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蜜腹劍的主人公是誰(口蜜腹劍的主人公是誰李義府)
前沿拓展:
口蜜腹劍的主人公是誰
正確**:B
成語及其主人公的關系。“望洋興嘆”講的是河伯的故事,“口蜜腹劍”講的是李林甫的故事。“杯弓蛇影”講的是杜宣的故事,“兔**狗烹”講的是范蠡的故事并熱界慢修空,“老驥伏櫪”講的是曹**的故事。
成語口蜜腹劍的主人公,唐玄宗時期的宰相李林甫,能做到宰相的位置,客觀來講,肯定也有一定的才華,但說到人品,那就差到極點,有才華的**比**小人更具有破壞力。他見誰臉上都掛著招牌式的笑容,讓人一看,這個宰相還真是平易近人,可這個家伙每個和藹可親的笑容都是由細小的鋼針堆起來的,隨時扎進你身體,外表毫無傷痕,五臟六腑已經損害,最后自己怎么**得都不知道。
對唐玄宗及其身邊的人,李林甫極力施展高超的馬屁技巧,什么都順著玄宗來,玄宗哪怕說月亮是方的,他也絕不會說月亮是圓的,還要通過各種證據來論證月亮的確是方的,玄宗肯定是對的。采用各種手段包括送禮(當然不會是腦白金這樣的上不得臺面的小東西)等,討好玄宗寵信的嬪妃以及心腹太監,農村包圍城市,讓這些人天天圍著唐玄宗給自己說好話。對同僚與屬下,李林甫總是滿臉堆笑,一幅平易近人的樣子,對你甜言蜜語,不停贊美,等你放下防備,跟他親近的時候,暗地里觀察你的一言一行,找出你的破綻與缺點,再加以利用與打擊。
找到破綻,哪怕是一件小事,也能見縫插針,暗中害人。例如有一次,他裝做誠懇又無奈的樣子對內心的競爭對手李適之說:“華山出產大量黃金,如果能夠開采出來,就可大大增加國家的財富。可惜皇上還不知道,哎,可惜了!”還連連搖頭,李適之以為李林甫不敢說,想這么好的事情為何不告訴皇帝,第二天見皇帝匯報工作的時候,趕忙就說了這件事,建議玄宗快點開采。唐玄宗一聽,還有這等好事的,要是開采出來,對國家對自己百利而無一害啊,于是召李林甫前來商議。李林甫這個時候表情淡定,緊鄒眉頭,說:“這件事我很早就知道了,但是華山是帝王‘風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隨便開采呢?萬一損害了國家的龍脈,豈不要天下大亂,別人勸您開采,估計是不懷好意,我之前好幾次看到您都想把這件事告訴您,想想還是沒有開口,怕對您不利。”
這樣的人很多單位都有,一邊跟你說的天花爛醉,跟你稱兄道弟,什么都告訴你,背地里跟領導又是另外一番話,甚至在給領導匯報工作的時候,“隨口”順帶指出你工作或人際關系上的一個小失誤,不聰明的領導最后只記住你的缺點,對你印象慢慢就不好。
唐玄宗被他這番話打動,覺得這個人真是對我忠心耿耿啊,處處替我著想,這個李適之想干什么?挖我的祖墳,斷我的龍脈?壞我大唐風水?小心眼的領導一旦不喜歡你,不管你如何努力工作,都會冷落你,疏遠你,最后打擊你,李適之漸漸失去原來的地位。
憑著這套口蜜腹劍的江湖本領,李林甫居然在唐玄宗底下做了十九年宰相,這樣就能明白為何唐玄宗最終在安史之亂中灰溜溜地跑走,丟盡了他祖宗唐太宗的臉。司馬光在編《資治通鑒》時評價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還是非常中肯的,口蜜腹劍后來就形容人陰險。
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會碰到很多這樣的人,每個單位也都有這樣的人,平時總是一副笑嘻嘻的樣子,他可以跟你很快混熟,跟你很快稱兄道弟,還經常說自己很坦誠,讓你很快放下對他的戒備,跟他談天說地,嬉笑怒罵。時間長了,你會發現你說的話很多都被領導和他人知道了,他仍然跟你稱兄道弟,即使被你質問,他也裝作很無辜的樣子,我不知道啊,估計是你平時說話不注意被小人聽到了吧?這樣的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也是小人,即使當面被你憤怒拆穿,他可能也只會說,我說的都是實話啊,我絕不會添油加醋的,我也只是隨便那么一說,領導不會放在心上的,別那么在意,兄弟,做人要大氣,心胸要寬廣,說兩句有什么的?
