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進公積金提取(武進公積金管理中心)
前沿拓展:
武進公積金提取
根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24條的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
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離休、退休的;
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并與單位終止勞動關系的;
出境定居的;
償還購房貸款本息的;
房租超出家庭工資收入的規定比例的。
總結:該條例第25條規定,職工提取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的,所在單位應當予以核實,并出具提取證明。職工應當持提取證明向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申請提取住房公積金。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日內作出準予提取或者不準提取的決定,并通知申請人;準予提取的,由受委托銀行辦理支付手續。
常州市公積金自設立以來,幫助幾代人圓了安居之夢,也從一個側面見證著城市化的進程。本文中,作者講述了自己女兒的往事,常州市公積金在其間串聯起一個家庭的時間之變、生活之變、鄉土之變,真實的講述映照出一個農村家庭的“進城”之路。這是一個金壇家庭的故事,也是許多農村家庭都在發生的故事。
無限的感恩 深情的贊美
——寫在我市公積金創建三十年之際
姜玉芳
上善若水,善水育人。我是一位金壇長蕩湖畔的農村婦女,女兒在常州讀書時,我多次赴常州,對常州贊美不已,心想:我的女兒要是能成為常州人該多好。
前些年,女兒大學畢業后,嫁給了常州女婿,兩口子經數年打拼,在常州城里買了新房。今年五月,我來常州幫忙照料女兒添囡坐月子的時候,有幸看到了他們所訂閱的常州晚報上載有“幸福安居——喜迎**,幸福再出發”常州市住房公積金實施30年來的征稿啟事。雖然我身為農村婦女,不善文墨,但在女兒家的時日里,常聽女兒女婿講述有關公積金的那些事兒,得知公積金給庶民百姓帶來的諸多好處,抑不住感激之情,也來班門弄斧,參與征文,談一談一位農民對城市公積金的感恩、贊美與向往,與所有享受公積金的市民共享。
自古以來有城鄉差別,農民無不心儀城市。昔時鄉間有一句老話:“三世唯修城角落”,意思是說,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要想當上城里人,那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奢望。若要脫離“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除非從小好好學習,以后考取大學,“金榜題名”后,方能跳出龍(農)門。因此,我有了女兒后,以自己當年讀書至高中畢業,未能考上大學的苦楚經歷來激勵女兒勤奮求學,將來能入居城市,改觀人生。女兒也很爭氣,不辜負父母之心,后來考上了常州工學院,畢業后自然不愿離開常州這座江南名城,應聘到新北區一家外資企業工作,福利待遇,工資收入等都還不錯,女兒終能立足城市,全家人皆大歡喜。
到了“女兒當嫁”之時,當然希望女兒能找一個城市郎君,成為真正的常州人。但誰知父母能養得了人,卻養不了心,女兒卻談了一個同在單位、家在武進崔橋農村的女婿,我們做父母的好生不悅,卻又無辦法,我這個曾在村委當過婦女主任的母親,更不能行“棒打鴛鴦”之事。說實話,女婿也很優秀,最后只能順水推舟,讓他們喜結連理。因他們城里無婚房,又只能在鄉村婆家訂婚成家。于是指望女兒在城里有家有房的期冀成了泡影。
