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權縣地圖(民權縣地圖鄉鎮地圖 縣委**)
前沿拓展:
民權縣地圖
電子地圖不行,只能到住建局(原來叫城建局)去找地圖(規劃圖)看,現在的變化很大,新建的道路很多,在電子地圖上顯示不出來。
今天在河南省焦作市有個博愛縣,商丘市有個民權縣,而在洛陽市、許昌市一帶民國時期還曾經有過自由縣、平等縣、民治縣,這就是被譽為馮玉祥將軍在主政河南省時期,按照**先生的**,傾力社會改良,除舊布新,直接采用中山先生倡導的政治術語作地名,借以宣傳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思想。
焦作市博愛縣
商丘市民權縣
1931年地圖上的自由縣、平等縣,另外白沙鎮是民治縣的治所
其實如果把這種新設縣,并且冠以新的社會時期名字的做法放到全國范圍來看,便發現并不是河南一個省這么做,比如陜西設平民縣,甘肅設鼎新縣、民樂縣、民勤縣,青海設共和、同仁、民和、互助、同德等縣,時間節點都是在民國成立之后設的,并且都是使用了一些政治術語用作縣名。
除了這些縣,在民國成立之后,到新**成立之前,全國共新設了200多個縣,分布在黑龍江、新疆、青海、云南、河北、寧夏、貴州、甘肅、綏遠、廣東、廣西、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省,其中以四川、廣西、新疆、云南、甘肅等省新設縣最多。
1931年時的**政區圖
為何當時會有如此大的動作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原縣境過于遼闊,但是縣級主官的佐官被裁撤,引起治理不便于是增設新縣,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或者雖然佐官沒有被裁撤,但其職權并不能控制該地區,因而置新縣。比如新疆于闐縣策勒村縣佐,“因其地幅員遼闊縣佐權輕,難為治理。為便利訴訟,開發荒地,注重邊防”,所以在民國十八年改為了縣。
1931年地圖上的于闐和策勒縣
2、原縣境域遼闊,又有一定經濟基礎,但縣**管理不便,于是析置新縣,加強管理。比如青海的同仁縣、同德縣,河南的博愛縣都是出于這種原因而新設的。
3、因縣境域遼闊,地處交通要道,距縣治又較遠,因而置新縣進行管理。
4、原為設治局,因開發已達到一定程度,符合設縣的條件,所以改為縣。
5、對一些邊遠省份的少數民族地區土官“改土歸流”后新設了許多縣。
1931年地圖上的崇明縣和啟東縣
6、因為河流沖積等自然條件變化,新增長出大片土地需要管理,所以置新縣,比如陜西省朝邑、華陰兩縣地瀕黃河,黃河東徙后淤出許多田地,為便于控制起見,于民國十八年2月以朝邑、華陰兩縣黃河灘地置平民縣。還有江蘇省崇明縣,因外沙面積不斷增大,中間卻隔著長江,管轄不便,于民國十八年置啟東縣。
1931年地圖上的平民縣,但位置似乎不對,應該在黃河西岸,屬陜西省
7、是在邊疆與外國接壤地區設立新縣。
此外還有因為戰爭的需要新設的縣,以及抗戰勝利后在**省、東北地區接收過來日占時期及偽滿洲國設立的縣級政區,基本予以沿用。
從以上情況看,民國時期新設的縣是有著各種各樣情況和原因的,是全國整個大形勢的需要,而不是一人一地的意愿和政策所決定的。今天,這些民國時期新設置的縣有的依然存在,有的則早在新**成立之前就已被裁撤、合并,也有的在新**成立之后被撤銷。
您知道都有哪些縣設置于民國時期,有哪些已經被撤銷,有哪些還在使用呢?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
拓展知識:
民權縣地圖
東南。民權縣河南省商丘市下轄縣,位于河南省東部,華北平原南部、豫東平原西部,東接梁園區、寧陵縣,南連睢縣。根據查詢百度地圖顯示,商丘民權縣地圖中位于襄城縣的東南方向,襄城縣位于河南省中部,隸屬于河南省許昌市,現轄10鎮6鄉,448個行政村(社區),總面積920平方公里。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17496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