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碼的原理(健康碼的原理流程)
前沿拓展:
健康碼的原理
展開快訊
登錄
首頁
專欄
問答
沙龍
團隊主頁
開發者手冊
智能鈦AI
騰訊云大學
TVP
返回騰訊云官網
健康碼是什么原理,能有多準確?網友:隱私怎么辦
健康碼是什么?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就是不同顏色的二維碼,有綠色、**和紅色,而每種顏色都有不同的含義。
現在實行的健康碼,主要是對這次****而設置的,通過三種顏**別你是否健康。首先是你自報健康資料,不得癮滿,實事求是。
上報系統給出你是否健康的二維碼。如果你隱瞞真像可能到時候你感染了****就要查實你的健康狀況,發現做假是要按法律來懲處的。
你要是拿到綠碼,但是你又去了**省份,可能有被感染的可能,綠碼就轉成黃碼。要隔離14天。要1是你感染****住院,黃碼就轉成紅碼。
有小伙伴就要問了,道理是這么個道理,那么它又是什么工作原理呢?
健康碼的數據來自于大數據,舉個簡單的例子,過往7~14天的GPS位置、線下掃碼商家位置、購買火車票的信息等等,如果你買了一張去湖北的火車票,健康碼很可能就會變色。
健康碼基于大數據
健康碼不是單一的存在,也不是大家所理解的個人申報填寫數據是什么就是什么。任何人通過末端填寫數據,提交數據,然后后臺經過大量的數據庫進行分析,起碼要看近期去過什么地方的記錄,有沒有醫院就診的記錄,自己申報地周邊的**情況等等,最終才能給出相應的結果。
健康碼將用于更多場景
為了更好跟蹤一個人的行動軌跡,了解個人身體健康情況。試想如果一個人不管去哪里,這個健康碼都能如實的記錄下來,再通過相關的后臺大數據做分析,是不是可以準確判斷這個人的情況呢?當然,目前是用語**防控,但是不排除將來會作為一項必要的身份證明一直存在。
健康碼需要完善相關的機制
當然了,雖然有強大的后臺數據分析,但是也需要個人如實的上報情況,所以相信在一段時間之內,相關的政策多會隨之出臺,讓健康碼更健康,讓數據庫更完善,讓出行更安全。
有網友問:我就關心,未來**過后,你們通過健康碼登記收集全國**的個人信息,是否會被濫用?!
總之,健康碼不能判斷大家得了什么病,只是**大家出行的軌跡,然后結合大數據給出有沒有可能接觸到****,相應的部門可以作為判斷依據,對于**防控有很重要的意義。
在今天(8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吳良有介紹,2022年中秋、國慶假期臨近,人員流動性增加,加大了**傳播風險。為確保中秋、國慶前后不發生本土規模性**,在全面落實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基礎上,強化優化了一系列防控政策措施:
倡導廣大群眾國慶假期在本地過節,盡量減少跨地市出行,避免人群大范圍流動引發的**傳播風險。
安全有序出行。旅客須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乘坐飛機、高鐵、列車、跨省長途客運汽車、跨省客運船舶等交通工具。
推廣“落地檢”。按照“自愿免費即采即走,不限制流動”的原則,跨省流動人員抵達目的地后,立即為其提供一次核酸檢測服務。各地要科學測算流動人員數量和到達時間等,在機場、火車站、長途客車站、跨省高速公路服務區,港口、旅客服務區等地設置足夠的核酸采樣點,配備充足的采檢人員,方便跨省流動人員抵達后,第一時間開展檢測。按照要求,及時完成核酸檢測,并將核酸檢測結果納入健康碼,方便群眾查詢檢測結果。
查驗有效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入住賓館、酒店和進入旅游景區等**密集場所時,要查驗健康碼和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從外省(區、市)返回的建筑工地人員要查驗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減少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動。非必要不舉辦培訓、會展、文藝演出等大型聚集性活動。確需舉辦的,落實防控措施,參加活動人員需掃碼登記、查驗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提倡群眾從簡舉辦婚喪嫁娶,盡量減少人員數量。陸路抵邊縣(市、區、旗)避免舉行大規模人員聚集性活動。
這些防控措施在2022年9月10日至10月底期間執行。后續將根據**形勢,進一步優化完善相關措施。
轉自:央視**
來源:南昌**
拓展知識:
健康碼的原理
健康碼的數據來自于大數據,舉個簡單的例子,過往7~14天的GPS位置、線下掃碼商家位置、購買火車票的信息等等,如果你買了一張去湖北的火車票,健康碼很可能就會變色。
健康碼的數據來源
健康碼是動態碼,如果申請者曾經與確診或者疑似病例共同乘坐過一輛班車,或者來自重點疫區,那么就會影響到健康碼的顏色。
健康碼數據采集來源比較多,大家使用手機**作的基本上都可以被記錄到。比如移動支付消費、二維碼乘坐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微信、支付寶在后臺記錄的用戶GPS位置信息,甚至是手機連接的基站位置信息,都可以用于健康碼的數據來源。
如果在某一個時間,在特定的場合出現了確證患者,那么系統就會根據大數據分析判斷那些人可能曾經與這些病例接觸過,健康碼就會“變色”。 紅碼:確證病人、疑似病人、無癥狀感染者,與確診病人有過密切接觸的人員,醫學觀留人員,這些人都是紅碼狀態。需要連續健康打卡14天,才能轉換成綠碼。
黃碼:全國確診人員的非密切接觸的同行人員、發熱門診等級、外省人員、留觀等有發熱、咳嗽、腹瀉等不適癥狀的人員,還有省外本省未滿14天健康打卡人員等重點關注的人群。連續健康打卡7天,轉換為綠碼。
綠碼:當前無癥狀、健康正常、可以人員流動、復工復產,有效期為3天,3天內需要自行健康打卡,否則可能轉換為“灰碼”
健康碼的原理
健康碼的組成
全國版的健康碼是由A、B、S 三個號段組成,健康碼是由數字(或字母組成),其具體的構成如圖1 所示。
A段是用戶身份標識,這個號段是由實名實人認證后方
可取得。也就是說A段碼是每個人在互聯網上的“身份”,通
過這個碼可以**到其使用者的真實身份。以數字編碼形式
存儲個人信息方便于互聯網信息的互聯互通。
B段是具體業務數據。通過圖1 可以看出,B段內容的前
四個部分是很好理解的。要注意一些的是“碼類型”在此標準
中統一為“JKM1”,“截止時間”特指這個健康碼的有效期,特
指這個健康碼的截止時間,而不是健康碼對應的如“身份證”、
“護照”等等的截止時間。但我認為健康碼的截止時間應是小
于**部門的身份認證信息的最后有效時間的。B段編碼中
稍微難于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個人信息主題授權記錄摘要”
內容。這里也是有一個國家標準規定的(GB/T 33560-2017)
中相關算法規定的。個人信息和授權信息的摘要是整個碼中
最為重要的一個部分;我們平時使用健康碼來判定此人健康
與否都是通過這個部分來判定的,但健康碼除了有部分的健
康判定功能外,其主要的功能還是用來跟蹤持碼人的軌跡,便
于判“接觸者”。還應該注意的是,B段第二、三部分對于“讀
碼者”更為重要,是建立健康碼互聯互通的基礎。
S 段內容是一個數字簽名。數字簽名已經廣泛應用在互
聯網的方方面面,其具體規則也是由GB/T 33560-2017 中相
關算法規定的。關于數字簽名的應用,這里不做更多解釋。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929475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