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計算器2020(個稅計算器2020年新版)
前沿拓展:
個稅計算器2020
個稅2021年新規計算器:填寫收入總額,扣除部分五險一金,專項扣除部分即可進行計算。
次年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內容需于每年12月進行確認。納稅人未及時確認的,扣繳義務人于次年1月起暫停扣除,待納稅人確認后再行辦理專項附加扣除。2021年度的專項附加扣除仍為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繼續教育。
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6項。納稅人可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分項填報,如果扣除項目無變化,也可選擇快捷**作。若用戶未及時確認,則系統于2021年1月起暫停該用戶所享受的扣除,直至確認后重新享受專項附加扣除優惠。
擴展資料:
個稅2021年新規介紹如下:
考慮到新稅制實施已有一個完整的納稅周期,納稅人也有了執行新稅制后的全年收入納稅數據,對該部分工作穩定且年收入低于6萬元的群體,在享受原稅改紅利基礎上,可對其稅款預扣預繳方法進行優化。
2020年夫妻一方填寫子女信息,2021 年變更為另一方填寫。那么,2021 年夫妻一方需要先刪除子女教育信息,再確認,另一方填寫信息即可。2020年填寫的租賃合同顯示 “已失效”,需要重新修改租房信息,再確認。
參考資料來源:**網-新個稅實施條例明確規定對境外人士的優惠政策
參考資料來源:新華網-個稅預扣預繳出新規 減輕納稅人辦稅負擔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11月中旬,還有1個月多,2021年就要翻篇了。說到年底,最激動人心的莫過于發年終獎了。但是有一件事打工人們要注意了,2021年的年終獎什么時候發,將會影響到這筆錢到手的多少。
根據財務部、**的新通知,為期3年的新個人所得稅法過渡期即將結束。 從2022年1月1日起,年終獎就要并入當年綜合所得一并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今年(2021年)內的年終獎收入仍可以單獨計稅。 也就是說,年終獎是年內發還是年后發,到手獎金甚至可以差距上萬元!
一、新舊個稅計算差異
關乎“錢袋子”的事,打工人一定都很在意。 所以關于從2022年開始的新個稅計算方法,以及和舊算法有什么差異,這里先給大家做一個介紹。
首先要知道的是,普通工薪族,收入一般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工資收入、勞務報酬等,另一部分是年終獎。這些收入繳納個稅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單獨計稅,一種是合并計稅。前者是到今年12月31日為止的個稅計算法,而后者則是2022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個稅計算法。
(1)單獨計稅
單獨計稅,指的就是年終獎可以和工資薪酬分開計算個稅,每年是可以享受一次稅收優惠的。
單獨計稅要以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得到的數額,按照按月換算后的綜合所得稅率表(以下簡稱月度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單獨計算納稅。
計算公式:應納稅額=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舉個例子,去年某打工人的年終獎1萬元,按月換算后,實際每月到手833元。對照下表來看,每月不超過3000元。那么這部分收入的稅率就按3%算,最終繳納300元個稅,這筆一萬元的年終獎實際到手是9700元。
(2)合并計稅
今年12月31日之后,年終獎單獨計稅將成為歷史,隨之而來的是合并計稅。合并計稅,顧名思義,就是把工資、獎金、年終獎等全部合起來申報個稅,具體稅率參考下表。
同樣以某打工人為例。用新的個稅計算法,某打工人工資一年10萬塊,年底還是得到了1萬元年終獎,在 合并計稅的情況下,適用于10%的稅率,年終獎最終繳納1000元個稅,實際到手9000元。
和單獨計稅相比,兩者到手的金額,就有近700多元的差額。
二、單獨計稅or合并計稅哪個更節稅?
