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華強北賽格大廈(深圳華強北賽格大廈晃動視頻)
前沿拓展:
深圳華強北賽格大廈
總高355.8米,總建筑層79層,地上75層,地下4層,總建筑面積達17萬平方米。
位于深圳市交通干道深南中路與華強北路交匯處,由深圳賽格集團投資興建,是深圳市跨世紀的標志性建筑。
深圳賽格大廈由高級工程師,著名建筑師陳世民**設計。
采用鋼管混凝土結構。
這種鋼管混凝土結構有著很高的科技含量,也是當時國內最早采用的高科技技術。
深圳華強北賽格廣場寫字樓售價遭遇“腰斬”
賽格廣場坐落于深圳深南路和華強北路的交界處,作為“**電子第一街”華強北路上的一棟超高層甲級寫字樓,這座樓在2000年建成,曾經見證了深圳電子市場在十余年的起起伏伏。
如果不是因為賽格大廈“抖了一抖”,華強北可能很長一段時間不會被人們提起。
2021年5月18日,深圳華強北賽格大廈突然發生晃動,樓中人員被迅速撤離。沉寂已久的華強北,靠著大樓晃動再一次進入人們視野。據說這幾天,賽格大廈樓下多了很多拍照打卡的人。
這可能是近來華強北最火熱的兩天。昔日的“**電子第一街”,已然不是從前的模樣。
1、
華強北位于深圳中心的福田區,占地約1.45平方公里,周圍有4條地鐵線,區域有42個出入口。
或許很多人想不到,改革開放以前,華強北還只是一片水田。
1979年,廣東省電子工業局經過考察,決定將位于粵北深山的三家軍工廠搬遷至深圳,重新組建為深圳華強電子工業公司。由于華強公司是最早落戶的公司,**在規劃建設時,就將周圍最近的一條道路命名為華強路,而華強北位于華強路北,這就是華強北名字的來源。
隨著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各大企業機構陸續來到華強北建廠,華強北逐漸形成了規模,其中最多的就是電子企業。
投資賽格大廈的賽格集團是在1986年進駐的,當時的名字是深圳電子集團公司,由廣東省、深圳市和電子工業部所屬的電子企業吸收其他部門所屬的電子企業組建而成。
1988年深圳電子集團公司改名為賽格電子集團,設立了**第一家銷售國內外電子元器件的電子產品交易市場——賽格電子配套市場,吸引了來自全國的160家廠商和10多家港商入駐,華強北的雛形就此形成。
90年代的**正是發展快速的時期,賽格市場的成立正好迎合了國內對于電子零件產品的需求。到1995年,賽格市場已經從900平方米擴大到12000平方米。賽格集團的崛起成為華強北以及深圳電子產業蓬勃發展的重要標志。
隨著90年代后期深圳地價逐漸升高,在華強北,工廠紛紛遷走,商場相繼入住,這里逐漸形成以電子產業貿易為主的商圈。
搭乘上了改革開放的順風車,抓住機會的華強北,依靠國內電子產業的崛起,迅速發展起來。
2、
華強北最輝煌的時候,平均每日**量能達到50萬人次,一天手機銷售額超1億,擁有600億元的交易規模市場,電子市場占全國市場容量的50%。僅僅1.45平方公里的地方,擁有1萬6千個登記企業、3萬多家商戶和15萬從業人員,是亞洲規模最大的電子產品集散地。
大街上流傳著一句話:“華強北一個噴嚏,可以讓全國電子產品市場感冒。”
2007年10月,**電子市場價格指數在華強北誕生。“華強北指數”成為被工信部認可的數據來源之一,而深圳也成為**電子市場的“風向標”和“晴雨表”。
2008年,在第十屆高交會華強北分會場開幕儀式上,華強北被**電子商會授予“**電子第一街”的稱號,這是華強北的高光時刻。
一時之間,華強北風光無兩。
2010年以前,人們談起購買數碼產品,第一時間就想到華強北。最成熟的手機市場首先出現在華強北,各地的零售商紛紛到華強北批發進貨;無數幫客戶挑選商品的“背包客”每天在華強北穿梭而過,尋找低價的二手元件,如同淘金一般。
華強北的一個鋪面,出售就立刻有人接手。據本地的商戶介紹,2008年時一個一米的柜臺售價甚至達到30萬元。
3、
