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123_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_日韩美女免费线视频_成人av三级

中華****文化和旅游部(中華****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

前沿拓展:

中華****文化和旅游部

中華文化促進會屬于非政治、非宗教的具有完全**性的文化藝術團體。中華文化促進會創立于1992年,常設機構設于**北京市,是注冊于中華******的全國性聯合性社會組織。
文促會業務主管部門為中華****文化和旅游部,文促會以“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國際交流”為宗旨,由海內外文化界及社會各界知名人士,以及百多個區域組織、分支機構、企業會員組成。


1/引言

**旅游度假區是對外經濟發展的產物。1992年《國務院關于試辦國家旅游度假區有關問題的通知》提出建設國家旅游度假區,同年,國務院正式批準建設11家國家旅游度假區。《旅游度假區等級劃分》(GB/T26358-2010)標準中將旅游度假區定義為“具有良好的資源與環境條件,能夠滿足游客休憩、康體、運動、益智、娛樂等休閑需求的,相對完整的度假設施聚集區”,按照等級從高到低劃分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省級旅游度假區。在國家標準和行業實踐中,旅游度假區是**化的概念,是經過**部門報批成立的專門管理和建設的區域,具有明確的空間邊界和**管理機構。

2020年,《****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的發展目標;2022年,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提出“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建設世界級度假區”的目標。兩項規劃的出臺推動了度假旅游發展的新熱潮,加之當前**度假旅游市場不斷發育壯大,各地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積極性逐漸提高。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是**旅游度假區發展的“國家隊”,研究其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對于優化**度假旅游產業布局、促進度假區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隨著國內旅游消費轉型升級的加快,度假旅游逐漸成為主流休閑方式,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成為繼國家5A級旅游景區后的又一重要行業管理品牌。國內關于旅游度假區空間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度假區規劃開發選址與空間結構、土地利用的空間格局變化與影響因素、度假區空間生產等內容,以物質空間形態研究為主,非物質空間形態研究內容正在興起。在研究方法上,早期主要采用定性描述分析法,后來隨著地理學空間研究方法的不斷豐富,學者逐漸使用GIS、RS等技術對度假區用地空間進行定量刻畫和分析,也推動了旅游度假區研究內容的進一步深化。

目前,從全國和區域尺度對旅游度假區整體空間格局進行分析的研究還比較少,學者僅對廣東省、四川省旅游度假區的空間分布特征、度假區類型與成因等進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發現廣東省旅游度假區在沿海和內陸的分布呈現出“弧-扇”型空間格局,四川省旅游度假區的形成主要受到地形地貌、氣候條件等的影響。

由于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從全國宏觀層面對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進行空間格局特征刻畫和因素分析的研究少見。基于此,本文在回顧**旅游度假區發展歷程的基礎上,以2015年、2018年、2019年、2020年中華****文化和旅游部(含原國家**)評定公布的4批45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為數據基礎,借助ArcGIS10.5軟件分析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空間分布特征,揭示影響因素,探討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內**旅游度假區研究的熱點和關鍵問題,為**度假旅游產業布局優化、旅游度假區高質量發展和建設世界級度假區提供科學參考和借鑒。

2/發展歷程回顧

**旅游度假區發展先后經歷了“國家旅游度假區”和“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兩個不同的階段,前者是國務院批準建設的綜合性土地開發區,具有**管理機構和職能,后者是文化和旅游部(含原國家**)頒發的行業管理品牌,兩者在性質上截然不同,但在不同階段分別引領了國內旅游度假區的開發建設進程。

(1)“先批后建”的國家旅游度假區。為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鼓勵和吸引外商投資,促進國內旅游業由觀光型向觀光度假型轉變,解決國內旅游產品結構單一、檔次偏低等問題,1992年8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試辦國家旅游度假區有關問題的通知》,開始批準在旅游度假資源豐富、客源基礎良好、交通便捷、對外開放工作已經有較好基礎的地區建設國家旅游度假區。

