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償收入個人所得稅(一次性補償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
各位老鐵們,大家好,今天由我來為大家分享補償收入個人所得稅(一次性補償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以及補償收入個人所得稅(一次性補償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的相關問題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謝謝大家了哈,下面我們開始吧!
國家賠償金要不要交稅,國家規定的賠償金如何計算?
不用繳稅,你的平均工資超過當地水平的三倍時,就按照三倍的數額支付,沒有繳稅問題
…支付的賠償金可以與工資里面一起發放嗎,但工資是要扣個稅的
看哈政策文件,實在不行就問下當地的稅務局和勞動局這些
員工被裁員,獲得的補償款或賠償款,是否需要交稅?
2022年底根據相關媒體的報導,很多互聯網大廠都爆出進行裁員的消息,不乏字節跳動、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大廠。員工與用人單位因勞動合同解除而獲得的款項,員工獲得款項為經濟補償金或為賠償金。不論是用人單位合法解除還是非法解除,用人單位向員工支付的賠償金或補償金都屬于員工的因合同解除而獲得一次性補償收入。
問題:然有部分網友會存在一個法律的疑問:員工因勞動合同解除而獲得的經濟補償金或賠償金是否需要交稅?如何交稅?
規定:《關于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后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164號
第五條、關于解除勞動關系、提前退休、內部退養的一次性補償收入的政策
(一)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3倍數額的部分,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單獨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
根據上述規定,員工因解除勞動關系而獲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但若因裁員而獲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在當地上年平均工資的3倍以內的,則3倍以內的免征個人所得稅。員工若獲得補償超過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上的部分,計算納稅。
以發生在北京的某公司2022年的裁員為例,假如入員工張無忌獲得補償款為30萬,2021年北京年平均工資為127535(數據來源北京人社局官網「鏈接」)。因此,員工的免稅額則為382605,前述以內的補償款項均免征個人。因此該員工張無忌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
因此,大部分被裁的員工都不用擔心,補償金或賠償款項能夠達到前述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3倍的確實也不多。
經濟補償金要交個稅嗎?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在許多情況下勞動者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都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有的人可能會認為,既然是補償金,那么應該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但其實不然,勞動者獲得的經濟補償金也是有可能需要納稅的。
一、相關法律法規
根據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 **關于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后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164號)》第五條第一款規定“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3倍數額的部分,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單獨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也就是說,當員工獲得的經濟補償金超過了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的3倍時,就應主動繳納個人所得稅了。
二、情景舉例
小黃是深圳某電子商務公司的員工。因該公司經營不善需裁減員工,2019年10月,公司與小黃解除勞動關系,并向小黃支付了30萬元的經濟補償金。
那么,針對該筆經濟補償金,小黃需繳納多少個人所得稅呢?讓我們一起來算一算吧。
第一步:計算經濟補償金的免稅額
根據深圳市統計局發布的《2018年深圳市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數據公報》顯示,2018年深圳職工的年平均工資為63,635元。
免稅額 = 職工年平均工資×3 = 63,635×3 = 190,905元
第二步:計算經濟補償金的應納稅額
應納稅額 = 經濟補償金數額-免稅額 = 300,000-190,905 = 109,095元
第三步:計算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數額
得出應納稅額后,我們可根據財稅〔2018〕164號文件的附件《按月換算后的綜合所得稅率表》(如下)計算個人所得稅數額。
特別提請用人單位注意的是,許多地區的實際**作中會將用人單位作為此類稅金的扣繳義務人。因此,用人單位在向勞動者支付大額的經濟補償金之前,建議先了解相關稅項的扣繳政策,以免面臨不必要的法律風險。
公司支付職工的離職補償金,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最近是“被畢業”高峰期,很多朋友咨詢,如果離職后公司支付賠償金,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嗎?這里的**是是的,我們可以看下政策解讀哦~
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如果達到征稅的起點數額的,需要交納個稅。該經濟補償金應列入個人所得中的工資、薪金,并依法按照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來計算所需繳納的稅款。
注意:
個稅申報系統中選擇:解除勞動合同一次性補償金這項進行申報個稅。
法律依據
為貫徹落實修改后的《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現將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銜接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關于全年一次性獎金、**企業負責人年度績效薪金延期兌現收入和任期獎勵的政策
?。ㄒ唬┚用駛€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符合《國家**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5〕9號)規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得到的數額,按照本通知所附按月換算后的綜合所得稅率表(以下簡稱月度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單獨計算納稅。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也可以選擇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納稅。
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應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ǘ?*企業負責人取得年度績效薪金延期兌現收入和任期獎勵,符合《國家**關于**企業負責人年度績效薪金延期兌現收入和任期獎勵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7〕118號)規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參照本通知第一條第(一)項執行;2022年1月1日之后的政策另行明確。
法律依據
《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九)偶然所得。
《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關注****
收票/管票/費控/報銷一站式解決方案
關于補償收入個人所得稅(一次性補償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補償收入個人所得稅(一次性補償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的介紹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創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31008568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