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個人所得稅計算器 上海相信很多的網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上海社保繳費基數2019也是一樣,不過沒有關系,接下來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個人所得稅計算器 上海和上海社保繳費基數2019的一些知識點,大家可以關注收藏,免得下次來找不到哦,下面我們開始吧!
上海速算扣除數
個人所得稅總是能夠引起大家的強烈關注,近日,上海個人所得稅計算指南受到了大家的關注,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下上海個人所得稅計算指南吧!
個人所得稅=(工資-三險一金-個稅免征額) x稅率-速算扣除數
1、其中小括號里的“工資-三險一金-個稅免征額”通常被稱為“應納稅所得額”或“應納稅額”
2、工資:即初始收入(合同上所寫的收入)
3、三險一金: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失業(yè)保險、住房公積金(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不算在這里)
4、免征額:2018年10月1日起,個稅起征點提高至5000元,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
1、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前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2、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5、稅率:由3%上漲到45%,有7個等級,分別與7個不同區(qū)間的應納稅所得額對應
6、速算扣除數:由0上漲到13505,也有7個等級,與不同稅率相對應
例:假設小王的工資收入為8000元,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扣除1000元,沒有專項附加扣除,那么他應納個人所得稅為:(8000—1000-5000)×3%—0=60(元)。
1、全月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0元:
2、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3000元至12000元:
3、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2000元至25000元:
4、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5000元至35000元:
5、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
6、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
7、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80000元:
2、扣除部分需要填寫包括五險一金、專項附加扣除部分
應發(fā)工資:應發(fā)工資是應發(fā)工資的你的匯總薪資,沒扣除你月應繳雜項的薪資。
實發(fā)工資:扣除了你繳納項后的實際領到手的薪資。
舉例說明:假如小吳在2019年1月份應發(fā)工資為8000元,假設他需要繳納各項社會保險金1000元,在沒有專項附加扣除的前提下,他的實發(fā)工資是多少呢?
1、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前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通過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為2000元,適用稅率3%,速算扣除數為0。
2、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可以計算得出,應繳稅款60元。
3、實發(fā)工資=應發(fā)工資-各類保險-繳稅=8000-1000-60=6940元。
1、次計算器適用于單人次個稅計算。
2、“含稅“表示個人所得稅稅款由納稅人自行負擔,“不含稅”表示個人所得稅稅款由他人(單位)代付。
3、本計算器主要是用于輔助個人計算個人所得稅。
4、為方便納稅人計算年度獎金(即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個人所得稅,增設“年度獎金”項目,仍屬“工資薪金所得”范疇納稅人計算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請選擇按“年度獎金”計算,“收入所得總額”填寫全年一次性獎金總額(不包括當月工資額)。
上海獎金個人所得稅計算器
國稅發(fā)[2005]9號文件基本規(guī)定是:“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應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年終獎個人所得稅計算方式: 1、發(fā)放年終獎的當月工資高于5000元時,年終獎扣稅方式為:年終獎*稅率-速算扣除數,稅率是按年終獎/12作為“應納稅所得額”對應的稅率。 2、當月工資低于5000元時,年終獎個人所得稅=(年終獎-(5000-月工資))*稅率-速算扣除數,稅率是按年終獎-(5000-月工資)除以12作為“應納稅所得額”對應的稅率。這里我們以一個示例進行計算演示:小王在2013年12月工資6000元,同時領到2013年的年終獎20000元,當月所需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如下: 1)當月工資個人所得稅=(6000-5000)*10%-105=145元 2)年終獎個人所得稅=20000*10%-105=1895元當月個人所得稅總額=145+1895=2040元由于單位發(fā)放給員工的年終獎形式不同,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也不盡相同。一、員工當月的工資薪金超過「5000」元,再發(fā)放的年終獎單獨作為一個月的工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計算時,除以12找稅率,但計算稅額時,速算扣除數只允許扣除一次。
獎金個人所得稅怎么計算根據《國家**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fā)[2005]9號)文件的規(guī)定,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并按以下計稅辦法,由扣繳義務人發(fā)放時代扣代繳:(一)先將雇員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如果在發(fā)放年終一次性獎金的當月,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于稅法規(guī)定的費用扣除額,應將全年一次性獎金減除“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后的余額,按上述辦法確定全年一次性獎金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二)將雇員個人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按本條第(一)項確定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計算征稅,計算公式如下:1、如果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稅法規(guī)定的費用扣除額的,適用公式為: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2、如果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于稅法規(guī)定的費用扣除額的,適用公式為: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三)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納稅人,該計稅辦法只允許采用一次。
關于個人所得稅
1、個人所得稅(personal income tax)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于**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于**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于本國的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
2、2011年9月1日起,**內地個稅免征額調至3500元。2018年10月,個稅起征點擬調至每月5000元。2018年10月1日起實施最新起征點和稅率。2020年4月1日,國家**發(fā)布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匯算辦稅指引。
3、2020年7月,國家**發(fā)布關于完善調整部分納稅人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方法的公告。
4、個人所得稅稅率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個人所得稅計算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個人所得稅官方網站個人所得稅計算器個人所得稅官網入口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個人所得稅核定征收個人所得稅官網