國家旅游度假區是由國務院批準建設的以度假旅游為主導功能的綜合性土地開發區,其設立初衷是以接待海外旅游者為主,以創匯經濟發展為目標,是提升國內旅游業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同時也開創了**度假區“先批后建”的發展模式。1992年10月,國務院公布了首批11家國家旅游度假區,包括大連金石灘、青島石老人、江蘇太湖、上海橫沙島、杭州之江、福建武夷山、福建湄洲島、廣州南湖、北海銀灘、昆明滇池、三亞亞龍灣,類型上以濱海旅游度假區為主,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省份。

(2)“先建后評”的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經過10余年發展,旅游度假區在發展旅游產業、增強區域經濟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效應方面受到各級**的重視,帶動各省市批準建設了上百家省、市級旅游度假區,各地建設如火如荼,但由于彼時度假旅游市場發育不成熟,資源開發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等原因,度假區發展緩慢。大量旅游度假區由原來的新城、國家5A級旅游景區服務區,以及各類園區發展而來,在開發建設及服務配置中缺乏對度假旅游理念與內涵、服務與品質等內容的理解和認識,發展參差不齊,亟待規范引導。

2011年,《旅游度假區等級劃分》(GB/T26358-2010)國家標準的印發,成為旅游度假區規范發展的引領性文件。2015年,原國家**印發《旅游度假區等級管理辦法》,該辦法的發布標志著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評選機制的出臺,也使“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成為繼國家5A級旅游景區之后的又一重要行業管理品牌。

2015年10月,首批17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公布;2018年1月,第二批9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公布;2019年5月,公布了第三批4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同年12月,為了進一步規范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認定和管理,促進旅游度假區不斷豐富度假休閑產品供給,提高服務和管理質量,持續提升建設發展水平和品牌影響力,更好滿足**日益增長的度假休閑旅游需求,文化和旅游部頒布了《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管理辦法》,并形成了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機制。2020年12月,公布了第四批15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并首次設立了滑雪類型旅游度假區。

總體來看,經過近30年的發展,**旅游度假區逐漸從早期吸引外匯、發展國際旅游市場轉向以“滿足國內休閑度假旅游需求、培育世界級度假旅游勝地”為目標,在完善度假區管理制度建設、促進旅游度假區高質量發展、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梳理2015年以來公布的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名錄發現,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數量呈現波動上升態勢。在建設世界級度假區的戰略引導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成為“前沿陣地”,各地再次掀起創建熱潮,相關研究話題熱度正在不斷上升。

3 空間分異特征

3.1 數據來源

本文所使用的數據來源:(1)45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數據與相關信息來源于中華****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網站、中華**********官方網站;(2)根據高德坐標拾取系統**45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坐標,利用ArcGIS10.5軟件建立2015年、2018年、2019年、2020年的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數據庫,將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以點狀要素標記在自然資源部標準地圖底圖上(圖1)。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

3.2 研究方法

在全國尺度下,可以將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視為點狀地理要素。本文基于ArcGIS10.5,首先按照時間順序標記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空間分布,然后利用ArcGIS軟件的繪圖和數據分析功能,刻畫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數量分布及核密度特征,為后續分析奠定基礎。

3.3 結果分析

3.3.1 空間總體分布格局

按照**地理區域劃分,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廣泛分布在華東、西南、華中、華南、西北、東北、華北七大地理區域(表1)。在數量分布上,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在全國層面呈現顯著的東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空間分布差異格局。具體來看,華東地區分布數量最多,共有國家級旅游度假區20個,約占總數的44.44%;西南地區次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數量為12個,占比約為26.67%;西北、東北、華北地區度假區數量均較少,3個區域內度假區數量總和為5個,占比約為11.11%,尤其是華北地區分布最少,僅河北省擁有1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總體來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空間分布不均衡,亟待平衡與優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

