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區教育網(包河區教育網官網)
前沿拓展:
包河區教育網
合肥市包河區教育體育局
包河大道118號包河區政務中心南樓5層
具**置見下圖
每日甘肅網合肥訊(記者鄭唯)2015全國網絡媒體安徽高校行第三站參觀、走訪了包河區合肥師范附小、合肥市四十六中、合肥市四十八中、合肥市陽光中學、合肥市屯溪路小學。教育發展在于改革,教育改革在于創新。包河區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提前完成了“十二五”發展規劃目標,成功打造“安徽教育第一強區”和“學在包河”品牌。
社團活動真精彩 學生自治獲點贊
合肥師范附小原名崇經小學,1937年由教會創辦。多年來,學校以“輕負擔、高質量、有特色”聞名遐邇,為國家培養了大量人才。學校先后榮獲全國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先鋒學校、全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先進集體、安徽省特色示范學校、安徽省數字化校園建設示范校、合肥市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學校堅持開設乒乓、陶藝、經典誦讀、書法等傳統社團,著力打造合唱、民樂、管樂、黃梅戲等精品社團,讓學生多才藝全面發展,每個學生根據個人興趣愛好只能選擇一個社團,很多時候都不知道參加哪個最好。據了解,師范附小2014年“啟明星基金會”啟用“小鬼當家”、校長當顧問的管理模式,基金會設有綜合管理部、財務部、審計部,共有十名小部長擔任基金會的管理者,基金會采用學生自主管理獎學金的模式,不但吸引了來自老師、家長、學生義賣的捐款資金,也得到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稱贊,并得到了合肥主流媒體的大力宣傳。
方正立校 通達育人 理念與實踐相結合
走進合肥市四十六中,腳踏方正大道,校園鳥語花香,學生朝氣蓬勃。黃先銀校長為我們介紹,合肥市四十六中隸屬于包河區教育局,是合肥市第一所公辦全日制寄宿制初中。學校按照義務教育達標要求,配備各種教學設施。現有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室內體育館、心理輔導咨詢室、圖書館、美術室、乒乓球館等,各器室均投入正常使用。以“方正立校,通達育人”的理念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學校對于學生在校生活也十分關懷,宿舍管理員阿姨將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關心、照顧,每天都會督促學生按時上課、休息,學生親切的叫她“媽媽”。同時,宿舍文化建設也是一大亮點,學生通過裝飾布置宿舍,營造舒心的生活、學習氛圍。學校還定期進行文明宿舍、創意宿舍評選,積極鼓勵學生創建良好的宿舍環境。如果在學校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怎么辦?不怕!學校設有心理咨詢輔導室,心理咨詢老師通過專業心理測評、音樂治療、個人沙盤心理疏導等,幫學生消除消極心理。合肥市四十六中全方位為學生打造學習、生活、娛樂為一體的綜合環境。
建設一流的教師隊伍 培育一流的創新人才
合肥第四十八中學濱湖校區是適應濱湖新區的發展建設投入建設的一所高標準高起點的初級中學。2010年8月完成基建投入使用。校園面積100畝,76個教學班,擁有4棟教學樓、2棟辦公樓、1棟實驗樓、1棟綜合樓、1座室內體育館、一個含400米塑膠跑道的標準運動場和一個室外游泳池。已建成了標準的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微機室、生物實驗室、美術教室、音樂教室和階梯教室。根據生源擴展情況和實際需要學校還將建設物理實驗室、生物實驗室、理化生探究實驗室各一個。
學校史承灼校長對媒體記者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并結合48中辦學宣傳片,詳細介紹了學校發展特色,重點突出了學校特有的銀杏精神:堅韌挺拔的自強精神,多予少取的奉獻精神,質樸無華的務實精神和趨真向美的求新精神。此外,史校長還著力強調了學校“發現自己,創造未來”的“創新教育”理念及辦學實踐主題。史校長從學校實施“創新教育”的緣起及理念體系談起,向與會記者們重點介紹了四十八中在辦學實踐中,實施“放?新管理”,開設“拓?新課程”,依靠“愛?新教師”,美化“舒?新學苑”,以“探?新課堂”為主陣地,培養“創?新少年”,著力打造“一流學苑,文化名校”一系列科學模式。隨后記者們分別對學生代表朱兆一、教師代表何軍成和班主任代表周蓓進行訪談,進一步對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的體會以及教師在學校教育工作中的典型經驗和事例進行了解。
每生自學一樣樂器 讓學生在音樂中成長
在我的印象中,校園中上課時間只有朗朗讀書聲,但是走進合肥市陽光中學,你會聽見悅耳的器樂聲,在校園里走上一走,葫蘆絲、吉他、鋼琴、古琴,不覺懷疑這是一所藝術學校?那你就錯了!在汪昌兵校長介紹下,我們了解到,這是“每生自學一樣樂器,提高藝術素養”計劃。汪校長個人很喜歡音樂,他說,在音樂的熏陶下,人的心靈可以真正達到超脫。
在校園一過道處,擺放著一架鋼琴。我們不禁想汪校長太土豪了,難道不怕鋼琴損壞或者被偷么?他卻笑了笑,說:“那么重,也沒人偷,只要讓孩子們沒事可以去彈一下,哪怕他們不能彈奏一首完整的樂曲,敲幾下對他們也是好的。”據了解,陽光中學與合肥師范學院音樂系已簽署了合作協議,師范學院音樂系的學生定期來學校義務教學。合肥師范學院音樂系羅院長十分高興這樣的合作,不僅解決了院系學生實踐問題,同時也為音樂藝術培養人才。
學生成績不在成為衡量的唯一標準
合肥市屯溪路小學建校于1958年,目前一校三址辦學,五十余年的發展歷史,凝結成屯溪路小學“博雅教育”的學校文化。學校緊緊圍繞“博雅精神兒童世界”的核心價值觀,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在堅持德育特色辦學的基礎上,大膽實踐、勇于創新:回歸傳統文化、創建書香校園、加強課程建設、深化課堂改革、倡導師生平等、豐富校園生活……學校在繼承與創新中不斷發展壯大。
據了解,屯溪路小學對于學生的評價力求遵循內容**化、主題多元化、標準個性化的原則。早在2003年,就取消了學生成績冊,取而代之的是一本沉甸甸的《學生成長檔案袋》。這其中包含,各學科教師填寫的《學科素養報到單》,學生自己制作的《今天的“我”》,日常收集的《得意之作》……其中,素養報告單,詳細地記錄下學生學業成長過程中的收獲和困惑、知能與情感、自評和他評。?學生學業成績評價采取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袋的形式,各科教師指導和幫助學生對成長檔案袋的材料進行選擇、整理和分析,體現成長檔案袋的記錄、評價、診斷和促進功能。
包河區本著“教育強,則包河強;包河興,則教育興”的準則,圍繞教育均衡和教育質量,大力推進教育改革,使“學在包河”教育品牌全面彰顯。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15494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