5、個人所得稅(Individual Income tax),是以個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為對象征收的一種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是指在**境內有住所,或者雖無住所但在境內居住滿一年,以及無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滿一年但有從**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公民、個體工商戶、外籍個人等。
6、個人所得稅的課稅原則有“屬地主義原則”和“屬人主義原則”之分。按照屬地主義原則只對來源于本國的收入征稅,而不論納稅人是否屬于公民還是居民;按照屬人主義原則只對本國的公民或居民征稅,而不論其收入來源于國內還是國外。
7、個人所得稅的課稅對象是個人所得額,但如何確定應稅所得,西方經濟學界有兩種對立的理論:一種是“所得來源說”即認為只有從一個可以獲得固定收入的**性“來源”中取得的收入,才應被視為應稅所得;另一種是“凈增值說”即認為應稅所得應包括所有的凈收益和由第三者提供勞務以貨幣價值實現的福利,所有的贈與、遺產、中獎收入、投資收入和年金等各種周期性收益,但要從中扣除所有已支付的利息和資本損失,國際上通行的個人所得稅稅制有分類所得稅制、綜合所得稅制、混合所得稅制三種模式。
8、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于本國的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
9、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在中華民國時期,曾開征薪給報酬所得稅、證券存款利息所得稅。1950年7月,政務院公布的《稅政實施要則》中,就曾列舉有對個人所得課稅的稅種,當時定名為“薪給報酬所得稅”。但由于我國生產力和人均收入水平低,實行低工資制,雖然設立了稅種,卻一直沒有開征。1980年9月10日由第五屆全國**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直至1980年以后,為了適應我國對內搞活、對外開放的政策,我國才相繼制定了《中華****個人所得稅法》。《中華****城鄉(xiāng)個體工商業(yè)戶所得稅暫行條例》以及《中華****個人收入調節(jié)稅暫行條例》。
10、上述三個稅收法規(guī)發(fā)布實施以后,對于調節(jié)個人收入水平、增加國家財政收入、促進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是按內外個人分設兩套稅制、稅政不統(tǒng)一、稅負不夠合理。)為了統(tǒng)一稅政、公平稅負、規(guī)范稅制,1993年10月31日,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四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同日發(fā)布了新修改的《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簡稱稅法),1994年1月28日國務院配套發(fā)布了《中華****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1999年8月30日第九屆全國**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決定第二次修正,并于當日公布生效。
11、中華****第十屆全國**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于2005年10月27日通過《全國**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12、中華****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2011年6月30日下午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根據決定,個稅免征額將從現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13、2018年10月20日,《中華****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根據新修訂的個稅法,今后計算個稅應納稅所得額,在5000元基本減除費用扣除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可享受子女教育、繼續(xù)教育、大病醫(y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贍養(yǎng)老人等專項附加扣除。稅法授權國務院制定專項附加扣除的具體范圍、標準和實施步驟,并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14、1950年,政務院發(fā)布了新**稅制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全國稅政實施要則》,其中涉及對個人所得征稅的主要是薪給報酬所得稅和存款利息所得稅,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沒有開征。
15、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并公布了《中華****個人所得稅法》。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至此方始建立。
16、1986年9月,國務院發(fā)布了《中華****個人收入調節(jié)稅暫行條例》,規(guī)定對本國公民的個人收入統(tǒng)一征收個人收入調節(jié)稅。
17、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屆全國**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的修正案,規(guī)定不分內、外,所有**居民和有來源于**所得的非居民,均應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18、1999年8月30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11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把個稅法第四條第二款“儲蓄存款利息”免征個人所得稅項目刪去,而開征了《個人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
19、2002年1月1日,個人所得稅收入實行**與地方按比例分享。
20、2003年7月**財政科學研究所公布了一份名為《我國居民收入分配狀況及財稅調節(jié)政策》的報告,建議改革現行的個人所得稅稅制,適度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同時對中等收入階層采取低稅率政策。
21、2003年10月22日,**提出取消征收利息稅,提高個人收入所得稅免征額等多項建議。
22、2005年初,廣東財政再次對個稅免征額提高進行調研,以便為**盡快出臺稅改政策提供參考依據。
23、2005年07月26日,國務院****2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了《中華****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
24、2005年08月23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首次審議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
25、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再次審議《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免征額1600元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26、2007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對個人所得稅法進行了第四次修正。
27、2007年12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個人所得稅免征額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
28、2008年暫免征收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
29、2010年對個人轉讓上市公司限售股取得的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
30、2011年6月30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個人所得稅免征額將從現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同時,將現行個人所得稅第1級稅率由5%修改為3%,9級超額累進稅率修改為7級,取消15%和40%兩檔稅率,擴大3%和10%兩個低檔稅率的適用范圍。
31、2012年7月22日,****有關部門已經準備在2012年啟動全國地方稅務系統(tǒng)個人信息聯網工作,為“按家庭征收個人所得稅”改革做好技術準備。此前業(yè)內一直呼吁的綜合稅制有望在未來實現。
32、2015年2月在經過多次研討后,個稅改革方案已初具雛形,**最快有望在明年年初將改革草案上報**。“提低、擴中、調高”成為基本的改革思路和方向。
33、2017年3月,**部長肖捷表示,個人所得稅改革方案正在研究設計和論證中,總的思路是個人所得稅改革從**實際出發(fā),實行綜合與實際相結合。本輪個稅改革總體設計方案:以走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新稅收體制為目標,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等部分收入項目,實行按年匯總納稅,同時適當增加二孩家庭教育支出等與家庭生計相關的專項開支扣除項目。另一方面,財產轉讓等方面的收入所得項目繼續(xù)實行分類征收。
