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個人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征收標準
1、個人所得稅征收標準?退稅,只要符合條件就可以退的。從2020年開始,每年的3月1日至6月30日,都是個人所得稅的匯算清繳期。在這個時期,如果有個人所得稅需要退稅的,可以申請辦理匯算清繳,然后國家就會把有關退稅的款項退到個人指定的銀行賬戶中去。什么樣的人可以退稅?我們是否退稅的前提條件之一,這是我們究竟繳納了多少個人所得稅。沒有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人員是無需退稅的——也是沒有個人所得稅可以退的。能夠
個人所得稅征收標準?
退稅,只要符合條件就可以退的。
從2020年開始,每年的3月1日至6月30日,都是個人所得稅的匯算清繳期。在這個時期,如果有個人所得稅需要退稅的,可以申請辦理匯算清繳,然后國家就會把有關退稅的款項退到個人指定的銀行賬戶中去。
什么樣的人可以退稅?
我們是否退稅的前提條件之一,這是我們究竟繳納了多少個人所得稅。沒有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人員是無需退稅的——也是沒有個人所得稅可以退的。
能夠退稅的人是,年度已經預繳稅額大于年度應納稅額的人。有的朋友表示,他今年的退稅額度達到了驚人的3.5萬元。
怎么會有這么多呢?個人所得稅的計稅規則是這樣的。
國家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以及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四項收入作為居民綜合收入,按年度進行計稅。但是這些收入每一筆獲得時都要進行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
工資薪金所得,一般來說就是按照每月5000元的標準,累計計算當年的免稅額度,超過5000元就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比如說1月份工資發放3000元。當月的免稅額度是5000元,超出2000元無需納稅。
2月份發放工資7000元,免稅額度再增加5000元是1萬元,這樣1月份、2月份的工資是1萬元就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了。
相應的專項附加扣除,也可以累積到工資薪金所得中。相應的工資、薪金所得一般不會出現多扣稅的情況。
出現的最大概率就是一次性發放幾萬元的年終獎,比如說2月份發放,免稅額度當時只有1萬元。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納稅了。
不過,現在年終獎還可以單獨計稅,有關政策延長到了2023年底。如果多繳了稅,可以匯算清繳時退回。
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一般是按20%扣稅。這樣的稅率相對較高,很有可能會產生退稅。
比如說某一個人2021年的收入是12萬元,繳納了社保、公積金個人負擔部分1萬元,還可以享受贍養老人每月2000元的專項附加扣除額度,子女教育每月1000元的專項附加扣除額度,再加上每月1000元的房貸利息專項附加扣除額度,以及一年6萬元的免稅額,實際其應稅額度只有2000元。按照3%的稅率繳稅,是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60元。
如果說其2021年有一筆1萬元的年終獎,繳納了300元的個人所得稅,這樣還可以退回240元。
所以說,具體計算還是非常復雜的。
有一些無需補稅的人。實際上年收入只要小于等于12萬元,如果沒有繳納個人所得稅的話,也就不用**心了。國家**的規定是年收入小于等于12萬元的人不用補稅。需要補稅不超過400元的人也不用管的,國家允許他們不用補稅。
2022個人所得稅退稅今日開始!超過6萬不足12萬退稅嗎?退多少?
答:本月應扣繳稅額=(本月累計應扣預繳納稅所得額×預扣稅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本月累計應扣預繳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工資所得7種稅率、經營所得5種稅率、稿費所得、綜合所得等7大類。
計算方法:
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免征額)-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工資稅=應納稅所得額乘以工資稅稅率。專項附加扣除的項目有:子女教育1000元每月、繼續教育3600-4500元每年、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1000元每月、住房租金800元每月、贍養老人2000元每月等。
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個稅起征點
2018年10月1日起,個稅起征點提高至5000元,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
1、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前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2、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例:假設小王的工資收入為8000元,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扣除1000元,沒有專項附加扣除,那么他應納個人所得稅為:(8000—1000-5000)×3%—0=60(元)。
個稅計算公式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
個人所得稅計算明細=(稅前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個稅繳費稅率
1、全月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0元:
稅率:3%;速算扣除數(元):0
2、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3000元至12000元:
稅率:10%;速算扣除數(元):210
3、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2000元至25000元:
稅率:20%;速算扣除數(元):1410
4、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5000元至35000元:
稅率:25%;速算扣除數(元):2660
5、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
稅率:30%;速算扣除數(元):4410
6、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
稅率:35%;速算扣除數(元):7160
7、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80000元:
稅率:45%;速算扣除數(元):15160
個稅計算器
計算器說明:
1、填寫收入總額
2、扣除部分需要填寫包括五險一金、專項附加扣除部分
3、點擊計算即可計算個稅!
點擊:進入個稅計算器
舉例計算
應發工資:應發工資是應發工資的你的匯總薪資,沒扣除你月應繳雜項的薪資。
實發工資:扣除了你繳納項后的實際領到手的薪資。
舉例說明:假如小吳在2019年1月份應發工資為8000元,假設他需要繳納各項社會保險金1000元,在沒有專項附加扣除的前提下,他的實發工資是多少呢?
1、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前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通過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為2000元,適用稅率3%,速算扣除數為0。
2、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可以計算得出,應繳稅款60元。
3、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各類保險-繳稅=8000-1000-60=6940元。
個人所得稅征收標準?
標準:居民個人的應納稅所得額,為每一納稅年度的所得額減去費用6萬元、專項扣除額、專項附加扣除額,和依法確定的其余扣除額后的余額。非居民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月收入減去5千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企業納稅應該以每一納稅年度的總收入,扣除成本、費用和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法律依據
《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個人所得稅標準為:1、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2、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3、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4、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小編,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1249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