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123_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_日韩美女免费线视频_成人av三级

個人所得稅定率征收計算(個人所得稅定期定額征收率)

前沿拓展:

個人所得稅定率征收計算

可以參考下面:
核定征收的方法
1、個人獨資、合伙企業核定征收實行核定行業應稅所得率的辦法,按年核定、按月繳納。定率征收即來自核定應稅所得率征收,是指納稅人在其收入總額或成本(費用)支出能夠正常核算,或根據其生產經營要素能夠測算收入總額或成本(費用)支出額的情況下,主管稅務機關參照同行業、同規模企業的一般盈利情況,根據納稅人的實際生產經營狀況,按照一定的程序方法,按照應稅所得率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方法;
2、實行核定應稅所得率征收方式的,納稅人經營多業的,無論其經營項目是否單獨核算,均應按其主營項目確定應稅所得率。
3、應納所得酸管州群藥稅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應納所得致策振易已左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應稅所得率
或=成本費用支出額÷(1-應稅所得率)×應稅所得率
對納稅人收入給個主干總額難以確定的,按《中華****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規定核定。


這一兩年爆出了許多明星、網紅逃稅案件,大家網上看似嘮得挺兇,但多數是在絕對金額上大驚小怪,好像不太明白這些人到底是怎么逃稅的。今天不揣冒昧,就以淺薄的經驗,跟大家聊聊個人所得稅管理的基本法則。

首先,咱們明確下這幾個詞的意味。

稅籌、節稅、個人所得稅管理、逃稅、偷稅。

總體上,越往右越趨于貶意。

偷稅和逃稅其實是一回事,以前刑法里叫偷稅罪,認為偷逃稅款就像小偷從國庫里扒錢一樣,帶點王朝敘事觀念;《刑法修正案(七)》改為逃稅罪,認為偷逃稅款是逃避納稅義務,說法更符合現代政治理念。

稅籌就是稅收籌劃,和節稅的意思差不多,意思相對正面。

唯獨“個人所得稅管理”這個詞,感**彩模糊。這個“避”可以理解為規避,也可以理解為逃避。

兩相中和,這個詞總體上中性偏貶義。可是,當我們籠統地概括設法少繳稅收的行為時,不管對正面的節稅還是負面的逃稅,習慣用“個人所得稅管理”一詞以蔽之。

所以,后文我就不詳細區分了,統一以個人所得稅管理指代之。

好多胖友以為個人所得稅管理很復雜,其實不然。不論何種個人所得稅管理套路,都逃不出這個基本公式:

(收入—成本費用)×稅率=應納稅額

對多數稅種,收入額扣除掉成本費用以及減免額度,然后乘以稅率,就得到應該繳納的稅額。

根據這個公式,一項課稅行為有幾個環節可以個人所得稅管理呢?

應該是五個。

第一個環節:設法免征或者不征。

只要列入免征或者不征稅項目,就從源頭上掐掉了稅收,也就不涉及后續什么收入、成本、稅率的考量了。

舉個例子,眾所周知,國家對七種成品油征收消費稅,汽油、柴油、石腦油、溶劑油、航空煤油、潤滑油、燃料油。咱們管它們叫“基礎油”或 “應稅油”。不在此列的,如白油、變壓器油、導熱油都不征消費稅。

于是,一些煉油廠玩起了樸實的小技巧,把應稅油包裝成白油來賣,開具相應的**。

白油是啥不用了解,也是石油煉出來的東西,但概念特別寬泛。簡單講,白油是個筐,啥油都能往里裝。既然都變成白油了,白油又不屬于消費稅稅目,消費稅當然就免掉了。

每年大約有100萬噸應稅油最終包裝成了白油開票銷售,直接導致的稅款損失約有幾十億元。

因為長期和稅務機關過招,應稅油變票手段不斷迭代升級,現在已經衍生出了許多花活兒,比如油票還能變運輸票等等,以后有機會展開聊。

最后提示一下,這個**作是典型的逃稅行為。

第二個環節:做低收入。

這個就太常見了,比如大家熟悉的陰陽合同。我是明星,要出演一檔綜藝《高歌猛進的爺爺》,和主辦方談好出場費1000萬,但是我想少交點稅,如之奈何?