光從年終獎的最終所得來看,似乎單獨計稅更省錢。但需要注意的是,合并計稅在計算稅率的時候,有一個6萬的免稅額度,以及社保,還有各種專項扣除(比如子女教育項,繼續教育項,大病醫療項,房貸利息項,住房租金項,贍養老人項)。 把這些減免的項目七七八八加起來,抵稅的額度十幾萬總歸是有的,所以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完全免稅,或者落到最低的一檔稅率當中。
當年收入(含年終獎)減去6萬及三險一金、附加扣除等后應納稅所得額≤0,年終獎選擇并入綜合所得更節稅。
當年收入(含年終獎)減去6萬及三險一金、附加扣除等后應納稅所得額≤36000,年終獎選擇兩種方式都可以。
當年收入(含年終獎)減去6萬及三險一金、附加扣除等后應納稅所得額>36000,年終獎選擇單獨申報更節稅。
總的來說,月收入在1萬塊左右,或以下的小伙伴,從扣稅的絕對值上看基本是不受影響的。 而年收入超過200萬的人,反正都是按最高稅率計算,自然也沒有區別。
真正受影響的,是稅前年收入在15萬~200萬之間的人群。
三、免稅收入
無論按照哪一種計算方法計稅,繳納個人所得稅都是公民的義務。但是在繳稅的時候也要注意,有一些收入是可以減免稅費的。這里為各位打工人總結了幾項比較常見的免稅收入,方便大家計算自己的“錢袋子”最終所得。
(1)不屬于工資薪金性質的補貼、津貼
《國家**關于印發〈征收個人所得稅若干問題的規定〉的通知》(國稅發〔1994〕089號)規定:下列不屬于工資、薪金性質的補貼、津貼或者不屬于納稅人本人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收入、不征稅。獨生子女補貼;托兒補助費;差旅費津貼、誤餐補助。
(2)福利費(生活補助費)免稅
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中可以免稅的稱福利費,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從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組織提留的福利費或者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生活補助費。
(3)救濟金、撫恤金免稅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四項的規定:救濟金、撫恤金免納個人所得稅。《中華****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四條,救濟金,是指各級******門支付給個人的生活困難補助費。
(4)工傷保險待遇免稅
根據《** 國家**關于工傷職工取得的工傷保險待遇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2]40號)規定:“一、對工傷職工及其近親屬按照《工傷保險條例》(國務院令第586號)規定取得的工傷保險待遇,免征個人所得稅。
(5)單位和個人繳納的“三險一金”免稅
財稅[2006]10號規定:企事業單位按照規定實際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免征個人所得稅;個人按照規定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6)個人提取的“三險一金”免稅
財稅[2006]10號規定:個人實際領(支)取原提存的基本養老保險金、基本醫療保險金、失業保險金和住房公積金時,免征個人所得稅。
(7)生育津貼免稅
根據《**、國家**關于生育津貼和生育醫療費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8〕8號)規定:生育婦女按照縣級以上****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制定的生育保險辦法取得的生育津貼、生育醫療費或其他屬于生育保險性質的津貼、補貼免征個人所得稅。
(8)退休費、離休費等免稅
根據《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免稅。具體規定: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干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基本養老金或者退休費、離休費、離休生活補助費。
(9)**防控津補貼免稅
****公告2020年第10號規定:對參加**防治工作的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按照**規定標準取得的臨時性工作補助和獎金,免征個人所得稅。**規定標準包括各級**規定的補助和獎金標準。對省級及省級以上****規定的對參與**防控人員的臨時性工作補助和獎金,比照執行。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截止日期視**情況另行公告。
(10)住房租賃補貼免稅
****公告2019年第61號《關于公共租賃住房稅收優惠政策的公告》:對符合地方**規定條件的城鎮住房保障家庭從地方**領取的住房租賃補貼,免征個人所得稅。
(11)解除勞動關系一次性補償收入3倍以內部分免稅
財稅[2018]164號第五條第一項: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3倍數額的部分,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單獨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2021年年初已經繳納過2020年的年終獎所得稅,那即使想要在2021年12月31日前申報今年的年終獎所得稅也是不可行的。所以每一年的個人所得稅申報,打工人都要提前做好規劃,讓自己能拿到手的錢越多越好。
個人所得稅怎么算怎么交,關注的不該只是打工人,HR們也應該注意。一個優秀的HR,一定要精通財稅知識,關注相關**并做好薪酬規劃,這樣才能合理地幫公司節省開支,讓員工的收益最大化。
拓展知識:
個稅計算器2020
個人所得稅(personal income tax)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于本國的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
在**,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于**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于**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2018年8月31日,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通過,基本減除費用標準調至每月5000元。2020年4月1日,國家**發布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匯算辦稅指引。
所以要按照去年的收入來交稅 根據自己的情況 你可以下載一個個稅計算器
個稅計算器2020
農民工工資8000元,不考慮附加扣除項目,應交個人所得稅=3000×3%=90元。
本回答被網友采納
個稅計算器2020
現在的個人所得稅實行的是超額累進稅率,也就是在扣除了五險一金,其他專項扣除,還有5000元的費用,這些都扣除之后,按照超額累進稅率的應納稅所得額進行計算,所以只知道8000元,不知道,累計的金額是沒有辦法計算出個人所得稅的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19497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