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對于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和外籍人員個稅扣除標準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境外人員在**收入怎么申報個人所得稅
1、個人所得稅申報流程是由申報人登錄個人所得稅APP選擇“申報專項附加扣除”,在界面內填寫好相關個人信息后保存提交即可。**境內公民和在華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員和港、澳、臺同胞都屬于個人所得稅的法定征收對象。一、個人所得稅怎么申報個人所得稅申報可以直接通過個人所得稅App進行申報的。可以首先登錄個人所得稅App,然后選擇【申報專項附加扣除】進入,進入后按照頁面信息填寫并提交即可。可申報的扣除項目包括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繼續教育、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根據相關規定,個人所得稅減免申報時間為每年的12月份,申報截止時間為12月31日,所以符合申報條件或申報信息需要修改的投資者,需要在本月月底前完成申報**作。對于已經申報過專項附加扣除,但申報信息有所調整的,也可直接登錄個人所得稅App,選擇【繼續享受專項附加扣除】,進入已經填報的信息頁面,在待確認狀態下選擇相應扣除項目進行修改再確認即可,沒有變化內容無需重新填寫。二、個人所得稅的征稅對象(一)法定對象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是在**境內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境內居住而從**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國內公民,在華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員和港、澳、臺同胞。(二)居民納稅義務人在**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1年的個人,是居民納稅義務人,應當承擔無限納稅義務,即就其在**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三)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在**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是非居民納稅義務人,承擔有限納稅義務,僅就其從**境內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三、個人所得稅適用稅率個人所得稅根據不同的征稅項目,分別規定了三種不同的稅率:綜合所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經營所得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比例稅率。對個人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根據法律規定可以得知,個人所得稅申報可以直接通過個人所得稅App進行申報的,要特別注意個人所得稅減免申報時間為每年的12月份,申報截止時間為12月31日。
2、《中華****個人所得稅法》
3、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
4、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
5、需要辦理匯算清繳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內辦理匯算清繳。預扣預繳辦法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制定。居民個人向扣繳義務人提供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繳義務人按月預扣預繳稅款時應當按照規定予以扣除,不得拒絕。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不辦理匯算清繳。
6、《中華****個人所得稅法》
7、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
8、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
9、需要辦理匯算清繳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內辦理匯算清繳。預扣預繳辦法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制定。居民個人向扣繳義務人提供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繳義務人按月預扣預繳稅款時應當按照規定予以扣除,不得拒絕。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不辦理匯算清繳。
外籍人員個人所得稅政策2022
從2022年1月1日起,外籍個人可享受的部分免稅補貼項目將不再適用。此外,居民個人,包括外籍個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也將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1、從2022年1月1日起,外籍個人將不再享受住房補貼、子女教育費補貼和語言培訓費的相關稅收優惠。但餐費和洗衣費、搬遷費、探親費、免稅補貼如果在2022年之后仍然有效,則外籍個人仍有機會選擇享受個稅減免。這幾項免稅補貼是否會繼續執行,有待進一步確認。
2、從2022年1月1日起,符合條件的外籍個人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并入綜合所得合并計稅,針對年終獎優惠稅率的計算方式將不再適用。
三、外籍人員不享受個人所得稅免稅后,有什么影響?
從2022年1月1日起,增加了外籍個人在**境內的個人所得稅負擔,同時減少了外籍個人的稅后收入。這一政策變化引發了外籍個人和其雇主的擔憂,外籍個人將會面臨稅收負擔增加,而雇主則需要考慮是否會因此產生額外的成本來彌補外籍個人因稅改而增加的稅負。因此,建議雇主和雇員雙方重新規劃薪酬安排,進而實現雙方利益的平衡。
外籍人員個人所得稅的扣除標準是怎樣的
1、外籍人員個人所得稅的扣除標準是怎樣的?
2、外籍人員個稅起征點:外籍人員、華僑及港澳臺同胞(以下簡稱”無住所人員”)的費用扣除標準確定為4800元.
3、個人所得稅=(月工資-4800)*稅率-速算扣除數
4、雇員當月工薪所得夠繳稅標準,適用公式為:應納稅額一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5、雇員當月工薪所得不夠繳稅標準,適用公式為: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雇員當月工薪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6、若取得的是不含稅的一次性獎金,則首先按照不含稅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所得的商數,查找相應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轉化為含稅的獎金.
7、外籍人員可以享受專項附加扣除嗎?
8、個稅以所得人為納稅人,以支付所得的單位或者個人為扣繳義務人.視為居民個人的外國人取得綜合所得,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視為非居民個人的外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外國人取得經營所得,按年計算個稅;取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按月或者按次計算個稅,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外國人取得應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并繳納稅款.
9、新個稅法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后的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銜接辦法《關于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后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正式發布,第七條明確規定外國人與稅收優惠要分成兩個階段來看: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外國人符合居民個人條件的,可以選擇享受個稅專項附加扣除,也可以選擇享受住房補貼、語言訓練費、子女教育費等津補貼免稅優惠政策,但不得同時享受.外國人一經選擇,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變更.自2022年1月1日起,外國人不再享受住房補貼、語言訓練費、子女教育費津補貼免稅優惠政策,應按規定享受專項附加扣除.
10、也就是說,外國人符合居民個人條件的,在未來三年內可以在原有稅收優惠政策與現有專項附加扣除之間做出選擇,三年后則統一享受專項附加扣除.這樣一來,既為外國人適應個稅新政留下了足夠的適應期,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外國人與本國居民的稅收公平.
外籍人員一次性勞務報酬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1、外籍人員一次性勞務報酬要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根據所述其一次性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為(2000-800)*20%=360元。
2、根據《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3、(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4、(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5、(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6、(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7、(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8、(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9、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10、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11、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準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準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并報全國**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12、《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下列所得,不論支付地點是否在**境內,均為來源于**境內的所得:
13、(一)因任職、受雇、履約等在**境內提供勞務取得的所得;
14、(二)將財產出租給承租人在**境內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15、(三)許可各種特許權在**境內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16、(四)轉讓**境內的不動產等財產或者在**境內轉讓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17、(五)從**境內企業、事業單位、其他組織以及居民個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18、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華****個人所得稅法
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外籍人員個稅扣除標準、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哦。
原創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40301588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