華強北的衰落是從2010年開始的。2010,**電子商務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
據**編著的《**電子商務報告(2010-2011年)》顯示,2010年,****人數達到1.60億人,較2009年底增長48.6%;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達4.55萬億元,同比增長23.7%;網絡零售呈現出爆發式增長,2010年**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5091.04億元,較2009年的2586億元增長了96.7%。**成為**人重要的消費形式。
淘寶、京東、蘇寧易購等電商相繼崛起,瓜分了本屬于線下零售商的大部分市場,華強北也難以避免地受到了強烈沖擊,本在華強北購物的人們紛紛轉向**。
由于背靠深圳口岸,長期以來,華強北靠著低廉的價格吸引著來自各地的客戶。但隨著電商的崛起,價格不再是華強北的優勢。
除此之外,在電商平臺購物,貨品價格透明,能夠清晰地“貨比三家”。而在華強北,“你不能是個外行,不然很容易被坑”,一個華強北的背包客這么說。
靠著信息差賺取高額利潤的華強北開始衰落了。
而華強北的名聲也變得惡劣了起來。
由于在華強北電子產品零件品類眾多、價格低廉,裝配一部手機的成本大大降低。2003年起,在華強北,完整的**產業鏈很快形成。Iphone魔改在華強北一度很流行。“不管你的手機是什么型號,在這里都可以找到合適的外殼改造成Iphone。”
華強北的**曾一度十分流行,但隨著電商平臺的崛起和社會對知識產權重視程度的提升,這些組裝產品逐漸也變得無人問津。
但是華強北從此給人留下了“山寨盛行”的印象。搜索華強北,立刻就能彈出“山寨”、“水貨”等關鍵詞。
而深圳期望能擺脫這種印象。
2010年底,深圳市啟動了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專項行動,行動持續了半年以上。最終,華強北電子市場3600余商戶退出市場。
據澎湃**報道,2011年,在華強北路曼哈數碼廣場以東的居民樓上,近千部山寨的蘋果、諾基亞手機被從18層樓上扔下,碎片鋪滿一地。這是當地**打擊**的行動,而**生產者則在拋棄手機銷毀證物。
4、
2018年左右,華強北開始尋求轉型的機會,做起了“女人的生意”。
明通化妝品市場是華強北首個全面做美妝的市場。除去明通,華強北48個商城中有超過10家已經開始做起了美妝生意。靠著毗鄰**的天然優勢,華強北的美妝產品價格低廉、品類眾多,生意火熱。據說最火爆的時候,美妝檔口比電子市場柜臺的租金貴30%左右。
但是華強北的美妝生意也遭到了懷疑。知乎上有一個關于華強北美妝的問題:“華強北美妝,是**嗎?”提問和回答的網友們都對華強北低于專柜一半的價格發出了質疑的聲音。
2020年底,華強北卷入“6億”**案件。新華社評論稱:“海外**拉著行李箱說要出國,可能只是在華強北轉了一圈。”
2021年1月,深圳市場監管局、**等部門聯合對華強北化妝品檔口**、售假、偷稅漏稅等行為展開檢查,明通化妝品市場從1月4日起便歇業整頓。整頓過后,市場中大量化妝品專柜撤柜。
在電子產品市場日漸衰落的情況下,華強北的美妝市場又遭到打擊。昔日的“**電子第一街”,早已不復往昔的模樣。
未來怎樣發展還未可知,但是華強北并沒有放棄轉型的探尋。
2019年華強北建成國內首個5G體驗街區,期望走向創新道路,擺脫傳統的電子批發零售模式,以“智造”代替傳統的“制造”。
距華強北街道辦發布數據顯示,**之后華強北恢復較好,2020年新增注冊企業約6000家,經核查實有1300家,轄區規模以上企業累計營收1711.56億元,同比增長7.4%,區域日均**量超10萬人。
據中新網22日最新消息,專業機構對賽格大廈進行了實時監測,未發現異常。21日零時起,大廈已經禁止進出。目前專業機構正全面加快推進各項監測、檢測、鑒定工作。
或許被賽格大廈吸引來圍觀的人們,能被如今的華強北留住?
