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123_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_日韩美女免费线视频_成人av三级

全國各地簡稱(全國各地簡稱和全稱省會省市)

前沿拓展:

全國各地簡稱

北京市:京;天津市:津;河北省:冀;山西?。簳x;遼寧?。哼|;吉林省:吉

上海市:滬;江蘇?。禾K;浙江省:浙;安徽?。和?;福建省:閩;海南?。涵?nbsp;  

江西省:贛;山東?。呼敚缓幽鲜。涸?;湖北?。憾?;湖南?。合?;廣東省:粵

重慶市:渝;四川省:川;貴州?。嘿F;云南?。涸?;陜西?。宏?;甘肅?。焊?/p>

內蒙古自治區:蒙黑龍江?。汉?;廣西壯族自治區:桂;**自治區:藏

青海?。呵啵粚幭?*自治區:寧;新疆**爾自治區:新

擴展資料

車牌號可以自己設計,除了前兩位要按照國家規定,其他都可以自由選定。

車牌第一位是漢字:為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簡稱,比如:北京的簡稱是京,所以車牌第一位是京;上海的簡稱是滬,所以車牌第一位是滬;湖南的簡稱是湘,所以車牌第一位是湘;重慶的簡稱是渝,所以車牌第一位是渝;山東的簡稱是魯,所以車牌第一位是魯;江西的簡稱是贛,所以車牌第一位是贛;福建的簡稱是閩,所以車牌第一位是閩。

車牌第二位是英文字母:代表該車戶口所在的地級行政區,一般為各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盟字母代碼,一般按省級車管所以各地級行政區狀況分劃排名:(字母“A”為省會、首府或直轄市中心城區的代碼,其后字母排名不分先后);

另在編排地級行政區英文字母代碼時,跳過I和O,O往往被用作警車或機關單位(軍隊、**中的字母O等與此無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車牌


1、北京(京)

北京有據可查的第一個名稱為“薊”,是春秋戰國時燕國的都城。遼金是將北京作為陪都,稱為燕京。金滅遼后,遷都于此,稱中都。元代改稱大都。明成祖朱棣從南京遷都于此,改稱“北京”。名稱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設為直轄市。取全稱中的“京”字作為簡稱。

全國各地簡稱(全國各地簡稱和全稱省會省市)

2、上海(滬)

上海之稱始于宋代,當時上海已成為我國的一個新興貿易港口,那時的上海地區有**浦,其中一條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設有上海鎮。1292年,上海改鎮為縣。這是上海這一名稱的由來。1949年,上海設為直轄市。古時,上海地區的漁民發明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扈”,當時還沒有上海這一地名,因此,這一帶被稱為“滬瀆”,故上海簡稱“滬”。春秋戰國時上海是楚春申君黃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別稱“申”。

全國各地簡稱(全國各地簡稱和全稱省會省市)

3、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稱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稱“直沽寨”。元代設津海鎮,這是天津建城的開始。明永樂2年(1404年)筑城設衛,始稱天津衛,取“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1949年設為直轄市。取全稱中的“津”字作為簡稱。

4、重慶(渝)

重慶古稱“巴”。秦時稱江州。隋稱渝州。北宋稱恭州。重慶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趙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將恭州升為重慶府,取“雙重喜慶”之意。1997年,重慶設為直轄市。隋時,嘉陵江稱渝水,重慶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慶簡稱“渝”。

5、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

蒙古原為部落名,始見于唐代記載。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國。元滅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內、**古之稱。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長城以北、東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魯特所以盟旗為內蒙古。取全稱中“內蒙古”三字作為簡稱。

6、新疆**爾自治區(新)

轄區古稱西域。西漢設西域都護府。東漢魏晉改都護為長史。唐代設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兩個都護府。17世紀中葉以后,清朝平定了準噶爾部叛亂,在天山南北設伊犁將軍。清光緒10年(1884年),改為新疆省,意為“故土新歸”。1955年,設新疆**爾自治區。取全稱中的“新”字作為簡稱。