咱們簽兩份合同,一份合同是真實意思表示,約定出場費1000萬,大家按著這個合同執行,但合同不放到明面上來,所謂陰合同;同時另簽一份合同,出場費只寫100萬,放到明面上,以這個金額為基礎納稅,所謂陽合同。

注意,這是逃稅行為。

陰陽合同的模式在各個領域普遍存在,比如金融機構和企業之間安排明股實債也這樣,我給房地產公司一個項目做投資,陽合同寫著我是給你十個億真股權投資,共擔風險、共享收益;陰合同則寫著你房產銷售達到90%以后必須以我的投資原價+每年15%收益回購我的股權,保本保收益,這不就是負債了嘛。

再比如,一家非上市公司,利潤太高了,利潤高需要交的所得稅就多,老板有點煩惱。眾所周知,一般上市公司傾向于做高利潤,非上市公司傾向于做低利潤。前者更**心股價,后者更心疼稅錢。于是,這家公司就設法隱瞞點收入,收入少了,利潤不就低了嘛。

具體做法有很多,諸如,推遲確認收入,掛在往來賬上;或者再干脆點,直接利用私人銀行卡、微信錢包、支付寶收款,搞體外業務循環,這些收入壓根不記到公司賬上。

聽起來方法很粗暴是不是?許多企業確實就在這么做。

注意,這也是逃稅行為。

再比如,許多網店、微商納稅都不規范。大家**的時候很少申請開具**吧?一家網店,1000萬的收入,最多最多也就100萬元會有客戶申請開票,一開票系統就有記錄了,這部分肯定要確認收入去報稅的,此外店家再申報個200萬元的無票收入,隨便意思一下,前后加起來也就300萬,以這個銷售額為基礎去納稅,剩下那700萬直接揣進腰包。

注意,這也是逃稅行為。

第三個環節,做高費用。

這個領域是各個企業個人所得稅管理才華的最廣闊舞臺,個人所得稅管理技術已經高度內卷。

大家都聽過“虛列支出”這個名目吧?多搞點費用出來,把利潤做低。而費用入賬需要憑證,這就是為什么那么多企業要買**了。

2018年有個小案子,稅務局檢查一家公司,發現有個銷售人員一次報銷了住宿費6.5萬。啥酒店,這么貴?上網一查,這家酒店最貴套房也才319塊一晚。這么算的話,6.5萬元得住上200多天。莫非這銷售人員一年出差兩百多天全住這?再一查,這哥們剛入職倆月。那還用想嘛,肯定是老板授意之下買票做費用。

除此之外,虛列人工成本、虛列運輸費用、虛列廣告費用、把應該資本化的利息費用化等等,玩法數不勝數。只要是有成本和費用的地方,虛列永遠不會缺席。

其中,有一個虛增成本的重災區——研發費用加計扣除。

何謂加計扣除呢?

為了鼓勵技術創新,國家對研發費用扣除有個所得稅優惠,比如一家制造業企業搞技術研發,研發費用支出了100萬,暫時沒能搞出什么成果,計算企業所得稅的時候,收入除了可以扣掉實際發生的這研發費用100萬之外,還可以額外再扣100%(即100萬),這樣就可以少交100×25%=25萬的所得稅。

這就是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一般企業研發費用加計75%扣除,制造業企業加計100%扣除。

既然如此,任何成本費用只要認了研發費用這個爹,就可以多扣75%,企業當然會想法設法往研發費用里加塞,比如把和研發無關的人員(比如財務老王、銷售老張、車間主任老李)的工資列到研發費用里。

之前接觸一個案子,研發團隊就十幾個人,老板卻把公司一百來人工資都?進研發費用了。有的公司還會把和研發沒關系的固定資產折舊、房租費、差旅費、會務費等等全都塞進研發費用里,諸如此類。

現在再回頭看前面的公式:

(收入—成本費用)×稅率=應納稅額

把括號拆開,括號里的兩項分別乘以稅率,我們就得到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的計算公式:

銷項稅—進項稅=增值稅應納稅額

要少交增值稅,就要做低銷項稅,做高進項稅。這個和做低收入、做高費用的道理是一樣的。

做高進項稅就是設法增加進項稅抵扣,進項稅抵扣就需要增值稅專票。大家出差報銷的時候,公司財務應該都有規定吧,要求從酒店開專票而不是普票。

許多企業為了增加進項稅抵扣,會專門找渠道買點增值稅專票,尤其是那些本來就缺進項**的企業,比如物流公司。

**的終端運力非常分散,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散戶司機。許多物流公司旗下都沒車隊,都是拿到了訂單之后找個人貨車司機承運。比如物流公司接了一單生意,要把一批小浣熊干脆面從駐馬店的蟻蜂鎮運到北京的**房,拿到訂單之后,調度會在眾多散戶司機組成的微信群里嗷一聲。老少爺們誰這會兒空著,誰就會接單。貨到之后,物流公司會和散戶司機結單付錢。

這種模式的好處是,物流公司不需要承擔固定的人工成本,只要照單付錢就行了;缺點是,物流公司對個人的付費拿不到進項**。

雖然按國家規定,散戶司機可以找稅務機關**給物流公司,罷特,通常司機不愿意承擔稅點,也不愿意忙活這個事兒,就算公司能說動司機到稅務機關**,稅務局也是按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3%開票。**期間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還有優惠,3%征收率減按1%,**上的稅額是1%。

也就是說,物流公司即便能拿到票,能抵扣的進項也只有3%(現在是1%),更多情況下是拿不到票,能抵扣的進項無限接近于0%。而作為一般納稅人的物流企業,其運輸服務的銷項稅率是9%,銷項與進項嚴重不匹配,稅負很高。

于是,很多這樣的物流企業都會去買票,買9%稅率的進項票,即便給票販子交上5%~6%的稅點也甘愿。需求多了,自然就催生了賣票市場。現在專門有平臺賣這種運輸**,前段時間被稅務機關查處了不少。

2021年9月,浙江省一家號稱無車承運平臺的企業,就專門給物流公司開票,涉嫌虛開**金額超過100億,牽扯了上千家物流公司,一時間搞得物流行業是人心惶惶。

再舉個例子,有些公司會特意要求上家把低稅率票開成高稅率票,我見過一家公司,某企業給它提供技術服務,按理說技術服務適用6%的增值稅稅率,但這家公司硬是要對方開票時把技術服務開成修理修配勞務,因為技術服務增值稅率是6%,修理修配勞務是13%,服務總價沒變,能抵扣的進項稅卻多了。

有些胖友會有疑問,企業為什么要配合做這種違法行為呢?

因為,甲方都是爸爸。你不這么開票,后面還有人排著隊叫爸爸、準備給爸爸開票的呢。

最后強調一下,以上提到的例子依舊是違法違規行為。

第四個環節:降低稅率

前面舉的例子基本上都是違法違規行為,到了這個環節,就有一些合法**作了。

增值稅上有小規模納稅人的優惠政策。簡單來講,國家把增值稅納稅人分為兩大類: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前者是增值稅上的未成年企業,后者是增值稅上的成年人企業。

多數情況下,小規模納稅人收入不多,為了不加重你的負擔,國家給你定的稅率就低一點,也不抵扣進項稅了,收入統一按3%征收率交增值稅,**期間更是減按1%征收;相比之下,一般納稅人可以抵扣進項,但稅率也高一些,比如銷售商品增值稅稅率13%,交通運輸9%,現代服務業6%。

但小規模納稅人有個500萬限制,連續12個月內的銷售額加起來超過500萬,就代表你不再是需要被照顧的未成年企業了,必須升級為一般納稅人。這么一來,實際稅負很可能提高。為了規避這一點,許多企業會選擇拆分業務。

比如,一家企業今年銷售額是400萬,但公司業績蒸蒸日上,預計明年就會達到800萬,這就突破500萬限制了。于是,提前成立一家新公司,拆分一半業務過去,每家公司留400萬銷售額,都不超過500萬,兩家公司就都保留小規模納稅人身份了。

所得稅上有小微企業的優惠。小微企業的全稱是“小型微利企業”。一樣地,國家對所得稅上的未成年企業予以照顧。

具體說來,在所得稅上,小微企業是指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且同時符合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3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5000萬元等三個條件的企業。業界稱“三三五”標準。

