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少年宮(常州市少年宮2022年報名)
前沿拓展:
常州市少年宮
我家小孩子9月1號升大班暑假想報興趣班,什么時候可報名
來源:常州日報-常州網
“我們是**接班人,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愛祖國,愛**,鮮艷的紅領巾,飄揚在前胸……”近日,一曲《少年先鋒隊隊歌》拉開了溧陽市南渡鎮黃山村鄉村“復興少年宮”春季班開班儀式的帷幕。孩子們用嘹亮的歌聲表達內心的喜悅,充分展示出南渡鎮鄉村“復興少年宮”工作的豐碩成果。
先行先試
鄉村“復興少年宮”點亮童年夢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鄉村要振興,教育必先行。為進一步改進和創新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2021年,**宣傳部、**文明辦發出了建設鄉村“復興少年宮”的號召。
事實上,早在全國鄉村“復興少年宮”建設工作啟動前,南渡鎮就已在鄉間地頭開展過各類公益活動,給農村孩子帶去不一樣的快樂教育。
2019年,慶豐村開展了“進農村、下農田、知農事、感農恩”系列活動,以豐產方科普教育基地為實踐點,組織城鄉孩子一起插秧、割稻、做饅頭,體驗農耕文化;勝笪村委依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機器人”項目為特色課程,招募志愿者老師,利用周末、節假日組織開展各類公益培訓。2020年,黃山村創建了“美音小小家”特色品牌,將留守兒童作為關愛和服務的重要對象,讓他們真正感受到了“親人缺席、愛不缺席”……
去年,溧陽成為鄉村“復興少年宮”全國50個建設試點縣(市、區)之一。南渡鎮不等不靠、迅速行動,總結已有經驗,在此基礎上,按照“共性發展、一村一品”的思路,確立了“**建領航、鎮村主力、多方助力、共推鄉村治理”的理念,致力于打造既可**推廣,又具本土特色的鄉村“復興少年宮”南渡模式。
鄉村“復興少年宮”是面向廣大農村中小學生和學齡前兒童開展道德培育、文體娛樂、勞動實踐等活動的公共教育和文化服務場所,承擔著重要的育人功能。而鄉村“復興少年宮”能否真正發揮作用,軟硬件設施達標是基礎。
南渡鎮沒有一味求新求大,而是充分盤活已有的硬件設施資源,根據未成年人的特點和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規劃設計,體現針對性,追求實用性。這樣既避免了重復建設、資金浪費,又能確保場所滿足使用需求。
鄉村“復興少年宮”,不但要建設好,更要使用好。南渡鎮以鎮鄉村“復興少年宮”為核心,引領共性。一方面,該鎮鄉村“復興少年宮”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嚴格規范的工作機制,研究制定了符合鄉村“復興少年宮”要求的各項制度,并以此規范和考核各村鄉村“復興少年宮”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成立“課創小組”,研發并編印了《象棋初級教程》《手工教程》以及具有鮮明南渡文化特色的《悅讀教程》等教材,并列出“菜單”供鎮村兩級鄉村“復興少年宮”點單選課。
“一宮一品”
打造鄉村特色課堂
在找準共性抓結合的同時,南渡鎮還鼓勵和引導各村鄉村“復興少年宮”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創造性,挖掘自身優勢,打造特色亮點,形成品牌效應。
3月12日上午,走進黃山村鄉村“復興少年宮”,歡快的氣氛撲面而來。
鄉村輔導員王秋月、張云杰為孩子們帶來了一節生動而又干貨滿滿的“鄉村記憶”課程。在講解了古法造紙技巧后,兩位老師帶領孩子們體驗古法造紙的魅力,并指導他們在制成的紙張上根據自己的創意鋪設新鮮的花草,制作成獨特的花草紙。最后,孩子們還一同來到村口,播撒花籽,種下一片美麗。
“和這么多活潑可愛的孩子待在一起,我也變年輕了!”今年58歲的張愛仙是黃山村村民,她為人熱情、心靈手巧,在村里做志愿者,經常帶領孩子們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前不久,黃山村鄉村“復興少年宮”聘請張愛仙當老師,還為她頒發了聘書。“看著孩子們燦爛的笑容,我就很有成就感。”張愛仙笑著說,今后她會積極配合少年宮的工作,把課上好。
