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職業技術學校(集美職業技術學校怎么樣)
前沿拓展:
集美職業技術學校
廈門高級技工學校是市屬中專,廈門集美職業技術學校是區屬中專,其余是民辦中專,其中公辦中專是免費的。不好說 “好不好”,實際上合適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你給的另外兩所學校的校名都有誤差。
廈門中華職業學校,是福建華幟教育科技集團和廈門市中華職業教育社共同興辦的,是福建華幟教育科技集團設在廈門經濟特區的窗口,同時承擔集團各學校畢業生在特區就業安置和對口升學。(民辦)
福建華夏技術學校是經省人社廳批準的一所融中專、中技、高技、五年制大專為一體的省屬綜合性職業院校。(公辦)
廈門集美達中專學校(民辦)。
所謂公辦,是由**撥款運營的,但廈門中華職業學校和廈門集美達中專學校不是。
都差不多,主要是能否選擇到自己喜歡的專業。
學什么好只有自己知道,別人不能代勞。
學生 會動腦也會動手,可創業也可深造
學校 特別會與企業交友,為學子謀出路
我市職業學校技能競賽展示。(本報記者 姚凡 攝)
學生向企業師傅行禮。(通訊員 熊杰 攝)
學生進行技能實訓。(本報記者 張奇輝 攝)
廈門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賴育照五年前的一段工作經歷,去年被曝光——2011年,這位中職畢業生憑借過硬技術,入選第27次、第28次南極科考隊中的機械師,參加14個月的南極科考。
賴育照2002年畢業于集美職業技術學校,來自小山村的他,居然到了南極,他認為,是職業學校和技術把他帶到那里的。
他從學校畢業后進入廈工,從最基層學起,他向別人請教、聽每個師傅的教導,認真地去鉆研每件事情,抓住每個實踐的機會,事后還會去仔細總結,學會維修的每個環節等。幾年后,他掌握過硬的維修技能,并使他有機會入選南極科考隊。
在南極,有一天,他帶著幾個中科院院士和美國科學家坐著橡皮艇出海考察,當天返回時,橡皮艇發動機熄火了,這時天開始起風,下起了大雪,還有較大的海浪,作為機械師的他在穩定別人的情緒后,通過出海時帶的配件解決了問題,并把科學家安全地帶回站區。
賴育照認為,近年來就業形勢嚴峻,但是,公司裁掉的永遠只會是那些最底層的、工作沒什么技術含量的人員,技術型人才始終是被善待的,換句話說,職業教育是有前途的。
本組文/本報記者 佘崢
通訊員 熊杰
搜索詞 拜師傅
行傳統拜師禮
培養企業所需的“現代工匠”
在廈門工商旅游學校,68名學生恭恭敬敬地向15名來自企業的師傅行拜師禮,師傅們來自夏商集團和廈門瀾馨美容有限公司等企業。
為何要進行如此隆重的拜師禮?因為廈門工商旅游學校是**遴選的27家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中職學校之一,福建只有2家。
行傳統拜師禮,是體現對師傅的尊重。當然,現代學徒制不僅僅體現形式,它被寄予厚望:發揮傳統的師傅帶徒弟的培養優勢,促進學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但是,它又有別于傳統的師傅帶徒弟,在現代學徒制中,學校按照“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校企聯合培養”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學生一入校,既是學校學生,也是企業員工。校企雙方共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專業的教學標準,最終培養企業所需的“現代工匠”。
市教育局職教處說,現代學徒制的實質是要實現學校和企業的“無縫”對接,使得學校培養的學生,是企業所需要的。
搜索詞 職業教育活動周
展示“十八般武藝”
讓人們重新認識職業教育
去年五月份的第二周,是首屆“全國職業教育活動周”。在廈門,職業學校學生走進社區,或者打開學校大門,在寫著“傳播技能知識,開創幸福職教,成就美好人生”的背景板下,向外界展示職業學校教給他們的“十八般武藝”。這些一技之能足以確保他們找到謀生的崗位。
透過活動周,一些人重新認識了職業教育。譬如說,在集美輕工業學校地下一層的先進制造技術中心,貌不驚人的機器價值3000多萬元,甚至比不少企業都好。這所學校學生做出的產品,精確度可達到小數點后三位。這可不只是會動手就能達到的。 和外人想象不同的是,動手只是輕工業學校培養職業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學生們還必須學編程。換句話說,中職學校培養的是“會動腦也會動手”的高級技術工人,以輕工業學校為例,他們先要通過電腦生成程序,直接在機床上把產品做出來。
搜索詞 上大學
中職畢業之后
可以就業創業也可繼續深造
很多人到現在還這樣認為:上了中職,升大學就無望了。事實上“上大學”卻是2015年廈門中職的熱詞。
廈門市教育局職教處說,中職教育的“立交橋”早已打通,上了中職,可以有多種選擇:要就業,還是去創業,或是繼續升學讀大學,都可以。
這條“立交橋”甚至可以延伸到很遠——通過俗稱“春季**”的高職招考,中職生可以上本科或大專,即使是后者,他們還有機會在三年后,通過“專升本”上本科,從而到研究生。
2015年,廈門的中職學校在春季**取得成績,可圈可點。在廈門信息學校,以品牌專業計算機為例,80%的學生上了本科線,其中30名學生被廈門理工學院錄取,要知道,廈門理工學院去年這個專業也就招收90人;不僅如此,信息學校計算機類10人進入全省前50名,即這個專業全省前50名,五分之一來自這所學校。信息學校的起家專業——電子專業,參考的學生60%上本科線。
在集美職業技術學校,103名學生參加春季**,62人上了本科,還有兩人各自奪得所在科類的全省第一名。
搜索詞 會交友
學校和企業深度“交友”
共建相關專業
在2015年里,廈門的職業學校變得越來越會“交友”。在這方面,廈門城市職業學院是一個很好觀察點——去年,它儼然變身為“交際狂”,有一陣子,每隔一段時間,城市學院都要和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
城市學院認為,這些合作協議不同于常見的若即若離的“校企”合作方式,也不只是僅僅是解決部分學生實習就業崗位,最終希望能借助業界力量,使得大學的專業得到壯大。譬如說,城市學院和太古飛機簽訂的協議,從培訓飛機維修人員開始,逐步延伸到共建飛機維修專業。
和企業共同開發課程,城市學院也有不同做法:它不是請某家企業某個人,而是禮聘這一行業的精英組成教材編寫委員會,校方認為,這樣編寫出的課程才能代表行業水平,頗有點“擒賊先擒王”的意思。
【特寫】
賴育照
中職畢業生
參加南極科考
賴育照在南極工作。(本報資料圖)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007477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