應納稅所得額是稅法術語,意思是應該納稅的所得之金額,粗暴點理解就是稅法意義上的企業利潤。

一般企業的所得稅率大家都知道,25%。小微企業呢?目前是分兩檔征收:

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的部分,2.5%;

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300萬的部分,10%;

超過300萬的部分呢?超過300萬就不是小微企業了,按25%征收所得稅。

比如,一家小微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是250萬,應該交的所得稅金額是=100×2.5%+(250-100)×10%=17.5萬元,倒算下總體稅負是17.5÷300≈6%。這可比普通企業的所得稅率25%低多了。

所以,如果一家小微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有點多,快要撐破300萬界限了,就可以用前面提到的方法,通過拆分業務,把每個主體的應納稅所得額都控制在300萬以內。

與此同時,如果銷售額還控制在500萬以內,就可以同時享受增值稅上小規模納稅人待遇和所得稅上的小微企業待遇了。

不過,這種拆分的做法太麻煩,如果收入不斷增長,就得不斷拆分,并非長久之計。其實,做低稅率還有個更硬核粗暴的方式——核定征收。

核定征收號稱個人所得稅管理界的大殺器,不管你稅籌玩得多么花樣百出,架構整得多復雜,都往往比不上核定征收既收益大又簡單直接。那么,何謂核定征收呢?

我國對企業所得稅有兩種征收方式:

一是查賬征收,二是核定征收。

這都是稅法上的術語。查賬征收并不是真的去翻賬課稅,稅務機關沒那閑工夫,挨家企業、每次交稅都去查賬。查賬征收實際上是“按賬征收”,具體來說就是企業的收入扣除成本費用最后得到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繳稅。

核定征收也沒有多少“核查”“審核”的程序,核定征收實際上是“擬定征收”。你家壓根就沒像樣的賬,或者賬目混亂、沒有可信度(主要指的是成本費用類),那稅務機關干脆按你的收入給你定一個數,按這個數繳稅就完事。

核定征收具體又分為定額核定和定率核定。

假設我有一個企業,一年收入500萬,稅務局同意給核定征收。稅務機關核定我們這個行業的利潤率為10%,意思是不管我實際成本有多少,都假定我的利潤是10%。那么,我的應納稅所得額即需要納稅的利潤是500×10%=50萬,50萬再去乘以所得稅率25%,應交所得稅是12.5萬。

其中,10%叫核定利潤率,也叫應稅所得率,意思是應納稅所得額除以收入的比率。這種核定方式就叫定率核定。

定率核定所得稅=收入×應稅所得率×適用所得稅稅率。

定額核定就更簡單了,稅務機關直接核定我的公司按照收入的1%交所得稅,公司需要交的所得稅就是500×1%=5萬元。

定額核定所得稅=收入×定額比例。

大家應該能想明白,對企業來講,核定征收不一定就劃算。關鍵看你的實際利潤率與核定利潤率孰高。如果你的實際利潤率比核定利潤率高,核定征收就劃算;反之則反。

還是前面的例子,收入500萬,如果成本費用很高比如460萬,利潤則只有40萬,利潤率為8%,按查賬征收方式,應該交稅40×25%=10萬;如果核定征收,核定利潤率10%,應該交稅500×10%×25%=12.5萬。虧了。

所以,真正搞核定征收的,往往是沒什么成本進項、實際利潤率要高于核定利潤率的企業。

現實中,查賬征收這種征收方式首先要求企業有賬,并且賬目具有相當的可信度,這樣的企業通常得是大中型企業,而大中型企業的企業形式往往是公司制,即有限公司、股份公司。

核定征收這種征收方式適用的課稅主體通常是小企業,而小企業中許多都是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個體工商戶。(個體工商戶嚴格來說不是企業,但為了敘述方便,暫時混在一起說。)

這類形式的企業不屬于企業所得稅的課稅對象,國家直接穿透企業對投資的個人征收個稅。所以,對這類形式企業的核定征收不是企業所得稅的核定征收,而是個人所得稅的核定征收。

