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小升初劃片一覽表(天津小升初學區房劃片)
前沿拓展:
天津的民轉公已經徹底告一段落了,我們對這個問題也一直保持著關注。
對于形勢的分析可以查看往期的稿件
天津“民轉公”打響第一槍!市區這幾所已確定,下一個是誰?
天津河西5所學校公布“民轉公”!是時候認清現狀和調整思路了
天津“民轉公”終于落定!和平、南開變化不大,河西卻要變天了?!
今天我們為大家整理了天津全市學校的變化情況以及今年最新的學片劃分,有需要的家長們可以收藏了。
1
市內六區
和平區
去年面向和平區招生的民辦初中有5所,其中只有3所會在今年繼續招收小學畢業生:
①興南中學終止辦學
由于占用第二南開學校的教育資源(含教師)。校舍,且無**管理隊伍,興南中學的規范路徑為終止辦學。
其中在校生將回到第二南開學校學校就讀,不再收取學費;同安道校區由于要交益中學校使用,該校區學生可自愿選擇轉入益中繼續就讀。
在編教師同樣回歸二南開任教;對于自聘教師其中一部分采用服務外包方式暫時留用,而另一部分則會解除勞動合同并進行相應賠付。
②嘉誠學校繼續辦學但只保留高中部
占用耀華中學教育資源(含教師)、校舍的耀華嘉誠國際學校,將會清理耀華中學在編教師等公有資源,并使用原三毛藝術學校校區繼續辦學,而且學校還需要改名,“耀華”與“國際”都會消失。
自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嘉誠中學停止招收初中學生,學校只有高中部。
③益中學校使用同安道校區繼續辦學
由于占用天津一中的教育資源(含教師)及校舍,益中學校將使用前文提到的原興南中學同安道校區繼續辦學。
但對于今年的初一新生來說,不會再有天津一中在編教師任教,原自聘教師占比以及新招聘教師人數都是未知數。
④雙菱中學在原校區繼續辦學
雙菱中學擁有**的校區,因此其繼續辦學并不需要“搬家”。
據悉,在改革之前雙菱中學是上面這四所學校中公辦在編教師占比最低的,所以受調整影響的程度也是比較小的。
⑤建華中學無變化
建華中學符合“六**”要求,不需要進行調整。
⑥耀華濱海由民轉公(第二耀華),面向和平全區招生
由于位于東麗區的耀華濱海學校不符合“六**”要求,因此在安置原自聘教師后,校址不變且辦學性質變為公辦,今年計劃招生10個班。
調整后學校的教師團隊將由和平區擇優選調的骨干教師、耀華中學本部優秀教師以及面向全國招聘的高層次人才組成,還是市內六區少有的可寄宿學校,為和平區的學生和家長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總結:
今年和平區由原有的5所民辦初中減少到3所(益中學校、雙菱中學、建華中學),面向全區招生。
新增一所面向全區招生的公辦初中,學校在東麗,可以住宿。
其他公辦初中及全區劃片均無變化。
南開區
南開區公辦校劃片沒有變化,民辦學校都繼續保持招生。
河西區
相比和平區,河西區今年“民轉公”變化相當大。
①新華圣功、實驗求實、匯德學校終止辦學
由于分別占用了新華中學、實驗中學、北京師范大學天津附屬中學的教育資源(含教師),三所學校最終確定終止辦學,自今年秋季不再招收新生。
但是這三所學校都具備**校區,所以這些校區之后將作何使用?到時候會不會有新的學校誕生?這些都是未知數…
②自立中學、培杰中學轉公立,劃到河西一片
自立中學有**校區,之前占用天津四中資源,培杰是四十二中。
這兩所今年將更名、轉公辦并以相對**的形式辦學,但會受總校統籌管理,教育資源共享。
自立中學更名為覺民中學,受四中管理;
培杰中學更名為卓越中學,受四十二中管理。
至于師資力量、老師的歸屬等更多細節暫時不得而知。但是有爆料稱覺民和卓越的主要教師隊伍是今年新畢業大學生(主要)和個別區內交流的教師。
覺民和卓越與之前自立、培杰沒有任何關系。
③海河博愛與華星首次兩所民辦校,首次招生
海河博愛與華星這兩所學校的小學部從去年開始招生,今年開始招收初一新生。
所以成績還無從考證,需要家長們自行衡量。
總結:
河西區5所民辦校終于塵埃落定。
新華圣功、實驗求是、匯德、自立、培杰都停止招生。
自立和培杰轉成公辦學校,轉公以后兩所初中全部劃歸學位相對緊張的第一學片;
其他公辦初中及全區劃片無變化。
河東區
今年公辦學校劃片增加了第五學區,三片和四片多了幾個開始招生的消息。
育才和華英兩所民辦初中已經終止辦學,此前已經官宣過。
翔宇小學也停止招生,現有在校生全部轉為公辦,不再收取學費。
河北區
河北區公辦校變化不大,民辦學校匯森中學、博文中學(原天士力)都繼續招生。
紅橋區
紅橋區的公辦校也沒什么變化,方舟實驗和怡和兩所民辦初中也早就終止辦學。
2
環城四區
東麗區
仍保留民辦校,可以在自建平臺上報名。
西青區
西青區保留了霍元甲文武學校、天津益中西青學校、為明學校等多個民辦中學,但是明確了“民辦學校招生納入區教育局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
津南區
保留了民辦校,招生堅持公民同招。
北辰區
北辰區初一的招生方式如下,民辦學校的招生沒有提及
3
遠郊五區及濱海
下圖為遠郊和濱海區域保留的民辦學校,招生方式略有不同。
