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蘆苞祖廟(三水蘆苞祖廟電話)
前沿拓展:
三水蘆苞祖廟
最佳路線: 從三水廣場到蘆苞祖廟大概路程21.25公里,全程約需56分鐘,途經11個站點,途中不換乘,直接到達,換乘車輛線路有662路。
具體怎么走: 從三水廣場 約步行55.0米到三水廣場, 乘坐662路經過11站,在蘆苞汽車站下車; 約步行717.0米便到達終點蘆苞祖廟。
作者 葉曙明
佛山的民間工藝,種類繁多。每當我們走進祖廟,都會被里面精美絕倫的“三雕”(磚雕、木雕、石雕)和“兩塑”(灰塑、陶塑)所吸引。琉璃陶塑人物瓦脊氣派恢宏、漆金木雕玲瓏剔透、磚雕照壁精巧細膩、石雕獅龍古樸雄渾、灰塑裝飾色彩斑斕、漆塑神像栩栩如生,令**連忘返。
鬼斧神工話木雕
佛山木雕屬于廣派木雕的一種,在清末民初十分繁盛,大部分木雕作坊都集中在承龍街(如今高基街一帶),分為“雕花行”“牌匾行”“書版行”和“刻字行”等,斗麗爭妍,業務興旺。佛山木雕以粗獷豪放、夸張洗練、刀法利落、雕刻感強、雄渾厚重、實用與裝飾效果強烈而著稱,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
祖廟靈應祠的漆金木雕花衽
佛山木雕分兩大類,一類是在建筑上做裝飾的,一類是帶有欣賞性的擺設和日用品。建筑裝飾包括屋檐下的花衽、彩門、長廊、亭臺樓閣、雕梁畫棟,等等。題材有花鳥魚蟲、山水人物、民間傳說和瑞獸等。祖廟內的大量建筑木雕,充分體現了雕刻藝人豐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技藝,是佛山民間藝術的結晶,所以祖廟也被譽為“東方民間藝術之宮”。
可惜,建筑裝飾木雕如今在佛山已大部分失傳了。
祖廟前殿陳列著一張漆金木雕神案,是1899年由“佛山鎮承龍街黃廣華”店鋪制作的。神案下層木雕以“李元霸伏龍駒”故事為題材。李元霸是唐高祖李淵的第四子,被譽為隋唐第一好漢。傳說當時胡人送給唐朝一匹烈馬,聲言如果唐朝不能降伏此馬,他們就要入侵大唐。李元霸當場降伏了龍駒,令胡人失望而回。
有趣的是,作品中出現了幾個深目高鼻、身穿燕尾服、頭戴高禮帽的洋人,有的作獻表狀,有的跪地求饒,有的被打翻在地,反映了**戰爭后佛山人對洋人的一種痛恨心態。
神案上的漆金木雕
祖廟的金木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最具代表性的是三門頂上的貼金木雕花檐板,1899年由佛山承龍街泰隆店制作,全長31.7米,雕刻了14組故事,從東到西依次是:祝報平安、漁歌晚唱、狄青斬王天化、李逵打虎、羅通掃北、三顧草廬、薛剛比武招親、六國封侯、薛仁貴征西、梁山伯與祝英臺、蘇護反商、竹林七賢、八仙賀壽、夜戰馬超,構成一幅精美的木雕連環畫。
祖廟萬福臺的精美木雕
佛山木雕另一大類是實用與欣賞相結合的日用品,像老式大床上的縷空浮雕、柜子門上的各種淺刻圖案以及宮燈、屏風、鏡架、筆筒、筆架,等等。還有作為藝術擺件創作的。表現手法五花八門,傳統的、現代的、具象的、抽象的、夸張的,讓人目不暇接。如今,精美的木雕藝術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接受與喜愛,不少收藏家還專門收藏佛山木雕的藝術精品。
磚雕 灰塑與陶塑
磚雕作品
磚雕,是用鑿和錘在磚上雕刻出各種人物、花卉、鳥獸等圖案的一種傳統手工藝。在建筑物上,一般作為山墻上半部的裝飾,也有作為大門兩側墻壁上,或者在門樓、牌坊等的砌飾。磚雕要經過“打胚”(即在磚面上鑿出輪廓,確定其部位和層次,區分近、中、遠三景)和“出細”(即精雕細刻)兩個程序,才能完成。雕好后,再拼接、排列,里外呼應,形成很強的立體效果。
