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勛章獲得者有誰(**勛章獲得者有誰頒授勛章獎章)
前沿拓展:
**勛章獲得者有誰
截止2021年,**勛章獲得者一共有9位,分別是袁隆平、申紀蘭、于敏、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黃旭華、屠呦呦、鐘南山。他們都曾為國家和**作出杰出的貢獻。
**勛章
**勛章,是中華****最高榮譽勛章,授予在**建設和保衛國家中做出巨大貢獻、建立卓越功勛的杰出人士。
“**勛章”以紅色、金色為主色調,章體采用國徽、五角星、黃河、長江、山峰、牡丹等元素,章鏈采用**結、如意、蘭花等元素。
“**勛章”整體使用冷壓成型、花絲鑲嵌、琺瑯等工藝制作,象征勛章獲得者為國家建設和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禮贊國家最高榮譽。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永遠地離開了我們,袁隆平是**勛章的獲得者,從創辦至今,**一共有9人獲得了**勛章,每一位都為祖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這九位卻有三位已經離開了我們,但是他們的年齡分別是93歲,91歲,91歲,絕對的高齡了,這讓我相信一句古話:大德之人,必得其壽!上天會鐘愛這些偉大的人的。今天想通過這一篇文字追憶這三位**的偉大存在。
追思三位國之脊梁
沒人敢動**:于敏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評價于敏的話,我覺得是:有了他,感動**,有了他,沒人敢動**!
于敏也許并不是特別的知名,但他幾乎可以等同于另外一個幾乎全**人都知道的名詞:**!他是**的“**之父”,核物理學家,他有個綽號,叫做“國產土專家一號”,因為他幾乎是**的兩彈一星勛章獲得者中,是惟一一個未曾留過學的人,從零開始,靠自己卻能夠造出**的超級大神!
于敏和**
當年,美國作為全世界第一個擁有**的國家,但第一顆**重達62噸,這樣巨大的質量根本無法靠著當時的技術發射或者投放,與其說是**,不如說只是個核威懾,想要運出自己國家都難,要爆炸估計也只能炸自己,根本無法用于實戰;蘇聯試爆的第一顆**只有40萬噸TNT當量,這威力確實有點像山寨版本的炮仗;而**第一顆**當量高達330萬噸,可以直接空投。這才是真正可以用于實戰,能夠隨時出現在某個位置,并且爆發出驚天動地威力的大家伙,這才是**的正確打開方式。
而****這么強大,但是研發時間還是冠絕全球,我們可以拉一下清單,縱觀全世界的**發展,從**到**:法國是8年零6個月;美國是7年零3個月;英國是4年零7個月;蘇聯只用了不到4年;我國只用了不到3年,2年零8個月。
國家命運劇照
那為什么****如此強大,研制速度還如此之快呢?因為**從一開始**還沒有爆炸成功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對于**的理論研發,幾乎可以說我們是**和**同時開始的研發和制造,而這個首先開始理論先行性研發的人就是于敏!
他是最早一批對**的研發進行理論上分析并研究的學者,他幾乎從零開始一步步搭建了****的理論和路線,以及實現的方法。關于于敏我們沒有辦法找到太多了資料,因為從他開始從事**研究開始,就已經隱姓埋名了,整整28年時間,包括他的家人在內,誰都不知道這位當年讀書的天才在在哪里?干什么?后來雖然資料公開了,但依然是極少的一部分,關于于老的絕大部分資料,可能還要數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會公開出來。他從公開的部分資料上我們可以知道一些內容。
于敏不僅物理好,他的政治也不偏科。不僅僅是在理科思維上非常強大,而且作為一個核物理學家,對國際形勢還有非常準確的判斷,1986年,于敏認為美國的**水平已經接近極限了,所以不會再做實驗,因此他們很可能為了保持自己的優勢,建議全世界聯合出臺《防核擴散條約》,因此和鄧稼先商量上書:我們應該加快研發速度,否則一旦全世界禁止**,我們就麻煩了。結果事情真的和他們所預料的一樣,92年,美國提出了全面禁止核試驗,**打了一個非常成功的時間差!
于敏不僅物理政治好,還特別喜歡文科,他最大的愛好,是**歷史、古典文學和京劇。這位**理科的頂級大神,實際上,也是一位愛好文科的文學青年,在他作報告或者遇到大事情之前,就會背誦自己曾經學習到的那些古文們,比如**實爆之前,緊張的他又背起了他特別喜歡的那篇古文,諸葛亮的《后出師表》:“先帝深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
“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夫難平者,事也!…………臣鞠躬盡瘁,**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這是諸葛亮的鞠躬盡瘁的精神和意志,也是于敏一生無悔的選擇,讀圣賢書所謂何事?橫渠四句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于敏用他自己一生的行為告訴了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去做。
2019年1月16日,于敏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于敏
人大活化石——申紀蘭
她是唯一連任十三屆的人大代表,可以說她見證了****代表大會制度的發展,也見證了**幾十年從無到有,每一次大事件的誕生,每一項大政策的討論和執行。最為重要的是:她提倡了將“男女同工同酬”寫入憲法,在**女性地位的提升,人權的平等上,她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申紀蘭在會議上
同工同酬寫入憲法,發起人就是申紀蘭。當年,申紀蘭嫁到了山西長治平順縣西溝村,在她22歲時,需要發動所有人一起完成集體生產,種植糧食,填飽當時餓著的人的肚子,但是那個年代,機器生產幾乎是沒有的,要發起大生產那就需要勞動力,而男性勞動力已經不夠了,于是申紀蘭承擔了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發動女性參與田地勞作。
在今天看來這根本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是那個年代的女性很多都是在家負責家務或者在家進行手工生產的,甚至還有些人是行走不便的,但是申紀蘭就帶領著大家一起下田,和男性一起完成插秧等等體力活,為糧食拼盡全力。
但是在當時有個現象,那就是雖然男女做的工作是一樣多的,但是女性所拿到的工分比男性要低,理由有女性體力不夠,做得沒有男性好等等,申紀蘭看到了這種不公平,也許換了其他人會直接要求大家一樣工分,但申紀蘭沒有,她沒有無理由地去要求同樣待遇,而是先從自己的弱項入手提升自己,然后提出了同工同酬的口號,不管男女老少,只按照工作量來評價,做得多做得好,那就應該拿得多,這是一種高度!