3.3.2 空間分布集聚區域

目前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總體數量還比較少,雖然在東部和西南部呈現初級集聚形態,但是總體上集聚范圍小,密度值較低。由圖2可知,目前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呈現出以浙江、江蘇為核心的“單核主導型”分布格局,初步形成了1個一級熱點區和2個二級熱點區。一級熱點區位于長江三角洲地區,主要包括浙江、江蘇兩省,度假區類型以湖泊和山地度假為主,該區域經濟發達,交通便捷,人口規模大,市場廣闊,共有國家級旅游度假區11個,約占度假區總數的24.44%。二級熱點區則囊括了山東省沿海地區,云南、四川、重慶、貴州等西南地區,由于受到地形地貌條件的影響,山地、河湖、海洋等資源豐富集中,為度假區開發建設提供了優良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基礎。當前,北京、天津、遼寧、內蒙古、山西、寧夏、甘肅、青海8個省(區、市)尚無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

4/影響因素

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空間分布差異是諸多自然與人文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旅游點要素空間分異的影響因素歷來是旅游地理學者關注的話題之一,研究發現旅游景區的空間分異主要受到地形地貌、資源稟賦、政策支持、交通條件、供需驅動等因素的影響。本文借鑒旅游景區空間分異影響因素的分析,結合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發展歷程和空間分異特征,選取度假資源稟賦、國家政策支持、市場發育程度、假日制度設計、大型賽事活動等因素進行重點分析。

4.1 度假資源稟賦

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和豐富的度假資源是度假區發展和度假產品開發的基礎條件,不同地區度假資源存在差異,對度假區選址和開發建設具有直接影響,因此資源稟賦成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空間分布的制約性因素。由于度假資源類型多樣,形成了濱海、溫泉、山地、滑雪、主題樂園、古城古鎮等多元化特色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表2)。

①自然資源依托型。自然資源依托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是以自然地理單元為空間基礎,其形成和分布受到自然地理要素和自然規律的制約,如山地、森林、湖泊、溫泉、海洋、滑雪等自然資源集聚區和優勢區為度假區建設提供了基礎條件。自然資源為核心依托的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數量最多,共計39個,約占總數的86.67%,其中,河湖(16個)、山地(8個)、溫泉(6個)、海濱(5個)是典型的資源類型,分別約占總數的35.56%、17.78%、13.33%和11.11%。這類度假區氣候條件優越,生態環境宜人,為度假者提供了親近自然、休閑游憩、康健療養的自然空間。

②人文資源依托型。目前人文類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核心依托資源包括主題公園、古城古鎮、特色小鎮、文物與文化遺產等。以古城和世界文化遺產為核心依托的度假區歷史文化悠久,休閑度假氛圍良好,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形成提供了人文旅游資源基礎,如大理古城旅游度假區、成都天府青城康養休閑旅游度假區;主題公園和特色小鎮類型的度假區接待設施完善,休閑娛樂活動豐富多元,如東部華僑城旅游度假區、河源巴伐利亞莊園、林芝市魯朗小鎮旅游度假區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

4.2 國家政策支持

國家政策、**支持力度,以及旅游度假區國家標準和相關管理制度的制定對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空間布局具有顯著的引導作用,也為度假區規范發展提供了政策依據和保障。在促進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發展過程中,不同區域的**管理部門,尤其是度假旅游發達區域的地方**自上而下出臺了多項政策支持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開發建設。如2001年浙江省就已出臺《浙江省旅游度假區管理辦法》來規范度假區發展,2014年提出大力推進度假區建設,在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等方面助力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

浙江省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數量和品質均處于全國領先位置,地方**在其中起到了關鍵性的引導作用。政策支持是旅游度假區創建的重要條件,如林芝市魯朗小鎮是**唯一一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也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旅游項目,即是主要得益于廣東省對口**的大力投資與投入。