以下為遠郊各區及濱海具體的招生方式及學區分片情況,遠郊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
寶坻區
武清區
薊州區
薊州中學初中部的招生有變化。
保留有晟楷中學繼續招生。
靜海區
寧河區
濱海
拓展知識:
天津小升初劃片一覽表
天津市教委:分批向社會公布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政策
天津市教委17日下午舉行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發布會,此次發布會被命名為“老五縣專場”,亦即包含農村的偏遠區縣;從17日開始,天津市教委還將分期分批地召開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發布會,向社會公布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具體招生政策。
目前,小學和初中階段劃片就近入學,在上海已實施多年,有較成熟、規范的做法。而天津,已出臺《關于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意見》,確定秋季學期開始,天津市所有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將全面實行免試就近入學,小升初招生將取消一切選拔性考試。其他城市也都陸續取消“擇校生”。
天津將實行2015小升初"配套"政策實施教師和校長輪崗制
每年交流教師比例不低于10%:據介紹,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在編在崗教師,凡男50周歲、女45周歲以下,且在同一學校連續任教6年的,原則上應該交流。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的正、副校長,男55周歲、女50周歲以下,在同一學校任職滿兩屆或滿10年,原則上應該交流。對于已有兩所以上學校工作經歷且每所學校工作時間均達到3年及以上的教師,或在農村學校有6年及以上工作經歷的城鎮教師;處于孕期和哺乳期的教師,或患病并經指定醫院診斷不宜交流的教師、校長,經區縣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可暫不納入交流范圍。
符合交流條件的教師按比例交流到建立對口幫扶關系的學校或其他學校任教。符合條件的正、副校長應交流到其他學校任職。副校長可以按照教師交流制度進行交流。每學年學校教師交流比例不低于符合條件教師總數的10%,其中,骨干教師交流比例不低于交流教師總數的20%。教師、校長的交流按照學年計算,交流年限應充分考慮接受交流一方學校教學崗位的要求,但不得少于1年。
建新入職教師“縣管校聘”機制:各區縣結合義務教育發展規劃,科學劃分學區,學區內部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競聘、學校聯盟、集團化辦學教師“走教”等形式推進學區教師、校長資源一體化管理。安排特級教師、“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和“265農村骨干教師培養工程”學員,以及本區縣知名校長、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以師徒結對形式在本學區或本區縣跨校指導教師,建立共同成長團隊。
各區縣建立區域內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城鎮學校與農村學校間對口幫扶關系。其中,中心城區重點推動優質學校向薄弱學校交流;涉農區縣重點推動城鎮學校向鄉村學校交流;鄉鎮范圍重點推動中心學校向村小、分校交流。
此外,針對新入職的大學生教師,逐步探索建立“縣管校聘”機制。即新入職的教師統一由區縣的教育行政部門管理,學校聘用,使教師由“學校人”變為“系統人”,從而使教師能夠在區縣域內各學校輪流執教。
>>>天津“小升初”新政第一彈:五區縣實現平穩過渡
備受關注的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招生政策于3月17日開始分批公布。首批武清區、薊縣、寶坻區、靜海縣、寧河縣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具體招生政策在17日全部公布。多年來,武清區、薊縣、寶坻區、靜海縣、寧河縣已經實行了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招生政策,“小升初”既沒有選拔也不看證書,使得初中義務教育階段教育資源更加均等。因此,對于五區縣來說,本次新政出臺后可以實現平穩過渡。據了解,目前全市“小升初”就近入學比例達到88%,這其中,中心城區以外的12個區縣做出了主要貢獻。
各區政策
>>>8問解讀天津市小升初新政策
**留學行業是一個每年上百億**幣規模的、快速增長的產業,我走訪了行業內十多名資深人士,得出一組數字,寄希望通過這組數字,讓您大體上對留學行業有所了解。
No1:天津市“小升初”新政進展如何?
