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123_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_日韩美女免费线视频_成人av三级

混凝土泊松比(水泥混凝土泊松比)

前沿拓展:

混凝土泊松比

混凝土的泊松比小于鋼筋,一般為0.2左右,分主泊松比和次泊松比!配合比只可以算出水灰比,泊松比需要試驗測出


地下室底板

大體積混凝土

XX建筑安裝工程公司

年月日

目錄

1 工程概況… 2

2 質量工作目標… 3

2.1質量保證體系.. 3

2.2 質量目標… 3

2.3砼工程預控標準.. 3

3 施工準備工作… 5

3.1 材料選擇… 5

3.2混凝土的配合比… 6

3.3 現場準備工作… 6

4 大體積混凝土溫度和溫度應力計算… 7

4.1溫度計算… 7

4.2 溫度應力計算… 10

5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 13

5.1 施工區域劃分及澆筑順序.. 13

5.2 模板… 13

5.3 鋼筋… 13

5.4鋼筋支架… 13

5.5混凝土澆筑… 18

5.6混凝土的泌水處理.. 19

5.7 混凝土測溫… 19

5.8 混凝土養護… 20

6 主要管理措施… 21

7 主要技術措施… 22

1 工程概況

XX工程位于XX市XX區,南臨**路,與正在籌建的XX隔路相望,西靠**路,地塊的東面及北面均為待建的高層建筑群,東北角為待建的城市廣場,地塊處于“城市規劃設計指南”的黃金商務區。

本工程是集辦公與商業為一體的超高層民用建筑,地上53層(局部55層),地下一層至19層設有鋼骨混凝土柱墻,頂層為直升機停機坪。裙房部分:北側裙房為3層,東側裙房為5層;地下室為3層,用作**及設備用房,地下三層在戰時作為人防地下室。

本工程總建筑面積為134081.38m2,建筑高度為214.5m,基礎為人工挖孔樁,樁承臺及滿堂梁板基礎,地下室底板長90.4m,寬78.85m,塔樓下底板厚1m,承臺最深處8.3m,其余地方板厚600,地下室底板砼強度等級為C35,抗滲等級S12,底板砼屬大體積砼。

2 質量工作目標2.1質量保證體系

項 目 經 理

項目副經理

項目技術負責

施 工 員

質 檢 員

施 工 班 組

2.2 質量目標

砼無裂縫、滲水,振搗密實,強度及抗滲等各項指標均達到優良標準。

2.3砼工程預控標準

項 目

允許偏差

檢驗方法

軸線位置

墻、柱

8

鋼尺寸檢查

剪刀墻

5

標 高

層 高

±10

拉線、鋼尺檢查

截 面 尺 寸

+8,-5

鋼尺檢查

電梯井

井筒長、寬對**中心線

+25.0

鋼尺檢查

表面平整度

8

2米靠尺和塞尺檢查

除上表所列項目外,還應使砼表面無裂縫、無滲漏。

3 施工準備工作

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要求比較高,特別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化熱引起的溫度差產生溫度應力裂縫。因此需要從材料選擇上、技術措施上等有關環節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能保證基礎底板大體積混凝土順利圓滿完成施工。

3.1 材料選擇

由于本工程地下水對砼有中等腐蝕性,因此宜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

⑴、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42.5,28d水化熱為377KJ/Kg,礦渣硅酸鹽水泥32、5水化熱為335KJ/Kg,兩者相差不大,考慮到目前市場上礦渣硅酸鹽水泥極少,加之普通硅酸鹽水泥各種性能都較好,因此決定采用普通硅酸鹽42.5水泥。再通過摻加合適的外加劑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摻能力。

⑵、粗骨料:采用碎石,含泥量不大于1%,選用粒徑較大,級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較好,抗壓強度較高,同時可減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從而使水泥水化熱減少,降低混凝土溫。

⑶、細骨料:采用中砂,平均粒徑大于0.5㎜,含泥量不大于3%,選用平均粒徑較大的中、粗砂拌制混凝土比采用細砂拌制混凝土可減少用水量10%,同時可相應減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熱減少,降低混凝土溫升,并可減少混凝土的收縮。