2022年,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提出支持中部、西部、東北地區因地制宜建設本地特色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同時支持城市休閑等新類型度假區的發展,規劃的出臺將進一步平衡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在全國層面的區域空間分布差異,引導科學布局,推動欠發展區域開發建設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進程。

4.3 市場發育程度

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主要分布在東中部、西南省會城市周邊,其分布格局與2010-2020年**人口格局演變具有較強的相關性。研究發現,近十年來,**人口在保持東密西疏的總體格局外,區域分化日益明顯,沿海城市群、川渝黔城市群、中部省會城市人口增長加快,東北、西北則面臨人口收縮。

旅游度假區的發展與人口規模呈顯著正相關,即人口規模越大,市場需求和驅動力越大,市場發育程度越高,度假區數量越多。具體來講,市場發育程度主要包括度假旅游市場規模、度假旅游產品和設施供給、度假旅游企業集聚程度等。

從度假旅游市場規模來看,經濟發達城市區域人口規模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消費能力強,具有較為強烈的休閑度假意識、習慣和偏好,為旅游度假區的投資運營提供了廣闊的市場腹地和需求驅動力。從度假旅游產品和設施供給來看,中部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城市基礎設施和旅游服務設施相對完善,交通進出便捷,旅游投資活躍,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開發建設提供了基礎條件和要素。同時,度假旅游產品品質高、從業人員素質高,進一步增加了回頭客比重,提升了消費者度假品牌粘性。

從度假旅游企業集聚程度來看,高品質度假酒店集團、主題公園、文創公司等均集中于東中部發達城市群,進一步推動企業創新和市場要素的發育壯大。因此,當前**東中部區域旅游度假區發展形成了明顯的集聚效應,浙江、江蘇度假集群是**度假旅游市場供需優勢區域,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數量多、增長快,在空間上初步形成了熱點分布區。

4.4 假日制度設計

與“點狀”觀光旅游形式不同,度假旅游要求在一地集中停留一段時間,因此,只有具備完善的假日制度才能進一步推動近、中、遠程度假旅游全面發展。當前,**仍然主要實行集中假日制度,形成了春節、國慶兩個7天長假、勞動節5天小長假,以及元旦、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4個3天的長周末假日格局。

浙江、江西等地提出了2.5天周末彈性作息政策,促進假日旅游消費,但大多地區仍執行2天周末假日制度。假日長短直接影響度假者出行距離的遠近和目的地選擇,當前的假日制度難以滿足大規模中遠程度假旅游市場需求,因此也推動了度假區主要分布于經濟發達省份的集聚特征,促進了大城市周邊以“微度假”形式為主導的度假旅游發展新格局。如浙江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主要承接了上海、杭州的度假市場需求,西南區域的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主要針對于四川、重慶等省市的度假市場。然而,這也進一步強化了以市場為主導因素的旅游度假區既有空間分異格局,空間失衡加劇。

4.5 大型賽事活動

**北部區域的旅游度假區目前主要以滑雪類型為主,兼具夏季避暑功能,如河北崇禮冰雪旅游度假區、黑龍江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等。這類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空間分布主要受到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的影響,賽事承辦地往往成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孵化地”。如河北省崇禮是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的舉辦地之一,借助這一發展契機,其在滑雪場地、度假酒店、娛樂設施、交通設施建設與提升等方面均達到了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標準和要求,同時,國際大型賽事的舉辦也提升了該度假區在全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同樣,黑龍江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曾在1996年成功舉辦第三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并且作為**企業家論壇年會的**會址,被譽為“**的達沃斯”。國際體育賽事活動的舉辦推動了**北方區域冰雪類型旅游度假區的出現,豐富了國內度假旅游產品類型,提升了度假區的國際化水平和品質,同時也進一步平衡了國家級度假區空間分布的南北格局差異。

5/結論與討論

本文在回顧**旅游度假區發展歷程的基礎上,以全國45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為研究對象,對其空間分布特征和影響因素進行了初步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結論。