34、2018年3月5日,國務院****在第十三屆全國**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式上作**工作報告,報告中得到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增加子女教育、大病醫(yī)療等專項費用扣除,合理減負,鼓勵**群眾通過勞動增加收入、邁向富裕。10月1日,個稅起征點擬調至每月5000元。
35、2018年7月1日起科技人員取得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個人所得稅可享優(yōu)惠。
36、2018年6月19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臺以來第七次大修。將迎來一次根本性變革: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綜合征稅;個稅起征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萬元);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xù)教育支出、大病醫(y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優(yōu)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
37、2018年8月29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了該草案。新個稅法擬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擬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先將工資、薪金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至5000元/月,并適用新的綜合所得稅率。
38、2018年8月31日,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
39、起征點確定為每月5000元。新個稅法規(guī)定: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40、減稅向中低收入傾斜。新個稅法規(guī)定,歷經此次修法,個稅的部分稅率級距進一步優(yōu)化調整,擴大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縮小25%稅率的級距,30%、35%、45%三檔較高稅率級距不變。
41、多項支出可抵稅。今后計算個稅,在扣除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增加了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新個稅法規(guī)定: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xù)教育、大病醫(y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yǎng)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準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并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42、2019年1月1日起新個稅法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點和稅率。新個稅法規(guī)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后計算繳納稅款,并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2019年1月1日,個稅APP專項扣除功能上線,即日起可填報相關信息。
43、2019年2月16日,國家**相關部門回應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后納稅記錄有關問題,個稅零申報并不影響納稅記錄連續(xù)性。
44、2020年4月1日,國家**發(fā)布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匯算辦稅指引。申請退稅是權利,可以放棄退稅,無需承擔任何責任。納稅人需要補稅(符合規(guī)定的免予匯算情形除外),未依法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匯算的,可能面臨稅務行政處罰,并記入個人納稅信用檔案。需要補稅的請2020年6月30日前補繳稅款,否則將面臨每日萬分之五加收滯納金。
45、2020年7月,國家**發(fā)布關于完善調整部分納稅人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方法的公告,就完善調整年度中間首次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等人員有關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方法事項公告內容如下︰
46、一、對一個納稅年度內首次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居民個人,扣繳義務人在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時,可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月份數計算累計減除費用。
47、二、正在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學生因實習取得勞務報酬所得的,扣繳義務人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時,可按照《國家**關于發(fā)布〈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管理辦法(試行)〉的公告》(2018年第61號)規(guī)定的累計預扣法計算并預扣預繳稅款。
48、三、符合本公告規(guī)定并可按上述條款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應當及時向扣繳義務人申明并如實提供相關佐證資料或承諾書,并對相關資料及承諾書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負責。相關資料或承諾書,納稅人及扣繳義務人需留存?zhèn)洳椤?/p>
49、四、本公告所稱首次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居民個人,是指自納稅年度首月起至新入職時,未取得工資、薪金所得或者未按照累計預扣法預扣預繳過連續(xù)性勞務報酬所得個人所得稅的居民個人。
50、上海楊浦律師,免費法律咨詢+提供專業(yè)解決方案》立即咨詢
51、上海葡萄樹法律,為當事人提供專業(yè)法律服務,提供高性價比的法律解決方案!^^匯聚上海資深法律團隊,覆蓋各**領域,有**就上葡萄樹法律咨詢.
52、個人所得稅稅率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個人所得稅計算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個人所得稅
工資個人所得稅怎么算2022計算器
法律分析: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1、工資范圍在1-5000元之間的,包括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0%;2、工資范圍在5000-8000元之間的,包括8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3、工資范圍在8000-17000元之間的,包括17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10%;4、工資范圍在17000-30000元之間的,包括3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5、工資范圍在30000-40000元之間的,包括4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5%。6、工資范圍在40000-60000元之間的,包括6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0%;7、工資范圍在60000-85000元之間的,包括8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5%;8、工資范圍在85000元以上的,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45%。
法律依據:《中華****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一)工資、薪金所得;(二)勞務報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五)經營所得;(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七)財產租賃所得;(八)財產轉讓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guī)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第三條個人所得稅的稅率:(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好了,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31225586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