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標題是《寫詩和書法豈可亂造詞句及濫用繁體》來源于:由作者:陳悅田采編而成,主要講述了寫詩和書法豈可亂造詞句及濫用繁體杜 海最近看了某省書協推送的“抗疫”書法連載,其中某市書協主席的一幅自作自書作
寫詩和書法豈可亂造詞句及濫用繁體
杜 海
最近看了某省書協推送的“抗疫”書法連載,其中某市書協主席的一幅自作自書作品內容看了讓人莫名其妙和感覺有不小問題,如圖所示紅框中之“詞”之“字”,其中正文之“勇士請纓逆流徵(徴)”和落款之“出徵(徴)”的“徵(徴)”字,估計其書寫時的想法是表達“征”字的,但著實少讀書不諳文字知識而亂用濫用了繁體,“徵、徴”雖然是“征”的繁體,但其字義是召集、責問、詢問之意,亦是古代五音之一,是不可亂用的;且“徵(徴)”和“征”古時是同時使用的文字,“征”字嚴格來說并不算繁體字,而且用繁體也要看與何字組詞,若用在“長征”“出征”“征途”“征服”“征戰”這類詞上是不能用繁體“徴、徵”的,用即大錯且無解,甚至會產生歧義。再說詩中之“逆流徵(徴)”,文法和句法上從來沒有過“逆流徵(徴)”一詞,如此組詞與“勇士請纓”連讀亦無解甚至意反;將其拆開分解的話,“逆流”為常用詞,有幾種解釋,其中一種解釋為“**的潮流”;而“徵、徴”其義除召集、責問、詢問外亦屬古五音之一,是用來表示音調高低的字,相當于簡譜“5”。綜上所述,“逆流徵(徴)”當何解?“勇士請纓逆流徵(徴)”又當何解?“出徵(徴)”又該當何解?解釋得通嗎?我認為是無解的。又如由某某某等名家主持的書法高研班所發抗“疫”作品,其中的《大愛無疆》的“疆”字寫錯了,少了“土”,變成“彊(強)”字成“大愛無強”而不知所云;又如同帖的《眾志成城,共抗病魔》中的“抗”字居然也寫錯了,此作品中的所謂“抗”字恐怕連收漢字最多的《康熙字典》都查不出是何字。所以,寫詩作文書法甚至國畫落款千萬要細心認真搞清楚某些漢字的繁體和簡體字義和用法,不能想當然的亂用繁體而授人以柄丟臉弄笑話。“詩人”“詞客”“書家”“畫家”們搞“創作”時當慎重慎重,要記住多讀書多用腦而不要想當然以為是……!某些協會、部門、平臺發稿時別只看作者名字、職位、關系而不看作品內容、質量和藝術水準,對“權力”的使用更當慎重慎重。
本文原作者為陳悅田,轉載請注明:出處!如該文有不妥之處,請聯系站長刪除,謝謝合作~
原創文章,作者:陳悅田,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608378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