⑷、粉煤灰:由于混凝土的澆筑方式為泵送,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慮摻加適量的粉煤灰,按照規范要求,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拌制大體積粉煤灰混凝土時,粉煤灰摻量不宜超過砼水泥用量的35%,且粉煤灰取代水泥率普通硅酸鹽水泥不宜超過20%。粉煤灰對降低水化熱、改善混和易性有利,但摻加粉煤灰的混凝土其早期抗拉強度及早期極限拉伸值均有所降低,對混凝土抗摻抗裂不利,因此粉煤灰的摻加量控制在20%以內,采用外摻法,即不減少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每立方水泥混凝土摻加Ⅱ級粉煤灰約67kg。

⑸、外加劑:采用防裂型混凝土防水劑,摻量為水泥重量的2.3%,防水劑應不含氯鹽,對鋼筋無銹蝕影響,摻入混凝土中能明顯提高硬化后的混凝土抗滲性能,同時還應具有減水、降低水化熱峰值,對混凝土收縮有補償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另經征得甲方同意擬在混凝土中摻入每立方砼0.8~0.9Kg的杜拉纖維,以更好地有效減少裂縫。

3.2混凝土的配合比

由于本工程地下水對砼有中等腐蝕性,對配合比有這樣的要求:水灰比不大于0.5,每立方米砼水泥用量不低于360Kg,摻入粉煤灰時,適當減小一點水泥用量。

⑴、混凝土采用商品砼,因此要求混凝土攪拌站根據現場提出的技術要求,提前做好混凝土試配。

⑵、混凝土配合比應通過試配確定,按照國家現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及《粉煤灰混凝土應用技術規范》中的有關要求進行設計。如征得設計單位、建設單位、工程監理的同意,設計配合比時可利用混凝土60d或90d的后期強度,以滿足減少水泥用量的要求。

⑶、粉煤灰采用外摻法時,僅在砂料中扣除同體積的砂重,另外在進行混凝土試配時應考慮到不同廠牌號水泥的供應情況,以滿足施工的要求。

3.3 現場準備工作

⑴、底板鋼筋及柱、墻插筋應分區盡快施工完畢,并進行隱蔽工程驗收。

⑵、底板上的預留孔洞支模牢固、穩定。

⑶、將底板上表面標高抄測在柱、墻鋼筋上,并作明顯標記,供澆筑混凝土時找平用。

⑷、澆筑混凝土時預埋的測溫管等應提前準備好。

⑸、管理人員、施工人員、后勤人員、測溫人員、保溫人員等晝夜值班,堅守崗位,各負其責,保證砼連續澆筑的順利進行。

4 大體積混凝土溫度和溫度應力計算

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前,必須進行溫度和溫度應力的計算,并預先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控制溫度差值,控制裂縫的發展,做到心中有數,科學指導施工,確保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

4.1溫度計算

1、混凝土拌合物的溫度

混凝土拌合物的溫度是各種原材料入機溫度的中和。

溫度計算:

水 泥:328 Kg 70℃

砂 子:742 Kg 35℃ 含水率為3%

石 子:1070Kg 35℃ 含水率為2%

水:185 Kg 25℃

粉煤灰:67 Kg 35℃

外加劑:8 Kg 30℃

TO=[0.9(MceTce+MsaTsa+MgTg)+4.2Tw(Mw-WsaMsa-WgMg)+C1(WsaMsaTsa+WgMgTg)-C2(WsaMsa+WgMg)]/[4.2Mw+0.9(Mce+Msa+Mg)]

式 中:TO ——混凝土拌合物的溫度(℃)

Mw、Mce、Msa、Mg ——水、水泥、砂、石每m3的用量(kg/m3)

Tw、Tce、Tsa、Tg ——水、水泥、砂、石入機前溫度

Wsa、Wg ——砂、石的含水率(%)

C1、C2 ——水的比熱溶(kJ/Kg K)及溶解熱(kJ/Kg)

C1=4.2,C2=0(當骨料溫度>0℃時)

TO=[0.9(328×70+67×35+8×30+742×35+1070×35)+4.2×25(185-742×3%-1070×2%)+4.2(3%×742×35+2%×1070×35)-0]/[4.2×185+0.9(328+742+1070)]=37.49℃

2、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機溫度

T1=T0-0.16(T0-Ti)

式中: T1——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機溫度(℃)

Ti——攪拌棚內溫度,約30℃

∴ T1=37.49-0.16(37.49-30)=36.3℃

3、混凝土拌合物澆筑完成時的溫度

T2= T1-(αtt+0.032n)(T1-Ta)℃

式中:T2——混凝土拌合物經運輸至澆筑完成時的溫度(℃)

