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舊稅率(新舊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前沿拓展:
個稅舊稅率
一、2022個稅稅率表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
1.年度不超過36000元的稅率為:3% 速算扣除數(shù):0
2.超過36000-144000元的部分稅率為:10% 速算扣除數(shù):2520
3.超過144000-30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0% 速算扣除數(shù):16920
4.超過300000-42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5% 速算扣除數(shù):31920
5.超過420000-66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0% 速算扣除數(shù):52920
6.超過660000-96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5% 速算扣除數(shù):85920
7.超過960000元的稅率為:45% 速算扣除數(shù):181920
(綜合所得=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
本表所稱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條的規(guī)定,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5000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
從以上稅率可以看到,如果工資剛好是5000元,那么是不需要納稅的。如果工資超過5000元就開始納稅,工資越高稅率越高,那么納稅金額就越多。
工資一萬元要交多少稅?
應納稅所得額=(月收入-五險一金-起征點-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專項附加扣除)*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實發(fā)工資月收入10000元,起征點5000元;其他扣除0元;專項附加扣除0元;適用稅率10%;速算扣除數(shù)210元。
稅額=(10000-5000)×10%-210=290元。也就是說,稅后工資是9710元。
二、2022年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
根據(jù)預扣預繳法,個稅的計算公式如下: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本年度累計應發(fā)稅前工資—累計個稅起征點—累計五險一金個人部分—累計專項附加扣除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shù))—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三、個人所得稅法律規(guī)定
《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二)經(jīng)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chǎn)租賃所得,財產(chǎn)轉(zhuǎn)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我們都知道2019年起我們的個稅將發(fā)生巨大的改變了,從每個月直接算變成了按年計算。那么變得更復雜有什么好處?新的計算方法的原理又是什么?

我們先說好處,過去的一刀切自然是方便快捷,毫無計算壓力。但一刀切的后果就是我們的減稅政策也只能大水漫灌,無法直達病灶。只有通過復雜的計算,才精確的幫助特定條件的人群減稅。

比如美國的稅率就非常復雜,甚至衍生出了專門幫人報稅的公司,因為利用好報稅可以省很多錢呢。
所以,我們這次稅改也提出的子女教育、繼續(xù)教育、大病醫(y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贍養(yǎng)老人這六種個稅抵扣條件,相信未來會還會有更多的精確減稅的條件出現(xiàn)。
另一方面,按年計算則能讓每個月的抵扣額度累計,這樣月收入不穩(wěn)定的人也不會多交冤枉稅了。

說完了好處,接下來我們來看個稅計算方法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改變,過去的計算方式是,稅前收入減去社保公積金以及3500的免征額,然后根據(jù)稅率表計算稅率。

而新的公式,在舊公式的基礎上,加入了專項附加扣除。

并且采用了新的累計預扣法,要計算當月的個稅,要把一月起一直到當月的應納稅所得額都加在一起,再用當月的稅率表計算。也就是說,稅率表也會累計,每個月份都有自己的稅率表了哦。
總而言之,這次稅改中,家庭負擔越重的人,可享受的扣除就越多。
2019年馬上就要到了,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拓展知識: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九賢互聯(lián)網(wǎng)實用分享網(wǎng)編輯,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714450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