說到這里,要先岔開普及個小常識。我國只對法人制企業征收企業所得稅,不是法人的企業是不交企業所得稅的。

什么是法人呢?即本來不是人,但法律上把你看作一個**的人。在現代法律體系下,社會生活中,我們作為**個人,其特征是能夠**承擔民事責任,享受民事權利,比如我借的債就是我個人還,不牽扯我父母和子女。

典型的法人是有限公司、股份公司,公司欠了債,就由公司自己承擔,資不抵債了,大不了就破產清算,債務不能繼續向股東追償。

而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個體工商戶不是這樣,投資人要對企業債務承擔穿透責任,法律上叫無限責任、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伙人除外)。

比如,我有一家企業,欠債五百萬,還不起了,企業破產清算,資產全變賣了以后只還了三百萬,還剩兩百萬怎么辦?如果這個企業是有限公司,那債主無法繼續向股東追償,只能認虧,此為有限責任;如果這個企業是個人獨資企業,債主可以就這兩百萬繼續向我個人追償,此為無限責任。

既然可以穿透追償,那么,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個體工商戶這幾種形式的企業就不是在**承擔民事責任,當然就不是法律上**的人,因此,不是法人。

既然不是法人,就不交企業所得稅,直接由投資人繳納個人所得稅。當然,如果投資人本身不是自然人,而是法人,那又是另一層面的故事了,我們暫時只討論投資人是自然人的情形。

這里投資人交的個稅又和大家平時交的不一樣。

個稅分為很多個稅目,有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經營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

打工人通常交的是“工資、薪金所得”這個稅目的個稅。

猜猜up主們通過激勵計劃拿到的所得屬于哪一個?

勞務報酬所得。

以前這些稅目都是分別計稅,2019年個稅改革之后,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合并為“綜合所得”,統一按照3%~45%的七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稅。

這里可以提示一下,雖然工資、薪金和勞務報酬合并計稅了,但是勞務報酬所得預繳的時候還是按以前的稅率預繳。Up們從各個自媒體平臺提現時,平臺都是按照預繳稅率代扣個稅之后把剩下的錢打到你的賬戶上。

而勞務報酬預繳稅率起始就是20%,比綜合所得的實際起征稅率3%高太多了。對多數小up來講,從平臺上拿的激勵收入不高,預繳的稅都比實際應該負擔的稅要多。等到年度個稅匯算清繳的時候,千萬別忘了去個稅app上面點退稅,應該能退回幾頓燒烤錢。

說回來。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個體工商戶的自然人投資人適用的個稅稅目是其中的“經營所得”。這個稅目有一套單獨的超額累進稅率表,和綜合所得不一樣,五級累進,稅率從5%到35%,最高稅率比綜合所得的45%低了10%。

所以,如果工資薪金、勞務報酬金額非常高,把工資、勞務報酬轉換為經營所得,首先就能省掉接近10%的個稅,扣掉增加的一點增值稅及附加,也依舊是賺的。

然后再來看核定征收。

這經營所得的個稅核定征收和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一樣的,假設現在有一家個人獨資企業,年收入400萬,成本費用損失加起來100萬,如果走查賬征收程序,應納稅所得額為300萬,這300萬按照經營所得的五級稅率表計算交稅,大約要交100萬的稅。

如果核定征收呢?假設核定利潤率是10%,那就是不管你成本多少,都假定你的利潤是10%,應納稅所得為400×10%=40萬,只要拿著這40萬按照稅率表計算交稅即可,大約要交8萬的稅。比查賬征收少交90萬。

和前面的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一樣,你的實際利潤率比核定利潤率高得越多,你做核定征收就越劃算。尤其是當你幾乎沒什么進項成本的時候,核定征收是非ban必選。

這下你就明白為什么明星、網紅主播都要設立工作室、策劃中心了吧?那些工作室、策劃中心只是個名頭,企業形式都是個人獨資企業。

把原來屬于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的所得裝進個人獨資企業,然后以個人獨資企業的名義和服務方簽署合同,這樣,工資收入、勞務收入就變成企業收入,屬于經營所得了,接著就按照核定征收的程序來納稅。