(作者丨市界 李惜 編輯 丨老貓)
拓展知識:
深圳華強北賽格大廈
深圳華強北,72層的賽格大廈突然劇烈搖晃,樓內辦公人員迅速撤離。深圳靠近海邊,當天風力較大,大風是造成大廈劇烈搖晃的一個主要原因。還記得2020年虎門大橋在大風下劇烈搖擺嗎?沒錯,他們兩個相距只有幾十公里。當然它們兩個的搖擺不一定是同一原因,只是都有可能是風造成的。
賽格大廈高200多米,這么高的大樓一定有防搖擺阻尼裝置,最有可能是這個裝置出現故障,導致無法平衡大樓因為風或者其他原因導致的搖擺。
如果萬一倒塌,那一定是一個世紀大災難
從爆料的視頻可以看出,大樓擺幅明顯,在大樓上班的人大部分感覺到了晃動,并且出現頭暈,當時在塞格上班的人大約八千多人,在半個小時之內全部撤離,有當事者爆料:太可怕了,我的鞋都跑丟了!這起事件迅速發酵,引起整個公眾的恐慌。如果萬一倒塌,那一定是一個世紀大災難。
地下修地鐵,高鐵,周圍其他建筑工地挖地基,還有自來水管爆裂,等等導致賽格大廈地基平衡被打破。但是如果發生這幾種現象,大廈地面混凝土抗拉肯定不夠,會出現明顯的裂縫,還有地基沉降有觀測標記,很容易發現。
賽格大廈非常高,達到300多米,雖然當天沒有風,但是不排除小渦流氣旋
賽格大廈非常高,達到300多米,雖然當天沒有風,但是不排除小渦流氣旋,如果有,這種渦旋氣旋發生在賽格樓層頂端,有可能造成賽格大廈發生擺動。對于小型渦流氣旋,夏天經常發生,周圍基本沒有太大的風,你會發現不遠處雜物被吹起來發生旋轉。
如果真的有渦旋氣流,那么要多大的渦旋氣流才能撼動整個賽格大廈發生擺動呢?如果有大的渦旋氣流,難道頂層的人感覺不到嗎?感覺依然理由不充分。
深圳賽格大廈搖晃原因不明,目前已經封閉現場
深圳賽格大廈搖晃原因不明,目前已經封閉現場,專家分析:可能是偶然性的共振現象;深圳住建局表示:賽格大廈的主體結構安全,也沒有在周邊場地發現地面開裂的情況,目前也沒有發生二次晃動,具體晃動原因待調查結果出來以后會及時向社會公布。
賽格大廈,也就是很多人說的賽格廣場,從修建完成之后就成為了深圳跨世紀的一個地標建筑,355.8米的總高無疑是周圍樓群中的大個,79層的總建筑分為4層地下結構和75層地上結構,雖然通過鋼管混泥土結構有效節省了地面空間。
其實一般的臺風等惡劣天氣,通常不足以讓一座利用最新技術修建的大廈垮塌
賽格大廈的修建時間要早很多,從1996年動工到1999年完工,歷時3年左右,而且還在當時創下了每2.7天建好一層樓的記錄。而上海中心大廈的開工時間是2008年,直到2016年3月才完工,然后于2017年的時候向公眾開放了“上海之巔”觀光廳。
如今的建造技術,其實一般的臺風等惡劣天氣,通常不足以讓一座利用最新技術修建的大廈垮塌,一些違建、或質量有嚴重問題的大廈一般都會被拆除,能夠正式啟用的大廈一般都沒有重大質量問題,所以,到現在也沒有出現過被風吹倒的大廈。
深圳華強北賽格大廈
深圳華強北賽格大樓發生晃動后,相關部門進行了緊急處理,目前專家組正在對大樓進行相關安全檢測。造成大樓晃動的原因,專家組還正在調查中。
事件回顧。
賽格大樓是深圳市福田區華強北的標志性建筑,建成于1999年,樓高355.8,米,共有79層,地上75層,地下4層,是目前最高的鋼管混凝土結構大廈。
因華強北賽格大樓發生樓體晃動,賽格大樓再一次出現在各大媒體上。當時大樓內的商戶和租戶,發現晃動后第一時間從大樓內撤離,并未發生人員傷亡。
據商戶回憶,剛開始晃動時,并不明顯。但之后室內的水晶燈、門和椅子,都有明顯的晃動聲音。大家感到晃動后,連忙跑出去。
當時坐電梯的人比較多,51樓的一戶商家,他走樓梯下至45樓后再坐電梯到的一樓。他說當時樓下有人疏導秩序,并不擁擠,也沒感覺太恐慌。
開始人們懷疑是否和地震有關,但相關部門第一時間回應,當時該地區并未發生地震。目前相關**部門,已經組織專家正在對大樓進行檢測。
從現場可以看見,賽格廣場大樓已拉起警戒線,陸續有商家從樓內往外搬貨物。事后大樓已經禁止外人進入,允許商戶往外搬貨物,不允許再運貨物進入。
據悉此件大樓三天出現三次晃動,大樓從21日凌晨起,暫停所有業主、商戶、租戶進出賽格大廈,具體的開放時間,需要等相關的通知。
可能導致大廈晃動的三點因素。
