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個人所得稅基礎信息表(A表)相信很多的網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個人所得稅B表也是一樣,不過沒有關系,接下來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個人所得稅基礎信息表(A表)和個人所得稅B表的一些知識點,大家可以關注收藏,免得下次來找不到哦,下面我們開始吧!
所得稅申報表A類與B類有什么區別
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指的是繳納所得稅的納稅人按期向稅務機關申報納稅期應納稅額的一種表格。那么A類和B類所得稅申報表有哪些區別?
A類申報表為查賬征收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填制,B類申報表為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填制。
A類適用于查賬征收方式的單位填寫申報,B類適用于核定征收方式的單位填寫申報。
A類表是針對查賬征收企業的,簡單說就根據利潤來計算應交的企業所得稅。
B類表是針對核定征收企業的.稅務根據企業不同行業,給一個征收率.計算方式最常見是很據:收入*征收率*25%來計算企業所得稅。
查賬征收適用于賬簿、憑證、財務核算制度比較健全,能夠據以如實核算,反映生產經營成果,正確計算應納稅款的納稅人。
核定征收稅款作為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應依照《中華****企業所得稅法》繳納企業所得稅.但個人獨資企業及合伙企業除外。
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指的是繳納所得稅的納稅人按期向稅務機關申報納稅期應納稅額的一種表格。所得稅納稅申報表的內容,一般包售稅金、銷售利潤、其他利潤、營業外收支凈額、利潤總額、稅前還貸、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本期應納稅額、已納稅額、本期應補退稅額等。
企業所得稅申報需要提交哪些資料?
1、企業所得稅月(季)納稅申報表。
3、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
4、納稅人在年度納稅申報時提交的改變存貨計價方法的相關資料。
5、納稅人在年度納稅申報時提交的企業技術開發費稅前扣除的相關資料。
6、納稅人在年度納稅申報時提交的高新技術企業享受減免稅優惠資料。
7、納稅人在年度納稅申報時提交的工效掛鉤企業稅前扣除的相關資料。
8、納稅人在年度納稅申報時說明壞賬、呆賬損失采取直接核銷法還是備抵法。
9、納稅人在年度納稅申報時說明非貨幣性資產投資確認所得、債務重組所得、捐贈收入及各年度分攤收入情況。
企業所得稅申報表分為A類和B類是什么意思
1.企業所得稅申報表,根據稅款征收方法,分為A類申報表、B類申報表:
A類申報表為查賬征收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填制,適用于查賬征收方式的單位填寫申報
B類申報表為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填制。適用于核定征收方式的單位填寫申報.
2.1.根據《國家**關于發布《中華****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2015年版)等報表》的公告》
(國家**公告2015年第31號)規定:“一、《中華****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A類,2015年版)》適用于實行查賬征收企業所得稅的居民企業預繳月份、季度稅款時填報。《中華****企業所得稅月(季)度和年度納稅申報表(B類,2015年版)》適用于實行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的居民企業預繳月份、季度稅款和年度匯算清繳時填報。
2.跨地區經營匯總納稅企業的分支機構,使用《中華****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A類,2015年版)》和《中華****企業所得稅匯總納稅分支機構所得稅分配表(2015年版)》進行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申報。若單位的企業所得稅實現查賬征收填寫《中華****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A類,2015年版)》;若企業所得稅屬核定征收則填寫《中華****企業所得稅月(季)度和年度納稅申報表(B類,2015年版)》
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內資企業和經營單位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種稅。納稅人范圍比公司所得稅大。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即所有實行**經濟核算的中華****境內的內資企業或其他組織,包括以下6類:(1)國有企業;(2)集體企業;(3)私營企業;(4)聯營企業;(5)股份制企業;(6)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納稅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
