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積分落戶政策(北京積分落戶政策2016)
前沿拓展:
▲圖片來源:來自網絡,侵刪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消息,今年共有122219人人在線提交積分落戶申請。
12萬人報名,在不增加名額的前提下,完全消化掉要21年,當然會有掉隊和滿足資格條件的新人,咱們這里先不做統計,12肯定是保守估計,存量是巨大的。以本科22歲畢業開始繳納社保算,29歲有資格報名,16年后開始減年齡分,所以如何在16年內上岸,是我們應該考量的問題。
準備一 房子問題
2010年前,北京的房子是可以隨便買的。
2010年4月,北京第一次發布限購,非北京市戶籍的家庭在京買房,只能購買一套商品房住宅。
2011年2月,北京限購升級,第一次規定了非北京市戶籍在京買房需要連續繳納5年社保。
所以,如果是2010年及以后畢業的,沒有工作居住證需要畢業5年后才能買房子。
就目前來說,有房在城六區的,可以考慮去郊區買一套;還沒有買房的優先考慮入手郊區房。畢竟你名下只要有郊區房,就會多出12分的職住。
這里注意的有幾點:一,是房產證最好是在1月份辦出來,這樣的話,下一年就能用上職住分,晚1個月就晚1年;二,是如果用了職住分將來戶口會落在郊區房子下,目前還可以遷到城區,未來政策不知是否會變;三,是戶口辦理完后再賣郊區房,不然落到有戶口但無房入戶的尷尬境地。
準備二 年齡問題
大部分人都是趕在年齡減分前上岸,所以45歲是個關鍵節點。還有一點需要考慮就是孩子的年齡問題,需要趕在孩子18歲前,超過18就能能隨遷了。
不過幸運的是,積分落戶申報系統在年齡方面還比較人性化,可以理解為47后才開始減年齡分。
比如2022年是1975年的最后一次加滿年齡分,2023年是1975年出生的第一次減4分,很簡單的算法就是比實際年齡少倆歲?就行。
知道自己開始扣年齡分的年份非常重要,關系到你能否成功上岸。如果預估上岸年份晚于扣年齡分的年份,則上岸的機率會小很多。就算你可以等,孩子也等不了了,如果積分落戶走不通,還有其他路可以選。
準備三 學歷問題
學歷永遠是繞不開的話題,它也是積分落戶中的加分大項目。有的沒有學歷分,有的學歷分高達37, 是比較容易拉開分差的一個指標。相當于12年多的社保
從往年申報人群來分析,15的學歷分算是及格,當然26分的學歷分最好。如果你的學歷分比較低,還是有辦法來補救的。
一是讀在職碩士,學歷分可以提升到15.5,適合自考的專科本科、全日制大專等。
二是讀在職博士,學歷分可以提升到26.5,適合雙證本科、單證碩士等。
關于學歷加分,一年制的海外碩士因為短平快的優點是多數人的選擇。不過選擇的時候也要搞清楚,海外學歷需要通過留服認證才能加分。
準備四 社保問題
定期檢查社保繳納情況,防止有斷繳的情況發生。遇到的很多積友,都是因為公司人事的原因,導致沒有7年連續社保而失去申報資格。
還有一點就是不要輕易換工作,就算是換工作,社保也要做到無縫銜接。
社保的時長以累計繳納時間最長(扣減補繳月數)的單一險種為最長社保繳納時間。比如最長的養老保險連續繳納了14年6個月,則社保分數是(14×12+6)×0.25=43.5。
準備五 納稅問題
納稅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超車方式,今年分數線猛漲,突擊納稅就是原因之一。
突擊納稅不可取,畢竟不是合理合法的,要想拿到這個分數,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收入達到加分的標準,以事實為依據,不要弄虛作假。后期如果政策出了補丁,打擊這種行為,基本算是前功盡棄了。
還有一點是納稅是看申報年前3年的納稅情況。這三年期間,按年度核算納稅,還不能出現任一年度納稅為零的情況,否則不予積分。這就需要預估上岸時間了,比如預估是2025年上岸的話,2022-2024年的納稅需滿足每年超10w的要求才可加6分的納稅分。
結論:想要走積分這條路落戶,需要老老實實熬社保,早買房,最好是郊區,學歷分15才算合格,想拿納稅分只有努力提高收入,突擊納稅不可取。
如果把北京積分落戶的分數設定為滿分100,則社保占比為45%,年齡分占比20%,學歷分占比15%,住所分(包括職住)占比20%。
▲圖片來源:來自網絡,侵刪
以2022年為例,一個統招雙證本科生,15年社保,5年租房10年郊區自住,22畢業,在37歲的分數是45+20+2.5+10+9+15=101.5。這是比較理想的狀態,不得不說太難了,15年社保和買房10年就能刷掉一大批人,況且很多人連15的學歷分都沒有。
北京積分落戶是個水到渠成的過程,分數差太多也沒必要灰心喪氣。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然后想辦法去彌補。彌補不了的話,那就接受這個現實,畢竟一年6000個名額,對于龐大的落戶需求畢竟是杯水車薪,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北京戶口。
積分不成換條路, 條條大道通北京
前面也有很多落戶北京的政策 可以關注搜索了解。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02486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