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標題是《被前任拉黑刪除了,該怎么辦?》來源于:由作者:陳優優采編而成,主要講述了如果你是那個經常被拉黑刪除的人,現在該怎么辦?今天的內容句句都是大實話,一定要收藏起來,反復觀看。其實大部分愛用拉
如果你是那個經常被拉黑刪除的人,現在該怎么辦?今天的內容句句都是大實話,一定要收藏起來,反復觀看。
其實大部分愛用拉黑解決問題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情緒不穩定。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訴諸行動”,意思就是當我們有情緒了,我們沒有辦法用語言去表達的時候,我們會用行動去表達。
比如一個人有憤怒的情緒但是他不能用語言說“我生氣了,我不高興”這類的話,他只能用摔東西**或者鬧分手拉黑微信,以類似這樣的方式來告訴對方說“我很生氣”。
所以“訴諸行動”也是一種防御機制,一方面是為了幫助自己緩解焦慮,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表達自己當下的一個情緒,所以想要應對對方的刪除拉黑,首先我們就要明白ta刪除拉黑你背后的真實原因到底是什么?然后再來對癥下藥!
根據我多年的咨詢經驗,無非就是以下五種原因:
是在之前的一些行為中,你給ta帶去了很多的負面壓力,ta覺得承受不了了,所以要離開你,和你保持距離。
這種時候,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給對方一個希望,什么希望?向對方傳遞一種意識:你會改變,你能反思自己問題。
因為如果你不反思自己的問題,你的鋪墊就沒有做好,那么你后面說再多話,對方可能只會覺得你是在盡力的狡辯,你是為了索取而索取,而不是真的想要好好跟他談那種狀態,你就是在糾纏。
這個時候一般來說,就是對你已經有成見了,你之前做過的一些事情讓ta覺得你是個什么樣的人,ta給你貼標簽了。比如ta跟你說“我覺得你是一個只想著自己,然后整天負面情緒滿滿,永遠把壓力帶給我的一個人”,那表明ta現在就是對你有成見,給你貼了標簽。
所以這個時候,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撕掉標簽,怎么撕呢?接納自己。
你不能上來就反駁,說什么“我不是你想的那樣,我挺好的”或者其他否認的話,這樣只會讓對方覺得你在狡辯,說的越多就越不想理你,甚至還會排斥你。
因為這個時候你不接納ta對你的成見,就等于不接納ta,你不接納ta,ta就不會去接納你,所以說這個時候如果對方一旦給你有成見了,你就要告訴對方說“你說的對”,哪怕你覺得這件事情你委屈了,你都得要先接納對方對你的成見。
當你接受了對方對你的成見的時候,你順著對方對你的成見往下去說,順著溜下來一件一件的去解釋,可能還有挽回的余地。
想好好想想自己到底要一個什么樣的伴侶,想想你們倆是否適合。
這種情況下,說白了就是對方陷入了回避狀態,ta想冷靜一下,這個時候你跟ta說什么ta都不會回應,而且這種狀態持續的時間也會很長。
所以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你就是給對方的時間和空間,而且你還要告訴對方,“我知道你是想冷靜一下,我知道我理解你”。
有的人可能在挽回的過程當中,做著挽回的事情,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會經常說些傷害對方的話,讓對方很生氣很憤怒。
這時候你要做的是什么?打消他的這個顧慮,合理化你之前傷害過ta的那些行為。
比如,你可以這么跟對方說,“我之前傷害你也好,說一些你不喜歡聽的話也好,其實都是怕你離開我,不過現在你已經離開了,那我就沒有傷害你的理由了,你也不用擔心我傷害你。”
這么說的目的呢就是合理化自己先前的一些行為,當你把這件事情一合理化,ta可能就會覺得“你可能之后就不會傷害ta”,ta才可能慢慢的去和你溝通。
就是ta現在對你失去了興趣,你之前吸引ta的點沒有了,ta就對你失感了。這一點其實最好辦,重塑吸引力就好了。
當初你怎么吸引ta的,可以再吸引一次,而且再把身上一些不好的點改一改,然后把優秀的地方再一突出,朋友圈建設好。好好地去跟對方聊,給予對方很高的情緒價值,那么對方這個時候就愿意和你去聊,也不會去拉黑你。
明白了嗎?我們在解決矛盾的時候,不要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對方身上,很多的問題其實就在于你身上,而不是在于別人身上,很多問題的**在于你自己,而不是在于別人。
心理測試:測試前任最想對你說的一句話
1. 在一起時你們是否會因為一些小事爭吵?
是的,經常覺得很累 —2
很少為了小事爭吵 —2
偶爾會,但很快就能和好 —3
2.你認為你是一個喜歡自我反思并愿意改正錯誤的人嗎?
是 —3
不是 —4
3.TA是否會把自己的煩惱主動告訴你?
經常說—5
不怎么說 —4
4.你會把你們戀愛的過程跟你的父母說嗎?
事無巨細,經常跟我爸媽吐槽 —6
偶爾他們問起來就說一下 —5
幾乎不說,沒啥好說的 —5
5.面對你想要的東西,你愿意花費多少精力去獲取?
一切隨緣,是我的終歸是我的 —7
努力一下,說不定能成功—6
拼盡全力,我想要的都要得到—B
6.你們分手是因為出現了第三者嗎?
是—A
否 —7
7.分手后對方是否主動聯系過你?
是— D
否 —C
本文原作者為陳優優,轉載請注明:出處!如該文有不妥之處,請聯系站長刪除,謝謝合作~
原創文章,作者:陳優優,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613396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