7、**自治區(藏)

元時稱**地區為“烏思藏”。“烏思”是藏語“**”的意思,“藏”是“圣潔”的意思。明代設立兩個都指揮使司。清代稱**東部為“康”(喀木),中部為“衛”,西部日喀則一帶為“藏”(包括阿里),因其在**西部,故稱**。1965年設立**自治區。取全稱中的“藏”字作為簡稱。

全國各地簡稱(全國各地簡稱和全稱省會省市)

8、寧夏**自治區(寧)

公元5世紀處,匈奴貴族赫連勃勃自以為是夏后氏后裔,故將建立的割據政權定國號為“夏”。宋代,**項族拓拔氏首領李元昊稱帝,定都興慶府(今銀川),立國號“夏”,創立文字,建西夏王朝。13世紀,元滅西夏,取“平定西夏永遠安寧”之意,在這里設寧夏行省,始有寧夏之名。1958年設寧夏**自治區。取全稱中的“寧”字作為簡稱。

9、廣西壯族自治區(桂)

宋設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廣西”一名產生。元設廣西兩江道。明設廣西省。1958年設廣西僮族自治區,1965年改為廣西壯族自治區。

因自宋至清,廣西的行政中心在桂州(或桂林府),故廣西簡稱“桂”。另一說認為廣西秦時曾設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而歷史上廣西2/3地域屬桂林郡,故廣西簡稱“桂”。

10、**特別行政區(港)

宋代以前,這里是海上漁民捕魚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后,島上有個小村,叫“**村“,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此得名。1997年成立**特別行政區。取全稱中的“港”字作為簡稱。

全國各地簡稱(全國各地簡稱和全稱省會省市)

11、澳門特別行政區(澳)

字最早記錄于明朝史書,叫做“蠔鏡”(濠鏡),意為海灣如明鏡,盛產“蠔”。后又稱做“澳”,即船只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稱“蠔鏡澳”,因隸屬廣東香山,亦稱“香山澳”。“門”字的來歷有多種說法,一說是本地內港的**廟,隔海同灣仔的銀坑相望,形成的海峽象門;另一說是本地南面的**仔、小橫琴、路環、大橫琴四島離立對峙,海水貫流其中呈十字門狀;再一說是本地南臺山(媽閣廟山)和北臺山(蓮峰山)相封成門??傊仁前?,又是門,故曰澳門。 1999年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取全稱中的“澳”字作為簡稱。

全國各地簡稱(全國各地簡稱和全稱省會省市)

12、黑龍江?。ê冢?/strong>

1671年為抵御沙俄東侵,清**在黑龍江沿岸修筑黑龍江城(黑河舊城),設置黑龍江將軍,管轄黑龍江流域。1907年改為黑龍江省。取全稱中的“黑”字作為簡稱。一說簡稱源于河流黑龍江。

13、吉林省(吉)

吉林一名源于“吉林烏拉”,滿語意為“沿松花江的城市”。1673年建城。1676年置吉林將軍。1907年將其轄區改稱吉林省。取全稱中的“吉”字作為簡稱。

14、遼寧?。ㄟ|)

秦漢魏晉時代,在遼河以東設遼東郡,以西設遼西郡。北宋時,在今河北、遼寧一帶,契丹族建立遼國。遼金時代設置遼陽府。元設遼陽行省。明設遼東都司。清設遼東將軍。后因遼河流域為清朝發源地,取“奉天承運”之意,改為奉天省。1929年,取“遼河流域永遠安寧”之意,改稱遼寧省。取全稱中的“遼”字作為簡稱。一說因境內有遼河,故簡稱“遼”。

15、河北省(冀)

戰國時,黃河以北的齊國土地稱為河北。漢設河北縣。唐設河北道。轄區與今有出入。1928年設河北省。轄區相當于我國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貢》中的冀州,故簡稱“冀”。

16、山西省(晉)