他們沒多少成本,以網紅主播為例,成本基本上都在簽約的mcn經紀公司那邊,他們只是單純地把收入變了個形式;就算是個人拉團隊運營,有些成本,實際利潤率也遠高于核定利潤率,做成核定征收穩賺不賠。

所以,才會出現**中那句:“虛構業務把從有關企業取得的個人工資薪金和勞務報酬所得8445.61萬元,轉換為個人獨資企業的經營所得,偷逃個人所得稅3036.95萬元。”

不妨粗暴點做個驗算,暫時不考慮各項扣除,因為咱也不知道哪些是工資所得,哪些是勞務報酬,也不知道是哪年到哪年,有沒有五險一金也不清楚,速算扣除數也暫不考慮了,就直接拿8445去乘以綜合所得的最高稅率45%,得到3800萬,也就是說,他們如果按工資薪金和勞務報酬納稅,最多最多是3800萬。

如果走核定征收,假設核定利潤率10%,也不考慮所有扣除項和速算扣除數,直接按經營所得最高稅率35%去算,則需要交的個稅最多就是8445×35%×10%≈300萬。3800-300=3500萬。大數差不多。

現在可以做個總結了,如果收入遠遠高于個稅稅率表的最高層級,把工資薪金、勞務報酬所得變成經營所得之后再核定征收會少交多少稅呢?

經營所得最高稅率是35%,假如核定利潤率是10%,個稅的最高稅率實際上變成了35%×10%=3.5%,而工資薪金所得最高稅率是45%。

從45%降到3.5%,考慮到變成經營所得之后要增加的一些增值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也許還會有點零星的進項成本,綜合下來,大約可以少交個80%~90%的稅吧。

確實是有點小降低。

國家發明核定征收政策的本心,一是降低小企業稅收負擔,二是減少征稅成本,立法原旨并不是讓高收入人群借以個人所得稅管理的。但是,如果合法合規**作,我把業務完完整整挪進這個企業,業務真實、合同真實、資金流真實、**真實,你確實挑不出問題來。雪梨等人被查,關鍵詞還是在于“虛構業務”二字,具體情況雖不了解,但大概率是個人所得稅管理程序做得有瑕疵。

國家也早就覺察到核定征收的問題了,所以2021年9月國家**辦公廳發了通知,說要進一步加強文娛領域從業人員日常稅收管理,對明星藝人、網絡主播成立的個人工作室和企業,要輔導其依法依規建賬建制,并采用查賬征收方式申報納稅。

翻譯過來簡單一句話:你們不許再核定征收了。

第五個環節:減少稅額。

大家應該聽過“稅收洼地”這個詞,就是某個地方的稅率比其他地方要低,從而吸引了一堆人跑過去設立企業。

對于通行稅率,比如普通的企業所得稅是25%,一般納稅人銷售普通商品是13%,這些東西地方是沒有權力更改的,他們能施展的空間主要是兩個,一個是核定征收,一個是稅收返還。

剛才提到的核定征收,并不是哪都有這個政策,只有一些稅收洼地才有。翻翻雪梨他們成立的策劃中心、工作室就知道了,宜春、崇明島曾經都是能做核定征收的地方,還有大家熟悉的霍爾果斯。剛才我舉例時用的核定利潤率是10%,其實許多地方還要更低,7%、5%都有。

另一個是稅收返還。眾所周知,國家稅收由**和地方分成。不考慮海關代征還有國企繳稅,只說一般情況的話:增值稅收入是**、地方五五分賬;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是**拿六、地方拿四。對**留成部分,地方無力支配,對地方留成部分,地方**就可以安排了。

稅收洼地通常會這樣的政策,在我們這里設立企業、繳稅,我們會將你繳納的增值稅、所得稅中地方留成部分的40%~90%返還給你。

而且,稅收返還與核定征收向來是孿生兄弟。像雪梨他們設立企業的地方,企業除了享受核定征收政策之外,也享受稅收返還。

為了充分利用稅收返還政策,許多企業會在稅收洼地設立子公司,做業務的時候通過子公司倒一手,子公司低價進貨,高價賣給母公司,然后母公司再賣給客戶。

這樣,就可以把利潤和增值額盡可能留在子公司,讓子公司交了所得稅、增值稅之后可以享受稅收返還。而母公司利潤就被做低了,可以少交所得稅,同時,增值稅享受了返還之后,子公司的銷項還可以繼續作為母公司的進項抵稅。