據南渡鎮鄉村“復興少年宮”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王小虎介紹,黃山村雖然地處偏遠,但試點以來,村干部以**建為引領,依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深度挖掘鄉村本土資源,開發“田間地頭、農家灶頭、巧手指頭”課程,重點培育黃山村鄉村“復興少年宮”——鄉村記憶特色品牌。今年,該村又聘請了一批具有一技之長的本土巧手、能手,帶領孩子們傳承“鄉村技藝”,留住“鄉村記憶”。
無獨有偶,勝笪村鄉村“復興少年宮”依靠明慧讀書臺、“小小網格員”志愿服務隊等“三個平臺”“三支隊伍”,帶領孩子們走進百姓家、走向田野間,將課堂搬到藍天下、陽光里;舊縣村鄉村“復興少年宮”整合一園(“蔬心果園”)、兩館(“初心永恒展覽館”“古文化陳列館”),面向新材料工業創新區企業員工未成年子女、舊縣村本地兒童及其家庭,開設“紅色文化課”“歷史文化課”“家庭教育課”“慈孝課”;慶豐村鄉村“復興少年宮”充分發揮“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優勢,以“農”字為特色,以多年的研學教材為藍本,持續開展好“下農田、學農技、感農恩”系列活動……一系列結合地方特色、孩子們身心特點和興趣愛好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讓農村孩子開啟了智力,培養了能力。
提檔升級
讓孩子們在家門口享受“小康”教育
如今,在南渡,鄉村“復興少年宮”已成為農村孩子喜歡的活動場所和家長放心的教育陣地。南渡鎮建設鄉村“復興少年宮”的步伐依然沒有停下。
前不久,黃山村鄉村“復興少年宮”與大溪小學簽訂了共建協議。這為南渡鎮“三村一校”鄉村“復興少年宮”集團試點籌備工作按下“快進鍵”。在未來的村校共建中,大溪小學將依托集團平臺,打開校園大門,把校外綜合實踐課堂搬到社區、鄉間地頭、村民家中,將學校教育、學生全面發展與鄉村治理有效融合,形成辦學特色。
“鄉村‘復興少年宮’建設工作,既是關乎**的事業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希望工程,也是助推鄉村振興和農村文明進步的重要抓手。”南渡鎮副鎮長、南渡鎮鄉村“復興少年宮”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彭秋艷告訴記者,今年,南渡鎮自我加壓,對現有鄉村“復興少年宮”進行提檔升級,旨在更好地服務新時代鄉村振興工作。
如何提檔升級?讓優質資源流動起來是關鍵。南渡鎮以原大溪片區內的勝笪、黃山、騰村以及駐地大溪小學為載體,努力探索“**建先行、村村聯合、村校共建”的集團運行模式,確保實現“集中有共性、分散有個性”。
為了提高服務水平、增強育人效果,南渡鎮“三村一校”鄉村“復興少年宮”集團將積極借助多方力量,統籌鎮關工委、**、婦聯、社區教育中心等部門現有優質資源,整合“兒童之家”、家長學校、農家書屋等陣地,并加以充實、提升,實現共建共享,為鄉村“復興少年宮”的孩子們提供優質服務。同時,不斷打通向上的通道,構建城鄉共享結對機制,動員各級文明單位、文明校園及愛心企業在資金、設施、技術、人才等方面給予支持,遴選在職教師、退休老教師、返鄉高校學生、民間藝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五老”志愿者等擔任鄉村“復興少年宮”輔導員,建立“師資庫”,精心設計符合實際、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項目,讓農村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教育。
風好正是揚帆時,不待揚鞭自奮蹄。未來,南渡鎮將以“三村一校”鄉村“復興少年宮”集團建設為平臺,積極探索推進鄉村“復興少年宮”建設的新途徑、新方法、新舉措,及時總結現有亮點特色,形成符合鄉村實際又易于落實的南渡模式,推廣推開,早日滿足南渡鎮所有農村群眾和家庭對教育培養未成年子女的現實需要,真正把鄉村“復興少年宮”建成孩子受益、家長滿意、社會稱贊的育人工程、民心工程。
本文來自【常州日報-常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18497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