戰國至秦漢時,崤山、函谷關以西的地區稱為山西。元時,稱太行山以西為山西,設河東山西道宣慰司,這是山西作為政區名稱的開始。明處設山西省。轄區為春秋時晉國地,故簡稱“晉”。

17、青海?。ㄇ啵?/strong>

因境內有青海湖,故得名青海省。據《水經注》記載,早在公元前5世紀時,這里就稱青海了,也有寫作西海的。唐以后多以青海為正名。1928年設青海省。取全稱中的“青”字作為簡稱。一說認為因境內有青海湖故簡稱“青”。

18、山東?。敚?/strong>

戰國至秦漢時,崤山、函谷關以東的地區稱為山東。金時,在開封以東地區設山東東路、山東西路,這是山東作為政區名稱的開始。清初設山東省。轄區為春秋時魯國地,故簡稱“魯”。

19、河南?。ㄔィ┕欧Q

古稱黃河以南地區為河南。漢設豫州部。唐置河南道。宋置河南路。元置河南江北行省。明初設河南省。轄區相當于《禹貢》中的豫州,故簡稱“豫”。

20、江蘇省(蘇)

清康熙6年(1667年)設江蘇省,取兩江總督駐所江寧(今南京市)和巡撫駐所蘇州(今蘇州市)兩府首字組成江蘇省。取全稱中的“蘇”字作為簡稱。

全國各地簡稱(全國各地簡稱和全稱省會省市)

21、安徽?。ㄍ睿?/strong>

1667年,取當時的政治中心安慶(今安慶市)和經濟都會徽州(今歙縣)二府首字組成安徽省。安慶府是春秋時皖國故地,別稱為皖,故安徽簡稱“皖”。一說認為因境內最早的名山天桂山古稱皖公山,故簡稱“皖”。

22、浙江省(浙)

浙江即江流盤回曲折之意。戰國時浙江指今天的富春江、錢塘江和新安江。東漢將浙江分為浙東、浙西兩個地區。唐以后這兩個地區轉化為政區名稱。明初設浙江省。取全稱中的“浙”字作為簡稱。一說認為因富春江、錢塘江和新安江古稱浙江,故簡稱“浙”。

23、福建省(閩)

秦始皇統一**后,在此設閩中郡。漢時稱福建為閩越國。唐開元年間設福建節度使,管轄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是前兩州的名字組成的。元設福建行省。明設福建省至今。轄區古為閩越族聚居地,故簡稱“閩”。一說因境內有閩江,故簡稱“閩”。

24、江西?。ㄚM)

唐代設江南西道,簡稱江西道,江西由此得名。宋設江南西路。元設江西行省。后皆設江西省。因贛江縱貫全省,故簡稱“贛”。

25、湖南?。ㄏ妫?/strong>

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設湖南節度使,始出現湖南一名。宋置荊湖南路,簡稱湖南路。元明兩代設湖南道。清代設置湖南省。因湘江縱貫全省,故簡稱“湘”。

26、湖北省(鄂)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簡稱“鄂”。

27、廣東?。ɑ洠?/strong>

宋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由此出現廣東一名。元設廣東道。明設廣東省。轄區漢初為南粵之地,故簡稱“粵”。

28、**?。ㄅ_)

**一名源于西拉雅族的臺窩灣支族。**在秦漢時稱“東鳀”。三國時稱“東夷”。元時稱“瑠求”。明萬歷年間正式在公文上使用**一名。清光緒11年(1885年)設**省。取全稱中的“臺”字作為簡稱。

全國各地簡稱(全國各地簡稱和全稱省會省市)

29、海南省(瓊)

因其位于南**海域,境內最大島嶼又稱海南島,故名海南省。1988年建省。因秦以后稱這一帶為瓊臺、瓊州或瓊崖,故簡稱“瓊”。

30、甘肅?。ǜ驶螂])

