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累計稅率(個稅累計稅率表2019)
前沿拓展:
個稅累計稅率
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執行的是7級超額累進稅率,我舉例說明一下:一、如你當月累計收到工資:扣除社保*元,公積金*后得到8000元,納稅所得額=8000-3500=4500元;應交個稅=4500*10%=450元速算扣除=105,實交個稅=450-105=345;你的到手工資收入:8000-345=7655元。二、說明1:和你說一下,這個3500元扣減是2011年9月1日開始至今天的政策。所有的**公民在**境內都得執行的。只要你的月收入超過3500元就得自覺交的個人所得稅,這個政策至今天還在執行哦。三、說明2:個人所得稅是實行的收付實現制,就是你上月沒有發合在這個月發了,只要超過3500元就得交個人所得稅的。四、說明3:你所交的個人所得稅在你當地的地稅都能查到的,而且你當地的地稅應該每年都會給納稅人一封納稅光榮的掛號信的。
【法律依據】
《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一、工資、薪金所得;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四、勞務報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七、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八、財產租賃所得;九、財產轉讓所得;十、偶然所得;十一、經國務院**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
只知道年收入十八萬,并不能準確計算需要扣除的個稅。
個稅的計算公式=(年度綜合所得-60000-專項扣除-七項專項附加扣除)*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假設一年繳納的社保是32000,可以扣除的其他專項附加扣除是36000。需要繳納的個稅=(180000-60000-32000-36000)*10%-2520=2680。當然,這里假設年收入只是工資薪金所得,并沒有獲得其他項目的應稅收入。

如何計算個稅?
個稅在改革之后,涉及個稅的計算需要分為兩種情況:即月度的預扣預繳和年度的匯繳清算。

月度的預扣預繳
對于我們一般的上班族來說,我們需要繳納個稅的收入只是工資收入。其他的涉稅收入并不常見。畢竟,大家的主要生活來源就是工資所得。
其實,我們每個月在獲得收入時,公司已經給我們預扣預繳了個稅。對于企業來說,我們的工資收入就是他們的費用支出。企業有義務在給職工支付工資時,代扣代繳個稅。不僅,如此企業如果不能按時申報個稅,也存在被處罰的風險。
對于工資薪金所得來說,預扣預繳的計算公式和年度匯繳清算的計算公式是一樣。就是虎虎在上面提到的計算公式。
在適用稅率方面,工資所得適用的稅率是七級超額累進稅率。具體稅率表如下:

年度的匯繳清算
對于個稅來說,如果我們只有工資收入,而沒有勞務報酬、稿酬以及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一般情況下我們在匯繳清算時既不需要補稅,也不會出現退稅的可能。
當然,如果我們在年度中間換過工作,出現了年度費用重復扣除的情況,在匯繳清算時也會出現補稅的可能。
其實,在年度匯繳清算時之所以會出現退稅的可能,是因為我們除了工資所得肯定還要其他項目的收入。比方說年終獎、勞務報酬以及稿酬等。
當然年終獎本來屬于工資的一部分,只不過在計算個稅時可以選擇計稅的方式,所以才會影響個稅的實際計算。
當然,個稅之所以需要匯繳清算,就是為了查缺補漏。從而避免大家在計算稅款時出現差錯。個稅的計算涉及的情況還是很復雜的,并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簡單的。

影響工資個稅計算的因素有哪些?
其實我們從個稅的計算公式也能看到影響工資個稅計算的方面主要有三個:即年度綜合收入、專項扣除和專項附加扣除。
如果我們只有工資,年度綜合收入自然就是我們的年度工資總額了。我們的工資越高需要繳納的個稅自然也就越多了。

專項扣除其實就是社保當中,我們自己承擔的“三險一金”。“三險一金”是以工資為基數,按照一定的比例計算出來的。具體的比例,各地之間的差異還是很大的。
專項附加扣除一共有七項,這個和我們的工資沒有關系,只要依靠家庭情況進行計算。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713449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