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基數是什么(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基數是多少)
前沿拓展: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基數是什么
個體個稅基數是收入減去成哥夠住露縣據海西是醫檢本費用的余額預交,也就是利潤,年度再進行匯算。
成本、費用,是指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各項直接支出和分配計入成本的間接費用以及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所稱損失,是指雜侵娘實許圓源烈米聽格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損失,轉掌讓財產損失,壞賬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
取得經營所得的個礎面膠人,沒有綜合所得的,計算其每一納稅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時,應當減除費用6萬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以擔印混議及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在辦理匯算清繳時減除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提高了對“稅”的認知。確實,稅務是我們生活和工作中的一部分重要組成內容。對于高凈值客戶而言更是如此,如果在稅務方面走偏走歪,帶來的風險則是巨大的。著名的帶貨一姐薇婭在納稅方面馬失前蹄,不但承受“天價罰款”,更使她如日中天、如火如荼的主播事業在2021年按下了“暫停鍵”,未能踏入2022年。
理財師們學習稅法、了解稅法知識,不僅可以實現自我保護,也可以提醒、幫助我們的客戶在稅收監管驅嚴的當下合規履行納稅義務,讓大家在陽光下享受這些優惠政策。
2019年以前,我們的個稅是分類制,也就是說九大類個人收入分別適用不同的稅率。在2019年之后,我們則由原來的分類制向分類制與綜合制相結合的體制轉換。
原來的九大類收入里面有四大類變成了現在的綜合所得,它們分別是:工資薪金收入、個人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以及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綜合所得在年度匯算清繳的時候使用統一的匯率,這就是新稅制的一個重大變化。
在當年的3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所有人都要進行上一年度的個人所得稅的匯算清繳。實務中,我們日常時間里實行的是預繳預扣、代扣代繳制,而在第二年的匯算清繳時期,系統會自動計算上一年度綜合所得(工資薪金收入+個人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繳納的稅負,并與當時的預繳預扣、代扣代繳的稅負相比較,進行多退少補。
此時了解匯算清繳時允許扣除的費用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因為個人所得稅納稅額是以凈額為基數進行計算,收入一定的情況下可扣除金額的增加,那凈額就會減少,相應的納稅額也會減少,即充分享受到國家給予的稅收優惠。
年度累計納稅法:
實際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問題1:新個稅改革后,平時允許扣除的各項費用有哪些?匯算清繳時允許扣除的費用有哪些?
在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前,也就是預扣預繳時,以下前三類費用是允許扣除的;在匯算清繳時,第四類費用是允許扣除的。具體如下:
(1)基本費用扣除
5000元/月,全年就是6萬元的扣除額度。
(2)專項扣除
包括居民個人繳納的三險一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以及住房公積金等。大家可能會有疑問,正常應該是五險一金,為什么這里面是三險一金?大家常說的五險一金是公司為個人繳納的,包含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而三險一金是指個人繳納的部分。
(3)專項附加扣除
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贍養老人支出等支出。
①子女教育支出
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按照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這里的子女教育支出可以由父親或母親任何一方進行扣除。但如果按夫妻共同財產最大化角度考慮,子女教育支出可以由夫妻雙方工資高的一方來扣除節稅效應是最明顯的。因為我們是七級超額累進稅率,稅率3%至45%,工資越高對應的稅率越高。
②繼續教育支出
納稅人在**境內接受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學歷(學位)教育期間按照每月400元定額扣除。同一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過48個月。納稅人接受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關證書的當年,按照3600元定額扣除。個人接受本科及以下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符合本辦法規定扣除條件的,可以選擇由其父母扣除,也可以選擇由本人扣除。
這一部分與第①部分一樣,本人接受本科及以下學歷(學位)繼續教育,可以在父母與本人之間進行選擇,從家庭財產最大化角度考慮,最好選擇收入較高者扣除。
③大病醫療支出
大病醫療支出在日常時間里是不允許扣除的,僅允許在匯算清繳時扣除,在全年個人支付超過1.5萬小于8萬之間的部分可以由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僅針對未成年子女),或是夫妻雙方任何一方扣除。
④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支出
針對于這部分,很多人既供房又租房該如何選擇?