于是她帶著女性同胞一起學習如何插秧,施肥,管理等等,做得和男性一樣多,一樣好,然后才提出同工同酬應該不分男女,1953年,**日報報道了申紀蘭帶領女性同胞努力學習種田技術,通過自己努力爭取“同工同酬”的故事,在第二年申紀蘭就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同樣是在這一次人大會上,同工同酬被寫入了新**的第一部憲法里面。
男女同工同酬
從這里開始,女性地位開始得到解放,經濟上同工同酬,政治上一視同仁,今天我們看起來無比正常和普通的男女人格平等,卻有著當年申紀蘭的一份功勞。
而申紀蘭的思想更值得我們學習,當面對不平等的待遇時,她不是喊著口號,打著弱勢群體的旗幟去祈求或者要求給女性同樣的地位,而是先要求自己做到和男性一樣的成績,證明自己,再要求同工同酬,不僅僅是女性,也包括所有男性,這種精神才是真正的自強與自愛。
后面的十多次代表大會上,申紀蘭始終從一個農民的視角去審視身邊的困難和需求,所有提案都是關于農村和農民生活的,比如修村村通工程,關注農村水利設施的修建,保護耕地面積,關注農村合作醫療,農村教育等等,從始至終,為農民說話,讓**變得更加美好。
請記住申紀蘭的六個不:“不轉戶口、不定級別、不領工資、不要住房、不調工作關系、不脫離勞動”
2020年6月28日凌晨1時31分,申紀蘭在長治逝世,享年91歲
申紀蘭
種了一輩子稻子的農民——袁隆平
我夢見:水稻長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掃把那么長,顆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則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涼——袁隆平。
袁隆平的美夢
這是袁老最大的美夢,也是他一生奮斗的目標,在他90歲高齡的時候,還要下田去觀察,袁隆平有一個外號:90后梗王。一位永遠站在田埂上的90后老人。
袁隆平年輕的時候,看到了太多的饑餓,缺少糧食挨餓,這種痛苦的場面始終在他的腦中浮現,于是他報考大學時候給自己定了一個方向:學農。
**的雜交水稻第一人,而袁隆平的一生說起來無比的簡單,就和他自己說的那句話一樣,我就是一個種了一輩子稻子的農民,他干的就是這個事情,為了讓全**人,甚至全世界人能夠吃得飽飯的目標,他用了一生去堅持和實踐。他和組員們培育的超級雜交稻的產量不斷提升,到2014年為止,其實現大面積示范畝產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目標的突破,后面又突破每公頃 16噸、17噸的目標。2017年,世界水稻平均每公頃產量僅 4.61噸,而我國雜交水稻平均產量每公頃達到 7.5噸。
甚至不僅僅是在**,袁隆平還在全世界推廣雜交水稻的種植,到后來,雜交水稻已在印度、越南、菲律賓、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美國、巴西等國實現大面積種植。僅在馬達加斯加,雜交水稻當初的試種大獲成功,種植面積達到兩萬公頃,平均每公頃產量達到8噸。要知道,當地水稻原本的產量僅有每公頃2.5噸。增產到300%!雜交水稻也被印上了馬國面額最大的20000元紙鈔,并被列入國家的發展國策。
印著雜交水稻的鈔票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袁隆平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去世之后,無數民眾自發的從醫院開始排行,整個長沙道路兩旁占滿了主動過來送行的人們,人們奔跑著,追逐著他的靈車,一聲聲袁爺爺,一路走好,響徹長沙,再通過電波響徹在祖國的每一個角落,看吧,**的眼睛是雪亮的,到底做了什么,**心中最為清楚。
自發緬懷袁隆平
最后我想用一段話作為我對三位偉人的緬懷: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個國家,任何時候,都會出現追求不同的價值觀,但是如果這個社會,這個民族還有希望的話,它必須在一代一代的人里面,要有一批人,去追求一個崇高的價值觀,去追求一個以民族振興,國家振興為己任的,這樣一種價值觀,必須每一代都有這樣的人出來,這個國家才有希望。
名族的脊梁
在滿是塵土的時代,總有人能夠抬頭看見天上的月亮。我是李將平老師,懇請您和我一起為這些國之脊梁們祈福!
拓展知識:
**勛章獲得者有誰
截至2021年勛章獲得者共有9位,分別是于敏,申紀蘭(女),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鐘南山。
一鐘南山
(1) 鐘南山(1936.10.20- )呼吸病學學家。福建廈門人。1960年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醫療系,獲臨床醫學學士學位。現任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呼吸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華醫學會第23任會長。
(2)2013年任廣東省H7N9防控專家組組長,并將H7N9系列研究發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Medicine》(IF51.658)上,對H7N9防控做出重要貢獻。2015年成功治愈廣州首例H5N6患者。曾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二于敏
(1)于敏(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寧河縣(今天津市寧河區)蘆臺鎮,核物理學家,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勛章獲得者,1949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物理系。1980年當選為**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在****原理突破中解決了一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起了關鍵作用。此后長期領導**理論研究、設計,解決了大量理論問題。對****進一步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本回答被網友采納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11490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