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2019-2019新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1、2019新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1、首先是原來的分類所得稅變成了綜合所得稅,綜合所得是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四項之和,在進行計算時應該將這四項的收入加在一起。2、然后用你的月工資總額減去5000元的基本減除費用,這5000元是免征額,如果你的月工資還不到5000元,那你就不用交稅了。3、然后再扣除一些專項扣除項目,也就是三險一金,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住房公積金這四項
2019新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1、首先是原來的分類所得稅變成了綜合所得稅,綜合所得是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四項之和,在進行計算時應該將這四項的收入加在一起。
2、然后用你的月工資總額減去5000元的基本減除費用,這5000元是免征額,如果你的月工資還不到5000元,那你就不用交稅了。
3、然后再扣除一些專項扣除項目,也就是三險一金,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住房公積金這四項,這四項有一部分是由公司為你繳納的,剩余的部分需要從你的工資里扣除。
4、2019年個稅新法新添加了6個稅前扣除的項目,分別是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贍養老人的費用,具體怎么扣除還不知道,等待官方發布聲明后我再來完善。
5、上述幾條是每個人都享有的,還有一些是部分人享有的,例如商業健康保險、 企業年金等等,這些也要在稅前扣除。
6、扣除這些項目之后,剩下的錢就是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應納稅所得額*相對應的稅率再減去相應的速算扣除數就是你應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了。
2019年個人稅怎么交?
2019年是減稅的大年,很多人可以從中受益。具體在個人所得稅方面,也有很大變化。
根據《關于印發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的通知》,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各有其標準。
以住在北京,年薪20萬,租房生活的某單身中二青年老王為例。
月薪是16667元,在帝都真心不算高,也就是說,老王能減多少,你肯定比他減得多。
因為獨身租房,所以能夠獲得大病醫療、租房租金、贍養老人這三項專項附加扣除。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月扣除額為1500元(居住地北京的住房租金扣除標準為1500元)。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月扣除額為2000元(假設是獨生子女)。
談稅傷感情!現在,我們做個簡單的前后比較吧,安慰一下你受傷的心靈。
過去,起征點為3500元的情況下,沒有專項附加扣除,情況是:
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35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16667-3500=13167元。
應納個稅=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13167*20%-1410=1223.4元
現在,起征點為5000元的情況下,有了專項附加扣除以后,可以享受住房租金1500元扣除、贍養老人2000元扣除,情況是:
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16667-5000-(1500+2000)=8167元
應納個稅=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8167*10%-210=606.7元
前后的差異是:1223.4-606.7=616.7元
意味著每月能少交616.7元的個稅,相當于一年少交7400.4元的個稅,相當于3瓶茅臺酒、100多斤車厘子、1000多斤大米,是一個相當大的福利。
2019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1、2019年個人所得稅的免征額從3500元提升到了5000元,所以月工資在5000元以下的人都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2、2019 年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仍然劃分為7級,其中前四級的應納稅所得額發生了變化,主要表現為前三檔的級距有所提高,而稅率沒有發生改變。
工資范圍在5000-8000元之間的,包括8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在8000-17000元之間的,包括17000元,稅率10%;在17000-30000元之間的,包括30000元,稅率為20%;
在300000-420000元之間的,包括42000,稅率為25%;在420000-60000元之間,包含60000,稅率30%;在660000-960000元之間,包含960000,稅率35%,超過960000元的部45%。
3、2019 年新加了一些專項扣除項目,主要包括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租金支出、住房貸款利息支出、贍養老人支疇六個項目,這些費用都會在稅前扣除。
計算方法:(工資-免征額)×分級稅率-速算扣除數
其中,本級速算扣除數=上一級最高應納稅所得額*×(本級稅率-上一級稅率) +上一級速算扣除數
擴展資料: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
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于**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于**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率是個人所得稅稅額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比例。個人所得稅率是由國家相應的法律法規規定的,根據個人的收入計算。 繳納個人所得稅是收入達到繳納標準的公民應盡的義務。
假如在2019年3月開始上班,該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
如果納稅人在年初幾個月沒有工作,工資個稅和專項附加扣除如何計算?
舉個例子:
小明2019年1月份至5月份沒有工作,6月份在甲公司任職,每月工資20000元,社保公積金扣除3000元,當月工資下月發;稅改后,享受住房租金扣除1500元;
小明前5個月無工作,沒有收入不用繳稅,6月份小明向甲公司提供住房租金扣除信息,累計預扣從7月份開始計算,小明在甲公司扣繳個稅為3780元
【7月份:(20000-5000-3000-1500)×3% =315 元;
8月份:(20000×2-5000×2-3000×2-1500×2)×3%-315 =315 元;
9月份:(20000×3-5000×3-3000×3-1500×3)×3%-630 =315 元;
10月份:(20000×4-5000×4-3000×4-1500×4)×10%-2520-945 =735 元;
11月份:(20000×5-5000×5-3000×5-1500×5)×10%-2520-1680=1050 元;
12月份:(20000×6-5000×6-3000×6-1500×6)×10%-2520-2730=1050 元;】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1—5月份期間,小明雖然沒有收入,年末匯算清繳時基本減除費和專項附加扣除費均按12個月計算。
小明2019年應納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應為:
20000×6-60000-3000×6-1500×12=24000元
應納個人所得稅24000×3%=720元
單位在預扣預繳環節多扣了(3780-720)3060元的個稅,小明參加年度匯算清繳時,稅務局會退回多繳的稅款。
最后總結一下:
1.納稅人一年期間無論工作了幾個月,取得多少個月的收入,年終匯算清繳時都可按照6萬元來扣除。
2.沒有工作月份符合條件的專項附加扣除,也應當在年度匯算清繳時一并進行扣除。
2019年個人所得稅速算扣除數怎么算?
一、個人所得稅2019計算
新個稅法下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額具體計算公式如下: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舉例如下:
2019年1-2月份,小張在一家公司任職,公司給小張申報了個稅,申報個稅相關的信息如下:
1.稅險前工資總額為12000元。
2.每月社會保險專項扣除1263元。
3.每月住房公積金專項扣除1440元。
4.每月專項附加扣除中贍養老人2000元、住房貸款1000元,每月專項附加扣除總計3000元。
2019年1月份預扣預繳=(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預扣率-速算扣除數:=(12000-1263-1440-5000-3000)×3%=1297×3%=38.91(元)
2019年2月份預扣預繳:=(12000×2-1263×2-1440×2-5000×2-3000×2)×3%-38.91=38.91(元)
二、個人所得稅的繳納方式
按照個人所得稅法第九條、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六條的規定,納稅人從**境內兩處或者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應于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內,選擇并固定在其中一處任職受雇單位所在地的主管地稅機關辦理自行納稅申報。
申報時填制《個人所得稅兩處或兩處以上工資、薪金所得納稅申報表》。將各處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合并后,按稅法規定的稅率計算出應納稅額,送去單位發放時代扣代繳的個稅額后,為自行申報補繳個稅款。
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后計算繳納稅款,并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小編,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12491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