住房貸款利息:納稅人本人或配偶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可按每月1000元標準定額扣除。
住房租金:納稅人本人及配偶在納稅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沒有住房,而在主要工作城市租賃住房發生的租金支出,可根據承租住房所在城市的不同,按每月800元到1500元定額扣除。
● 直轄市、省會(首府)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標準為每月1500元;
● 除第一項所列城市以外,市轄區戶籍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扣除標準為每月1100元;市轄區戶籍人口不超過100萬的城市,扣除標準為每月800元。
⑤贍養老人支出
● 納稅人為獨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 納稅人為非獨生子女的,由其與兄弟姐妹分攤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每人分攤的額度不能超過每月1000元。可以由贍養人均攤或者約定分攤,也可以由被贍養人指定分攤。約定或者指定分攤的須簽訂書面分攤協議,指定分攤優先于約定分攤。具體分攤方式和額度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父母年到60周歲,獨生子女每月有2000元的額度可以扣除;而非獨生子女需要兄弟姐妹共同分攤每月2000元的額度,且每人分攤的額度不能超過每月1000元。如果兄弟姐妹有2人,不可以一人扣除2000元,一人扣除0元;也不可以一人扣除1500元,一人扣除500元;只能每人扣除1000元。
(4)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基本費用扣除、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這三類都是在預扣預繳時扣除;而公益性捐贈、企業年金與職業年金、商業健康保險、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等須在匯算清繳時方可扣除。
問題2:發放餐費補助、組織員工旅游,這些行為納稅嗎?
發放餐費補助、住房補貼、發放勞保用品(以及實物、購物卡)、組織員工旅游,這些行為都是要納稅的,只不過繳納的形式不一樣。
午餐費也被叫做午餐補助、餐費補助或是更通俗點:飯補。這些如果是折合現金通過工資發放的,按照稅法的規定,它是要納入個人工資薪金的總額合并繳納個人所得稅的。
而誤餐費,與午餐費一字之差,結果正好相反。誤餐費是指個人因公在城區、郊區工作,不能在工作單位或返回就餐的,發放誤餐補助。誤餐補助不征收個人所得稅,誤餐費包括了一日三餐的補助,所以叫誤餐費。如醫生開刀,錯過中或晚餐時間,發給的補助餐費就叫誤餐費。
而公司組織員工旅游也是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旅游是屬于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的個人所得,該部分應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并入企業員工的工資薪金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對于企業組織員工旅游,如果企業是按車費、餐費、住宿費、服務費等項目整體打包和旅行社結算的情況下,可以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如果是按人頭和旅行社進行結算的話,則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公司組織員工旅游允許帶家屬,也就是非本單位的員工的個稅需要按勞務費的稅率來扣。
問題3:股份分紅與勞動分紅,為什么同為分紅,稅率卻不同?
分紅通常包括兩種,一種是股東按股份應分配的利潤,叫股份分紅,其不屬于勞動爭議仲裁受案范圍;另一種是企業在向勞動者支付了工資之后,再將一定比例的利潤或超額利潤向勞動者進行分配,叫勞動分紅。
股份分紅適用于股息紅利所得,是按20%的個人所得稅來征收;而勞動分紅則需要并入勞動者的工資收入,再按照七級超額累進稅率對照,稅率3%至45%,總額越高對應的稅率越高。
欲了解更多有關個人所得稅內容,可關注金庫網夏倩老師帶來的《個人所得稅十問十答》。
拓展知識: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基數是什么
國家**關于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
國稅發[2005]196號
根據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全體會議《關于修改〈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從2006年1月1日起,工資、薪金所得費用扣除標準從每月800元提高到每月1600元。經研究,現就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政策銜接問題明確如下:�
一、2005年12月31日(含)前,納稅人實際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無論稅款是否在2006年1月1日以后入庫,均應適用原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標準每月800元,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
二、自2006年1月1日起,納稅人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應適用新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標準每月1600元,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國家**
二○○五年十二月九日
按新起征點各階層收入繳稅明細(單位:元)
**有關負責人舉例說明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某單位于2005年12月28日向一員工發放當年12月份的工資1300元,并扣繳其應納的個人所得稅款,在2006年1月5日繳入國庫。由于該納稅人實際取得工資的時間是2005年12月31日(含)之前,因此,應適用800元的費用扣除標準來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即扣繳個人所得稅25元。
該單位又于2006年1月9日向該員工發放2006年1月份的工資1400元,按照規定,這筆在2006年1月1日以后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在計算個人所得稅時可減除費用1600元,因此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
2006年1月12日,該單位再向該員工發放年終一次性獎金5000元,由于該員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于1600元(只有1400元),因此,應將年終一次性獎金減除當月工資與費用扣除額1600元之間的差額后,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即應扣繳個人所得稅240元。計算過程為:應納稅所得額:5000-(1600-1400)=4800元; 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應納稅所得額4800元除以12后為400元,適用稅率為5%,速算扣除數為0;應納稅額:4800×5%=240元。
為什么最終將費用扣除標準確定為1600元?