甘肅一名始于11世紀西夏王朝設置的十二監軍之一,治所在甘州(今張掖縣),轄甘州、肅州(今酒泉)二州,取二州首字組成甘肅。元設甘肅行省,明代并入陜西省,清代恢復省治。取全稱中的“甘”字作為簡稱。一說認為西夏時行政中心在甘州,故簡稱“甘”。由于甘、陜兩省間有隴山,甘肅古時別稱隴西,故又簡稱“隴”。

31、陜西?。兓蚯兀?/strong>

陜西一名,源于周代周、召二公“分陜而治”,今陜縣張汴塬一帶古稱陜塬,當時的陜西就是陜塬以西的涇渭平原。唐安史之亂后設陜西節度使,陜西始轉化為政區名稱。宋設陜西路。元設陜西行省。清設陜西省。取全稱中的“陜”字作為簡稱。又因轄區春秋時為秦國地,故又簡稱“秦”。

32、四川?。ùɑ蚴瘢?/strong>

轄區秦時設蜀郡。漢設益州部。唐設劍南道,又分劍南東川、劍南西川兩節度使。宋設西川路和峽路,后將西川、峽二路分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稱“川峽四路”,簡稱“四川路”,四川一名由此產生。元時合并四路,設為四川行省。自此,四川省治沿用至今。取全稱中的“川”字作為簡稱。又因轄區西部古為蜀國地,故又簡稱“蜀”。

全國各地簡稱(全國各地簡稱和全稱省會省市)

33、貴州?。ㄙF或黔)

宋代以前設矩州,因當地語音“貴”“矩”難分,故也寫做貴州,元初正式命名為貴州。明設貴州布政使司。清設貴州省。取全稱中的“貴”字作為簡稱。一說認為因境內有貴山,故簡稱“貴”。轄區東北部秦時屬黔中郡,唐屬黔中道,故又簡稱“黔”。一說認為境內有黔靈山、黔靈河,故簡稱“黔”。

34、云南?。ㄔ苹虻幔?/strong>

因在云嶺以南,故名云南。西漢時設云南縣。三國蜀漢時設云南郡。元設云南行省。明設云南布政使司。清設云南省。取全稱中的“云”字作為簡稱。又因行政中心昆明一帶,屬戰國時滇國地,故又簡稱“滇”。一說因境內有滇池,故簡稱“滇”。

全國各地簡稱(全國各地簡稱和全稱省會省市)

拓展知識:

全國各地簡稱

全國各地簡稱:

北京市(京) 、天津市(津)、河北省(冀)、山西省(晉)、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

遼寧省(遼)、吉林省(吉)、黑龍江省(黑)、上海市(滬)、江蘇省(蘇)。

浙江省(浙)、安徽省(皖)、福建省(閩)、江西省(贛)、山東省(魯)。

河南省(豫)、湖北省(鄂)、湖南省(湘)、廣東省(粵)、廣西壯族自治區(桂)。

海南省(瓊)、重慶市(渝)、四川省(川、蜀)、貴州省(黔、貴)、云南省(滇、云)。

**自治區(藏)、陜西省(陜、秦)、甘肅省(甘、隴)、青海省(青)、寧夏**自治區(寧)。

新疆**爾自治區(新)、**特別行政區(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澳)、**省(臺)。

擴展資料:

1949年至1953年中華****劃分為六個大區

1954年以后撤銷大區,大區實際上屬于軍事政區為主。1949年六個大區下轄50個“省級行政區”,即30個省、1個自治區(內蒙古)、12個直轄市(南京、重慶、上海、北京、天津、武漢(后改名為漢口)、廣州、西安、青島等)、5個行署區、1個地方(**)、1個地區(昌都地區)。

1953年分六個大區和**、內蒙古,共計30個省、1個自治區、14個直轄市、1個地方、1個地區。1954年調整為31個省級行政區即25省、1個自治區(內蒙古)、3個直轄市(北京、上海、天津)、1個地方(**)、1個地區(昌都地區)。

