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工資計算表(最新工資個稅計算方法)
前沿拓展:
案例
張女士在某企業任職,2019年1月-12月每月在某企業取得工資薪金收入16000元,無免稅收入;每月繳納五險一金2500元,從1月份開始享受子女教育和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共計3000元,無其他扣除。
請計算張女士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情況明細。
在計算之前我們要了解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和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如下: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那么,現在就讓我們開始計算吧——
一、2019年1月
1月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16000-5000-2500-3000=5500,對應稅率為3%。
1月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5500*3%=165元
2019年1月,企業在發放工資環節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165元。
二、2019年2月
2月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16000*2-5000*2-2500*2-3000*2=11000元,對應稅率3%。
2月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11000*3%-165=165元
2019年2月,企業在發放工資環節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165元。
三、2019年其他月份
按照上述方法以此類推,計算得出張女士12個月的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情況明細表,如下:
看了上述計算過程,你會計算自己的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數額了嗎?
在這里相信有許多想要學習會計的同學,大家可以關注小編號,
下方評論區留言:想要學習,并收藏本文;私信小編:學習
即可領取一整套系統的會計學習資料!還可以免費試學會計課程15天!
因領取人數太多,不能及時回復,請大家耐心等待。。。。
拓展知識:
個稅工資計算表
扣稅標準2021標準計算器:填寫收入總額,扣除部分填寫五險一金和專項扣除部分即可計算。
有部分固定從一處取薪且年收入低于6萬元的納稅人,雖然全年算賬不用繳稅,但因其各月間收入波動較大或者前高后低等原因,年中無法判斷全年所得情況而某一個或幾個月份被預扣預繳了稅款,年度終了后仍需申請退稅。
大部分僅有一處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人預繳稅款與全年應納稅款一致,次年就不用再進行匯算清繳,辦稅負擔得以有效減輕。從新稅制實施首年情況看,這一預扣預繳制度安排發揮了積極有效作用,相當部分納稅人預繳階段即充分享受改革紅利并且不用辦理匯算清繳。
擴展資料:
扣稅標準的介紹如下:
如新稅法對居民個人的時間判定標準作了調整,由一年調到183天。為了吸引境外人才,并維持政策預期穩定,新條例平移了原來條例中對無住所居民個人境外所得的免稅規定,并適當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簡化了免稅辦理手續。
也就是對在**境內無住所的個人,其在**境內居住累計滿183天的年度連續不滿6年的,對其來源于**境外且由境外單位或者個人支付的所得,免予繳納個人所得稅。
參考資料來源:**網-新個稅實施條例明確規定對境外人士的優惠政策
參考資料來源:新華網-個稅預扣預繳出新規 減輕納稅人辦稅負擔
本回答被網友采納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21498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