稅務機關對高收入者采取四大措施征管措施
扣除標準問題涉及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體現國家合理調節收入分配的政策。《中華****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簡稱《草案》)提出將工薪費用扣除標準確定為1500元,主要考慮了以下因素:一是合理估計城鎮居民實際生活支出水平。根據有關資料測算:2004年全國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6024元,城鎮居民年人均消費支出為7182元,按人均負擔率1.91計算,城鎮職工年人均負擔家庭消費支出為13718元,每月為1143元,具體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開支。從地區結構看,2004年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城鎮職工人均負擔的家庭消費支出分別為1381元/月、929元/月和1012元/月。將扣除標準確定為1500元,考慮了我國城鎮居民總體生活水平,兼顧了東西部地區的差別,有利于減輕中低工薪收入者的稅收負擔,并有適當的前瞻性。
一是明確重點征管對象。1996年著重加強對金融、房地產、廣告、建筑安裝、外國企業承包工程項目以及其他重點稅源和高收入行業的征收管理;1997年將演藝界明星、三資企業的董事、經理、建筑安裝業承包人、具有特殊技能的自由職業者、經營規模較大的個體業主等列為重點征管對象;2000年將電信、金融、保險、足球俱樂部、高等院校、中介機構、高新技術企業、三資企業和股份制企業作為個稅征管的重點;2003年著重加強金融、保險、證券、電力、電信、石油、石化、煙草、民航、房地產、三資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足球俱樂部等高收入行業、企業,以及大的個人獨資和合伙企業的征收管理。二是制定完善征管制度辦法。三是建立重點納稅人檔案。截止2005年上半年,全國各級稅務機關已對660萬納稅人建立了檔案。四是強化專項檢查。并將高收入行業和個人作為檢查的重點,打擊偷逃個人所得稅的行為。
“費用扣除額”與“起征點”不是一回事
目前我國還不宜采用以家庭為納稅單位
“費用扣除額”和 “起征點”經常被混用,其實“費用扣除額”與“起征點”不是一回事。“費用扣除額”是征稅時允許從個人收入中扣除的費用限額,當個人收入低于費用扣除額時,不用納稅;當個人收入高于費用扣除額時,則從收入中減去費用扣除額后,對余額征稅。“起征點”是指開始征稅的最低收入數額界限,當收入達不到起征點時,不用納稅;當收入達到了起征點時,就要對收入全額征稅。
為什么現行個人所得稅對工資、薪金所得項目采用“定額扣除法”?為什么不以家庭為納稅單位?“定額扣除法”具有透明度高、便于稅款計算和征管的特點,因而被世界大部分國家的個人所得稅所采用,并不是我國所特有的。我國對工資、薪金所得項目采用的是定額綜合扣除費用的辦法,而不是像一些國家在基本扣除的基礎上,再區別納稅人的家庭人口、贍養、撫養、就業、教育、是否殘疾等不同情況確定其他單項扣除。
《個人所得稅管理辦法》
國家**頒布《個人所得稅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從制度建設、技術手段、管理規范等方面,系統、完善地提出了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這一《辦法》的出臺,是充分發揮個人所得稅調節收入分配的職能作用,加強個人所得稅征管的重要舉措。
應納個稅的項
一、工資、薪金所得;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四、勞務報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七、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八、財產租賃所得;九、財產轉讓所得;十、偶然所得;十一、經國務院**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
個稅的稅率
一、工資、薪金所得,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四十五(稅率表附后)。 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三、稿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并按應納稅額減征百分之三十。 四、勞務報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實行加成征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五、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免納個稅情形
一、省級****、國務院部委和******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二、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三、按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四、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 五、保險賠款; 六、軍人的轉業費、復員費;七、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干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八、依照我國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九、****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議中規定免稅的所得。
參考資料:
http://www.beijing.gov.cn/ztlb/jjzt/t303183.htm
本回答被提問者采納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基數是什么
個人認為個稅的繳稅基數應該是和勞動合同中的基本工資相對應。現在大部分公司都對員工有提成獎勵,在基本工資的基礎上,再加上提成獎勵,就是這個員工本月的收入額,這部分都要交個稅的。如果對于穩定工資的人的話,個稅基數就是基本工資吧。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基數是什么
這個其實不用太在意,如果象廣東的要網上報稅那么用個軟件就完全搞定了,計算過程是軟件來計的,有應繳交的金額就可以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基數是什么
例:(工資5000元—起征點1600)*15%-125=385(個人應繳納稅費)
(500以下)*5%
(500—2000)*10%-25
(2000—5000)*15%-125
(5000—20000)*20%-375
不知是不是你想問的問題的**。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25501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