好在女兒女婿都很努力,都知天下父母心,婚后決定在城里買房,既能方便工作,又可提升居住品質。他們婚后暫不考慮生育,又能精打細算過日子。奮斗數年后,在萊茵花園(二期)選中了一套120多平米的新房,在我們雙方家長有限的資助下,交了首付,其余房款只能小兩口自行解決。但一百多萬的缺款不是小數字,錢從何來?又成了我們兩親家的犯愁之事。此時的女兒女婿,卻顯得非常淡定,當他們將購房合同亮給我們看時,才輕談慢敘地講出了緣由:原來他們兩人辦理了單位存繳的公積金,不但滿足了購房首付之需,又享受了公積金貸款,可謂“魚和熊掌兼得”的大好事。
原來公積金有如此大優大好,為城市青年的成家立業,起到了鼎力相助的作用,是雪中送炭、功德無量的善舉,也圓了我們和親家兩家戀城眷市、城中置房的夙愿。
正因為公積金幫助了我女兒家買房,在我心里留下了美好印象,我在常州的日子里,也特別留心有關公積金的事,從街巷議論的所見所聞,到報上閱讀有關信息,讓我更多了解到,公積金在全市發揮了住房保障和解憂紓困的重要作用。比如說有人買房,不但可以公積金貸款,還可以用公積金轉換商業貸款;比如說買了房無錢裝修,也可以提取公積金用于裝修;再比如說,外地來常民工,一時無錢買房,可用公積金支付租房費用;公積金更有其特殊功能,如職工及家人生大病及遇災禍,公積金還能幫助支付救治費用,這些方方面面的惠民施利,為多少城里人及新市民解決了一時之難,可謂“風化祥云及時雨,柳暗花明又一春”。
因我女兒女婿均為獨生子女,小兩口住進城市后,自然新房也成了我家與男方家庭的居住之宅。當我往返常州、金壇兩地,就有了兩種思緒:回農村時,贊美城市公積金的助居之好,進城后,又為農村無公積金美事而遺憾,我常這樣遐想:有朝一日農村農民或自建新宅、或騰地安置、或家逢急難等大事,也會有公積金的相助,那是“春風化雨草木新”,一輩子也感激不盡了。也許不久的將來,隨著歲月的遞嬗,會水到渠成,夢想成真。
話題再轉到我女兒的購房之事。能享受公積金之好,乃是農民家庭的欣慰與滿足。雖然我的女兒女婿日常有還貸壓力,但現實的家境是體面的,生活是舒適的,心情是歡愉的,未來是樂觀的。所以說年輕人有點貸款壓力,也屬正常。我和老伴年近花甲,按當今戶口政策,可以來常州定居落戶,也可成為真正的常州人?;蛟S若干年,我的女兒又可動用公積金,讓我們老人心安理得地享受再購新房豪宅或別墅倩地,讓我們晚年享頤養福祉。
日子好了,又有俗語,叫“芝麻開花節節高”。正說對了今日盛世的美好歲月。常州公積金制度已創建30周年,是厚德載物、天道酬“金”的美事。它服務了大眾,振興了常州,福澤了市民,具有繼往開來的功德功勞。作為住房的專用資金,公積金調節了房產市場的和諧穩定,賦予了嶄新社稷的風調雨順,饋贈了市民百姓的安居樂業,撫慰了城鄉發展的居事差別。它低門檻、全覆蓋、廣受益的造詣,高效能、再創新的愿景,不要說城里人謝她、愛她、離不開她,就連我們鄉村農民也要為她拍手叫好,稱頌贊揚。
風展紅旗,花開盛世,人逢喜事,心爽神怡,女兒家有了新房后,當我和她爸興高采烈地往返于城鄉之間,每每出門或回家之時,都會引來村民們羨慕的目光,說我們有福氣、有運道,其實這福氣這運道,都來自村民尚不全知的城市公積金的助力。
常言道:“牛食稻草雞吃谷——各有各?!?,如今有多少農民和我一樣,兒女們來城市發展,在常州買房,享受公積金資助之福。隨著城鄉統籌發展的推進,城市化的規劃建設正在農村方興未艾地展開,農村散散落落的村莊也在轉型升級集中安置,城鄉一體化初見成效,大批農民告別昨日的田園阡陌,高高興興地進城定居謀業,他們和我女兒女婿一樣,或精勤創業,華麗轉身;或親情團聚,投靠家人;或“見異思遷”,樂享生活。他們在成為新市民的同時,公積金也將為他們的全新人生錦上添花。
常州市公積金的設立和運行,實乃一件載福載喜、占福占富的利好美事。它幫助農村人成為了“城里人”,也讓城市居民“居者有其屋”,讓人夢想成真,樂享天倫。感謝常州市住房公積金。
來源:龍城博客 作者:姜玉芳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804461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