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標題是《
宋華出席青島自貿片區數字倉庫發布會:供應鏈金融的瓶頸需要用數智化來化解
》由作者:李大建采編而成
2022年4月22日, **(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數字倉庫發布會暨京東云城市峰會青島站在青島、北京兩地連線舉行,重磅發布行業領先的數字倉庫平臺。平臺創新打造了數字倉儲、數字貿易、數字金融三位一體的新型大宗商品貿易生態體系。****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副院長宋華受邀出席,并發表了“供應鏈金融數智化創新”的主題演講。
****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副院長宋華
從去年**工作報告首次單獨提及“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到近期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出要“發展供應鏈金融,提供直達各流通環節經營主體的金融產品,供應鏈金融在實體經濟中的重要性越來越重要。
宋華教授認為,供應鏈金融的核心在于踏踏實實地打好產業的基礎和產業的供應鏈,不要把眼睛只放到“金融”兩個字,否則一定會碰得頭破血流。**的供應鏈金融如今走到了瓶頸期,需要用數智化來進一步實現創新突破。
在宋華教授看來,金融是一座天平,底座是風險識別與控制,天平一端裝的是資金,一端是資產。但是現在這個天平的每一個組成要素都面臨著挑戰。
在天平的底座層面,一方面,由于商業周期的變動、**的沖擊、產業升級的陣痛、企業運作的不一致、數字化轉型的痛苦等,帶來貿易背景的質量和真實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另一方面,產業上下游,與產業相關的諸多相關方,數字化和信息化的程度是不一而足的,這就帶來商業情景的異質化,以及還有數據形態的不規范,行業規范性和標準性不夠,信息孤島的廣泛存在,使得產業級的供應鏈信息難以形成,真實性也受質疑。
而在天平兩端,資產端的問題是資產的客觀性和資產細顆粒度不足,使得資產的真實、質量無法保證客觀性。資金端的問題是資金往來清晰性和用途不明,這就導致資金閉合和流動追溯無法保證。
宋華教授指出,當這四個組件面臨的問題疊加在一起,使得傳統的信用體系已經喪失了效能,但目前新的應用體系又沒有建立,這就是目前供應鏈金融遇到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數智化。數智化意味著要做到3R,即“通達”(reach),讓供應鏈中所有的主體能夠有效獲得相應數據;“豐富”(richness),能夠獲得一個企業和運營的**度的數據,讓數據互相印證,產生數據的縱深價值;幅度(range),產業鏈涉及到多個環節,有進出口、境內境外、還涉及到多個主題,因此要能夠獲得多級、多主體的數字,能夠完整的反映供應鏈的全程狀態。
宋華教授認為,只有通過3R才能實現3T,透明(transparency)、可追溯(traceability)、信任(trust),才能做好供應鏈金融。透明不僅僅指的是業務活動的可視可見,而且更要做到單證流轉以及參與主體活動、特別是界面的透明,從而實現關鍵節點反脆弱;可追溯不僅是能夠實現溯源,或者知曉業務或者產品的往來,而且能夠確切地反應產業鏈供應鏈運營中各行為主體的責任和相應的擔當,從而能夠有效地區分各主體、各環節的質量;信任則是要能夠推動組織或企業之間管理運營能力提升,解決產業運行中的低效率或非效率問題,從而形成了對交易過程、交易關系長久、持續的信心。
他指出要在供應鏈金融做好兩個方面的基本功,第一是要從交易性資產轉向行為性資產,再到產業知識圖譜,以此來強化供應鏈的韌性建設,解決關鍵節點反脆弱。何為供應鏈金融的產業知識圖譜?宋華闡述道,“比如一個核心企業要全面了解某個重要供應商的信用情況,就需要去判定這個供應商的技術能力,它的采購方是誰,它能不能拿到優惠的價值,它的物流是怎么組織的等問題。這其中就涉及到知識圖譜/大知識的問題,核心企業可利用產業知識來判定以這個供應商的信用狀態?!?/p>
第二是要在供應鏈金融運作要素方面,建立可信交易鏈(確保供應鏈各參與主體之間的交易真實可信賴)、可信資產鏈(涉及到供應鏈運營中的物流業務或資產是否真實可信賴)以及可信行為鏈(目的在于保證所有經濟人以及非經濟人行為可靠、真實、有效),這三個可信是供應鏈數字化的基礎設施。
本文由李大建采編自網絡轉載,如有侵權 請聯系站長刪除
原創文章,作者:李大建,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425294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