大樓發生晃動后,很多人都想知道大樓為何會出現晃動,大樓還安全不安全。事后相關部門組織專家組,分別對大樓主體的沉降、傾斜、振動等進行了布點監測。
并組織人員對樓體結構進行排查,初步檢測結果,大樓主體結構安全,并未出現脫皮、開裂等情況。
專家一致認為該大廈并未出現傾斜,大廈傾斜率小于0.2%,是符合相關要求。據悉大廈出現晃動并不是左右搖擺,而是上下震顫。
而高樓發生震顫可能受三方面的影響,分別是地鐵、風力和溫度。而當地的地鐵已經修建很久,當天風力也不大,但溫度溫差過大。
還有的專家分析此次晃動,也可能是大樓共振的現象。目前這些原因只是初步的猜想和推測,一切要以官方公布的結果為準。
此前曾有一篇發布很早的論文,談及大廈建筑初期存在的問題。比如邊設計邊建造,樓頂天線出現劇烈搖擺等問題。
但之后有關人員表示,這篇論文并非專業人士發布,不具備權威性,只是個人的觀點和想法。大廈是不是存在建筑問題,要以專家組的官方權威調查結果為準。
現在一般高層大樓都會安裝阻尼器,幫助大樓減輕震動。就像上海的中心大廈,就有獨特的阻尼器,被稱為“巔峰之器”。
因為華強北賽格大樓建于1999年,當時還未推出建筑阻尼器。有相關人士提議,建議大樓安裝阻尼器,以減輕震動感,提高安全性。
大樓商戶生意受影響。
賽格廣場是**電子第一街,當地電子城遍布大街小巷,擁有世界最完善的電子元件總匯,而華強北賽格大樓,便是當地的標志性建筑。
大樓內分別有電子市場和商務辦公兩種商戶,出現晃動后,為了更好地檢測結果,大樓21日起便暫停出入,很多商家連夜搬貨,但時間太少,有的商家貨物太多一天都搬不完。
此次事故受到影響最大的便是商戶們,有的商戶反映因為無**常進入大樓內辦公,只好就近租了一個臨時辦公點。
之前大樓附近被閑置的商鋪,房價已經水漲船高了。因為不知道具體大樓開放的時間,商戶們是按天租的商鋪。
而且商家的發貨量也受到影響,以前一天可以發幾百個貨,現在發貨量卻下降了八成。受到商家發貨量影響的還有快遞,現在一天有時只有三四十幾票。
如果再這樣下去,商家一直拿不到貨,很可能會出現產品漲價的情況,商家的生意會更難做,這導致很多租戶開始犯愁。
言到此處。
深圳華強北賽格大樓出現晃動,大量商戶生意受到牽連,造成大樓搖晃的原因,還要等待專家組的調查結果。希望結果可以早日公布,讓商戶們安心。
深圳華強北賽格大廈
截止到目前,官方最新回應:深圳華強北賽格大樓晃動的原因還在進一步調查中,并且該大樓的各方面數據都符合標準值,這無異于增加了調查的難度。我們不能隨意猜測該大樓晃動的具體原因,因為官方未給出事故的原因,所幸現場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事情發生之后,相關人員立刻進行了人員疏散,減少了人員傷亡事件。
5月18日,大樓出現明顯的晃動,相關人員立刻進行疏散人群
大約是在5月18日,部分網絡媒體曝光了深圳華強北70多層的賽格大樓出現明顯的晃動。與此同時,該大樓的住戶和商家在朋友圈發布相關視頻,相關人員發布的照片和視頻可以明顯地突出該大樓已經出現明顯的晃動。為了保證住戶和商家的生命安全,賽格大樓的工作人員立刻對人員進行疏散,于是我們在大樓下方的廣場上看到了許多聚集而來的商家和住戶。
當時賽格大樓的晃動比較明顯,有些人直接從60樓下降到一樓,甚至還弄丟了拖鞋。除此之外,網友開始猜測大樓搖晃的原因,有些人認為地基不穩是導致大樓搖晃的原因,有些人認為大樓太高,風太大,會使大樓搖晃。不過這只是網友的猜測而已,相關人員在進行多項數據的審查過程中,并沒有發現明顯的數據異常。所以相關人員還在進一步的調查中,并且保證大樓搖晃原因真實有效。
5月21日零時,賽格大樓封鎖,既保證**群眾的生命安全,也可以使檢測人員進一步檢測事故原因
既然這件事情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那么賽格大樓的檢測人員必須在最快的時間內檢測出大樓搖晃的原因。除此之外,賽格大樓不排除有再次搖晃的可能,所以賽格大樓的工作人員在5月20日發布通告。通告中明確寫出了大樓封鎖的具體原因,那就是保證用戶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也為了進一步保障檢測人員順利檢測出大樓搖晃的具體原因,這才實行了封鎖大樓的方案。