1965年全國調整為29個省級行政區,即22個省、5個自治區、2個直轄市。

1967年天津自河北省分立,恢復成立天津市(直轄市)。

1988年撤銷海南行政區,設立海南省。

1997年重慶從四川省分立,成立重慶市(直轄市)。

1997年,**脫離英國殖民統治,中華****恢復對**行使**,成立**特別行政區。

1999年,澳門脫離葡萄牙殖民統治,中華****恢復對澳門行使**,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

**省級行政區簡稱順口溜

京津滬渝直轄市,蒙寧新藏桂自治,

一國兩制臺港澳,東北三省黑吉遼,

冀晉魯歸華北.蘇浙皖贛在華東,

湘鄂豫歸華中,華南還有粵閩瓊,

川滇黔歸西南,西北還有陜甘青.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省份簡稱

本回答被網友采納

全國各地簡稱

簡稱:

北京市(京)、天津市(津)、河北省(冀)、山西省(晉)、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遼寧省(遼)、吉林省(吉)、黑龍江省(黑)、上海市(滬)、江蘇省(蘇)、浙江省(浙)、安徽省(皖)、福建(閩)、江西省(贛)、山東省(魯)、河南省(豫)、湖北省(鄂)。

湖南省(湘)、廣東省(粵)、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海南省(瓊)、重慶市(渝)、四川省(川、蜀)、貴州省(黔、貴)、云南省(滇、云)、**自治區(藏) 、陜西省(陜、秦)、甘肅省(甘、隴)、青海省(青)、寧夏**自治區(寧)、新疆**爾自治區(新) 、**特別行政區(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澳)、**省(臺)。

擴展資料

簡稱由來介紹:

一、北京市——簡稱:京

由來: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北京有據可查的第一個名稱為“薊”,是春秋戰國時燕國的都城。遼金是將北京作為陪都,稱為燕京。

金滅遼后,遷都于此,稱中都。元代改稱大都。明成祖朱棣從南京遷都于此,改稱“北京”。中華民國時期稱為北平,后復稱北京。1949年設為直轄市。取全稱中的“京”字作為簡稱。

二、天津市——簡稱:津

由來: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唐宋以前,天津稱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稱“直沽寨”。元代設津海鎮,這是天津建城的開始。

明永樂2年(1404年)筑城設衛,始稱天津衛,取“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1949年設為直轄市,1965年與河北省合并,1967年,天津恢復設為直轄市。取全稱中的“津”字作為簡稱。

三、上海市——簡稱:滬、其他簡稱:申

由來:以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上海之稱始于宋代,當時上海已成為我國的一個新興貿易港口,那時的上海地區有**浦,其中一條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設有上海鎮。1292年,上海改鎮為縣。這是上海這一名稱的由來。1949年,上海設為直轄市。

古時,上海地區的漁民發明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扈”,當時還沒有上海這一地名,因此,這一帶被稱為“滬瀆”,故上海簡稱“滬”。春秋戰國時上海是楚春申君黃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別稱“申”。

四、江蘇省——簡稱:蘇、省會:南京

由來: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有江蘇,以江寧、蘇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東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兩浙西路和淮南東路;元屬江東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東江北道;后分設江蘇省,為江蘇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蘇北行署和蘇南行署,后合并恢復江蘇省,省名至今未變。

五、浙江省——簡稱:浙、省會:杭州

由來:以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浙江,以浙江(又稱錢塘江)得名。唐屬江南東道,設浙東觀察使和浙西觀察使;宋置兩浙路,南宋又分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簡稱浙東路和浙西路;元設浙東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設浙江省,為浙江得名的開始,后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六、山西省——簡稱:晉、省會:太原

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屬河東道;宋設河東路;金分河東北、南路;元設山西河東道,為山西得名的開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參考資料:

省份_百度百科

省份簡稱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網友采納

全國各地簡稱

1、北京市(京) ——以北平而得名。

2、天津市(津) ——以天子津渡而得名。

3、上海市(滬) ——以上海浦而得名。

4、重慶市(渝) ——以“雙重喜慶”而得名。

5、河北省(冀) ——以黃河以北而得名。

6、河南?。ㄔィ?nbsp;——以黃河以南而得名。

7、云南省(云) ——以在云嶺之南得名。

8、遼寧?。ㄟ|) ——以遼河流域**安寧得名。

9、黑龍江?。ê冢?nbsp;——以黑龍江而得名。

10、湖南?。ㄏ妫?nbsp;——以洞庭湖以南而得名。

11、安徽?。ㄍ睿?nbsp;——以安慶、徽州各取一字得名。

12、山東?。敚蕴猩揭詵|而得名。

13、新疆**爾(新) ——以其為故土新歸得名。

14、江蘇?。ㄌK) ——以江寧、蘇州各取一字得名。

15、浙江省(浙) ——以浙江(又稱錢塘江)得名。

16、江西?。ㄚM) ——以江南西道而得名。

17、湖北?。ǘ酰?nbsp;——以洞庭湖以北而得名。

18、廣西壯族(桂) ——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

19、甘肅?。ǜ剩?nbsp;——以甘州、肅州各取一字得名。

20、山西省(晉) ——以太行山以西而得名。

21、內蒙古(蒙) ——以漠南蒙古得名。

22、陜西省(陜)——以陜原之西得名。

23、吉林省(吉) ——以吉林市得名,取吉林烏拉前二字。

24、福建?。ㄩ}) ——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

25、貴州省(貴) ——以貴山得名。

26、廣東?。ɑ洠?nbsp;——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

27、青海省(青) ——以青海湖得名。

28、**(藏) ——以清正式定名得名。

29、四川省(川) ——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

30、寧夏**(寧) ——以西夏安寧得名。

31、海南省(瓊)  ——以海南島得名。

32、**特區(港) ——以東莞的香料而得名。

33、澳門特區(澳) ——當時泊口可稱為“澳”。

34、**省(臺)  ——以**府得名。

省份指**的行政規劃,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擴展資料:

省份簡稱,指**一級行政區(省級行政區)的簡稱。中華****自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為止,劃分為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共計34個一級行政區,之后數量一直穩定不變。

中華民國初期,承襲清朝舊制,依當時順序排列,有直隸、奉天、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山西、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陜西、甘肅、新疆、四川、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22省。

北洋**在22個省之外設了京兆、熱河、察哈爾、綏遠、川邊等幾個特別區域,**、**古、青海3個地方,另保留阿爾泰、塔爾巴哈臺、伊犛3地區(后均并入新疆?。?。國民**北伐后,改直隸、奉天2省為河北、遼寧,并京兆特別區入河北,將熱河、察哈爾、綏遠、川邊、寧夏、青海改建為6個省(川邊特別區改建西康?。?,總計28個省。

另外加上**、蒙古2個地方,以及分自俄、英收回的東省特別區、威海衛行政區,并先后設置南京、重慶、上海、北平、天津、武漢(后改名為漢口)、廣州、西安、青島等9個特別市(即直轄市)。1945年后,國民**將東三省劃分成九省,增設遼北、安東、合江、松江、嫩江、興安等6省及沈陽、大連、哈爾濱等3個直轄市。

抗戰勝利后,中華民國**接收**和澎湖,**成為35行省之一。并將海南島設立海南特別行政區,作為建省之準備。

關于**古問題。中華民國于1946年承認**古**,因此《中華民國憲法》行憲時的固有領土并不包括**古。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省份簡稱

本回答被網友采納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17496539.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春市| 冀州市| 房产| 屏南县| 临安市| 长治县| 嘉禾县| 湖州市| 公主岭市| 乐东| 桂阳县| 六枝特区| 德钦县| 攀枝花市| 黄石市| 噶尔县| 金山区| 江陵县| 临江市| 尚志市| 神木县| 枝江市| 宁阳县| 新营市| 维西| 富顺县| 奉贤区| 昌图县| 寻甸| 方城县| 汾西县| 崇礼县| 安陆市| 陵川县| 中牟县| 黎城县| 府谷县| 丰原市| 应用必备| 忻城县| 长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