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洪崖洞英語介紹)
前沿拓展:
洪崖洞
1、洪崖洞原名洪崖門,是古重慶城門之一,位于重慶市渝中區解放碑滄白路,地處長江、嘉陵江兩江交匯的濱江地帶,是兼具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等功能的旅游區。2006年,由重慶市****總投資3.85億元興建而成。
2、洪崖洞是重慶市重點景觀工程,建筑面積4.6萬平方米,主要景點由吊腳樓、仿古商業街等景觀組成。洪崖洞一共有11層,夜晚燈光從晚上6點開燈,10點熄燈。可望吊腳群樓觀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賞巴渝文化,燙山城火鍋看兩江匯流,品天下美食。形成了“一態、三絕、四街、八景”的經營形態,體現了巴渝文化休閑業態。
3、2007年11月,重慶洪崖洞民俗風貌區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020年11月18日,洪崖洞被列入“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
轉自:上游**
有人說,洪崖洞美得像詩,有人說一生不來一次洪崖洞會很遺憾,還有人說洪崖洞如何如何美好。但多數小伙伴都只知道洪崖洞的吊腳樓,以及江岸邊那一抹獨特的燈火通明。
其實,洪崖洞除了肉眼可見的絢爛,還有著很多的故事,歷史滄桑歲月荏苒,都映落在這一壁懸崖之上?,F在,記者帶大家穿越時空,看看那些似乎有些朦朧的過去。
洪崖滴翠
大有水簾洞的既視感
位于洪崖洞1樓,是古巴渝十二景之一。
山崖飛瀑,大有水簾洞的既視感,北宋詩人黃庭堅贊之:“珠飛高崖落,翠涌大江流”。清朝重慶知縣王爾鑒也曾寫道:“自是仙崖張畫景,嵐光一片裊清風”……這些詩賦,描繪出了一幅醉人的畫景,也給洪崖滴翠增加了更多的歷史文化韻味。
洪崖滴翠
洪崖漢三闕
古代圖騰及祭祀的再現
在洪崖洞1樓入口處,有一尊石刻的洪崖洞“漢闕”,它是按照三峽庫區巫山出土的文物所仿造。
“漢闕”原物(只有兩個闕)現存重慶三峽博物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洪崖洞“漢闕”是在“漢代子母闕”的基礎上進行繼承和提煉,將古代圖騰及祭祀情形再度呈現。
洪崖洞漢闕
洪崖群雕
品味巴渝民俗風情
洪崖洞除了吊腳樓以外,還有一大特色就是景區內分散陳列了許多銅雕,這些作品都是由時任重慶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郭選昌精心創作。
其中,主雕“記憶山城”可以說是洪崖洞銅雕作品的精神支柱,整個雕塑高12.5米,寬7.5米,用全銅制作,輪廓上還用金鉑鑲嵌,造型為象形字“山”,代表山城之意。該雕塑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完美統一,它將重慶的傳統吊腳樓拔高、夸張、變形為三個枝椏,猶如一棵大樹,突出呈現了巴渝文化和民俗風情,喻比“山在城中,城在山中”。2006年7月,這座雕像還獲得了國家級城市雕塑的金獎。
另外,銅雕“新巴渝十二景”“獨角戲”“黃包車夫”等,由小及大,通過對市井街巷**生活細節的創作,傳承和宣揚了巴渝文化里剛毅耿直的精神。
黃包車夫
江隘炮臺
巴將軍鎮守的古炮臺
在洪崖洞11樓洪崖洞大酒店的左側城墻處有一座銅雕,這里自古便是易守難攻的軍事要塞,其古炮臺遺跡為東周巴將軍鎮守的“江州炮臺”,屬于宋代抗金炮臺。到了清代,這是最重要的鎮江守軍炮臺?,F在我們看到的,只是郭選昌先生所創作的**品,真正的鑄鐵大炮已搬遷至博物館保存。
江隘炮臺
重逢1980
老重慶市井生活**
這是洪崖洞2020年打造的,以20世紀80年代重慶市井生活為主題的情景街區,總建筑面積約3100平方米,藝術化地呈現了上世紀80年代生活場景和年代互動體驗區等,還在內城區的山城電**打造了鄧麗君全息MR互動音樂秀,這也算是洪崖洞對近代歷史的致敬吧。
老重慶生活場景重現
延伸
洪崖洞原名洪崖門 自古即為軍事要塞
洪崖洞原名洪崖門,是古重慶城門之一,位于重慶市渝中區解放碑滄白路,地處長江、嘉陵江兩江交匯的濱江地帶,是兼具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等功能的旅游區。2006年,由重慶市****總投資3.85億元興建而成。
2007年11月,重慶洪崖洞民俗風貌區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020年11月18日,洪崖洞被列入“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2021年12月,洪崖洞被列入“重慶市第二批歷史地名保護名錄”。
戰國時期(公元前314年),秦張儀滅巴國后修筑巴郡。三國蜀漢時期(公元226年),李嚴主導了重慶歷史上的第二次筑城。當時重慶人煙稀少,大規模開采山石困難,所以為土城。南宋時期(1238年),彭大雅為抗擊元兵第三次筑城,城墻由條石堆砌而成。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戴鼎第四次筑城,建九開八閉十七門,洪崖門為閉門。洪崖門原是一道開門,此地曾發生過一場慘烈戰事。據《新元史·汪世顯傳》記載:汪惟正于至元八年(1271年)與兩川行樞密院合兵圍重慶,奪洪崖門,獲宋將何世賢。
清代重慶城區劃分為二十九坊,城門外編為十五廂,洪崖門內地區屬洪崖坊,附廓之區為洪崖廂。洪崖門,歷來為軍事要塞,也是重慶城的一大勝景。洪崖洞在洪崖門外巖下崖邊,是一個巨大石窟,又叫洪巖洞、神仙洞。相傳古代有個神仙,大號洪崖仙人。晉代學者郭璞曾寫下“右拍洪崖肩”詩句,將其擬人化。洪崖門早已損毀,位于洪崖洞海盜船位置。保留了江隘炮臺、洪崖閉門、紙鹽碼頭、明代城墻、辛亥碑文等大部分歷史遺跡。
來源: 重慶晚報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12491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