α——溫度損失系數 取0.25

tt——混凝土自運輸至澆筑完成時的時間 取0.7h

n ——混凝土轉運次數 取3

  Ta——運輸時的環境氣溫 取35

T2=36.3-(0.25×0.7+0.032×3)(36.3-35)=35.95℃

混凝土拌合物澆筑完成時溫度計算中略去了模板和鋼筋的吸熱影響。

4、混凝土最高溫升值

Tmax=T2 + QK/10 + F/50

式中:Tmax——混凝土最高溫升值(℃)

Q ——水泥用量 約328kg

F ——粉煤灰用量67kg

K ——使用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時取1.25。

Tmax=35.95+328×1.25/10+67/50=78.3℃

該溫度為底板混凝土內部中心點的溫升高峰值,該溫升值一般都略小于絕熱溫升值,一般在混凝土澆筑后3d左右產生,以后趨于穩定不再升溫,并且開始逐步降溫。

5、混凝土表面溫度

規范規定:對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應采取控溫措施,并按要求測定澆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內部溫度,將溫度差控制在25℃以內。

由于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升值理論計算為78.3℃,因此將混凝土表面的溫度控制在55℃左右,這樣混凝土內部溫度與表面溫度,以及表面溫度與環境溫度之差均不超過25℃,表面溫度的控制可采取調整保溫層的厚度來完成。

6、保溫層厚度計算

保溫采用蓄水保溫,底板厚1.0m和0.6m,承臺深度較深,以深8m的承臺來計算。

砼終凝后,在其表面蓄存一定深度的水,由于水的導熱系數為0.58W/M K,具有一定的隔熱保溫效果,這樣可延緩混凝土內部水化熱的降溫速率,縮小砼中心和砼表面的溫度差值,從而可控制砼的裂縫開展。

根據熱交換原理,每一立方米砼在規定時間內,內部中心溫度降低到表面溫度時放出的熱量,等于砼在此養護期間散失到大氣中熱量。此時砼表面所需的熱阻系數,按下式計算:

R=XM(Tmax-Ti)K/(700T2+0.28Mc W)

式中:R——混凝土表面的熱阻系數(K/W)

X——混凝土維持到指定溫度的延續時間(h),21天×24h/天=504h

M——混凝土結構物的表面系數

M=F/V

F——結構物與大氣接觸的表面面積(m2)

V——結構物的體積(m3)

Tmax——混凝土中心最高溫度(℃)

Ti——混凝土表面的溫度(℃),取55℃。

K——傳熱系數的修正值,蓄水養護時取1.3。

700——混凝土的熱容量,即比熱與表觀密度的乘積(KJ/m3 K)

T2——混凝土澆筑、振搗完畢開始養護時的溫度(℃)

Mc——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Kg)

W——混凝土在指定齡期內水泥的水化熱(KJ/Kg),取375KJ/Kg。以核心筒深承臺來計算:

F=21.4×21.4

V=21.4×21.4×4

M=F/V=1/4=0.25 考慮電梯井集水井的井壁等散熱,取M=0.5

R=504×0.5×(78.3-55) ×1.3/(700×35.95+0.28×328×375)

=0.238

砼表面蓄水深度:

hs=R·λW=0.238×0.58=0.14m

考慮到預測的溫度有差異,加之水的保溫性能不是很好,蓄水厚度過薄受氣候影響較大,因此采用蓄水40cm厚,足以起到保溫效果。同理可推,1m和0.6m厚板蓄水20cm足以滿足要求。

4.2 溫度應力計算

混凝土澆筑后18d左右,水化熱量值基本達到最大,所以計算此時溫差和收縮差引起的溫度應力。

1、混凝土收縮變形值計算

Σy(t)=Σy0(1-e-0.01t)×M1×M2×M3×······×M10

式中:Σy(t)——各齡期混凝土的收縮變形值

Σy0——標準狀態下混凝土最終收縮量,取值3.24×10-4

e——常數,為2.718

t——從混凝土澆筑后至計算時的天數

M1、M2、M3······M10——考慮各種非標準條件的修正值,按《簡明施工計算手冊》表5-55取用,M1=1.0、M2=1.35、M3=1.0、M4=1.41、M5=1.0、M6=0.93,M7=0.77,M8=1.4、M9=1.0,M10=0.9