企業所得稅是指對中華****境內的企業(居民企業及非居民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其生產經營所得為課稅對象所征收的一種所得稅。作為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應依照《中華****企業所得稅法》繳納企業所得稅。但個人獨資企業及合伙企業除外。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企業所得稅)
怎么填2009年度企業所得稅B類報表
中華****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B類)
一、本表為按照核定征收管理辦法(包括核定應稅所得率和核定稅額征收方式)繳納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在月(季)度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時使用,包括依法被稅務機關指定的扣繳義務人。其中:核定應稅所得率的納稅人按收入總額核定、按成本費用核定、按經費支出換算分別填寫。
1、“稅款所屬期間”:納稅人填報的“稅款所屬期間”為公歷1月1日至所屬季(月)度最后一日。
企業年度中間開業的納稅人填報的“稅款所屬期間”為當月(季)度第一日至所屬月(季)度的最后一日,自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況填報。
2、“納稅人識別號”:填報稅務機關核發的稅務登記證號碼(15位)。
3、“納稅人名稱”:填報稅務登記證中的納稅人全稱。
1、第1行“收入總額”:按照收入總額核定應稅所得率的納稅人填報此行。填寫本年度累計取得的各項收入金額。
2、第2行“稅務機關核定的應稅所得率”:填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的應稅所得率。
3、第3行“應納稅所得額”:填報計算結果。計算公式:應納稅所得額=第1行“收入總額”×第2行“稅務機關核定的應稅所得率”。
4、第4行“成本費用總額”:按照成本費用核定應稅所得率的納稅人填報此行。填寫本年度累計發生的各項成本費用金額。
5、第5行“稅務機關核定的應稅所得率”:填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的應稅所得率。
6、第6行“應納稅所得額”:填報計算結果。計算公式:應納稅所得額=第4行“成本費用總額”÷(1-第5行“稅務機關核定的應稅所得率”)×第5行“稅務機關核定的應稅所得率”。
7、第7行“經費支出總額”:按照經費支出換算收入方式繳納所得稅的納稅人填報此行。填報累計發生的各項經費支出金額。
8、第8行“經稅務機關核定的應稅所得率”:填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的應稅所得率。
9、第9行“換算的收入額”:填報計算結果。計算公式:換算的收入額=第7行“經費支出總額”÷(1-第8行“稅務機關核定的應稅所得率”)。
10、第10行“應納稅所得額”:填報計算結果。計算公式:應納稅所得額=第8行“稅務機關核定的應稅所得率”×第9行“換算的收入額”。
11、第11行“稅率”:填寫《企業所得稅法》第四條規定的25%稅率。
(1)核定應稅所得率的納稅人填報計算結果:
按照收入總額核定應稅所得率的納稅人,應納所得稅額=第3行“應納稅所得額”×第11行“稅率”
按照成本費用核定應稅所得率的納稅人,應納所得稅額=第6行“應納稅所得額”×第11行“稅率”
按照經費支出換算應納稅所得額的納稅人,應納所得稅額=第10行“應納稅所得額”×第11行“稅率”
(2)實行核定稅額征收的納稅人,填報稅務機關核定的應納所得稅額。
13、第13行“減免所得稅額”:填報當期實際享受的減免所得稅額,第13行≤第12行。包括享受減免稅優惠過渡期的稅收優惠、小型微利企業優惠、高新技術企業優惠及經稅務機關審批或備案的其他減免稅優惠。
14、第14行“已預繳的所得稅額”:填報當年累計已預繳的企業所得稅額。
15、第15行“應補(退)所得稅額”:填報計算結果。計算公式:應補(退)所得稅額=第12行“應納所得稅額”-第13行“減免所得稅額”-第14行“已預繳的所得稅額”;當第15行≤0時,本行填0。
中華****企業所得稅扣繳報告表填表說明
一、本表適用于扣繳義務人按照《中華****企業所得稅法》及其
實施條例的規定,對下列所得,按次或按期扣繳所得稅稅款的報告。
1、非居民企業在**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應當就其來源于**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2、非居民企業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應當就其來源于**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二、扣繳義務人應當于簽訂合同或協議后二十日內將合同或協議副本,報送主管稅務機關備案,并辦理有關扣繳手續。
三、簽訂合同或協議后,合同或協議規定的支付款額如有變動,應于變動后十日內,將變動情況書面報告稅務機構。
四、扣繳義務人不能按規定期限報送本表時,應當在規定的報送期限內提出申請,經當地稅務機構批準,可以適當延長期。
五、扣繳人義務人不按規定期限將已扣稅款繳入國庫以及不履行稅法規定的扣繳義務,將分別按《中華****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八條、第六十九條的規定,予以處罰。
六、本表填寫要用中、外兩種文字填寫。
