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反算(個稅反算計算)
前沿拓展:
個稅反算
稅前收入=(稅后收入-速算扣除數-扣除標準*稅率)/1承完酸配支紙-稅率
**夜航
新榜7月全國公眾號總排名第8
編者按:下個月起,新個稅法就要來了。在今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這段時間,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將率先執行5000元起征點帶來的減稅優惠。不過,最近一張降稅后個人到手少了的圖片在微信群里熱傳。“一月5000元的工資,降稅前后實際到手的反而從原來的4625元下降到4080元。”
全文共2327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
新個稅法導致到手的工資少了?
稅務專家表示,這是一種誤讀。按實際工資合規繳納社保是一直以來的規定,并非是新個稅法帶來的新要求。專家也呼吁,社保費率需適當調整降低。
合規繳納社保基數應為實際工資
根據微信群里圖片的計算,
個稅起征點提高前,盡管每月需繳納個稅45元,但因社保可按最低工資標準扣除,其中企業支付670元、個人支付330元,據此計算個人實際到手工資為4625元。
個稅起征點提高到5000元/月,繳納個稅變為0,但因社保必須按照實際工資扣除,企業和個人每月需支付的社保費用分別提高到1860元和920元,據此個人實際到手工資只有4080元。
**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施正文
這張圖里社保費用的計算,講的是明年起社保費將由稅務部門征收,不合規繳納的企業若改為合規繳納,社保費確實會增加。
根據《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要求,從2019年1月1日起,將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這就徹底結束了過去有的地方社保費是由稅務部門征收、有的地方社保費是由社保部門征收的“分征”局面。
**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施正文
稅務部門統一征收社保費,將有利于將社會保險費基向個人所得稅的稅基靠攏,解決長期存在的費基不實的問題。過去,由于個稅和社保由稅務和社保兩個部門分別征收,單位在向社保部門申報社保繳費基數時,常常會虛報員工的工資總額,以最低工資而非實際工資作為社保繳費基數,這樣,公司和員工都可以少繳社保費用。
實際上,不合規的社保低繳早已成為業內公開的秘密。根據《**企業社保**2017》披露的數據,由于成本過高,2017年基數合規企業比例停滯不前,只達到24.1%,與2016年相比再次下降。
合規繳納后有人到手工資會降低
就像微信群里所流傳的一樣,若合規繳納社保后,到手的工資會減少么?記者計算后發現,短期看確實如此。由于社保不能低繳了,不光單位不能偷奸耍滑,個人要繳納的費用自然也要提高,且工資越高差距會越明顯。
假設某員工實際月工資為10000元,
過去,單位按5000元基數繳納社保,大概要扣除1110元的“五險一金”。按照提高后的起征點5000元計算,在不考慮教育、養老支出等專項附加扣除的情況下,該員工每月需繳納個稅179元,實際到手工資是8711元。
若在稅務部門統一征收后,單位改為按實際工資足額為員工繳納社保,則該員工將以10000元為基數,每月個人要繳納的“五險一金”就會提高到2220元。同樣的個稅計算標準,每月需繳納個稅83.4元,實際到手工資為7696.6元。
兩相比較,差距為1014.4元。
但從長期看,合規繳納對職工是一種保障,而被低繳其實是損失。以醫療保險為例,這是醫保賬戶中的“救命錢”,單位和個人的繳納比例分別為10%和2%+3元。仍然是上面例舉中的員工,
若單位只按北京市2018年度醫療保險5080元的最低標準繳納,則每月可劃入個人醫保賬戶的金額是612.6元。
但如果是按員工實際工資足額繳納,則每月可劃入個人醫保賬戶的金額是1203元,多出590.4元,一年就多出了7084.8元。
這筆錢,對職工看病將是大有裨益。
**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施正文
如果將個稅和社保聯系起來看,作為專項扣除項目,社保費多繳了,職工個人的個稅就能少繳。一增一減,實際并不會像微信群中流傳的那么嚴重。以合規繳納社保來推導個稅起征點提高后到手工資不增反降,屬于一種誤讀。
新個稅法:低收入者減稅比例大
最新個稅計算器可以幫大家算算高中低檔的收入水平到底能省多少錢,戳圖片↓
以月收入6000元(扣除五險一金后)來看,過去市民需要每月繳稅145元,10月以后每月只需繳稅30元,改革后市民納稅額為原來的約20%,每年因此可以省下1380元。
如果是月收入18000元(扣除五險一金后),現行規定下職工需要每月繳稅2620元,10月起職工的納稅額為1190元,是原來的約45%,每年能省下17160元。
對于月收入50000元(扣除五險一金后)的高收入者來說,以往的月繳稅額是11195元,10月以后則是月繳個稅9090元,新的繳稅額大概是原來的約81%,每年可省下25260元。
市民可以發現,低收入者的減稅幅度無疑最大,高收入者雖然減稅絕對額相對多,但是減稅比例遠遠不及中低收入者。
呼吁社保費率適當下調
多繳多得是我國社保繳費的基本原則,換言之,大家在職時社保費交的多,退休后養老金也會按比例拿的多。反之職工退休后的養老金就會縮水。因此即使社保費扣繳的多一點,但實際上這對大家未來拿更多的養老金,是有很大好處的。公眾不應一味盯著工資可能相對少了一點兒,而應該從長遠的角度看這件事。
既能少交社保費,又不降低退休后的養老金水平,會不會有這種“兩全其美”的好事呢?這是大多數人關心的問題。如何讓個稅減負的紅包能實實在在地惠及工薪階層?
圖片來源:視覺**
施正文談到,個稅改革是一項體系化工程,在提高起征點、增加專項扣除之外,也需和其他稅制改革配套進行。“拿社保費率來說,目前我們的社保費率占到工資的40%左右,比例確實偏高,應該適當下調。”施正文透露,實際上,有關部門正在研究社保費率的調整問題,“如果以后社保費嚴格按實際工資繳納,社保費率會不會降低?我覺得可能性很大。”
施正文同時告訴記者,另一方面,**的稅制改革需要從頂層設計上增加直接稅,減少間接稅,特別是降低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最終是通過商品價格和工資收入轉嫁給個人,而增值稅主要是通過消費品消費由居民承擔,這兩個稅種都需要繼續調整。”
施正文表示,個稅改革要更多體現公平性和收入調節的作用,讓高收入群體多交一些,低收入群體少交一些,中等收入群體適當承擔一些,只有這樣,個稅才能不再變成“工薪稅”。
覺得實用請點ZAN!
這4篇文章40萬人在看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26502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