磚雕“牛皋守房州”
在祖廟崇敬門南側墻上,有一組精美的磚雕壁龕,內容是歷史故事“牛皋守房州”,展現南宋名將牛皋抵御金兵,戰守房州的場景。磚雕高1.4米,寬2.83米,為壁龕式多層高浮雕,制作于1899年。畫面人物眾多,場面熱鬧,主題突出,人物戲劇功架造型,明顯受到了粵劇舞臺藝術的影響。壁龕四周以寓意吉祥的瓜果、花卉、動物圖案作邊飾。
灰塑作品
陶塑作品
灰塑,又叫灰批,是嶺南建筑中常見的裝飾藝術。制作時先用石灰在建筑物上進行造型,然后用開邊瓦筒、銅鐵絲作軀干、筋骨、肢架,用根灰或紙根灰塑造單個物體,再在壁上批塑出浮雕或通雕襯景飾物,最后把單個立體的雕塑人物安裝上去。最后一道工序是彩繪,色彩要絢麗鮮艷醒目。
在佛山的建筑裝飾藝術中,還有一種叫瓦脊,或叫“花脊”,或叫“陶塑”。它是裝飾在屋脊上面的各 種人物、鳥獸、魚蟲、花卉等,由幾塊雕塑接合而成,屬于“石灣公仔”的一個種類。
三水蘆苞胥江祖廟的瓦脊
瓦脊是祖廟內最具特色的建筑藝術裝飾品。陶塑瓦脊共六條。分別裝置在三門、前殿、前殿兩廊、正殿、慶真樓等建筑物屋頂的正脊上,全部由石灣制造,是明清石灣陶瓷鼎盛時期的經典之作。技術先進,制作精美,色彩和諧,既雅致又明艷。內容多為老百姓耳熟能詳的歷史或民間故事。
石頭里的藝術天地
南海區桂城的平洲玉器市場,在全國大名鼎鼎。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這里就生產各種各樣的玉器,有花卉、鳥獸啦,有仿唐馬、仿古器皿啦,有薰爐、花塔、宮燈啦,品種多得數不過來,其中最有特色的產品是玉鐲,占當地出品玉器的六成。媒體把平洲玉器城稱為“廣佛都市圈上的玉璽”。
平洲玉器市場
玉雕界的傳奇人物潘華柱,是南海人,生于1911年,幼年開始習藝,最擅長雕刻一些小巧玲瓏的小玉件,像雀鳥、魚、龍等。他就像一位“魔術師”,一件毫不起眼的玉石料,只要落在他的手上,經過一番雕琢,就能變成一只展翅欲飛的翠鳥,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一條搖頭擺尾的魚兒。他雕出來的玉蓮花、玉帆船,輕薄如同蟬翼,放在水上可以漂浮,讓人看了無不嘖嘖稱奇。
無論在祖廟,還是在梁園、清暉園、胥江祖廟,甚至在許多宗祠、廟宇,我們都可以欣賞到大量的石雕藝術。因為廣東氣候炎熱多雨,建筑木材容易腐朽,不少古舊建筑的檐柱、梁枋等易受損部位,常使用石材。以祖廟為例,里面就有石雕云龍柱、石雕洋人柱礎、石雕梁枋等,形象生動,各具特色。
會出汗的云龍石柱
祖廟有一對石雕云龍柱,云龍為高浮雕,部份鏤空,雕刻精細,栩栩如生。此柱雕于1824年,原為藥王廟門前明間檐柱,1958年遷置現址。
民間傳說云龍柱由師徒二人分別制作,徒弟嘔心瀝血,傾盡全力,所刻終于勝過了師傅,所以兩柱稍有不同。傳說雙龍能報雨,過去藥王廟前是一塊大曬地,凡要來曬東西的人都會先看看這兩條柱,以它的干濕度來判斷天氣好壞。每逢陰雨天氣,柱子就呈現濕潤現象。如果暴風雨即將來臨,兩條龍會變得水淋淋,柱子周圍都濕透了。
不過,現在好像已經不靈了。但上面的雕刻還是很值得一看的。
(圖片來自網絡)
讀本號文章,品嶺南往事:
兩千年前,廣州的珠江有多寬?
廣州人說的河南,究竟有多大?(馮沛祖)
廣州人的來歷
你飲過廣州的井水嗎?
拓展知識:
三水蘆苞祖廟
10元,至于學生有沒有優惠就不清楚了。
本回答被提問者采納
三水蘆苞祖廟
要啊,而且系15蚊一個人,不論大小到系一樣價錢。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16496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