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123_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_日韩美女免费线视频_成人av三级

華米科技:掙扎于小米光環,游離又依賴-似乎陷入了瓶頸期

本文的標題是《》來源于:由作者:陳傳蘋采編而成,主要講述了文丨數科社,作者丨檸溪?
長期來看,隨著華米科技通過自有品牌向中高端市場發展,可穿戴設備也已經開始在身份識別、醫療、智能家居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華米科技:掙扎于小米光環,游離又依賴-似乎陷入了瓶頸期

文丨數科社,作者丨檸溪?

 

長期來看,隨著華米科技通過自有品牌向中高端市場發展,可穿戴設備也已經開始在身份識別、醫療、智能家居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未來業績或許會有提升的空間。但更重要的是,“去小米化”將為華米科技帶來更多新的競爭與挑戰,市場一向殘酷,努力不代表成功。

 

小米起家,從小米發家,曾站在智能硬件風口最前沿的華米科技,似乎陷入了瓶頸期。

 

最新財報顯示,2021第三季度,華米科技營收為16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8.1%,產品出貨量也從去年同期的1590萬臺下降至990萬臺,同比下降37.7%;凈利潤則從去年同期的8110萬元下降至4930萬元,同比下降39.2%。

 

值得一提的是,華米科技自有品牌Amazfit和Zepp出貨量實現了89%的同比漲幅,同時也帶動自有品牌的收入同比增長38%。

 

華米科技“去小米化”的道路表面上看取得了新的進展。不過,自有品牌數據上的進步跟市場表現不能相提并論,華米CEO黃汪在電話會中表示,第三季度營收下降28.1%,主要原因是由華米代工的小米手環等可穿戴產品出貨量同比下降45.3%所致。

 

近年來華米科技財報不斷披露出華米科技“去小米化”、發展智能硬件業務的決心,但如今看來這條路何其坎坷,華米科技不想依賴小米,但又不能不依賴小米,游離和依賴之間,華米科技如何立足?

 

01 成長于小米生態鏈,黃汪終究想“靠自己”

故事要從2013年說起。畢業于中科大的連續創業者黃汪,在可穿戴設備開始興起的風口上做了一款名為Zwatch的智能手表產品,恰逢小米決定投資100家智能硬件企業,以“投資+孵化”的形式,布局智能硬件市場。正在搭建生態鏈的小米對黃汪的創業項目興趣盎然,雷軍讓黃汪“拋下一切,一起干一件大事。”

 

這件大事就是創辦華米科技、研發小米手環。2013年12月,小米公司和合肥華恒電子聯合成立華米科技。搭上可穿戴設備大爆發的潮流和給力的小米營銷網絡,成立僅4年,華米出品的小米手環的出貨量就超過4500萬臺。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米的品牌、渠道支持下,銷售費用率極低,以低利潤搶占市場,然后逐步開始發展自有品牌,逐漸去小米化。這幾乎是小米生態鏈公司,都會經歷的發展軌跡。

 

畢竟,通過小米生態鏈,小米生態鏈公司的營收能實現短時間內爆發式的上漲,但這種上漲是以犧牲毛利率為代價的。這意味著利潤體量會非常低。小米生態鏈所吸附的用戶與小米本身的用戶重合度高,都非常注重性價比,使這些企業很難在小米生態鏈之內開辟中高端市場,來提升自己的毛利率和盈利能力。

 

黃汪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2015年9月,華米科技在小米產品之外推出了旗下自主品牌Amazfit,并先后發布了自主品牌的手環、手表等產品。然而由于在品牌和渠道等方面對小米極為依賴,華米科技的**發展之路面臨著重重困境。

 

2018年2月,華米科技正式登陸紐交所,成為首家在美上市的小米生態鏈企業,華米科技CEO黃汪也在連續四次創業后,迎來自己創業生涯的最光輝時刻。雷軍難掩興奮,表示華米科技成功赴美上市是小米生態鏈模式的巨大勝利。

 

現實卻是骨感。

 

