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年12個月個稅計算模板(2018年12月個稅稅率表)
前沿拓展:
2019全年12個月個稅計算模
根據《關于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后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164號)的規定:講溶鎮驗圖己告期居叫趕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細吸次性獎金,符合《國家**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5〕9號)規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得到的數額,按照本通知所附按月換算后的綜合所得稅率表(以下簡稱月度稅率表),確袁組但查料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單獨計算納稅。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也可以選擇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納稅。
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應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導讀:近日,工資有了新規定!低于這個工資標準的,不發工資條的,都屬于違反規定的行為!
2020年注定是不好過的一年,處于特殊時期,各種不確定性都出現了。
無論對于企業還是個人,都有著諸多挑戰;
關于工資這塊,各地也緊急出臺了最低工資標準,要特別關注這個問題,防止出現不必要的失誤。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精心整理了2020年發工資的三個問題:
01 低于這個工資標準,違規!
多地就公布了2020年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
今年3月人社部公布了最新的各地最低工資標準,低于這個標準,違法!特別要注意,不然極易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法律風險。當然職工也要充分認識,以更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02 關于最低工資
我們還需要注意的細節
根據《最低工資規定》:
最低工資標準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資標準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的形式。
月最低工資標準適用于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準適用于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
注意!最低工資標準不包括這些福利:
1、加班加點的工資;
2、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
3、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的勞動者福利待遇等。
另外,有的小伙伴不清楚最低工資標準是否包含五險一金、哪些情況可以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發工資?
這里有一張圖,可以為大家答疑解惑。
03 不給員工提供“工資條”
屬于違法行為
在2019年施行的新個稅法中,對工資條上的一些展示項目做出了明確要求。
如果不提供意味著什么呢?違法!
《中華****個人所得稅法》(2018版)第十條規定:
扣繳義務人應當按照國家規定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并向納稅人提供其個人所得和已扣繳稅款等信息。
對企業中的普通職工而言,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都算做個人所得。
依規定,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也就是說,單位發工資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后,不向員工提供類似“工資條”的個人所得和已扣繳稅款等信息,屬于違法行為!
根據我國《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六條第三款規定:
用人單位必須書面記錄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數額、時間、領取者的姓名以及簽字,并保存兩年以上備查。
用人單位在支付工資時應向勞動者提供一份其個人的工資清單。
注意!小小一張工資條,包含了諸多勞動權益。
工資條不僅能反映員工每月工資總額,還能判斷是否低于最低工資標準、是否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以及個人所得稅。
一旦發生勞動爭議,工資條可以作為勞動仲裁的重要證據。
04 關于工資條
學會六看一保存
一張小小的工資條,里面有很多細節也會涉及到勞動**。因此我們在查看工資條時,也要根據這些來進行相應的處理。
1、看工資條
工資條的時間可以體現公司的工資是否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時間發放。
用工單位應當每月至少支付一次工資,如遇法定休假節日或休息日,通過銀行發放工資的,不得推遲支付工資;
直接發放工資的,應提前支付工資。(對于不發放或者延期發放并下個月還不到帳的)如果時間上拖欠工資,員工可以以此為證據向勞動監察部門舉報,所以HR在制作工資條需要仔細查看時間。
2、看工資總額和分項
要注意工資條上面的數字,是否按勞動合同簽訂的數額足值發放,用工單位不可以用實物代替貨幣工資。
除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個人繳納費用、住房公積金和個人所得稅,其他項目非特殊情況不得扣除。
單位也不得隨意調整約定好的分項工資。
3、看是否符合最低標準
前文也說了,公司支付的工資是不能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因此也要注意這一點。
另外,最低工資不包括加班工資,特殊工作環境、特殊條件下的津貼,也不包括勞動者保險、福利待遇和各種非貨幣的收入。
4、看五險一金
需要看下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和住房公積金。這幾項費用是否已經從用人單位扣除進到員工自己的個人賬戶?是否按當地標準進行繳納?
5、看個稅
用人單位需要按照國家規定的方式代扣個稅,現行的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為5000元。
6、看企業年金
有企業年金的企業,需要查看企業年金繳費情況。
企業年金是企業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通過集體協商自主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
具體而言,可查看企業繳費是否按照企業年金方案確定的比例和辦法計入職工企業年金個人賬戶,以及職工個人繳費情況。
7、保存
每個月的工資條,都應當妥善保存。在很多勞動爭議中,工資條、考勤記錄等都可以作為仲裁證據。
來源:問律、社保論壇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山東高法
拓展知識:
2019全年12個月個稅計算模
用過“瑞人云”個稅計算器,**作簡單,能計算申請了專項扣除后的個數。
本回答被提問者采納
2019全年12個月個稅計算模
我申報的時候也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只扣除了一個月的專項扣除!稅務的電話比較忙,等等再申報吧
2019全年12個月個稅計算模
個稅計算公式: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扣除標準35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正式執行)(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應納稅所得額=扣除三險一金后月收入-扣除標準。
專項附加扣除包含: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住房租金、贍養老人六項。每一項的扣除標準是不一樣的。
2019全年12個月個稅計算模
我們先來看看,每個月個稅計算方式是:
應納稅所得額=稅前工資-個稅起征點-三險一金-專項附加扣除-其他依法扣除
應納個稅=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注:五險一金中,個人只繳納三險一金,工傷保險、生育保險有單位按照比例繳納,個人不用掏錢)
所以工資個稅不僅與工資有關,還與納稅人社保公積金繳納基數、專項附加扣除等項目有關。
從個稅計算公式中,我們就能夠直觀的看出來,稅抵扣實際上是在“基本減除費用標準5000元/月+五險一金免稅額+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的基礎上,再給居民個人增加了免稅額,這些費用都扣除之后再納稅。
例如小明在北京沒有住房,租房居住,所以滿足住房租金專項扣除標準1500元/月的定額扣除,可以享受每個月1500元或者每年18000元的附加扣除,這樣一來,工資收入扣的稅少了,到手的錢自然就又多了。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26502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