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不等于多交稅?快來看看國家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1、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個人所得稅是指自然人從各種經濟活動中取得的各項所得中,依法應當繳納稅款的所得,是國家用來調節收入分配的一項重要稅種。而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則是根據居民的工資、薪金性收入、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股權轉讓所得、不動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等不同來源的所得,確定個人所得稅稅率。
稅率表將應稅所得額分成七個級次,根據級次逐級征收稅率。其中: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6000元的,稅率為3%;超過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稅率為10%;超過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0%;超過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5%;超過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0%;超過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5%;超過96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45%。
2、稅前稅后計算方式
個人所得稅計算時通常采用稅前計稅、稅后扣稅兩種方式。其中,稅前計稅是根據每個月的工資收入計算所得稅,按照個稅稅率表繳納;稅后扣稅則是先從工資中扣除個人所得稅再支付給員工。
稅前計算時,需要先確定月度的預扣率,預扣率根據稅前工資數在所得稅稅率表中的對應稅率計算得到。稅前工資數減去1555元即為應納稅所得額,按照上文所述稅率表計算出當月應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再將此稅額除以當月工作天數得出每日應扣除多少個人所得稅。最后,將每日應扣稅額乘以工作日數,得到當月應扣除的個人所得稅額。
3、個稅扣除優惠政策
當前,為減輕個人負擔,國家實行了許多個稅扣除優惠政策。例如,對于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贍養老人等方面的支出,個人可以申報扣除,并減少應納稅所得額。此外,個人宣傳文化、體育、慈善捐贈等捐贈行為,也可以獲得相應的稅前扣除。
并且,國家還對每位居民設立了年度個稅免征額,超過該額度的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據最新政策規定,2021年全年繼續執行5萬元的免征額標準。
總結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是國家稅收政策中的重要一環,它的調整直接影響到居民的收入分配和生活質量。但同時,國家也不斷出臺個稅扣除優惠政策,幫助居民減輕負擔。我們作為普通居民,應該了解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和相關政策,合理規劃自己的收支,避免不必要的財務**。
原創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30710526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