雖然彼時為了迎合高端路線,華米科技自主品牌的產品定價相比小米產品高出數倍,然而截至2017年前三個季度,華米自主品牌產品帶來了收入只占比17.6%。上市招股書顯示: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前三個季度,小米產品為華米科技貢獻的收入分別為8.7億元、14.34億元和10.68億元,占到華米科技同期收入的97.1%、92.1% 和82.4%。

 

上市招股書的風險說明一欄,華米承認“小米是華米最重要的客戶和分銷渠道”,“華米與小米的關系惡化或小米可穿戴產品銷售減少可能對華米的經營業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即便如此,華米科技“去小米化”的立場仍然很堅決。

 

此后。華米不斷加碼自有品牌Amazfit和Zepp,力圖降低小米產品比重。自有品牌的發展也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華米的毛利率從2016年的17.74%增長到2019年的25.25%。

 

對于品牌的**,黃汪抱有極高的期待。他曾說,雖然小米生態鏈是一個大家庭,但從心態上來說,自己一直讓整個團隊,特別是核心團隊,永遠把華米當做一個孤獨的創業公司來看待。

 

“如果你覺得什么都靠小米的話,你反而靠不上。一個創業公司,最后還是得靠自己的,各方面能力的齊全,才具備著未來發展的基礎。”

 

但他又強調,生態鏈公司要學習小米的模式,同時利用好股東小米的資源。

 

黃汪的這段話無疑反映了眾多小米生態鏈企業對小米的既依賴又游離的復雜心態。

 

時至今日,事實證明,“靠自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于登天。

 

02渴望向上和超越,實際與小米仍然是秤不離砣

黃汪曾說,“很多人說華米也是站在了風口上,借勢小米的平臺,被小米帶飛。的確,小米給了我們很多支持,但這些都不是關鍵。同樣在小米的生態鏈中有兩三百家公司,為什么不是每家企業都能取得這樣的成功?”

 

話雖如此,華米科技最初脫離小米,是為了**發展智能硬件業務,但在在外界看來,華米科技與小米還是塵不離砣。一方面華米科技不遺余力地打造自有品牌,不停地拓展海外市場,宣傳自我的加速躍進;另一方面則無可奈何地重度依賴于小米的供應鏈和產品銷售體系。

 

華米科技披露的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華米科技總出貨量達2780萬臺。本季度,華米科技營收16億元,同比下降28.1%;產品出貨量從去年同期的1590萬臺下降至990萬臺,同比下降37.7%;凈利潤為4930萬元,同比下降39.2%。

 

財報發布當日,華米科技股價下跌超過4%,足以顯示出市場的期望值。

 

三季度財報唯一的亮點是自有品牌Amazfit和Zepp出貨量實現89%的同比大幅增長,收入同比增長38%。黃汪在電話會議上承認,本季度收入和利潤下降明顯主要原因是由華米科技代工的小米手環等可穿戴產品出貨量同比下降45.3%所致。

 

也就是說,在自有品牌快速發展四年后,華米科技在一個季度內近九成的同比增長,完全不能夠抵消代工小米產品出貨量下降的影響,小米對華米營收的影響力仍遠高于其自有品牌。若是華米真正實現“去小米化”,華米的財報數據的絕對數值必然會有大幅度下滑。

 

另一方面,2017年底,華米的庫存不過2.5億元,到了今年第三季度,華米的庫存量已達到12.71億元。

 

擁有生態鏈的小米最清楚產品壓在手里會有多大的風險,小米的預約**機制就是頂著“耍猴”的質疑也要降低庫存。華米為小米做的訂單基本上是賣多少做多少。而近年來的華米為了帶動自主品牌的發展,不斷增長出貨量,庫存也因而大幅度增長,積壓風險越來越大。

 

此外,華米科技自有品牌出貨量同比增長速度遠高于收入的增長速度,不免讓人產生“賠本”賺吆喝的擔憂。

 

從華米科技的產品路線來看,其在繼續為“去小米化”做努力。當前,華米科技正在嘗試向高端市場進軍以爭取更高的利潤空間,并與小米的產品形成差異化。其推出的Amazfit GTR 2和Amazfit GTS 2均在千元以上。