這就是所謂的“轉移定價”。

以上就是個人所得稅管理的五個基本環節,我主要講的是國內的個人所得稅管理手段,跨境個人所得稅管理也差不多,不管架構有多復雜,萬變不離其宗,肯定就是在這五個環節里排列組合。

六、小結

將來對高收入人群、對大中型企業的稅收問題,國家會越來越關注。主觀上,共同富裕的價值指向越來越被強調;客觀上,正如我在《王朝周期律》中提到的治理循環,國家發展步入成熟階段,稅收是極重要的議題,攸關百年大計。而且,國際大環境也是如此,歐美國家都在聯合對富人征稅。

所以,接下來幾年大家一定會發現,國家在稅收征管、稽查上的力度會越來越大,**上報道的重大稅收案件也會越來越多。并不是現在逃稅的變多了,只是以前處于拓荒成長階段,國家允許一定模糊地帶的存在,沒那么嚴厲罷了。

做過財稅的人都知道,95%以上的企業都存在稅收不規范乃至買票、逃稅、虛開的問題,嚴重程度不同而已。未來一些年,進行納稅規范將是大中型企業內部合規的重要方向。

要防范可能的稅務風險,企業應該盡早做個稅務體檢。就和從來不做體檢的人一樣,自以為很健康,去查了才知道,毛病多多,說不定都累積多久了,搞不好還發現癌癥。

傳統的財務部門中,稅務和財務職能不分家。但許多財務只悶頭做賬,最多兼管資金,不太懂稅,經常出現多交稅或少繳稅的情況。許多業務合同做部門會簽的時候,合同條款明顯不合理,可能導致公司多交稅,財務部也看不出來。事后再補救,就遲了。要么是割肉把錢交了,要么是心一橫瞞報過去。

很多人對稅金于公司的影響缺乏概念,要知道,市場上許多公司利潤率都很薄,大把大把的公司凈利率都低于5%,只要隨便多交點稅,一年就全都白干,反過來,只要能省點稅,有時候比多做幾單業務收益還大。這也是那么多公司干冒風險,買票逃稅的原因。

隨著大環境的變化,將來,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聘請稅務顧問,或是設立專門的稅務崗位甚至稅務部門。

我打算未來一段時間和大家講一些稅務案例,分享一些相關方面的小常識,以后再出現一些重大稅案**時,讓大家多少也能看出點門道來。

拓展知識:

個人所得稅定率征收計算

1、繳納社保后,工資、薪金個人所得低于5000元,無需繳納個稅;
2、繳納社保后,大于5000元的部分,個稅區間在0-3000元稅率為3%,速算扣除數0;
3、繳納社保后,大于5000元的部分,個稅區間在3000元-12000元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210;
4、繳納社保后,大于5000元的部分,個稅區間在12000元-25000元稅率為20%,速算扣除數1410;
5、繳納社保后,大于5000元的部分,個稅區間在25000元-35000元稅率為25%,速算扣除數2660;
6、繳納社保后,大于5000元的部分,個稅區間在35000元-55000元稅率為30%,速算扣除數4410;
7、繳納社保后,大于5000元的部分,個稅區間在55000元-80000元稅率為35%,速算扣除數7160;
8、繳納社保后,大于5000元的部分,個稅區間大于80000元稅率為45%,速算扣除數15160。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28507233.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山县| 措美县| 贡觉县| 竹北市| 汕头市| 武强县| 盘锦市| 芦溪县| 留坝县| 炉霍县| 闸北区| 城固县| 斗六市| 青阳县| 大方县| 尉犁县| 阳城县| 石林| 汉阴县| 琼海市| 遂昌县| 新乐市| 西乌| 灵璧县| 西和县| 政和县| 崇明县| 曲阜市| 武义县| 安丘市| 临沧市| 沿河| 应用必备| 庄浪县| 明光市| 山西省| 威海市| 广丰县| 东莞市| 高淳县| 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