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產轉讓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財產轉讓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依據)
前沿拓展:
財產轉讓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A
[考點] 個人所得稅。財產投洲體轉讓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倍例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來計算應納稅額。
單選題
1.直接轉讓
舉例:甲轉讓股權,取得投資價款600萬元,投資成本為100萬元,占乙企業股權比例為10%,損益調整為30萬元
甲公司股權轉讓所得=轉讓收入—投資成本=600-100=500萬
2.股權轉讓中的對賭協議
舉例:如1中,根據對賭協議,三年后甲公司收到100萬。
對賭協議導致以后收取對方補償款的,應當調增轉讓財產收入繳納企業所得稅;三年后應當申請退稅或結轉以后年度抵扣企業所得稅100×25%=25萬元
3.撤資
舉例:甲公司投資成本為100萬元,占乙企業股權比例為10%,一年后收回投資200萬,撤資時乙公司累計未分配利潤為500萬元,累計盈余公積為100萬元。
股息所得=(500+100)*10%=60萬元,免稅
資產轉讓所得=(200-100-60)=40萬元,應繳稅。
4.企業重組
4.1特殊稅務處理
舉例:甲公司用公允價值15萬現金和85萬元本公司股票(股票支付比例85%),支付丙公司(取得乙公司成本50萬,公允價值100萬),獲得乙企業90%股權,一年后丙公司以110萬元出售原85萬甲公司股票。
(1)甲公司轉讓90%股權,不確認轉讓所得;(2)現金支付部分確認轉讓所得=(100-50)*(1-85%);(3)特殊稅務處理本質上把丙公司的納稅義務遞延到轉讓甲公司股票時,丙公司應納稅所得額=110-50*85%
企業重組特殊性稅務處理的條件(同時符合):1.具有合理的商業目的,且不以減少、免除或者推遲繳納稅款為主要目的。2.企業重組后的連續12個月內不改變重組資產原來的實質性經營活動。3.企業重組中取得股權支付的原主要股東,在重組后連續12個月內不得轉讓所取得的股權。4.被收購、合并或分立部分的資產或股權比例符合規定的比例。(收購比例不低于全部股權或資產的50%)5.重組交易對價中涉及股權支付金額符合規定比例。(股權支付比例不低于交易總額的85%)
4.2 一般性稅務處理
舉例:同4.1
甲公司取得乙公司90%的股權計稅基礎為100萬
丙公司轉讓90%股權,應納稅所得額=100-50,取得甲公司股票的計稅基礎85萬元
拓展知識:
財產轉讓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個人取得的各項財產轉讓所得,包括轉讓有價證券(除股票轉讓所得外)、股權、建筑物、土地使用權、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都要納稅。
財產轉讓所得,以一次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20%的比例稅率。
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 × 適用稅率。
財產原值,是指:
(1)有價證券,為買入價以及買入時按照規定交納的有關費用;
(2)建筑物,為建造費或者購進價格以及其他有關費用;
(3)土地使用權,為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開發土地的費用以及其他有關費用;
(4)機器設備、車船,為購進價格、運輸費、安裝費以及其他有關費用;
(5)其他財產,參照以上方法確定。
納稅義務人未提供完整、準確的財產原值憑證,不能正確計算財產原值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其財產原值。
合理費用,是指賣出財產時按照規定支付的有關費用。
本回答被網友采納
財產轉讓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簡單來說,財產轉讓收益計算個人所得稅一般是轉讓收入扣除取得財產的支出(成本)、取得及轉讓時按規定交納的相關稅費后的凈額,依照20%的稅率計算個人所得稅。
財產轉讓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根據《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第十二條的規定:“納稅人取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按月或者按次計算個人所得稅,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
財產轉讓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根據《國家**關于落實支持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事項的公告》(國家**公告2021年第8號)第二條規定,個體工商戶需將按上述方法計算得出的減免稅額填入對應經營所得納稅申報表“減免稅額”欄次,并附報《個人所得稅減免稅事項報告表》。對于通過電子稅務局申報的個體工商戶,稅務機關將提供該優惠政策減免稅額和報告表的預填服務。實行簡易申報的定期定額個體工商戶,稅務機關按照減免后的稅額進行稅款劃繳。
第四條規定,本公告第一條和第二條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2022年12月31日終止執行。2021年1月1日至本公告發布前,個體工商戶已經繳納經營所得個人所得稅的,可自動抵減以后月份的稅款,當年抵減不完的可在匯算清繳時辦理退稅;也可直接申請退還應減免的稅款。 通過個稅師中級證書的考試學習,可以提高以下六個方面業務能力。1.境外所得業務分析實務處理;2.居民所得特殊業務實務處理;3.非居民所得特殊業務實務處理;4.生產經營所得實務處理;5.其他特殊業務分析實務處理;6.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與集中申報。詳情請訪問個稅師認證官網,個稅師認證首寫字母gssrz點com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30511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