1、扣繳義務人識別號:填寫辦理稅務登記時,由主管稅務機構所確定的扣繳義務人的稅務編碼。
2、扣繳義務人名稱:填寫實際支付外國企業款項的單位和個人名稱。
3、納稅人識別號:填寫非居民企業在其居民國的納稅識別代碼。
4、所得項目:填寫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其他所得。
中華****企業所得稅匯總納稅分支機構分配表
本表適用于在**境內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營業機構,并實行“統一計算、分級管理、就地預繳、匯總清算、財政調節”匯總納稅辦法的居民企業填報。
季度終了之日起十日內,由實行匯總納稅的總機構隨同《中華****企業所得稅月(季)度納稅申報表(A類)》報送;
季度終了之日起十五日內,由實行匯總納稅,具有主體生產經營職能的分支機構隨同《中華****企業所得稅月(季)度納稅申報表(A類)》報送總機構申報后加蓋有主管稅務機關受理專用章的《中華****匯總納稅分支機構企業所得稅分配表》(復印件)。
年度終了之日起五個月內,由實行匯總納稅的總機構隨同《中華****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類)》報送。
1.“稅款所屬時期”:季度申報填寫季度起始日期至所屬季度的最后一日。年度申報填寫公歷1月1日至12月31日。
2.“分配比例有效期”:填寫經企業總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審批確認的分配比例有效期起及有效期止。
3.“納稅人識別號”:填寫稅務機關統一核發的稅務登記證號碼。
4.“納稅人名稱”:填寫稅務登記證所載納稅人的全稱。
5.“收入總額”:填寫基期年度總機構、各分支機構的經營收入總額。
6.“工資總額”:填寫基期年度總機構、各分支機構的工資總額。
7.“資產總額”:填寫基期年度總機構、各分支機構的資產總額,不包括無形資產。
8.“合計”:填寫基期年度總機構、各分支機構的經營收入總額、工資總額和資產總額三項因素的合計數。
9.“分支機構分攤的所得稅額”:填寫本所屬時期總機構根據稅務機關確定的分攤方法計算,由各分支機構進行分攤的所得稅額。
10.“分配比例”:填寫經企業總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審批確認的各分支機構分配比例。
各分支機構分配比例=(基期年各分支機構的經營收入總額、工資總額和資產總額三項因素合計數÷總機構的經營收入總額、工資總額和資產總額三項因素合計數)×100%。
11.“分配稅額”:填寫本所屬時期根據稅務機關確定的分攤方法計算,分配給各分支機構繳納的所得稅額。
所得稅報稅a類和b類有什么區別
1、A類申報表為查賬征收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填制,B類申報表為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填制。
2、A類適用于查賬征收方式的單位填寫申報,B類適用于核定征收方式的單位填寫申報。
3、A類表是針對查賬征收企業的,簡單說就根據利潤來計算應交的企業所得稅。
4、B類表是針對核定征收企業的。稅務根據企業不同行業,給一個征收率。計算方式最常見是很據:收入*征收率*25%來計算企業所得稅。
5、查賬征收適用于賬簿、憑證、財務核算制度比較健全,能夠據以如實核算,反映生產經營成果,正確計算應納稅款的納稅人。
6、核定征收稅款作為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應依照《中華****企業所得稅法》繳納企業所得稅。但個人獨資企業及合伙企業除外。
稅務等級a和b的區別
1、A類申報表為查賬征收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填制,B類申報表為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填制。
2、A類適用于查賬征收方式的單位填寫申報,B類適用于核定征收方式的單位填寫申報。
3、A類表是針對查賬征收企業的,簡單說就根據利潤來計算應交的企業所得稅。
4、B類表是針對核定征收企業的。稅務根據企業不同行業,給一個征收率。計算方式最常見是很據:收入*征收率*25%來計算企業所得稅。
5、四、適用的所得稅征收對象不同:
6、查賬征收適用于賬簿、憑證、財務核算制度比較健全,能夠據以如實核算,反映生產經營成果,正確計算應納稅款的納稅人。
7、核定征收稅款作為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應依照《****企業所得稅法》繳納企業所得稅。但個人獨資企業及合伙企業除外。
8、可以通過各地地方稅務局網站查詢相關納稅信用等級公告查詢,或者可以通過地方稅務局網站提供的相關查詢系統進行查詢。
9、納稅信用評價結果的確定和發布遵循誰評價、誰確定、誰發布的原則。
10、稅務機關每年4月確定上一年度納稅信用評價結果,并為納稅人提供自我查詢服務。
11、納稅人對納稅信用評價結果有異議的,可以書面向作出評價的稅務機關申請復評。作出評價的稅務機關應按本辦法第三章規定進行復核。
12、稅務機關對納稅人的納稅信用級別實行動態調整。
13、因稅務檢查等發現納稅人以前評價年度需扣減信用評價指標得分或者直接判級的,稅務機關應按本辦法第三章規定調整其以前年度納稅信用評價結果和記錄。
好了,關于個人所得稅基礎信息表(A表)和個人所得稅B表的問題到這里結束啦,希望可以解決您的問題哈!
原創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31225586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