(1)**旅游度假區經歷了兩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分為“先批后建”的國家旅游度假區發展階段和“先建后評”的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發展階段。近年來,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發展呈現持續上升態勢,在相關標準的引導下度假區經營管理日益規范,品質不斷提升,度假區類型逐漸從以自然資源依托型為主轉向人文資源依托型度假區不斷豐富發展的新格局。

(2)從空間分布特征來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在全國層面上呈現出東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空間分異格局。省級層面上形成了以浙江、江蘇兩省為一級熱點區,西南和沿海省份為二級熱點區的分布格局。

(3)從影響因素來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空間分布差異是自然與人文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資源稟賦是度假區空間分異的制約性因素,決定著度假區規劃與開發選址的成敗;國家政策引導是度假區空間分異的關鍵性因素,尤其在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等方面能夠發揮積極作用;市場發育程度是度假區供需格局差異的內在動力,區域內度假市場發育程度越高,度假區數量越多;假日制度直接影響度假者出行距離和目的地選擇,進而影響度假區空間分布,當前國內的假日制度進一步助推了發達區域周邊度假區的發展和集聚;大型賽事活動是度假區空間分異的助推因素,賽事承辦地往往成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孵化地”。

(4)旅游要素的時空格局和影響因素分析是旅游地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基于地理學視角從全國宏觀尺度上對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空間分布、影響因素進行了初步分析。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認為,從全國層面上優化度假產業布局,近期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點推動**北部、西部旅游度假區發展,因地制宜拓展城市休閑、古城古鎮、鄉村田園等人文類型旅游度假區,充分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提升區域度假旅游發展意識;旅游度假區集聚區域應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品牌優勢,加大投入力度,提供更高品質的休閑度假產品和服務,在全國旅游度假區發展中持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5)由于當前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發展時間短、數量較少,本文僅從以上方面對其發展歷程、空間分布和影響因素進行了初步分析,未來隨著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數量的不斷增多,可以從其空間網絡結構、空間集聚分布、復雜影響因素等方面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此外,全國省、市級旅游度假區的空間分布格局、影響因素,及其與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空間分布的關聯性和差異性等問題分析也有待加強。

6/研究展望

近年來,隨著國內旅游消費轉型升級的加快,以休閑度假為代表的旅游業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結合當前**旅游度假區研究現狀和高質量發展要求,以下問題亟待加強研究。

(1)度假區邊界問題。度假旅游理念起源于西方,與“周游式”的觀光旅游不同,度假旅游更強調“一地停留式”,也就是尋找一個地方停留一段時間,通過度假旅游活動獲得身心休閑放松的旅游形式或產品類型。從國外定義來看,度假勝地“resort”的范圍可以是一個城市、一個鄉村,也可以是一個地理區域、一個度假酒店綜合體,其邊界是模糊的,這一點與國內的旅游度假區(具有明確的空間管理邊界)存在明顯差別。

在未來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世界級度假區建設中,休閑度假活動范圍是否應該有邊界以及如何界定邊界仍然需要探討。此外,旅游度假區發展應與更廣泛的國土空間發展相適應,綜合協調本地居民和度假旅游者的用地需求,從政策制度、資金配套、城市建設、機構協調等方面促進度假區空間功能優化,使居民生活區、城市公共服務區等不同地理空間能夠與度假區管理空間有機結合,協同發展。

(2)度假區資源與分類。對度假旅游資源進行科學分類及開發利用評價是推進高等級度假區開發建設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工作。

資源是度假區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條件,度假旅游資源與傳統觀光旅游資源存在本質上的特征差異,如氣候資源是度假目的地吸引力的關鍵,具有體驗價值的其他資源是度假目的地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在觀光旅游時代,國家標準《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17)為旅游資源分類、評價與開發提供了規范和指導,因此這一標準也主要適用于觀光型旅游資源評價,在實際工作中,沿用該標準評價新時期**度假旅游資源會造成開發利用價值評判錯位。