并且大樓開放的具體時間另行通知,畢竟相關人員正在檢測賽格大樓搖晃的具體原因。與此同時,這份通知中還詳細說明了大樓需要在工作人員完成檢測后開放,具體事務另行通知。5月21日,記者通過走訪調查,他們發現商家已經不能進入賽格大廈,這和通知中詳細描寫的內容相一致。
賽格大樓中的住戶感受到非常明顯的搖晃現象
一位在賽格大樓51樓工作的女士向記者說出了自己經歷的事情,當時這位女士正在和同事一起吃飯。同事感覺到大樓出現了搖晃現象,可她并沒有察覺到大樓的搖晃,所以她覺得同事在開玩笑。當她吃完飯之后,準備休息一下,這時她才感受到了劇烈的搖晃。于是這位女士和同事趕緊到達樓下的廣場,聽從工作人員的具體安排。
這位女士還向記者分享了自己當時的感受,她表示:賽格大樓出現的搖晃現象與地震發生的搖晃現象截然不同。大樓中的桌子椅子出現了明顯的晃動狀況,就連賽格大樓的柱子都有搖晃的跡象。當時這位女士非常慌張,她從51樓走樓梯下降到45樓,再從45樓乘坐電梯到達一樓。現如今,賽格大樓已經被封鎖,專業機構和相關人士已經對大樓進行多方面的檢測。
賽格大樓出現嚴重的晃動之所以會引起各方的關注,是因為72層的建筑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和人力,而且賽格大樓上擁有多個商家和住戶。一旦出現比搖晃更為嚴重的現象,這不僅會使**群眾陷入危險之中,還會導致大樓的安全性備受考驗。為了防止大樓進行出現意外,所以大樓相關人員才發布了封鎖通告。小鯉魚**養家,我們的安全才是關鍵。工作人員及時疏散群眾,避免人員傷亡。相關人員和專業機構進入現場調查原因,這也可以看出團結一致有多重要。我們還不敢推測大樓搖晃的原因,畢竟我們不是專業的檢測人員和機構。
深圳華強北賽格大廈
深圳市應急管理局值班室接報:深圳市福田區華強北街道賽格大廈出現搖晃。經查看并分析全市各地震監測臺站數據,今日深圳市未發生地震。賽格大廈搖晃原因相關部門正在核查。
中建科工華南大區總工程師陸建新:高樓大廈都是有地震分析的,一般情況下是在地震時才會有震動和擺幅。如果沒有地震的話賽格大廈出現這種情況是不太正常的。從目前掌握信息看,這是一種偶然的頻率的。
一、事件回溯
2021年5月18日12點31分,賽格廣場值班人員接到租戶反映感覺大樓晃動,大樓管理處迅速通過樓層廣播通知樓內人員應急疏散,并安排工作人員引導人員有序撤離。13點55分,賽格廣場內所有人員已安全疏散。
福田區接報后立即啟動應急響應,區相關職能部門已組織專家到場對大樓安全進行檢測,經專家初步檢測排查,大樓周邊場地未見地面開裂情況,未見幕墻板塊脫落損壞。
相關具體情況及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核實,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二、理論上來說
超高層建筑讓風吹晃了一點都不稀奇,不晃才不太可能。即便是用鋼鐵和混凝土打造,一個超高層建筑依然是一根細長的桿,很容易受到風的影響。所以超高層建筑在設計的時候都要充分考慮風對它的影響,和它擾動的氣流對別的建筑的影響。許多除了要做力學上的理論設計外,還要去吹風洞。
為了減少風的影響,一方面建筑的外形和結構、材料要精確設計,比如上海中心的旋轉結構就跟防風有關。另一方面在超高層建筑頂端要安置減搖的裝置。
深圳華強北賽格大廈的晃動,大概率也是風造成的,當年可能在空氣動力學設計上不是特別上心,后來城市建設造成風場的變化也可能是誘因。如果風造成的震蕩正好跟全樓的共振頻率吻合了,能讓人感覺到也就不奇怪了。
雖然結構受損的可能性不大,但接下來要做評估,如果是風造成的,看看能不能用空氣動力學的辦法解決一下,比如在建筑外墻上增加什么東西改變一下氣動外形。
三、總結高度達到了355.8米,有70多層,如果在較高的樓層,即使下面有一點的晃動上面也會感覺非常劇烈,難怪人們會如此害怕。深圳近期沒有地震,那為什么大樓會有晃動?如果周圍沒有巨大的施工等等其他因素,那就是大樓自身的原因了,不知道是不是質量原因?這棟大樓建成于1999年,才使用22年左右的時間,按說不是老舊的樓房,如果真是成了危樓,那可真麻煩了!
