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來為大家解答個人所得稅超額累進稅率這個問題,2013年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10年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需要詳細的理論和解題步驟!
個人所得稅實行分類分項制計算,共有11類,說起來太長。下列文章供參考:
工資、薪金所得實行按月計征的辦法。自2008年3月1日起,減除費用由1600元調整為2000元。因此,工資、薪金所得以個人每月收入額固定減除2000元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計算公式為:應納稅所得額=月工資、薪金收入-2000元(2008年3月1日起)
(二)減除費用的具體規定——月扣除4800元
一般工資、薪金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應納稅額=(每月收入額-2000或4800元)×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雇主為其雇員負擔個人所得稅額的計算
具體分二種情況處理:全額、部分(定額、定率)
(1)雇主全額為雇員負擔稅款。應將雇員取得的不含稅收入換算成應納稅所得額后,計算單位或個人應當代付的稅款。計算公式為:
①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費用扣除標準-速算扣除數)÷(1-稅率)
②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在上式中,公式①中的稅率,是指不含稅所得按不含稅率級距對應的稅率,用“不含稅收入額-費用扣除標準”后的余額查找表2-5(P162);
公式②中的稅率,是指應納稅所得額按含稅級距對應的稅率,見表2-2(P156)。
第一種:雇主為其雇員定額負擔部分稅款的,應將雇員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換算成應納稅所得額后,計算單位應當代扣代繳的稅款。
①應納稅所得額=雇員所得的工資+雇主代雇員負擔的稅款-費用扣除標準
②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第二種:雇主為其雇員定率負擔部分稅款,是指雇主為雇員負擔一定比例的工資應納的稅款或負擔一定比例的實際應納稅款。
應納稅所得額=(未含雇主負擔的稅款的收入額-費用扣除標準-速算扣除數×負擔比例)÷(1-稅率×負擔比例)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3.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應納個人所得稅的計算
(1)先將當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如果在發放年終一次性獎金的當月,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應將全年一次性獎金減除“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后的余額,
按上述辦法確定全年一次性獎金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個人承包比如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商店,商店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然后,才是稅后利潤;針對稅后利潤,承包人個人要上交承包費,這個承包費,是可以在計算個稅時扣除的。
舉例,獲得承包的稅后利潤,上交承包費后,余5萬元,承包人在承包企業還取得工資,則工資也是其所得,要加上全年工資,減去全年生計費2000元×12。
費用扣除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定額減除費用800元;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定率減除20%的費用。
(1)屬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按次確定應納所得額;
(2)屬于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據以確定應納稅所得額。
此外,獲得勞務報酬所得的納稅人從其收入中支付給中介人和相關人員的報酬,除另有規定者外,在定率扣除20%的費用后,一律不再扣除。
如果納稅人的每次應稅勞務報酬所得超過20000元,應實行加成征稅,其應納稅總額應依據相應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計算。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十、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的計稅方法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額)×適用稅率
稅收是指國家為了向社會提供公共產品、滿足社會共同需要、按照法律的規定,參與社會產品的分配、強制、無償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規范形式。稅收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
稅收是國家(**)公共財政最主要的收入形式和來源。稅收的本質是國家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憑借公共權力,按照法律所規定的標準和程序,
參與國民收入分配,強制取得財政收入所形成的一種特殊分配關系。
2010年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是多少
1、2010年個人所得稅還沒有變化,個人月薪酬總額-四險一金-2000元后,超出部分按九級超額累進稅計算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
2、稅率是:不超過500元的,稅率5%,速算扣除數為0;
3、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稅率10%,速算扣除數為25
4、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稅率15
5、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稅率20
6、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稅率25%,速算扣除數為1375
7、超過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稅率30%,速算扣除數為3375
8、超過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稅率35%,速算扣除數為6375
9、超過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稅率40%,速算扣除數為10375
我想知道從2000到2010的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
1、從1980年我國第一部《個人所得稅法》公布起,一直到2005年12月征收個人所稅的工資、薪金月扣除費用標準為800元;
2、從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征收個人所稅的工資、薪金月扣除費用標準為1600元;
3、從2008年3月到2011年8月征收個人所稅的工資、薪金月扣除費用標準為2000元;
4、從2011年9月起征收個人所稅的工資、薪金月扣除費用標準為3500元。
所以從2000到2010的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分別經歷了800元、1600元、2000元三個不同標準。
2010年個人所得稅怎么算的啊,
1、全國個稅的起征點是一樣的,目前起征點為2000
2、2011年09月起個稅起征點為3500
級數應納稅所得額(含稅)稅率(%)速算扣除數(元)
2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25
3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25
4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5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
6超過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
7超過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
8超過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10375
4、個稅計算公式為:(應領工資-2000-五險一金)*稅率-速算扣除數
5、照你的所得稅,應該是屬于第3級,即是超過2000不超過5000部份,其對應的稅率為15%,速算扣除為125,現在設你的工資為X,則有:
(X-2000-420-429)*15%-125=347.65
6、所以你的工資為6000,不信,你可以用公式去檢測一下!!!
2010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1、2010年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如下:(共9級稅率,個稅免征額為2000元)
2、個人所得稅率是個人所得稅稅額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比例。個人所得稅率是由國家相應的法律法規規定的,根據個人的收入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是收入達到繳納標準的公民應盡的義務。
3、(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4、(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5、(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6、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7、例:已婚人士小李在北京上班,月收入1萬元,“三險一金”專項扣除為2000元,每月租金4000元,有一子女上幼兒園,同時父母已經60多歲。
8、起征點為3500元的情況下,沒有專項附加扣除,每月需繳納345元個稅。
9、起征點為5000元的情況下,沒有專項附加扣除,每月需繳納(10000-5000-2000)×3%=90元個稅。
10、根據新政策,小李就可以享受住房租金1200元扣除、子女教育1000元扣除、贍養老人1000元扣除(跟姐姐分攤扣除額),所以,個稅=(10000-5000-2000-1200-1000-1000)×3%=0元。
11、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個人所得稅
好了,關于個人所得稅超額累進稅率和2013年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的問題到這里結束啦,希望可以解決您的問題哈!
原創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31225586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