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2023: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2023年最新表格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分享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2023: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2023年最新表格的一些知識點,和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2023: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2023年最新表格的問題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話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決您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2022個人所得稅退稅今日開始!超過6萬不足12萬退稅嗎?退多少?
本人3月7日成功退稅4.36元,哈哈。
言簡意賅,說點干貨:
1、是2022年個人所得稅匯繳,就是年度收入個人稅收總算,多退少補,而不是單方向退稅。
2、目前個稅起征點為月收入5000元,扣除事項包括:子女教育、贍養老人、房產貸款、租房費用、大病治療等。
3、個稅采取月繳和年度匯繳,實行累積稅率,通俗地說就是:一個人收入高于5000+扣除,每月都繳個稅,;年底根據全年總收入—(5000*12)—(月扣除*12),再次核算個稅,核算額與之前所有月繳個稅比較,多退少補。
用年收入來計算納稅金額,必須要按照下表“年度預繳納稅公式”來計算。
比如說,你一年的收入是10萬塊錢,每月房貸抵扣1000元,子女教育抵扣1000元,那你今年應該納稅的工資就是:
10萬-(5000*12)-(2000*12)=10萬-6萬-2.4萬=1.6萬
應該納稅的金額就是:
16000*3%=480元
需不需要退稅,要看你這一整年,每個月納稅的金額加在一起,是比480元多,還是少。
當然,稅率為累積遞增的,收入越多,稅率越高,需繳的個稅越多。稅率表如下:
比如你年收入為15萬,抵扣事項相同,每月抵扣額為2000元,全年個稅基數:12萬-6萬-2.4萬=6.6
個稅就分兩部分:3.6萬按3%繳納,3萬按10%繳納,個稅=36000*3%+30000*10%=4080元。
如果你每月扣稅總額之和為5000元,那就退稅920元;如果你每月扣稅總額之和為4000元,對不起,你再需補稅80元。
2021年匯算,本人于2022年3月7日,成功退稅4.36元。
明白了嗎?
2022個人所得稅退稅今日開始!超過6萬不足12萬退稅嗎?退多少?
年收入超過6萬但不足12萬的,是否能退稅、能退多少?每個人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一:
退稅的前提是已經按月預扣預繳了個稅,但是未享受或者未足額享受綜合所得稅收優惠的,這類人才可以退稅。
具體來說,收入部分包括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4大類;
“稅收優惠”項目包括專項扣除(三險一金)、專項附加扣除(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繼續教育、房租支出、首套房貸利息支出、贍養老人支出)。
應退或應補稅額的計算公式是:
[(綜合所得收入額-60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符合條件的公益慈善事業捐贈)×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已預繳稅額
二:
不能退稅或者退稅較少的情況:
不能退稅或者退稅較少的情況主要集中在工薪階層一族,或者綜合收入所得中的“工資薪金”收入占較大的比重。
為什么這類人退稅較少或者不能退稅呢?原因就在于用人單位在發放薪資收入的時候,已經提前享受了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的優惠政策。
舉個例子講:
職員小張的月薪是8000元,如果不考慮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的優惠政策,那么應納稅額是:8000元-5000元免征額,乘以稅率3%,再減去速算扣除數0,即應納稅金額是90元,即年納稅1080元。
但實際上小張作為受雇職員,已經在個稅APP上填寫了專項附加扣除的項目(比如子女教育每月1000元、贍養兩個父母每月2000元),實際免征起點不是5000元,而是8000元。那么單位每月在代扣代繳的時候,小張90元的個稅就不用繳了。
類似小張這種受雇職員,每月都充分享受了稅收優惠的,那么自然在年度匯算的時候就不能退或者只能少退一些(事實上,假設小張只有薪資收入而沒有稿酬、勞務報酬等收入的前提下,財務人員計算精準的情況下,小張是不補不繳的)。
說得再直白一點,已經在代扣代繳的時候按月享受了稅收優惠的,本身就沒有繳稅,或者繳稅較少,在年度匯算的時候自然無法重復享受稅收優惠,也就不能退或者少退。
二:
能退且退稅較多的情況:
與受雇的工薪階層相對應的,能退且退稅較多的情形是沒有按月享受或充分享受綜合所得稅收優惠的人群。
這類人群多以自由職業者為主,比如自媒體人、撰稿人、作家等,他們的綜合所得以勞務報酬或稿酬為主,而非是“工資薪資”;
這類人在按月納稅的時候,因為沒有受雇單位,所以不會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優惠政策,在年度匯算的時候才能享受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六項專項附加扣除的優惠,也就退的多。
舉個例子講:
某自媒體專職從業者,每月收入超過800元的部分就需要按照20%的稅點代扣代繳,這個代扣代繳的過程并未享受專項附加扣除優惠政策,因此實際納稅額遠遠大于應繳個稅。
舉個例子講,某自媒體專職人員小孫,2021年的勞務報酬收入是159410.08元,已申報的稅額是25242.91元,這25242.91元的申報額是沒有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優惠的,盡管小孫在個稅APP上填報了贍養老人、首套房利息這兩個專項。
類似于小孫這類人群,年度匯算的時候就會把專項附加扣除優惠考慮進去,實際退稅金額就會比較多,應退稅金額達到了23910.1元。
綜合以上兩種情況我們不難看出:
對于年收入6-12萬的,能否退稅、能退多少的關鍵在于其每月代扣代繳稅款的時候是否已經充分享受了優惠政策:
1.倘若沒有充分享受或沒有享受,那么退稅金額就會比較大,而且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繼續教育、房租支出、首套房貸利息支出、贍養老人支出占的越全,那么退稅金額就會越多,而這類人以自由職業者為主;
2.相對應的,作為受雇于用人單位的工薪一族,每月已經享受了優惠政策,免稅部分已經每月免征了,年度匯算的時候自然就不能退稅,或者退的很少。
三:6-12萬的收入,有沒有可能需要補稅呢?
一般情況下,對于不超過12萬的收入,是不需要補稅的,這是國家給予這部分“低收入人群”的一項福利,在“無需申報”的四種情形中就包括這一項:
1.年度匯算需補稅但綜合所得收入全年不超過12萬元的;
2.年度匯算需補稅金額不超過400;
3.已預繳稅額與年度匯算應納稅額一致的;
4.符合年度匯算退稅條件但不申請退稅的。
但是,也并不意味著不超過12萬的全年收入就不需要補稅,假設未預扣預繳,那就需要補稅,比如某專職作家收到了一筆10萬元的稿酬,而付稿酬的一方未代扣代繳,那么就需要補稅。
總而言之,對于全年收入在6萬元以上12萬元以下的,能否退稅、能退多少的關鍵在于預扣預繳的個稅是否享受了綜合所得稅收優惠,如果享受了,那么就不能退或者退的較少,反之亦然。當然,如果收入全年不超過12萬元,在已經預扣預繳了的前提是,是不用補稅的。
個人情況不同,能退不能退、能退多少也就因人而異,可以自己在個稅APP上匯算以下,能退多少就一目了然了。
對此,大家怎么看?歡迎留言交流;
碼字不易,給點個贊、點個關注吧。
關于本次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2023: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2023年最新表格和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2023: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2023年最新表格的問題分享到這里就結束了,如果解決了您的問題,我們非常高興。
原創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31008568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