這樣的大樓如此高,住的人如此多,57樓下來只有兩部電梯,如果真是發生了什么危險,真是很難逃生。萬一發生了地震、晃動等情況,還不能坐電梯,不然萬一停電就麻煩了。可如果不坐電梯,從70多層樓上下來,走樓梯要多長時間?真要有危險的話這段時間樓可能就倒下了,根本來不及下來。高層建筑的逃生問題一起是世界性的難題,尤其是發生火災、地震等情況時,看看美國當年的雙子大廈受到襲擊的情況就知道了。
現在官方正在調查,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也不能貿然說是樓房的質量問題,還是耐心等待一下官方通報。但無論什么原因造成的,一定要及時準確地公布原因,不然大家的恐慌感不會消除,這棟大樓也不能輕易啟用。
針對本次事件,我來說下我的的看法:
1、總高度350多米應該包含了,頂部類似大哥大手機天線的構架,實際主體結構高度好像只有300米左右。
2、300米左右高度的建筑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不會設置阻尼器,沒必要浪費成本,效果也不好。一般來說會可能會把消防水池設置在屋頂,客觀上也起到部分阻尼的效果,雖然結構計算的時候幾乎不考慮消防水池阻尼的作用,但這屬于結構概念設計的范疇了。
3、對于深圳300米建筑的主要抗震設計,除了結構本身框架-核心筒結構的二道防線外,會設置帶狀桁架和伸臂桁架的加強層,其目的就是減少水平荷載帶來的位移。水平荷載就是指地震,風的作用。但由于照片上幕墻遮擋了,就看不到是否設置的加強層。
4、由于沒有設計資料和數據無法估計原因,但從僅有的照片來看,這棟樓的平面有一個不利的因素,正六邊形較為對稱,可能會導致扭轉周期和平動周期接近,對抗扭不利。
5、至于晃動的原因,我認為還是風。風這個玩意產生的結構效應太復雜,反正我是搞不太懂得,能按依樣畫瓢按規范提供的公式來計算,或者按照風洞實驗提供的數據計算,至于這些公式和數據怎么來的,到底能多大層度上模擬大自然的真實情況,我也不清楚。
補充:我覺得可能是出現的橫向風振效應。通俗來講,大家可以試試,拿一張A4的紙,用嘴使勁向垂直于紙張厚度的方向吹一口氣,大家會發現紙張在垂直于厚度方面發生劇烈的振動。
6、不過有一個情況我們需要注意,賽格廣場大樓是90年代設計的,當時對于超高層設計,不管是設計理論,項目經驗還是計算軟件,和現在有很大的差異。我估計這個項目的結構設計,至少是結構的方案是老外團隊搞的。
7、風荷載設計而言,現在已經距當時設計時有20多年了,所以當時做風洞實驗的時候,周邊高層建筑的情況是無法模擬。也有可能是周邊高層建筑,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地貌,讓賽格大樓周邊空氣的流動產生了變化。通俗的說,大家看平整無障礙的河道和有亂石的河道,其水速和水流情況是不同的,這屬于流體力學的范疇。
8、雖然體感上有晃動,但好像并沒有出現類似地震晃動那樣嚴重,不知道內部**的畫面有沒有流出,桌椅板凳,書柜花架有沒有傾倒。有待后續。
9、對于現在超高層結構設計而言,我們允許樓層在一定范圍內發生變形,但我們要考慮人體感的舒適度,雖然從設計角度上講,些許的晃動不影響主體結構的安全,但誰都不愿意在能明顯察覺晃動的建筑里工作。
10、后續的加固,增加阻尼器我估計是沒有這個空間了,多半可能是在頂層或者中間的某避難層增加桁架,加強建筑的整體剛度。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07489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