你瞧,這樣的人,你還有什么辦法呢?他在嬉笑中出賣你后,反過來還安慰你,甚至責問你。在現實生活中,只能離這樣的人遠一點,謹言慎行,鍛煉好自己的業務能力。現在已經不是封建社會,文人并不只有從政一條道,這個單位你待不了,可以換個單位,但前提必須是你要有足夠的能力,在有足夠的能力之前,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來鍛煉你的能力。
在封建**統治的年代,君王的喜好決定個人的生**,小人利用君王的喜好可以輕而易舉地殺**忠良,每每讀歷史,對那些叱咤風云的將軍最終慘**在小人的讒言與帝王的猜忌下,總感覺惋惜。
口蜜腹劍出自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司馬光對李林甫的人品非常不屑,在寫史書的時候,就點評他口蜜腹劍,后來這個詞用來形容人陰險。
李林甫這個人雖然有些本事,但心胸極為狹窄,只要誰的風頭蓋過他,立刻就會想辦法除之。
他的府里有個形狀像月亮的廳堂,名為月堂,每次他要陷害某個人,都會**在月堂里,皺著眉頭,凝神思考,如果他眼睛突然睜開,臉露喜色,那就意味著被陷害的人要家破人亡了。好比長期便秘,**憋在肚子里腐爛,成了一肚子壞水,不放則已,一放便是臭**的屁。
這就是“月堂思計”的來歷。有時他做夢,夢到誰,誰都會倒霉。他曾夢到一個白皙多須、個子高大的男子逼近自己,貼到身上推不開。他醒后臉色陰郁地對人道:“這人的樣子很像裴寬,這是裴寬想取代我的緣故。”當時,裴寬正任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正是朝廷的當紅小生,讓李林甫早就不爽,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李林甫借口裴寬是李適之**羽,將他貶斥出朝。
不僅自己經常思考陷害他人的計策,還發展鐵桿粉絲,成語“羅鉗吉網(《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四載》)”就出自他的兩個小弟。唐玄宗時期,酷吏吉溫與羅希奭善于拍馬奉承,以李林甫為偶像,得到李林甫的賞識。讓他們掌管刑獄,他們兩人辦案均根據李林甫的旨意行事,奉行“兩只要兩必定”政策:只要宰相大人要打擊的對象,必定要在第一時間找到對方的罪名,沒有罪名就捏造;只要落在他們手中,必定會嚴加審問,不能讓一人逃出五指山。時人稱之為“羅鉗吉網”,只要宰相大人不喜歡的人,就布下天羅地網,鉗住他,弄**他。
甚至連太子都不放過。
李林甫因自己在李亨立太子一事中并無功勞,擔心日后會有禍患,便坐在月堂上苦思“良策”,這個家伙將所有的聰明都用在害人上了。
他將目標鎖定在太子李亨妻子的兄弟韋堅身上,先假意說韋堅好話,將他推薦到重要崗位,暗中指使小弟御史中丞楊慎矜盯著韋堅的錯誤,他將“欲要其滅亡,必先讓其膨脹”的理論用的爐火純青。
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曾經勸唐玄宗罷免專權的李林甫,引起李林甫的嫉恨。天寶五年(746年)正月十五,皇甫惟明進京城辦事,與韋堅敘舊,碰巧太子李亨想出宮玩玩,偶遇韋堅,三個人便坐下喝茶聊天。
李林甫嘴角閃過一絲陰冷的微笑,天助我也。他一邊命令楊慎矜向玄宗揭發,韋堅身為內戚,卻結交邊將。一邊自己添油加醋,稱韋堅勾結皇甫惟明,想擁立太子盡早稱帝,趕走皇上。
唐玄宗極為憤怒,這種事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因為一旦別人成功,就意味著自己**亡,于是也懶得仔細調查,將韋堅、皇甫惟明貶官,還命令太子李亨休掉太子妃韋氏。
李林甫借此機會,大興冤獄,將平時不跟他一條戰線的人全部貶走。宰相李適之與皇甫惟明、韋堅等人是好朋友,李林甫上疏朝廷,彈劾李適之與韋堅結為朋**,最終李適之貶為宜春太守。
李林甫的壞就壞在貶斥別人也就算了,為了防止他人東山再起,一定要置對方于**地。繼續羅織罪名,讓皇帝賜**了韋堅、皇甫惟明。他的小弟,時任監察御史的羅希奭在他的安排下巡察地方,大肆殺戮貶謫官員,自青州一路殺到嶺南。前宰相李適之本來就膽小,害怕被羅希奭拉去嚴刑逼供,折磨得半人半鬼,于是服毒自盡,好歹不受皮肉之苦,可李林甫連李適之的兒子都不放過,命人將其打**在河南府,用審訊的方式干流氓的事。
經過一系列的清除異己的專項行動,李林甫大權在握,為了獨攬朝政,不讓那些言官們在皇帝面前嘰嘰喳喳,就將他們召集在一起,訓誡道:“如今天子這么圣明勇武,智慧過人,我們大家順從他的旨意都來不及,還需要跟他唱反調嗎?哪有那么多的建議?你們難道沒有見過那些做儀仗的馬匹嗎?它們只要整日默不作聲,就能得到上等的糧草飼料,但是只要有一聲亂叫,就會立即被剔除出去,后面再也不會被征用了!”
