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天是什么意思(四九天指的是什么)
前沿拓展:
前兩天在與一位老農聊天的時候聊到了氣候的話題上,老農說,過了冬至之后,就交一九了,因此,天氣應該越來越冷,如果交了一九后天氣仍然不冷,那么,就會應了農村“一九天不涼,九九‘赤’脊梁”這句俗語中的說法,氣候就反常了。
“什么?農村還有這么一句俗語?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么呢?”我疑惑地問。
老農見我不懂這句俗語中的意思,便開言道:
每年過了冬至日后就開始“交九”。所謂的“交九”也叫“數九”,是**民間計算寒天與春暖花開日期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在我國的民間口口相傳,并且,還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不過,至于這種方法從何時開始流傳,現在是沒有確切的資料能夠佐證的。
“數九”一般從冬日至數起,每九天算一個“九”,依此類推,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時才算完結。而到了“九九”八十一天的時候,天氣寒冷的時光已經結束,天氣就會暖和了。不過,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到了“九九”八十一天的時候,有些地區可能還沒有完全進入春天。
無論“數九”的方法究竟是怎么來的,但這種方法也是具有一定的科學性的。因為從過了冬至日后,雖然太陽的高度角漸漸高起來了,但太陽仍然距離地球太遠,地球每天散失的熱量仍舊大于地球每天接收的熱量,仍然會呈現熱量“入不敷出”的狀況。再加上在冬至日之前地球上所集聚的熱量已經消耗殆盡,所以,過了冬至日后的天氣會一天冷似一天,到了“三九、四九天”時,會達到寒冷的頂峰。但過了“三九、四九天”時,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熱量就會慢慢地集聚起來,從而使地球上的溫度漸漸升高。
農諺中這樣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由此可見,到了“一九”的時候就該出現寒冷天氣了。
那么,一旦到了“一九”時天氣仍然不冷會導致什么結果出現呢?
如果到了“一九”時天氣仍然不冷,那就意味著地球上仍然集聚有大量的熱量,而這些熱量就有可能伴隨地球度過整個冬天,到“九九”時節時,地球上這些頭一年殘存的熱量就會與太陽照射發出的熱量進行疊加,從而使地球上的溫度迅速升高,最后導致人們在“九九”時節到來時就會有燥熱的感覺,從而使一些怕熱的人甚至會出現赤膊露體的現象。其實,“一九天不涼,九九‘赤’脊梁”這句俗語就是這樣來的。因為“赤”脊梁是民間對赤膊露體現象的一種說法,所以,這句俗語就表示—–一旦在‘一九’時天氣仍然不冷,那么,到了“九九”來臨時,人們就有可能因天氣燥熱而赤膊露體了。
以上所言,就是這句俗語的大概意思。
聽了老農的解釋后,我總算是弄明白了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由此看來,勞動**從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還總結出了不少的經驗呢!
拓展知識:
四九天是什么意思
今年的數九是從2020年12月21日開始的,每九天為一九,那么算起來,從一開始到四九結束,一共是36天,應該從2020年12月21日到2021年1月17日,所以說四九應該是從2021年1月5日到2021年1月17日,農歷是庚子年,從臘月初五到臘月十三。
四九天是什么意思
“四九”的意思是冬至后進入數九寒天,第四個九天稱為“四九”。2020年1月17日是四九第一天。
追答
筆誤。是2021年1月17日。
四九天是什么意思
“四九”是指三九寒冬的第四個九天,2021年元月十七日開始進入四九,元月二十六進入五九。
四九天是什么意思
2021年四九天的具體時間是2021年1月17日-2021年1月25日。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027483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