答:從今天開始,關于天津小升初政改的一系列細則將陸續發布!就在剛才,天津市教委召開**發布會,公布天津市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原則及交流范圍。
No2:什么時候開始交流?
答:從秋季學期開始,天津市區縣域內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在編在崗的教師、校長將全面推行交流輪崗制度,以區縣為單位,引導骨干教師、校長向薄弱學校、農村學校流動,引導超編學校教師向缺編學校流動。
No3:什么樣的老師要交流?
答:參與交流的教師、校長范圍包括:天津市義務教育公辦學校男50周歲、女45周歲以下,且在同一所學校連續任教6年的在編在崗教師;義務教育公辦學校男55周歲、女50周歲以下,且在同一所學校任職滿兩屆或滿10年的正、副校長。
No4:老師人員流動會很大嗎?
答:每學年教師交流比例不低于符合條件教師總數的10%,骨干教師交流比例不低于交流教師總數的20%。對于已有2所以上學校工作經歷,且每所學校工作時間均達到3年及以上的教師,或在農村學校有6年及以上工作經歷的城鎮教師;處于孕期和哺乳期的教師,患病并經指定醫院診斷不宜交流的教師、校長,經區縣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可暫不納入交流范圍。
No5:交流方式有幾種啊?
答:在對于符合交流條件的教師的交流方式上,《意見》提出,主要有建立學區內部交流制度、建立區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制度兩種方法,同時,針對新入職的剛畢業大學生教師,逐步探索建立“縣管校聘”機制。
No6:新政策對這孩子有什么好處:
答:各區縣結合義務教育發展規劃,科學劃分學區,學區內部采取定期交流、學區內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競聘、學校聯盟、集團化辦學教師“走教”等形式推進學區教師、校長資源一體化管理。安排特級教師、“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和“265農村骨干教師培養工程”學員,及本區縣知名校長、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以師徒結對形式在本學區或本區縣跨校指導教師,建立共同成長團隊。
各區縣建立區域內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城鎮學校與農村學校間對口幫扶關系。符合交流條件的教師按比例交流到建立對口幫扶關系的學校或其它學校任教。中心城區重點推動優質學校向薄弱學校交流;涉農區縣重點推動城鎮學校向鄉村學校交流;鄉鎮范圍重點推動中心學校向村小、分校交流,交流年限不得少于1年。各區縣全面推行校長聘期制,校長每屆聘期不得超過5年。符合條件的正、副校長應交流到其他學校任職。副校長可以按照教師交流制度進行交流。
No7:如果教師交流一段時間就走了,老師的授課方式都不一樣,是否會對孩子學習有影響?
答:教師、校長輪崗交流制度充分考慮到教學情況,以學年為單位,最少為1年,并且起止點為一整個學年的起點和終點,保證學生在一學年內不換老師。同時,針對初中生,一般的交流年限會控制在3年,也就是一屆學生。不會讓學生在與老師的磨合上浪費時間。
天津市逐步探索建立“縣管校聘”機制,推進區縣域內優質教師、校長資源共享。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實現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工作制度化;用5年左右時間,實現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工作常態化。 ;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013479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