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摘要]
前沿拓展:
公司網址導航
· 2008年在‘5.12’大地震期間,公司捐出數十萬元的救災物資送往重災地區。 · 2008年度‘百度聯盟’最有潛力合作伙伴。 · 2009年公司被授予“百度聯盟2009年度最具有愛心獎”的獎杯。· 2010年度‘百度.聯盟’愛心合作伙伴。 · 2010年度‘金山軟件’金牌合作伙伴。 · 2010年青海玉樹大地震進行愛心捐款,被**紅十字基金會授予‘愛心企業’證書。
網址導航,這個與瀏覽器天生一對的產品,歷史幾乎與互聯網相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瀏覽器被Native App擠壓,只得寄望于HTML5奪回失地,網址導航更是悄無聲息,幾乎要被遺忘了。這個古老的產品還有人用嗎?直覺與事實總有出入,今年2345網址導航以26.5億價格被收購、最近一組關于網址導航的報告再次驗證這個道理。
網址導航:高粘性、高頻率、生命強的產品
2345今年26.5億被一家A股上市公司收購,并未引起人們對導航市場的關注。但不少公開數據都表明,這是一個低調的肥水市場:hao123年收入已經超過20億元,接近搜狐這一老牌門戶的1/3;2345導航雖然份額一般,但2013年創造的年收入近5億元,利潤高達1.12億元;搜狗、360的網址導航更是成為其客戶端業務變現的關鍵跳板,對于其做大營收、開展游戲聯運和搜索引起業務,起到了關鍵作用。
易觀智庫最新的一期報告顯示,不論是在已經飽和的PC端還是高速增長的移動端,網站導航依然保持著非常大的活力。被調研用戶中,聽說過hao123上網導航和360網址導航的用戶占比最高,占據調研用戶整體的70%以上,其中知道hao123的比例更是達到83.41%,2345和搜狗導航緊隨其后。在移動端,UC和hao123的網址導航同樣擁有大量的用戶,Hao123的移動份額更是高達1/3。
筆者一直以為使用網址導航的用戶應是不大會用搜索引擎的大媽大叔,實際卻并非如此:網址導航,在學歷分布上以高學歷為主,本科以上學歷占據整體用戶的71.35%,用戶群體比較優質。用戶職業分布上學生占比最高,占比30.46%。
大多數人使用網站導航的原因是簡單高效,因為不需要輸入就可以解決大部分場景的高頻內容獲取需求;還有一些人則是被動地使用網址導航,因為幾乎所有瀏覽器,PC和手機瀏覽器,都有默認網址導航。在手機上的內容消費分為三大類:WEB內容、App內容和介于其間的輕應用內容,獲取WEB內容通過網址導航更加簡單,因為手機輸入網址并不方便,Hao123為此便很早布局移動業務,推出**App和WAP戰略,將PC端的優勢**到移動。
不論PC如何被唱衰,不論Native App如何擠壓WEB內容,不論手機瀏覽器何去何從,網址導航是有著強大粘性的高頻產品,是客觀事實。生命力如此持久,在于其一方面抓住了用戶剛需,另一方面找到了健康的商業模式不無關系。
何以堅挺?簡單、直接和粗暴的接地氣產品
就像自然界一樣,最簡單的東西,生命力越強。越復雜涉及的環節越多,出錯的幾率越大。產品、公司、模式,莫不如此。
網址導航產品形態、使用體驗都十分簡單,超鏈接列表為核心形態的網頁,大媽大叔也能用。其背后已在應用個性化推薦、廣告聯盟、LBS等新型技術,但前端的呈現都是直接、簡單、粗暴地滿足用戶的剛需。這樣的剛需不論是在移動還是PC都一直存在。在未來新設備面世時,導航需求必然還有,只是不一定再是網址,Hao123便開發了WAP、App和瀏覽器產品。
網址導航的商業模式做到了簡單、直接、粗暴。鑒于其是流量入口,模式自然是廣告為主:付費收錄、競價排名、流量分發、收入分成、游戲聯運、內置搜索、展示廣告、廣告聯盟以及收費認證。所有你能想到的流量商業模式,除了前向收費業務之外,它都可以做。
與門戶亂糟糟的彈窗、低俗廣告相比,導航可以做到廣告了無痕,內容就是廣告,用戶并不會覺得受到干擾。這樣的商業模式其實更適合展示空間更小的移動互聯網,UC相當大一部分收入來自于導航頁。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PC網站已經飽和。給網址導航帶來的好處有兩個,一個是PC流量更稀缺需求更旺盛,電商等第三方網站會出更高價錢,流量單價變高了;二是迫使其向移動端轉移探索更多新模式,比如推出**瀏覽器、**App,引入LBS、大數據、個性化推薦等新技術,并采取地推、聯盟等方式進行線下推廣。
應用分發市場在移動端的話語權最強,因為其做Native App的分發;鑒于WEB內容在移動依然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網址導航同樣還會十分重要。導航網站大都做到了即抓住PC,又掘金移動的兩手抓狀態。社交網絡、賬號體系、云+端,O2O這些事情,還是沒有“導航”這個產品形態這么簡單直接。
網址導航啟示錄:互聯網的回歸效應
Yahoo為代表的第一代搜索引擎正是基于網址導航,不過被Google和百度們取而代之。解決長尾需求的的第二代搜索引擎,壓過了解決頂部高頻需求為主的網址導航。不過,網址導航依然堅挺至今,與搜索引擎一直并存在成為人們的信息入口,百度04年幾千萬收購hao123無疑是英明決策,Hao123幫助百度搶占了相當一部分用戶的首頁不說,還與百度的大數據優勢、流量入口能力以及商業變現體系深度結合起來。
巧的是,移動互聯網到來之后網址導航這一看上去前景暗淡的產品,依然煥發出勃勃生機,滲透到手機瀏覽器、手機App為WEB內容導航,沒有被應用分發市場全面替換掉。這側面反映了,WEB APP與Native App的共存之勢。王小川曾說過,超鏈接已**;“長尾理論”提出者Chirs Anderson更是宣稱,WEB已**。現在看來,這都有些言之過早。如果這些預言是真的,移動互聯網也沒網址導航什么事了。
再放大,PC正在被移動互聯網全面壓制。已經有不少討論在講,未來手機是否會取代電腦?在手機之后,又有人在擔心,可穿戴設備、或者別的什么智能硬件,會取代手機嗎?我想**都是否定的。在相當漫長的一段時間里,所有這些產品形態會共存,并非是你**我活,頂多是此消彼長。這么看來,微軟、Intel們的未來也并沒那么慘。
互聯網并非是那艘沉沒的不值得留戀的泰坦尼克號。Hao123、京東、百度、阿里們活得還很好,在移動端做得又早又好的高德、UC、豌豆莢們,反而進入了巨頭懷抱。在移動互聯網被鼓吹之后,新一波圍繞萬物互聯或者O2O的產業又在膨脹,這時,或許我們更應該讓目光回歸互聯網。
作者微博@互聯網阿超,微信SuperSofter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db:作者],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906469362.html