Σy(18)=3.24×10-4(1-2.718-0.01×18)×1×1.35×1×1.42×1×0.93

×0.77×1.4×1×0.9=0.93×10-4

2、混凝土收縮當量溫差計算

Ty(t)=- Σy(t)/α

式中:Ty(t)——各齡期混凝土收縮當量溫差(℃),負號表示降溫。

Σy(t)——各齡期混凝土的收縮變形值

α——混凝土的線膨脹系數,取1.0×10-5

Ty(t)=-0.93×10-4/1.0×10-5=-9.3℃

3、混凝土的最大綜合溫度差

△T=T2+2/3Tmax+Ty(t)-Tn

式中:△T ——混凝土的最大綜合溫度差(℃)

T2 ——混凝土拌合經運輸至澆筑完成時的溫度(℃)

Tmax ——混凝土最高溫開值(℃)

Ty(t)——各齡期混凝土收縮當量溫度(℃)

Tn ——混凝土澆筑后達到穩定時的氣溫,取55℃

△T=35.95+2/3×78.3+(-9.3)-35=43.85℃

4、混凝土彈性模量計算

E(t)=Ee(1-e-0.09t)

式中:E(t)——混凝土從澆筑后至計算時的彈性模量(N/mm2)

Ee——混凝土的最終彈性模量(N/mm2),可近視取28d的彈性模量。

t——混凝土從澆筑后到計算時的天數

E(18)=3.15×104(1-2.718-0.09×18)=2.527×104 N/mm2

5、混凝土溫度收縮應力計算

由于基礎底板兩個方向的尺寸都比較大,所以需考慮兩個方向所受的外約束來進行計算:

δ=E(t)·α·△T·H(t)·R /1-γ

式中:δ ——混凝土的溫度應力(N/mm2)

H(t)——考慮徐變影響的松弛系數,《簡明施工手冊》表5-57,取0.389

R ——混凝土的外約束系數

(1)地基對基礎約束的Cx1值

一般砂質粘土地基Cx1=0.06N/mm3

(2)樁基對基礎約束的Cx2值

Cx2=P/F

P=4EI[(KnD/4EI)1/4]3

式中:F——每根樁分擔的地基面積

Kn——地基水平側移剛度(0.01N/mm3)

E——樁的彈性模量3.0*104(Mpa)

I——樁的慣性矩521*107(mm4)

D——樁的直徑

P=4×3.0×104×521×107×[(1×10-2×2300/4×3.0×104×521×107)1/4]3=5.1×104N/mm

F=21.4×21.4/36=12.721m2=12.72×106mm2

Cx2=5.1×104/12.72×106=0.4×10-2N/mm3

(3)地基水平阻力系數

Cx=Cx1+Cx2=6.4×10-2N/m3

γ ——混凝土的泊松比,取0.15

δ=-2.527×104×1.0×105×43.85×0.389×0.064/1-0.15

=0.325N/mm2

C35砼的抗拉強度設計值為1.65 N/mm2,齡期18d 的混凝土強度可達設計強度的95%以上,取95%,為1.5675 N/mm2

K=1.5675/0.325=4.8>1.15 滿足要求

式中K——抗裂安全度

5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

5.1 施工區域劃分及澆筑順序

由于基礎底板尺寸比較大,基礎底板設有后澆帶,后澆帶將底板劃分為四個部分,每一部分為一個自然施工段。即一、二、三、四區,混凝土澆筑順序為一、二、四、三區。

二區

三區

一區

四區

5.2 模板

底板外側四周砌筑240mm厚磚胎模,然后抹1:2.5水泥砂漿、搓平,深基坑部位底模采用370mm厚磚墻,外抹1:2.5水泥砂漿、搓平。底板上的電梯坑、集水井、后澆帶采用膠合板吊模。

5.3 鋼筋

鋼筋Φ22及以上采用鐓粗直螺紋連接,Φ16~Φ22之間二級鋼采用閃光對焊,**鋼采用鐓粗直螺紋連接。小于Φ16的采用搭接綁扎。鋼筋套筒按現場實際計算。鋼筋盡量在現場三區制作,因場地條件限制,部分鋼筋也可在國際**大廈B座工地制作好運至本工地。由于底板厚度不一致,需提前加工焊接不同高度的鋼筋馬凳,后澆帶部位鋼筋按圖施工,不得任意甩槎及割斷,基礎底板鋼筋施工完成后進行柱、墻插筋施工,柱、墻插筋應保證位置準確,每區的底板鋼筋及柱、墻插筋施工完畢,組織一次隱蔽工程驗收,然后方可澆筑混凝土。

