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計算時間(個人所得稅計算時間是多久)
前沿拓展:
個人所得稅計算時間
如殺解使紙將葉果是本期的個人所得稅.你去打稅票的時候稅務的工作人員會告訴你超期了,然后就問你最遲什么時候交,然后他就給你算好滯納金,然后就把稅票給你打好,里面就包含了滯納金,你就象平時一樣轉帳或者現金交濟革納.如果是稅務審查時發現的稅染紀耐第企容展混序找金,你就用稅務人員審查結果的一個憑據,去稅務直接打滯納金數額的稅票.交納方式還是跟平時一樣.SO,你也看明白了.其實很簡單.另外比率可以問稅務專管員.如果是我上述第二種情況,就不能按比率算了,得專管員說了算,據說還可以講價.
從小學起我們在數學課上就學習計算個人所得稅的問題。那時你或許還困惑:小孩子為什么要為大人**心。
如今,小孩子也長大了……快來按步驟算算2019年度個稅吧。
國家**今天(14日)公布了《關于辦理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事項的公告(征求意見稿)》,即日起至26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根據征求意見稿,要將包括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等四項收入合并起來,計算全年應納個人所得稅,簡單說就是按年算賬、多退少補。
合并全年綜合收入 按年計算稅款
根據征求意見稿,2019年度結束后,納稅人需要匯總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的收入額,減去可以扣除的費用后,按照3%—45%的綜合所得年度稅率表(見下圖),計算全年應納個人所得稅,再減去年度內已經預繳的稅款后,向稅務機關辦理年度納稅申報,并結清應退或應補稅款。
劃重點:在平時已預繳稅款的基礎上,“查遺補漏、匯總收支、按年算賬,多退少補”。
**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 施正文: 匯算清繳,它是跟我們的綜合課稅是相匹配的一個制度,我們這次個人所得稅改革就是要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那這樣一個綜合征稅、按年計稅,它能使有不同來源所得的人,最后都能夠按照什么?按照他的所得的總額多少來確定他的實際繳稅的稅額,那這就實現了什么?“量能課稅”。
據了解,此次納入綜合所得范圍的收入類型包括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 等。依據稅法規定,2019年度匯算,
僅包括:
2019年度綜合所得;
不包括:
①2019年1月1日以前或2019年12月31日往后年度所得;
②財產租賃等分類所得;
③按規定可以不并入綜合所得計算納稅的全年一次性獎金等所得。
****稅收研究室主任 張斌: 我們把“綜合所得”的項目加在一起,然后再適用一個統一的稅率表多退少補。讓這四項綜合所得的收入相同的人稅負基本上是相同的。
這些情況無需辦理匯算清繳或退稅
一般來講,只要納稅人平時已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不一致,都需要辦理年度匯算。為切實減輕納稅人負擔,國務院還專門明確了對部分群體納稅人免除2019年度匯算補稅義務的政策。
根據征求意見稿,您要是符合以下情況就可以不辦理年度匯算:
①納稅人只要綜合所得年收入不超過12萬元;
②納稅人補稅金額不超過400元;
③納稅人已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一致或不申請年度匯算退稅的。
**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 施正文: 小額的這個免稅,又不影響整個稅收負擔或者稅收公平,這樣的一個過渡期的安排,會使我們這樣的一個匯算清繳制度能夠有序合理地推行。
另外,2019年度已預繳稅額大于年度應納稅額的,還可以申請退稅。
**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 施正文: 匯算清繳這個制度它是能否體現我們新個人所得稅實現稅負公平,加大對收入分配調節力度的一個配套制度,具有重要的意義。
****稅收研究室主任 張斌: 這一步改革實際上是更好地發揮個人所得稅收入分配功能必須(走)的一步,這也是與國際慣例和大多數發達國家采取的制度是更為接近的。
三種途徑查詢綜合所得
納稅人四連問: 自己全年收入到底有多少?怎么才能算出自己應該補稅還是退稅?補多少或者退多少?是否符合豁免政策的要求?
**提供三種途徑進行查詢:
①工作單位: 可以向扣繳單位提出要求,按照稅法規定,單位有責任將已發放的收入和已預繳稅款等情況告訴納稅人。
②電子稅務局網站: 納稅人還可以登錄電子稅務局網站,查詢本人2019年度的收入和納稅申報記錄。
③網上稅務局(手機客戶端、網頁端): 在2020年匯算前,稅務機關將通過網上稅務局(包括“個人所得稅”手機APP、網頁端),根據一定規則為納稅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申報表預填服務。
**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 施正文: 盡量地減輕納稅人報稅這種繁瑣和程序上的這樣的一個負擔,同時在這樣一個申報過程中,也會體現到我們稅務機關提供的服務以及我們納稅人所享有的權利。
責編:郭姝婷
拓展知識:
個人所得稅計算時間
次月十五日內。個人所得稅繳納時間一般是在次月的十五日內進行繳納,對于納稅人每月納稅的稅額,都會在當月的十五日內繳入國庫;對于個人需要在此之前進行繳納,個稅的納稅標準是按個人收入來進行決定的。
一、個人所得稅繳納時間是什么時候?
根據稅法規定:扣繳義務人每月所扣的稅款,自行申報納稅人每月應納的稅款,都應當在次月十五日內繳入國庫,并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
所以說當月扣稅,應在次月十五日內繳納。
二、個人所得稅怎么計算?
個人所得稅率是個人所得稅稅額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比例。個人所得稅率是由國家相應的法律法規規定的,根據個人的收入計算。 繳納個人所得稅是收入達到繳納標準的公民應盡的義務。
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乘稅率-速算扣除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三險一金)-5000。
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
扣除標準:個稅按5000元/月的起征標準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乘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800)乘2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乘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乘(1-20%)乘20%。
財產轉讓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乘適用稅率=(收入總額-財產原值-合理稅費)乘20%。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應納稅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乘適用稅率 =每次收入額乘20%。
三、不繳納個稅的后果有哪些?
一般情況,個人所得稅是單位統一繳納的,也就是單位統一從員工工資里扣除個人所得是,到稅務部門統一繳納的。但有時候稅務系統出問題亦或是單位財務出了差錯,個人所得稅需要員工本人去繳納的情形。
如果個人不去繳納個人所得稅,那么,后果是比較不利的,因為稅務系統會把拉入黑名單的。被稅務系統拉入黑名單,個人的征信系數也受連帶影響,以后去銀行貸款,辦理跟信用有關的業務時處處受限。無論出于什么原因,繳納所得稅,個人找稅務機關,稅務機關只認系統,會不講情面的拉入黑名單的。
法律依據:
《中華****個人所得稅法》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28503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