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鐵1號線(廣州地鐵1號線末班車)
前沿拓展:
廣州地鐵1號線
廣州地鐵21號線運營時間是06:00-23:00。
廣州地鐵21號線全程從起點到終點用時在68-69分鐘,從增城廣場往員村方向全程,用時68分鐘,員村到增城廣場用時為69分鐘。
廣州地鐵21號線開通快車模式,快車僅停靠員村站、天河公園站、棠東站、黃村站、靠天河智慧城站、神舟路站、蘇元站、鎮龍站、鳳崗站和增城廣場站,單程旅行時間大約53分鐘,較常規運營模式列車節省15分鐘。
2020年7月6日起,廣州地鐵21號線早高峰加開短線列車(員村至水西“站站停”短線列車)。
廣州地鐵21號線線路走向
廣州地鐵21號線起于天河區天河公園,沿棠德南路、大觀路、科學大道、科豐路、水西路和廣汕公路敷設,經大觀路、水西路,穿過北二環高速后沿G324國道向東北行進,往東穿過黃埔區九龍鎮和增城中新鎮,順G324國道向東經增城中新鎮、朱村鎮至增城廣場。
而為了在開通初期與現有軌道交通廣州地鐵5號線銜接,初期線路利用廣州地鐵11號線的區間由天河公園延伸至員村,待廣州地鐵11號線開通時再拆解改回天河公園站起點。
大洋網訊 “咦!今天的車怎么有點不一樣?”9月26日10:02,當廣州地鐵一號線西塱地鐵站上的乘客們隨著打開的車門進入車廂,不禁感到幾分驚奇。
平時看慣了的車廂內飾今天全部“煥新”,而且每節車廂都不一樣:一件件承載著廣州歷史榮光的文物圖片在車體兩側漸次排開,旁邊的說明文字無聲地陳述著文物背后的故事;各節車廂的地板變成了不同的花色,有滿洲窗、有花階磚……第一節車廂里,“百件文物讀廣州”的大字和鎮海樓的大幅圖片赫然入眼;車尾,一連串的互動式題目讓人忍不住去挑戰。
作為建城2200多年的名城,廣州留下了多少珍貴的文物作為歷史的見證?將于9月27日開幕,由廣州博物館精選館藏百件文物策劃主辦的“‘讀懂廣州’系列文物展:百件文物讀廣州”將給大家提供一種全新視角的解讀。26日,作為展覽配套活動之一的廣州首列地鐵文博專列——由廣州博物館聯合廣州地鐵公司打造的首輛地鐵文博專列“讀懂廣州”在廣州地鐵1號線正式發車。
廣州博物館副館長朱曉秋介紹,專列以“百件文物讀廣州”為主題,通過廣州博物館藏廣州歷史文化的代表性文物圖文資料,向公眾展現廣州2200多年歷史進程中所形成的嶺南文化、海絲文化、創新文化、紅色文化四大文化品牌,以期讓觀眾在乘搭地鐵的過程中,可以輕松讀懂廣州城史。專列共有六節車廂,每節車廂分別展示不同主題,其中第二至五節車廂,將文物圖文資料及設計元素完美融合,以綠、藍、褐、紅四色為主色調,對應營造嶺南文化、海絲文化、創新文化、紅色文化四種文化氛圍,“(秦)十四年屬邦”銘文銅戈、漢“蕃禺”漆盒、唐端溪箕形硯、宋“水軍修城磚”、明“寒濤琴”等珍貴館藏文物形象均在專列中精彩呈現。此外,還有獨具嶺南風味的元素:鑊耳墻、青石巷、滿洲窗、木棉花等,讓乘客置身其中,領略如同3D沉浸式的觀展效果。
“之所以選擇地鐵一號線,不僅僅因為它是1997年便開始運行的廣州第一條地鐵,對許多廣州人來說有著特別的意義,也因為它的龐大客流量可以更好地將我們的展覽傳播出去”,朱曉秋表示,一號線每天客流量約120萬人次,對于致力于“打破博物館圍墻”的廣博來說是一個非常優質的、可資借力的公共文化空間,能讓博物館體驗更方便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國慶正好想帶孩子看些好展覽,今天真是太巧了,一上車就看到這個”,市民吳先生高興地對記者說,“這種形式很好,傳播效果很好,也能給在地鐵里的時間增加多一些好看的信息,不用總是刷手機了,哈哈!”
“讀懂廣州”地鐵專列自9月26日至10月23日在線運營。它是繼2019年“匠心神巧——廣作特展”、2020年“漫游鎮海樓 細數粵童謠——廣州博物館粵語童謠文化展”以及2021年“從黃浦潮到珠江潮——慶祝**共產**成立100周年特展”三進白云國際機場海天文化走廊、2020年“指間的廣州制造——‘廣府舊事’通草畫文化展”走進地鐵文化長廊、2021年“畫中話廣府——廣州博物館藏外銷通草畫中的城市生活展”走進海珠萬達廣場之后,廣州博物館又一次通過優勢互補的跨界合作,讓文物走出庫房、走出展柜,來到市民身邊。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卜松竹 通訊員 林暉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王維宣
[ 編輯: 李詩琪 ]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007477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