5.4鋼筋支架

底板600mm厚采用φ18馬凳,底板1000mm厚采用φ20馬凳支撐,間距1000mm呈梅花狀布置,馬凳簡圖如下:

對于核心筒部位的深承臺,由于深度較深,最深處高度為8.2m如按常規用鋼筋作馬凳,不僅用鋼量大,穩定性差,**作不安全而且難以保證上層鋼筋在同一水平面上,因而采用“格構式鋼結構柱+槽鋼梁”形式的支架來支承承臺上皮鋼筋重量和施工荷載,控制和保證核心筒承臺面筋的標高。支架下端支撐在人工挖孔樁上。

格構式鋼結構柱的平面布置見附圖1

槽鋼梁采用100號槽鋼。

5.4.1鋼結構柱承載力的計算

由于構架柱主要承受承臺上層Φ32@150×150鋼筋網片及施工荷載,因此驗算構架柱時可簡化為軸心受壓構件。

5.4.1.1、荷載計算:(每平方米)

1、鋼筋自重(恒載):14m×6.32/m=88.48Kg

2、施工荷載(活載):250 Kg

∑q=1.2×88.48+250=356 Kg/m2

核心筒承臺底寬為23.6m×23.6m,斜坡最寬處距底邊3.579m,因此計算荷載的承臺面積為S=(23.6+3.579/2)2=645.16m2,由于核心筒部位的36根樁在平面上均勻分布,所以每根樁上的構架柱所受的軸向壓力N為:

N=S×∑q÷36=356 Kg/m2×645.16m2÷36=6380Kg=62.5KN

5.4.1.2、構架柱截面驗算:

A、井架式構架柱截面驗算

(1)、井架式構架柱的力學特征

主肢:L63×6, A0=7.29 cm2 Z0=1.78cm Ix=Iy=27.1 cm4

綴條:Φ25鋼筋 A01=4.91 cm2 Ix=Iy=1.92 cm4

井架式構架柱最小總慣矩Ix=Iy=4[Ix+ A0(b/2- Z0)2]

=4[27.1+ 7.29(50/2- 1.78)2]

=15830 cm4

(2)、井架式構架柱的整體穩定性驗算:

=36.05

換算長細比λ0y

=

=

=37.66<[λ]=150

查《鋼結構設計規范》得φ=0.908

62.5×103/0.908×2916=23.6N/mm2<[σ]=215N/mm2

所以整體穩定性滿足要求

(3)、井架式構架柱的主肢穩定性驗算:

主肢計算長度 l0=1.732m

一個主肢的橫截面積A0=7.29 cm2

一個主肢的軸力N0=N/4=15.6KN

主肢的最小回轉半徑imin=1.24cm

=140<[λ]=150

查《鋼結構設計規范》得φ=0.345

15.6×103/0.345×729=62.13N/mm2<[σ]=215N/mm2

所以主肢穩定性滿足要求

B、槽鋼構架柱截面驗算

(1)、槽鋼架柱的力學特征

主肢:[100 A0=12.7 cm2 Z0=1.52cm ix=3.95cm

iy=1.41 cm l0=5.7m

綴板:5厚鋼板350mm×150mm,沿柱高間距1500mm

(2)、對實軸驗算整體穩定性和剛度

=570/3.95=144.3<[λ]=150

查《鋼結構設計規范》得φ=0.330

62.5×103/0.330×2540=74.56N/mm2<[σ]=215N/mm2

滿足要求

(3)、對虛軸驗算整體穩定性

I0=25.6 cm4 Z0=1.52cm iy=1.41 cm b=350mm

整個截面對虛軸的慣矩為:

IX=2[I0+2A0×(b/2- Z0)2]= 2[25.6+25.4×(35/2- 1.52)2]

=13023.5 cm4

對虛軸的回轉半徑iX=

=

=22.64

=570/22.64=25.18<[λ]=150

其換算長細比為

λ0

=

=76.42<[

λ]=150

查《鋼結構設計規范》得φ=0.711

62.5×103/0.711×2540=34.6N/mm2<[σ]=215N/mm2

滿足要求

(4)、綴板的剛度驗算

柱分肢的線剛度為I0/綴板中心距=25.6/150=0.17

兩塊綴板線剛度之和為2×1/12×0.5×153/31.96=8.8

兩者比值8.8/0.17=51.76>6

所以綴板的剛度是足夠的。

5.4.1.3、槽鋼梁截面驗算:

核心筒部位樁中心距為4米左右,考慮到鋼柱的實際布置會有調整,且柱邊加八字形梁托,現按2米凈跨四等跨連續梁驗算100號槽鋼梁的截面。

(1)梁荷載計算:(取5米寬板帶計算)

q=356 Kg/m2×5m=17.8KN/M

查表得,最大彎矩為支座處負彎矩:

Mmax=KMql2=0.107×17.8×22=7.62 KNM

WX=39.7×103mm3

σ= Mmax/ WX=7.62×106/39.7×103=191.9 N/mm2<[σ]=215N/mm2

滿足要求

5.5混凝土澆筑

⑴、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輸送泵將砼泵送到澆筑地點,采用3臺輸送泵車,二臺布料機,布料機桿夠不到的部位,采用鋪設泵送管道,先鋪至最遠的澆筑地點,隨澆筑隨拆泵管,各臺泵車澆筑區域按預先劃分區域布置,從遠處向近處進行澆筑。

⑵、混凝土澆筑時采用“分區定點、一個坡度、薄層澆筑、循序漸進、一次到頂”的澆筑工藝,根據泵車布料桿的長度,劃定澆筑區域,每臺泵車負責本區域的混凝土澆筑。澆筑時先在一個部位進行,直至達到設計標高,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動,然后在其坡面上繼續澆筑,循序漸進,這種澆筑方法能較好地適應泵送工藝,使每車混凝土均澆筑在前一車混凝土形成的坡面上,可以確保上層混凝土在下層砼初凝前澆筑完畢,同時也可解決頻繁拆裝泵管的問題,也便于澆筑完的部位進行覆蓋保溫。

⑶、一次需澆筑的砼應連續進行,間歇時間不得超過3.5h,如遇特殊情況,混凝土在3.5h仍不能繼續澆筑時,需采用應急措施。即在已澆筑的混凝土坡面上插Φ12短期鋼筋,長度1m,間距500mm,呈梅花狀布置。

⑷、混凝土澆筑時在每臺泵車的出灰口處配置5~6臺振搗器,因為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較大,斜向流淌很大,因此用2臺振搗器負責下部斜坡流淌處的振搗密實,用2臺振搗器負責頂部混凝土的振搗,用1~2臺振搗器負責中部砼的振搗。

⑸、由于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較大,會在表層鋼筋下部產生水分,或在表層鋼筋上部的混凝土產生細小裂縫,為了防止出現這種裂縫,在混凝土澆搗密實后,用木抹子磨平搓毛2~3遍,初凝前再用鐵板壓實。

⑹、規范規定:大體積粉煤灰混凝土每拌制200m3至少成型1組試塊,現場按每澆筑200m3混凝土制作4組試塊,1組壓7d強度向業主監理報表用,1組壓28d標養強度歸技術檔案用,1組同條件養護試塊,1組作為60d強度備用。

⑺、防水混凝土抗摻試塊每500m3制作一組。

5.6混凝土的泌水處理

泵送砼在澆筑、振搗過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漿順砼坡面下流到坑底。我們可在側模底部預留排水孔,將泌水排水,另外,隨著混凝土澆筑向前推進,泌水被趕至基坑頂部,當砼大坡面接近頂端時,改變砼澆筑方向,即從頂部往回澆筑,與原斜坡相交成一集水坑,這樣集水坑逐步在中間縮小成水潭,用軟軸泵及時抽排出泌水。采用這種方法可排除所有泌水。

5.7 混凝土測溫

⑴、底板混凝土澆筑時應設專人配合預埋測溫管,測溫管沿高度分別埋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平面內應布置在邊緣和中間,測溫點的布置見附圖,測溫管采Φ20薄壁鋼管,管的下端部要堵嚴,防止滲進水,測溫管應按測溫平面布置圖進行預埋,預埋時測溫管應與鋼筋綁扎牢固,以免位移或損壞,測溫管的上口應用棉絲塞好,防止濺進水泥漿,測溫管位置應

插標志旗,便于保溫后查找。

⑵、配備專職測溫人員,按三班考慮,對測溫人員進行培訓及安全交底。測溫人員要認真負責,按時按孔測溫,不得遺漏或弄虛作假。測溫記錄要填寫清楚、整潔,換班時要進行交接。