 

然而,從實際表現來看,華米科技在短時間內依然無法脫離小米。去年10月21日,華米科技宣布和小米公司的戰略合作協議將再延長三年。根據這一延長條款,在發展小米可穿戴產品方面,華米將保持現有的最優合作伙伴地位。根據協議,雙方還將在可穿戴設備的AI芯片和算法的研發方面,建立最優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03巨頭環伺,華米單飛如何立足

業內人士認為,“去小米化”也將讓華米科技與小米產生更多的同業競爭。雖然小米相關可穿戴業務短期來看還不是還不是垂直玩家華米科技的對手,但這只是時間問題。更何況,小米的加入讓本身就存在蘋果、華為等巨頭智能穿戴市場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這對華米科技而言無疑是更大的挑戰。

 

那么,可穿戴設備“巨頭環伺”之下,華米科技憑什么立足?

 

往更深一步說,離開小米,華米科技如何立足?

 

從現實角度講,對廣大消費者而言,當前的智能穿戴產品仍不算是剛需,甚至可以說是智能手機的補充品,多數消費者更認可手機硬件廠商從智能機延伸出來的品牌的生態體系,**品牌的智能穿戴設備在當下很難激發起消費者的購買興趣,華米還沒有找到一個可以完全代替小米的產品。

 

黃汪也坦言:“過去這些年,華米一直沒有一款真正打磨到極致,能夠一段時間內統治市場的‘殺手級產品’,甚至有個別產品的體驗口碑不佳,或許也很大程度上歸因于此。”

 

此前很長一段時間,華米科技在努力謀求海外市場的發展,但**在歐洲及北美的持續卻限制了華米最初掘金在海外市場的期待。海外的路短期受限,那么發展大健康會是可行的好出路嗎?

 

**為華米科技的大健康業務帶來了一些機會,借著市場東風,華米公司英文名字也正式變更為Zepp Health Corporation,黃汪稱:這個新的名字能夠更好地反應公司對于“科技連接健康”這一使命更加深入的承諾。

 

然而雖然押中了可穿戴設備健康領域的賽道,但華米科技的入場并沒有先發優勢,且業務沒有取得實質性領先。一段時間以來,大健康業務還在投入期,需要高額的研發費用,而且大健康業務什么時候能開始造血仍未可知。

 

或許選擇自研芯片,打造開放平臺,走自主研發的路線對華米科技來說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但是從財報數據看,華米科技2020年全年研發支出5.38億元,營收占比為8.4%,在公司業績認為穩定的當下,華米科技要想打技術牌改善當前局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只能說,長期來看,隨著華米科技通過自有品牌向中高端市場發展,可穿戴設備也已經開始在身份識別、醫療、智能家居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未來業績或許會有提升的空間。但更重要的是,“去小米化”將為華米科技帶來更多新的競爭與挑戰,市場一向殘酷,努力不代表成功。

 

更關鍵的是,一旦真正失去了小米的光環,華米科技的陣痛也將來得更加強烈,與此同時,在去除小米烙印的過程中,華米品牌的估值邏輯又將會發生怎樣的轉變?

本文原作者為陳傳蘋,轉載請注明:出處!如該文有不妥之處,請聯系站長刪除,謝謝合作~

原創文章,作者:陳傳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11516152.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承德县| 当阳市| 贵阳市| 吐鲁番市| 昭通市| 井陉县| 林西县| 高雄县| 定陶县| 鸡泽县| 行唐县| 朝阳市| 灵石县| 海南省| 岑巩县| 西盟| 安泽县| 屏边| 图片| 东方市| 洛川县| 芦山县| 新干县| 罗源县| 靖远县| 桑植县| 驻马店市| 乌兰察布市| 汝州市| 保德县| 浮山县| 吴堡县| 阿勒泰市| 广元市| 新疆| 柳江县| 历史| 普兰县| 府谷县| 胶南市| 温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