在當前**從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旅游轉變的時代背景下,需要重新審視度假旅游資源的內涵、特征,系統梳理**建設高等級度假區的世界級山水資源、濱海避暑和避寒資源、冰雪度假資源、文化古鎮資源、鄉村旅游資源等,并在科學評價的基礎上實現度假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為度假目的地高質量發展和構建世界級旅游度假區夯實基礎。

(3)度假區與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強調人與自然環境協調發展,自20世紀80年代提出后引起了**和學界的關注。

**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決策,**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生態文明建設關乎**福祉和民族未來。旅游度假區是一個能夠提供綜合性度假體驗和服務的區域,需要具備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含度假氣候)、高質量的住宿、餐飲、娛樂和健康設施,以及高水平的服務等。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為度假者提供了親近自然、健康療養的場地空間,以及美學、游憩、健康、旅游、教育等多樣化的生態系統文化服務。

旅游度假區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是對立統一的關系,高質量的生態環境是度假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構成要素之一,但度假旅游活動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影響。在度假區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合理測度旅游度假區的環境容量與承載力,加強氣候變化、生態環境影響模擬與預測,識別發展風險、提升度假區韌性,實現度假區生態系統與旅游系統之間的協同可持續發展,均是亟待研究的科學問題。

(4)度假者的環境感知、滿意度與行為。與觀光旅游不同,度假旅游者更加注重自然環境、休閑健康、獨特的體驗和感受,對品質化服務要求更高,度假者環境滿意度顯著影響度假者體驗與感知。

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世界級度假區不應是奢華設施的集聚區,而應該形成國際化環境品質、服務水平以及市場知名度。《旅游度假區等級劃分》(GB/T26358-2010)、《旅游度假區等級管理辦法》《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管理辦法》等相關標準和管理辦法的出臺,極大地提升了度假區標準化管理和服務水平。度假區硬件設施和服務的標準化為度假者休閑旅居提供了基礎保障,此外,可以通過一些獨具地方文化特色和本土風情的非標準化文化元素讓度假者體驗不同于日常的生活情趣,為度假者提供逃離現實、放松身心的獨特空間,為度假者停留和重游提供情感維系。

基于此,分析度假者對物質空間與非物質空間的感知及其與度假行為之間的關系等內容,對于提升高等級度假區旅游者環境與服務滿意度、提升重游率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5)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世界級度假區關系研究。《****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和《“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提出建設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世界級旅游度假區的發展目標。

從學術層面來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世界級旅游度假區的關系以及銜接問題尚有較大的研究空白。什么是世界級旅游度假區?其發展和評價標準是什么?如何建設世界級旅游度假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在世界級旅游度假區建設中具體發揮怎樣的作用?厘清二者之間的關系對于推進新時期世界級旅游度假區建設,更好地滿足**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文章來源于“**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作者:高彩霞,**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劉家明,**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李鳳嬌、朱鶴,**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劉敏,國家地理空間信息中心。僅用于學習交流,不做商業用途。

拓展知識:

中華****文化和旅游部

主要是4個部門包括1、工商稅務,是管這個**是否證件齊全,是否偷稅漏稅
2、**網監,管理網絡**
3、文化部門,管理游戲里是否有黃賭毒等不良信息
4、電信部門,管服務器、域名及增值業務

本回答被網友采納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023482727.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流县| 威海市| 通山县| 柳州市| 哈尔滨市| 霞浦县| 建水县| 准格尔旗| 新蔡县| 云龙县| 大田县| 贡觉县| 体育| 多伦县| 左云县| 景泰县| 彭阳县| 崇仁县| 隆林| 锦屏县| 嘉善县| 平舆县| 楚雄市| 铜梁县| 乌审旗| 邵阳县| 恩施市| 洛宁县| 乐山市| 周宁县| 江山市| 建水县| 阳信县| 诸城市| 和硕县| 安国市| 增城市| 大邑县| 施秉县| 四会市| 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