俗語“立仗馬”就出自這里,本指做儀仗的馬,后比喻遇事不敢直言進諫的官員或占著職位不做實事的官員。
大家聽著直冒冷汗,都知道李林甫的手段,從此,言官們無人敢直言進諫,李林甫在宰相的位置上穩穩地幸福,長達十九年。唐玄宗再也聽不到任何真實的建議與批評,朝廷上一片頌揚之聲,玄宗漸漸迷失了自我,盛世唐朝也開始走下坡路,安史之亂一起,皇帝連自己的女人都保護不了,像條東躲**的老鼠,跑出長安。
有人也許會問,唐玄宗那么聰明,難道就不知道李林甫干的這些齷蹉事嗎?非也!
玄宗曾經與裴士淹談論唐朝的宰相。提到李林甫,說了一句:“李林甫妒賢嫉能,無人能比。”裴士淹趁機道:“陛下既然知道,為什么還要讓他當這么久的宰相?”玄宗默然不語。
唐玄宗何其精明,不可能不知道李林甫那點小九九,可是為何有默然不語呢?不外乎這幾個原因:
一是唐玄宗前期想有一番作為,自然聽得進逆耳忠言,可眼見自己創造了開元盛世,天下安定,加上年紀漸長,總想歇一歇,享受享受人生跟女人了,人總不能一輩子那么累吧?如果你什么都沒有自然會拼命奮斗,如果你什么都有了,有幾個人再去拼命呢?正好這時愛逢迎拍**老李來了。
二是李林甫為人處世極為圓滑,能夠懂得皇帝的心思。從來不說那些讓皇帝反感的事情,專挑好聽的說,處處順著皇帝的意思,皇帝說一,他決不說二,對的也對,錯的也是對。李林甫為了更好的揣測跟討好皇帝,他私下里不惜重金偷偷的拉攏上頭身邊的宦官及寵幸的妃子,以此來得到第一手的信息,從而做到處處了解玄宗,換來上頭的信任。只要皇帝想要的享受,他會竭盡全力來滿足,而那些正直點的官員,都不愿如此,時不時還提點大意見、小意見,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煩**。
三是李林甫雖然奸詐,但并非一無是處,比較能干。不僅主持修訂了唐朝法典,還做了很多惠及民生的事情,那些謀反之人如安祿山等,在他面前都不敢張揚,夾著尾巴做人。
唐玄宗不想再聽嘰嘰喳喳的建議,想要享受人生與女人,用李林甫國家也不會亂到哪里去,就暫且先用著。
拓展知識:
口蜜腹劍的主人公是誰
口蜜腹劍的主人公
口蜜腹劍的主人公是唐朝宗室宰相李林甫。這個詞語出自宋代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元年》。現在常用來形容口頭上說話像蜜一樣甜,肚子里卻計劃著害人的陰謀。
李林甫的簡介
李林甫,字哥奴,隴西郡成紀縣人。由于他對音律非常的有研究,因此受到其舅父的喜愛。然后又得到了宇文融的引薦,被授予了御史中丞的職位。又因其十分善于謀權,并且與當時的宦官、妃嬪交情不錯,總能討得玄宗的歡喜,并深得賞識。這為其后來晉升宰相做下了鋪墊。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30512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