⑶、測溫工作應連續進行,溫度上升階段,每2h測一次,溫度下降階段每4h測一次,5天后8h測一次。同時應測大氣溫度。所有測溫孔均應編號,進行混凝土內部不同深度和表面溫度的測量。

⑷、測溫時發現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與表面溫度之差達到25℃或溫度異常時,應及時通知技術部門和項目工程師,以便及時采取措施。

⑸、測溫采用-20℃~100℃的酒精介質溫度計。

另外擬考慮采用熱敏硅電阻作為溫度傳感器,在一個測溫點布置二個電阻,測溫和記錄采用計算機控制,并配有UPS不間斷電源,保證保溫測溫的連續性。

5.8 混凝土養護

⑴、混凝土澆筑及二次抹面壓實后應立即覆蓋保溫,先在混凝土表面覆蓋一層塑料薄膜,然后再蓄水養護。

⑵、新澆筑的混凝土水化速度比較快,蓋上塑料薄膜后可進行保溫養護,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脫水而產生干縮裂縫。

⑶、柱、墻插筋及后澆帶部位是保溫的難點,要特別注意保溫養護。

⑷、停止測溫的部位經技術部門和項目工程師同意后,可排除蓄水及掀開塑料薄膜,使混凝土散熱。

6 主要管理措施

⑴、原材料均需進行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時要注意各項原材料的溫度控制,以保證混凝土的入模溫度與理論計算基本接近。

⑵、派專人駐商品砼廠攪拌機房,監督各種原料摻量,使摻量控制在允許偏差范圍內。

⑶、施工現場對商品砼要逐車進行檢查,測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溫度,檢查混凝土量是否相符。不合格的要退回,同時嚴禁混凝土攪拌車在施工現場臨時加水。

⑷、混凝土澆筑應連續進行,間歇時間不得超過3.5h。

⑸、技術部門設專人負責測溫及養護的管理工作,發現問題應及時向項目工程師匯報。

⑹、澆筑混凝土前應將基坑內的雜物清理干凈。

⑺、加強混凝土試塊制作及養護的管理,試塊拆模后及時編號并送入養護池進行養護。

7 主要技術措施

⑴、 嚴格控制材料質量。

⑵、 優化砼配合比,經多組試配,通過強度抗壓及抗滲試驗,調整優化確定砼配合比。

⑶、 降低砼出機溫度

計算分析表明,砼原材料中,石子比熱小,占的比例較大,水占的比例小,但比熱較大。兩者是影響砼溫升的重要因素,砂次之,水泥對溫度的影響最小。為此要求商品砼廠對砂石設簡易遮陽棚,攪拌用水加冰水,降低砼出機溫度,通過實測各原材料的溫度,計算出砼的出機溫度,確保控制砼出機溫度比大氣環境溫度降低5~10℃。

⑷、 降低砼入模溫度

合理組織砼的供應,縮短砼運輸時間,砼車到現場時往罐體上噴水,及時卸料,輸送泵料斗搭防曬棚,泵管包裹濕麻袋,以降低砼入模溫度。

⑸、 加強養護和蓄水保溫工作。

⑹、 增加溫度筋的布置密度,即將溫度筋直徑減小,密度加大。

⑺、 摻入杜拉纖維,每立方米砼0.8~0.9kg,以增強砼早期抗拉強度。

⑻、 提請設計院進行溫度應力計算,并配以足夠的溫度筋以抵抗溫度應力引起的裂縫。

拓展知識:

混凝土泊松比

彈性模量查規范,泊松比一般取六分之一。

混凝土泊松比

彈性模量查規范,泊松比一般取六分之一。

混凝土泊松比

C30混凝土:Es=30GPa u=0.2 ,可查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小編,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924474121.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疆| 镶黄旗| 高要市| 西安市| 涟源市| 通渭县| 望奎县| 祁阳县| 赤峰市| 尼勒克县| 横峰县| 绥化市| 阿克苏市| 新野县| 通化县| 通江县| 孝义市| 蕉岭县| 无极县| 镇远县| 临洮县| 滁州市| 陆良县| 湘西| 全椒县| 嵊泗县| 南华县| 洪湖市| 小金县| 浮梁县| 翁源县| 静乐县| 山东| 洛隆县| 中山市| 永吉县| 龙门县| 大邑县| 沽源县| 南康市| 贵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