,組建“護河團”,實施常態化巡查;聘用259名“民間河長”參與內河管理,推出“隨手拍”首報獎勵等機制,發動群眾參與監督、參與治理。
設立“河長日”。福州市把每年的3月14日確定為福州“河長日”,明確在大江大河水質穩定達標、小流域水質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城區內河全面消滅Ⅴ類水質之前,每個月14日都是“河長日”,都要開展集中巡河,發現問題,現場協調,督促整改。
一套治水“組合拳”三大成效“見功力”
福州市從五大方面持續發力,這一套治水“組合拳”,打破了舊格局、繪就了新畫卷、錘煉了干部隊伍,讓福州的幸福河湖建設取得扎實成效。
水上公園治理前后對比
浦東河治理前后對比
打破了“九龍治水”的舊格局。整合市建設、水利、城管三大部門的管水職能,歸并到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實行廠網河“一體化”智慧管理、系統調度,實現了從原來的“九龍治水、各管一段”,到“多水合一、統一作戰”的轉變。
繪就了“人水和諧”的新畫卷。通過系統治理,不但有效解決了困擾多年的內河黑臭、內澇等問題,還新增了許多親水生態公園,打造了一批網紅打卡地,成為市民休閑游玩的好去處。水清岸綠、城水相融正成為福州的別樣風景。
錘煉了一支過硬的治水管水干部隊伍。面對治水“老大難”,福州市**干部迎著困難上、頂著壓力干,采取“兩條腿走路”工作方法,開展一線巡河,現場找問題、定項目、明任務,推行“卷地毯”攻堅。經過河湖水系治理的檢驗,一批優秀干部脫穎而出、鍛煉成長,也帶動了全市干部隊伍能力作風提升、精氣神持續提振。
“護河愛水、清潔家園”行動既是一項政治任務,也是一項民生工程
2022年4月14日,“護河愛水 清潔家園”行動在倉山區蓋山鎮陽岐村啟動
為加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深化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市**研究決定,健全河湖長制長效工作機制,拓展“河長日”內涵,緊盯污水“零直排”目標,在農村黑臭水體全面消除、河道水質穩定達標之前,把每月14日的“河長日”延伸為“護河愛水、清潔家園”行動,提升全市河湖水系治理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水平,加快建設美麗福州。
統一思想、錨定目標。聚焦“流域水質年度考核指標只能變好不能變差、大江大河水質穩定達標”,加強源頭治理,確保3年內實現農村污水“零直排”、農村人居環境大提升。
綜合施策、系統治理。以村莊清潔“六清一改”為抓手,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實施水系連通和水美鄉村建設,打造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幸福家園。
廣泛動員、全民參與。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完善共同參與機制,廣泛發動社會力量,營造人人有責、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
壓實責任、抓實工作。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切實扛起主體責任、屬地責任和管理責任,加強統籌協調,一月一現場推進,強化督查考核,推動工作落細落實。
2021年福州傳統龍舟邀請賽
近年來,福州市文旅局、福州水務集團合力,開通白馬河—東西河、流花溪等多條福州城區水上旅游線路,為市民游客的生活添彩。2022年6月1日至3日,2022年首屆世界龍舟聯賽(福州站)將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浦下河龍舟池舉行,參賽人數近1500人。
一水潤城繪新綠,生態福利源源來。福州將嚴格落實河湖長制,扎實推進幸福河湖建設,努力把這座海濱城市、山水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圖文由福州市廣播電視臺提供)
來源:**網
拓展知識:
福州溫泉會展中心
福州市為何要建如此大規模的會展中心呢?據有關負責人介紹,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是為適應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和福州城市發展而建設的省、市重點工程。不管是現有的溫泉會展中心、經貿會展中心還是原有的金山展覽城(已拆除),展位等軟硬件設施條件都不夠理想,影響了福州承擔大展會的能力。興建海峽國際會展中心,主打“海西牌”,輻射的范圍不僅是省內,還包括了整個海峽西岸經濟區。
1998年福州會展業開始起步,以當時5.8萬平方米的福州國際會展中心(現為“溫泉會展中心”)的建成為標志。
福州的會展只停留在壽山石文化博覽會等區域性的展銷會,且數量和規模都十分有限。
2003年,金山展覽城建成,福州會展業如虎添翼。
2010年5月18日,總建筑面積約38萬平方米的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竣工并投入使用,成為目前國內最大單體會展中心之一,也是亞洲第二大會展中心,開啟了福州會展業的新時代。
歷經幾年的積淀后,福州會展業已可以承辦全國針紡織品訂貨會等大型展會。“十一五”期間,福州會展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尤其是2010年,在福州舉辦的國家級、區域性展會就有12場之多。而在過去,這樣高規格的展會一年也只有兩三場。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018480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